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题集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66309758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_原则、_原则、_原则和_原则。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_、_、_、_。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等几种。答案: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2.客观性 发展性 实践性 综合创造3.轶事记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行为核查 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4.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二、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2、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答:(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答: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答:(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3)幼儿的心理健康 (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答: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_和_。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_;一是_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_、_、_、等方面体现出来。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等方面。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_、_、_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_和_法则来进行的。二、名词解释:1、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8、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9、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三、选择题: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3-4岁B、4-5岁C、5-6岁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A、前后B、上下C、左右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A、日常生活事件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C、天气变化D、生活制度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答案1.A 2.B 3.C 4.D 5.C 6.C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第三章 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第四章 幼儿游戏及其指导一、填空题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_和_,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_,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_的一种独特的_,也是促进幼儿_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3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些特点主要有:_,_,_,_和_、实践性。4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_游戏、_游戏和_游戏。5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_、_三个环节入手。6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 、游戏地点、游戏_和幼儿游戏的_等。7.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_、_、_。8.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_、_。9. 游戏的主要特点有_、_、_、_、_。10.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_、_、_。11.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_、_、_。12.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_、_。13.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_、_、_。14. 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_、_、_和_四个部分。15. 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_、_、_等几类。16. 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_、_、_三个环节入手17. 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_、_、_。答案:1、知识 语言 心智活动2、幼儿特点活动方式心理发展3、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4、角色结构表演5、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6、时间材料经验准备7. 陶行知 陈鹤琴 朱智贤8. 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9. 自由性 趣味性 虚构性 社会性 实践性10.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11. 印象性 自主性 想象性12. 材料多样性 造型性13. 表演性 自娱性 自创性14. 目的 玩法 规则 结果15. 智力游戏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16. 游戏的准备工作 游戏中的观察 教师介入游戏17. 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 指导游戏二、名词解释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 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9、合作游戏:它是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10、指导游戏:它是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三、选择题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A、认知动力说B、社会性活动说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A、平行游戏B、合作游戏C、指导游戏D、参与游戏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建筑游戏答案:1、C 2、B 3、A 4、B 5、A四、是非判断题1、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答案:1、非 2、非 3、非 4、是 5、非 6、非 7、非 8、是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 答: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答:(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 (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 (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答: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游戏的教育作用:(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意志、性格。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答: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其主要教育作用: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答: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材料多样性、造型性。教育作用: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答: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其教育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答: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一)定型材料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 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建立必要的规则。六、分析论述题1、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答:(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 (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 (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 (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第五章 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一、填空题1、动机是指发动_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_的_。2、_和_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_,_与_与_。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_,是幼儿_、但需要_和_才能解决的_。5、尊重的需要包括_、自重和_。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_、安全、_、_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_,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答案:1、维持一定目标动力机制2、需要诱因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3、疑难情境力所能及一定努力投入问题状态5、自尊 受人尊重6、生理 爱和归属 尊重 学习动机二、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8、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9、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 非判断题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答案:1、非 2、非 3. 非 4. 是 5. 非 6. 是 7. 非 8. 是四、选择题1、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A、认知的动机B、附属的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社会性动机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A、进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答案:1、B 2、B五、简答题1、什么是动机?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动机是它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 急智。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行为或活动反映出来。(一)激活作用。动机可以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冲无到有、从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二)指向作用。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或对象。(三)维持作用。动机不仅可以激发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答: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以幼儿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社会赞许需要等。比如在幼儿园里,偶尔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有交往和归属的需要。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 答:内部机动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趋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六、分析论述题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可能是因为:(一)学习任务的特点。首先,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都无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其次,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平有关。