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作文训练课件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471562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作文训练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作文训练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作文训练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作文训练记叙文技法精粹之六:丰富的材料【学习目标】初级目标: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高级目标: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要求记叙性文章形象丰满生动,叙事具体完整。有创新(材料新鲜)。要求考生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发现和创新。【学习要点】学会积累素材、运用素材,强化创新观念。【知识点击】1积累素材。盖楼需要沙石、砖等原料,没有原料就无法平地起高楼。写作文也是如此,光有第一单元作文训练中提到的兴趣还不行,还得要有写作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1)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即生活。可是,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是,90%的学生正在为没有原料而苦恼,他们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善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如江河之水长流不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就是获得作文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并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感知越深入,则描写,记叙越生动,形象。(2)走进书籍,积累语言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作需要语言的积累,有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不准确,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阅读与写作分别是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它自然就会吐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江苏高考中,蒋昕捷同学以赤兔之死一举成名,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据说,他上小学时,便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书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厚积薄发,一篇文章背后往往是深厚的阅读积淀。(3)利用课本积累素材。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一般记得准,理解得透,作文中若能巧妙借用课本材料,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意外的惊喜。湖南长沙中考满分作文走进桃花源,就善于运用课文桃花源记中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桃花源人想象成外星人的后裔,他们为了逃避星球大战,逃到桃花源隐居起来。后闯进渔人,因担心渔人泄密,又登上飞船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另外,如孙权劝学、 愿做罗布泊的胡杨、 阿 Q 新传等,都是成功借鉴课本进行写作的范例。2加工材料。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经过加工后又能够高于生活。不少学生抱怨生活中没有值得写的事情,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是他们没有掌握好加工材料的方法。“艺术组合”是将零散、不成体系的材料通过组合、嫁接的方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这是一种在技术上讲究技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只要善于发现,把社会事件或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进行组合,便能提炼出形象生动且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3精选材料。材料并非越多越好,记叙文在叙事状物时,要能够根据主题表述的需要,在该详写处尽可能多地运用翔实的材料。只有材料具体而丰富,叙事才不会粗枝大叶,细节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文章也才具有可读性。4材料创新。平时的材料积累,就应该有创新观念,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文章中使用了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素材,也必然会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从而获得阅卷者的赏识。【常见失误】1选材游离,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2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获得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比如有的同学写老师关怀学生,总是写下雨了,老师借雨伞雨衣给学生,自己淋着雨回家;或者自己病了,老师冒雨来给自己补课,自己很感动。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少的,而且即使有,也并不见得就能深深地感动学生。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会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作文时,不仅要有真实的故事,还要有真实的感情。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3.材料平庸,内容雷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肯观察,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一定能发现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因为只有这样的材料,才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死亡等。这些材料缺乏新鲜感,总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主题模糊,拉杂无序。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中,又或是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相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高分策略】1以小见大。(1)角度要小。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更能反映深刻的主题。朱自清写背影,那样的一个大作家,也只是写了一件父亲买橘子的小事。莫泊桑写爱国主义这么个大主题,也只是写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与在学校上课的见闻(最后一课)。这些成功的例子不可能不给我们很多启发。(2)兼顾细节。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的效果。俗语“细节决定成败”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是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出的拳拳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着实让人为之动容。2.精心选材。(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写出真情。回避陌生、首选熟悉的素材,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是选材的首要原则。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有深切感悟的材料,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可写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人为地缩小了选材的范围,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真情的呼唤”的作文:当老板的爸爸有了婚外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为了“我”能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而佯装不知真相,忍辱维持着家庭。但终于,爸爸向妈妈提出离婚,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下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也能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同样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另一个同学叙写了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合影相片,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痛苦,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作文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写出新意。