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核心要点突破+高考真题点拨)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485279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核心要点突破+高考真题点拨)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核心要点突破+高考真题点拨)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梳理+核心要点突破+高考真题点拨)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纲展示权威解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 地主和资产阶级地主和资产阶级 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 收归国有收归国有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 劳动义务制劳动义务制 军事性军事性 广大农民广大农民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租借制租借制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实物配给制 按劳取酬按劳取酬 工资制工资制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生产积极性生产积极性 工业化工业化 工农联盟工农联盟 机器装备机器装备 国防力量国防力量 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物质技术物质技术 社会主社会主 义工业化义工业化 轻工业轻工业 集体化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市场调节市场调节 斯大林斯大林 斯大林斯大林 行政干预的手法行政干预的手法 重工业重工业 农业和轻工业农业和轻工业 地方和企业地方和企业 民主和法制民主和法制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过分集中过分集中 自主权自主权 农副产品农副产品 种植玉米种植玉米 工业管理体制工业管理体制 冤假错案冤假错案 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 新经济体制新经济体制 经营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体制 重工业重工业 加速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 民主化民主化 多党制多党制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苏联共产党苏联共产党 民族分裂活动民族分裂活动 “八一九八一九”事件事件 阿拉木图宣言阿拉木图宣言 对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处于战争环境,形势险恶,物资极度匮乏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结束;经济形势严峻,出现政治危机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流通禁止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对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认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解析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则不是,排除A项;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二、“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1特征(1)经济方面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2)政治方面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2影响(1)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3)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解析B从材料中全国是统一的“大工厂”和“中央调配”,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这也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征;A项错在“指导性”,正确的说法是“指令性”;C、D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三、全面认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三次改革1三次改革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斯大林模式下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美苏争霸。2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的联系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这一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成为束缚苏联的历史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三次改革的根本不同(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放弃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解析B斯大林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但是,题目中的两个例子无法说明此点,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D项表述错误。考点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例1】(2012江苏单科,T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内涵,迁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张、特点进行分析理解。从材料中“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等,可以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变化,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考点二“斯大林模式”【例2】(2012广东文综,T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同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工业化的大道”、“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达到了上述目标”等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工业化的大道”;D项是苏联走上工业化大道之后的改革,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三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例3】(2010福建文综,T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两极格局对峙、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美苏争霸,A、B两项不符合题意;普京当政时期已经谈不上“实行改造而非改革”了,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面是几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论甲: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保障了苏维埃在军事上的胜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规律,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甲正确,乙、丙错误B甲错误,乙、丙正确C甲、乙错误,丙正确D甲、丙正确,乙错误解析D甲的说法符合史实,甲正确。乙的说法中错在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故乙错误。丙的说法符合史实,故丙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2全球通史在描述人类尝试的某一政策时写道:该政策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特征是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这一政策是()A赎买份地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解析B从题干中的“国有化”“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可以得出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赎买份地政策是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3某学者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倒退。用左派的话说,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一观点()A符合新经济政策的某些特点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内涵D没有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解析D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复辟资本主义”。4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忽视消费品生产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AB CD解析A“苏联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是指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严重问题,排除。5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B经济危机打击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影响有限,A项错误;1937年欧洲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的排名是苏联、德国、英国、法国,苏联处于第一位,B项正确。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斯大林体制带来的,不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D项错误。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C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化取得哪些成就?(2)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二,分析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图三反映了苏联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气象?分析导致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通过三幅图片考查苏联的经济发展脉络。第(1)(2)问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麦当劳”是外国的食品,说明外国公司进入苏联市场,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答案】(1)“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苏联宣布成为工业国;“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原因:工业发展使苏联粮食紧张,为改变粮食供应困难状况,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适应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问题:全盘集体化,超越当时生产力的水平,遭到一部分农民的抵制;集体化过程中一些富农和新经济政策中富裕起来的农民被镇压。(3)新气象:外国公司进入苏联市场。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实行美苏缓和的外交战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