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再次,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期待着一个好的成果,学习起来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兴趣与投入自然增加,兴趣就很难维持。(二)教师的行为与态度(三)基本需要的满足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答: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由于幼儿学习动机处于幼儿需要满足之上所以要使幼儿产生学习动机,首先要满足幼儿需要。当幼儿需要满足时,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有助与学习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态度。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答: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 急智。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游客能得到满足。一方面,没有需要或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则个体就不会趋向相应的目标。另一方面,没有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同意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体的活动曲解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4、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一)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二)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三)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四)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第六章 幼儿运动发展一、填空题1、运动技能有时也称_、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构成的,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2、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分为_、_和_。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_和_4、根据_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徒手型运动技能和器械型运动技能。5、幼儿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_的发展,为幼儿从事各种活动、发展心理机能提供了保证。6、幼儿期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运动技能,另一是_。7、对于幼儿来讲,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过 模仿、_和熟练四个阶段。8、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可以采用 、练习、_等几种方式进行教学。9、外反馈是指由_、_等提供的反馈,如教师或其他幼儿的评价,内反馈指由_或_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幼儿动作的自然结果。答案:1. 操作技能 肌肉动作2. 细微型运动技能 粗放型运动技能3. 闭合型运动技能 开放型运动技能4. 操作对象5. 健康个性6. 全身性的身体运动技能7. 定向 整合8. 示范与讲解 及时反馈与强化9. 视觉 听觉 肌肉 关节二、名词解释1、运动技能: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2. 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3、整合:是指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4、体育:是发展体力、增强健康、增强体质的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及卫生保健,以增强人们的体质;狭义的体育则专指在体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智育、德育、美育的基础。三、选择题1、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2、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A、间断型运动技能B、粗放型运动技能C、开放型运动技能D、器械型运动技能3、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A、 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B、 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C、 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D、 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B、 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C、 要求45岁的幼儿两脚能换着轻轻地跳着走D、 要求34岁的幼儿能从30CM的高处跳下来。5、对幼儿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几个阶段依次是( )A、定向、整合、模仿、熟练B、定向、模仿、整合、熟练C、模仿、定向、整合、熟练D、整合、定向、模信、熟练6、动觉体验增多,依靠动觉对动作进行控制的能力有所增强,这是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定向B、模仿C、整合D、熟练7、( )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A、定向B、模仿C、整合D、熟练8、通过( )幼儿可以获得初步的动觉经验A、定向B、模仿C、整合D、熟练9、下列哪种教学方式在幼儿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不适合采用( )A、示范与讲解B、练习C、及时反馈与强化D、机械重复10.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运动技能是哪两种?A、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B、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C、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D、徒手性运动技能与器械性运动技能11. 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这是幼儿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的哪个阶段?A、定向阶段B、模仿阶段C、整合阶段D、熟练阶段答案:1.A 2.B 3.D 4.C 5.B 6.C 7.D 8.B 9.D 10.C 11.C四、判断题1. 像穿衣,写字,走路等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不包括运动技能. ( )2.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则形成了运动技能. ( )3. 骑车既是粗放型运动技能又是间断型运动技能. ( )4. 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幼儿意味着做事自信心也强. ( )5. 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6. 幼儿在定向阶段没有实际地做出或练习运动技能,因此这一阶段对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作用不大. ( )7. 在模仿阶段,幼儿运动技能的稳定性,准确性与灵活性都较差. ( )8. 在整合阶段,幼儿的动作已相当稳定. ( )9. 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一般讲解多与示范. ( )10.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被称为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 ( )11. 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划分根据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12. 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划分。( )13. 幼儿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运动技能,另一是下肢的身体运动技能。 ( )14. 3-4岁的幼儿能助跑跳过不少于50CM的宽度。答案:1.非 2.是 3.非 4.非 5.是 6.非 7.是 8.非 9.非 10.非 11.非 12.非 13.非 14.非五、简答题1、什么是运动技能?常见的类型有哪些?答:运动技能有时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类型:细微型运动技能与粗放型运动,这是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而划分的;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这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2、简要说明运动技能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一)促进幼儿体格的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对于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使幼儿身体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从而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得到一定的完善与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对生理机能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六、论述题1. 教授幼儿使用剪刀来说明,体现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有效教学措施。(1)促进认知发展。首先,适当的运动技能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的外部动作是人的内部认知发展的起点,儿童的嫩部思维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再次,由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对事物的认识。(2)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由于幼儿运动机能的不断增强,这为他们独立活动、扩展活动的范围都提供了基础,对个性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影响。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幼儿良好的社会能力不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第七章 幼儿认知能力一、填空题1.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四个阶段。2.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_和活动来适应环境。3.智力是由感知观察力、_记忆力、_、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4.智育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正确运用_和运用_的基本能力,增进对_的认识,培养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初步的_。5.人们常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比喻来说明智育有助于幼儿_的形成。6.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 、巩固与_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7._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8.幼儿园中采用的直观方式主要有_、模象直观和_,从而获得感性认识。9.理性认识阶段是领会知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_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阶段,是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是对_加以改造形成的。10.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记忆的过程来完成,记忆主要包括识记、_ 、_、和回忆。11.根据人的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_、情绪记忆、_和运动记忆。1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运用 提问的方式;可以讲故事去激发联想,还可以腊助艺术教育,此外,丰富多彩的_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13.对问题作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只是拘泥,于某一个范围或维度,这描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_特点。14.认知是指 的总称,又称_,是人对 和 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 _、记忆、_ 、想象、_ 、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15.幼儿智育是根据幼儿_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 对幼儿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_、_来开启幼儿_的教育。16.