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各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成长历程和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个想到的材料。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 年后的我”为题,全班 60 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有位同学则写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3)抓住材料的感悟点,写出深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和启迪。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进行议论,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受益。如短文一件幸福的事: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车后停住了。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着,不时地按着喇叭。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是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顿时安静下来。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幸福的人。评析:这篇短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幸福的人”。3充分想象。叙事性文章的写作,离不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一般性记叙文,需要通过联想、想象发掘细节、传递情感,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更需要运用联想、想象对生活进行加工提炼,使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高考作文华容道中的一段叙写,就来自必要的想象:在那条叫做华容道的羊肠小路上,一位红脸长髯的将军率领一支军队静静地等着。风把那面硕大的“关”字旗吹得猎猎作响,不错,他便是关羽。那么,他等的必然是曹操了。数百人的军队扼守着这条单行道,悄无言,依旧只有风声。忽然,关羽的脸动了一下:曹操来了。这段叙事,作者充分运用了联想、想象,把关羽镇守华容道的场景和心理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极大地丰富了作文材料的表现力。【范文剖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 15 个亲人的县民政局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 小时、150 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 小时播报。19 日 14 时 28 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病文团结就是力量(二类文)我的心又一次在颤动,不是因为我在考场上害怕,而是因为我又一次深切体会到四川汶川0 级地震后,笼罩中国的那股巨大的力量。那是爱的力量,那是团结的力量,它们相互交织,使中国在灾难中越发显得坚强。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质从水陆空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他们对爱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坚定,“即使世界不要汶川,我们要汶川”。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在地震后两个小时就到达了灾区一线,这让我们怎么不感动?这让我们怎么不敬佩?面对怎么也进不去的汶川的危急形势,温总理怒了,他说:“是全国人民养着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听完,我哭了。我也相信大家的泪都不曾停止过,因为我们都被这巨大的力量所感动。胡锦涛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他从来不说他多爱人民,但他对人民的爱就这样挥洒着。在他心里,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都爱我们的国家,我们都爱我们的人民。一位战士跪在地上请求指挥员:“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又落泪了,真的很感谢他的真诚,他的爱。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四个学生,这位教师是我们最该敬畏的人,他用生命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人生中最高贵的事莫过于此。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没有一个不让我们落泪,没有一个不是惊心动魄,连外国的一位作家都被中国这么团结所感动,他们都被震撼了,中国原来是如此的伟大!中华儿女,男儿们铁骨铮铮,女儿们柔情似水,地震何所惧!我们用爱编织成一道彩虹,把灾难中的人送往生的彼岸;我们用爱汇集一道天堂,为那些不幸的人们送行。我们的团结向世界诠释着我们的坚强。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剖析:从试题“地震材料”中引出“团结就是力量”的观点,立意符合题意。行文引述了党政领导人的指示,列举了各路救援队伍的救助,战士跪地请求再去救援,中学教师为学生奉献生命事例材料充实,观点明确,注重论述,文体感比较清晰。立意于“团结就是力量”,但文章中部分内容偏重于谈“爱心”,偏离了主题,所幸结尾部分有比较好的收拢,才没有被判为偏题。文中还有个别词句使用有误。升格指导:原文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内容偏重于谈“爱心”,事例选择偏离了主题,升格时可先找出文章中事例与中心不吻合的地方进行修改,把跟主题不相干的材料剔除。如 “胡锦涛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他从来不说他多爱人民,但他对人民的爱就这样挥洒着。”强调的是他对人民的大爱,可修改,因为上文已经提到温家宝,事例略显重复,可删去其中的一个。这样能更好地围绕主题去表达,主题也显得更加集中。另外对于重复选材的地方,可进行一定的删减,确保行文简洁流畅,以突出主旨。升格文团结就是力量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04 秒,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而短短几天时间,十三亿华夏子孙携手并肩,用团结唱响抗灾救灾的最强音,万众一心、奋勇向前、绝不后退的时候,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质从水陆空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全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在地震后两个小时就亲临现场,在震后的汶川奔走,看望群众,慰问病人,鼓励士兵当温总理在电视上流泪的时候。我们泣不成声,除了感动之外,我们更觉得有一种力量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荡团结、团结!还记得北川中学的高一某班的学生在灾难来临时唱的歌吗?“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正是这首歌,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在巨大的恐惧面前一起努力,互相鼓励,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时后爬出了废墟。也许我们把目光放在这样一群人身上的时间会更长久一些,一个残疾人用手爬行到募捐站前,要工作人员下来帮他捐款;12 个山东农民自发凑了 5 万块钱,拉了一车白菜到灾区分发,是什么让这些最最平凡的中国人走到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是团结。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在经历一场灾难,一次又一次难过悲痛,我们也在经历一场洗礼,一次又一次被震撼。一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一个群体的生命是强大的。生命的伟大在于不屈不挠,在于顽强的抗争,在于手与手的相牵,在于心与心的相通。中华儿女,男儿们铁骨铮铮,女儿们柔情似水,地震何所惧!我们用所有人的爱编织成一道彩虹,把灾难中的人送往生的彼岸;我们用所有人的爱汇聚成一个天堂,为那些不幸的人们送行。我们的团结向世界诠释着我们的坚强。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可以使一个家庭更幸福;团结,可以使一个国家更加富强。【课后训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她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我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擦亮你的窗子,你会发现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没有了过分的张扬,没有了过分的自信,我们可以微笑着看待周围的一切,不再轻易认识一样东西,包括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先擦净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却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我们要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责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