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面向量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66391840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平面向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章 平面向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章 平面向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平面向量一、教学目标: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相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字母表示,了解平行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法,共线量的定义。二、教学重点:向量、相等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几何表示。北东A西南B三、教学难点:向量的定义。四、教学过程:1. 新课引入:如图,小船向西北方向航行15n 到达地,如果反指出“由地行15”,而不指明“向西北方向”,则小船就不能到达地了。就表示位移是一个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2. 新课讲解:(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在数学中,常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2)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常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简头以示方向,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线段AB的长度叫有向线段的长度,记作。(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4)常用有向线段表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向量的大小,简头表向量的方向。(5)向量的大小就是的长度或模,记作,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6)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平行向量。向量、平行,记作.规定与任一向量平行。(7)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与相等,记作,任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如图,任作一条与所在直线平行的直线在上任取一点,则可在上分别作出OA=,OC。即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说明:由向量的定义可知,“大于”,“小于”对向量无意义,故向量不能比较大小。3.例题讲解:【例1】如图,设0为正六边行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相等的向量。思考:与相等吗?与相等吗?AOFBCDE4.练习:P96.135.小结:略。6.作业:P96.13第2课 向量的加法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交换法律和结合律,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会用运算律实行计算。二、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和几何表示。三、教学难点:向量加法的定义。四、教学过程:1. 新课讲解:(1)如图,已知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则向量叫与的和,记作。(2)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3)2.例题讲解:【例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4)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 如右图,作平行四边形ABCD,使。则 由以上作图知,以A为起点的对角线即为与的和,这种作两向量和的方法叫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前面的方法叫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5)多个向量的加法可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来实行。2. 例题讲解:【例2】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速度为。求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3. 练习:99.14.4. 小结:5. 作业:102.14.第3课 向量的减法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的减法,会用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二、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定义。三、教学难点:同重点。四、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1)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表示。(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3)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2. 新课讲解:(1)与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的相反向量,记作。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0.(3)是互为相反方向的向量,则,+0(4)加上的相反向量,叫与的差,即+() 因为()+0。故求即是求一个量,使之与的和为(5)如图,已知,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则想一想:若、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如何作出? 在右图中,如何表示?3. 例题讲解:【例3】如图,已知向量、求作,.【例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表示。4. 练习:102.13.5. 小结:略。6. 作业:103.68.第4课 实数与向量的积一、教学目标: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及其运算律,理解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二、教学重点:同目标。三、教学难点: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四、教学过程:1. 新课讲解:已知非零向量我们作出+和()+()+().由左图可知,.显然3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且3=3同理,的方向与方向相反,且33. 一般地,实数与向量的积是相关向量,记作,其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复习提问:;当0时,的方向与方向相同;当0还是0;当在线段或的延长线上时,900,作作则与的夹角为A-900, 与的夹角为900-C.同理可证:由此即得正弦定理:128.正弦定理的作用: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3.例题讲解:【例1】在ABC中,已知C=10,A=450,C=300,求(保留两个有效数字)。4.练习:131.1.5.小结:略。6. 作业:132.2.第14课正弦定理(2)一、教学目标:巩固正弦定理及其应用。二、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另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应讨论。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写出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作用?(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能确定一个三角形吗?(4)三角形中边角不等关系。2.例题讲解:【例2】在ABC中,已知20,28.A=400,求B。(精确到10)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例3】在ABC中,已知60,50.A=380,求B和C。由例2.例3可知,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下图说明了在ABC中,已知、和A时解三角形的情况。A为锐角。为直角或钝角。3.练习:131.2.4.小结:略。5.作业:132.1.3.4.5.第15课余弦定理(1)一、教学目标:掌握余弦定理,理解其推导过程,并能用它解斜三角形。二、教学重点: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同重点。四、教学过程:1.新课讲解:对一个R来说,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对一个任意三角形来说,是否可根据两边及其夹角,求出第三边呢? 如图,在ABC中,AB,AC=,BC。则 同理可证:+2A+2C上述结果即为余弦定理。在余弦定理中,令900,则有勾股定理:+.由余弦定理知:余弦定理的作用: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已知两边和其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余两个角。2.例题讲解:【例4】在ABC中,已知7,10,6.求A,B,C.(精确到10)3.练习:131.3(2)(4)4.4.小结:略。5.作业:132.6.7.第16课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一、教学目标:掌握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懂得解任意三角形知识在实际中有应泛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定理的选用。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写出正、余弦定理。(2)说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2.例题讲解:【例1】书132.分析:此问题可转化为:在ABC中,已知AB=1.95,AC1.40,BAC=600+60660.求BC的长。由于是已知ABC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故可由余弦定理求BC。【例2】书133.分析:因为AOA=AOC-AC,而AOC=AB+BC=340+85=425。故只要求出AC即可。在ABC中,已知AB=340,BC=85, ACB=800.求AC。补充:1.在ABC中,2B=A+C,求A,B,C.2.在ABC中,5,4,求S ABC.3.在ABC中,ABC,求、A,B.4.在ABC中,求A,B,C.5.在ABC中,ABC求.第17课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一、教学目标:会用向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生活中有关力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完方向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向量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难点: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反过来解释物理现象。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物理中有很多这种量,试举例说明。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把物理问题,即把物理量间的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对此数学模型的研究来解释相关物理现象。2.应用例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同样长的两根绳子挂一个物体。如果绳子的最大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你能否用向量的知识,分析绳子受到的拉力F1的大小与两绳夹角的关系? 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不考虑其它物理因素,只考虑绳子和物体的受力平衡,可用左图表示。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平衡及解R等知识,你能否提出(1) 根据(1),定量描述与的关系。10.当逐渐增大时,的大小怎样变化?为什么?20. 为何值时,最小,最小值是多少?30. 为何值时,?40.若588N,882N,在什么范围内,绳子才不会断?50.自行设定与的大小,再研究与的关系。60.用(1)还可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物理现象?举例说明。第18课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一、教学目标:会用向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生活中有关力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完方向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向量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难点: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又反过来解释物理现象。四、教学过程:1.应用例说: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为500。一般船从A处出发航行到河的正对岸B处。船航行的速度水流速度问与的夹角多大时,船才能垂直到达对岸B处?船行驶了多少时间?分析:若水是静止的,则船只需垂直于对岸航行即可。由于水流的作用,船要被水冲向下游,因此船要垂直到达对岸,就要使与的合速度的方向正好垂直于河岸方向。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算出:请思考以下问题:设BC=BD=500,要使船分别到达C处和D处,与的夹角分别是多少?分别行驶多少时间?当船垂直到达对岸时,所用时间最少吗?你能否推导出一个关于于的关系式并加以说明? 当船速垂直于河岸时,到达对岸后,船在B的什么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