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_与_的掌握方面。17.知识的领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实现的过程,它分为_和_两个阶段。18.遗忘分为两类,一类是_,另一类是_。19.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_。它的特点有四个:一是_,二是新颖性,三是_,四是_。20.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具体方法:_ 、_ 、功能扩散、_.答案:1. 感知运动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2. 感觉3. 注意力 想象力5. 感官 语言交往 环境 动手能力5. 基本技能6. 领会 应用7. 感知认识阶段8. 实物直观 言语直观9. 本质特征 感性材料10. 保持 再认11.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12. 启发式 游戏活动13. 灵活性14.全部认识过程 认识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注意 思维 言语15.身心发展 逻辑特点 语言 传授知识技能 智慧16.知识 技能17.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18.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19.思维过程 流畅性 灵活性 精密性20.材料扩散 结构扩散 组合扩散二、名词解释1、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2、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3、 幼儿教育:是指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4、 领会: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应过程。5、 实物直观:是指通过对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进行的6、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际事物的模型和图象的感知进行的。7、言语直观:是指通过形象化的言语描述,引起幼儿的回忆、联想,使有关的表象恢复或激起幼儿的想象活动而实现的8、差异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须与它的背景有所区别。9、活动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10、组合律:是指从背景中分出对象,使感知对象在内容上或在时间、空间上组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有助于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知识。11、知识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12、保持:是指对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13、过度学习:是指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14、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识记过的。15、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以适当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现出来。16、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三、选择题1、对智力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智力与知识是相同的范畴B、智力与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C、知识可以说等于智力D、知识丰富的孩子一定是高智商的2、智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列不是它的具体表现是( )A、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B、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C、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发D、有助于幼儿更快地成长3、下列不属于知识掌握的最基本环节是( )A、巩固B、领会C、整合D、应用4、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式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5、在白布上,显示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运用了( )感知规律A、相似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物直观可以使人观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B、 实物直观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C、 模象直观能够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大小比例D、 言语直观比实物直观更生动形象7、下列对幼儿理解的特点,错误的是( )A、 孤立地理解具体事物,不会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出发B、 对事物的理解主要靠具体事物的形象C、 对事物的理解都是直接理解D、 幼儿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必须依靠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8、( )是反复认识某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多一步。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9、下列不属于影响幼儿的再认和回忆的条件是( )A、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B、幼儿的心理状态C、幼儿回忆的侧性及自觉程度D、能否运用正确的回忆方法10、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 )A、知识的理解B、知识的领会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应用11、下列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连续性B、新颖性C、灵活性D、精密性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为几岁到几岁?()A、02岁B、27岁C、711岁D、11岁以后1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是属于哪个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 幼儿园教学中最常使用直观方式,其中通过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而进行的是哪种直观方式?()A、实物直观B、摸象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15. ( )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是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是属于哪种感知规律?()A、差异律B、活动律C、感知律D、组合律答案:1.B 2.D 3.C 4.A 5.B 6. B 7.C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A 15.B四、判断题1.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各种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 ( )2.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从别人的观点和角度去看问题. ( )3.幼儿的智力发展指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发展. 4.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也是相同的. ( )5.认知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而在幼儿阶段,技能的掌握是最基本的. ( )6.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幼儿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7.从幼儿记忆的表现看,幼儿的有意识记忆占优势. ( )8.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 )9.如果幼儿记忆10遍就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识记10遍,则更有利于加深幼儿的记忆痕迹. ( )10.对幼儿来说,联想法是比较有效的回忆方法. ( )11.重复性训练,即让幼儿一次又一次地感知所要记住的事情,也即机械训练. ( )12.一般说,儿童与成年人的创造性思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 )1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 )答案:1.是 2. 非 3.是 4.非 5. 非 6. 是 7.非 8. 是 9.非 10.是 11.非 12.非 13.是五、简答题1、 认知和知识含义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1、答:认知是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趁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性、问题解决等过程。知识是人们在创造世界的时间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关系:知识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已有的知识又是认识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中。2、简要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智力或思维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以感觉和活动来适应环境。在前运算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认知的主要发展是能够运用语言、符号、图画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能够通过游戏来模仿见过的人或重演经历过的事在具体的运算阶段,儿童能在具体事物或具体的帮助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算,出现了逻辑思维。思维是可逆的。在形式运算阶段,开始根据各种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以上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他们之间的顺序不会颠倒,也不会省略。3、智力的含义是什么?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月高。”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答: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各个成分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不是互不相关观、独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想加,相反是互为条件、互为依存、互为制约的一个整体。所以智力的发展是指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个成分或要素的发展。有人说:“知识越多的人,智力水平就越高。”这句话不对。因为:智力和知识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相互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而智力的发展更能促进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往往水很不 相同的。智力水平高的孩子,不仅能够迅速而广泛地吸收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什么是智育?智育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试述对幼儿进行至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幼儿智育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形成的逻辑特点对个体事实的一种教育,(1)是通过发展语言、传授知识知识技能来开启个体智慧的教育。(2)智育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智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智育能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3智育在幼儿发展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一)、生理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育提供了可能性。幼儿期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大脑皮层细胞的分化在晚期以基本晚场。婴幼儿时期的大脑结构和技能的迅速发展,为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供了生理基础(二)、从幼儿认识发展的情况来看,注意、记忆、想象等都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抽象概括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多半是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发生的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对此,则需要成人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育。逐步地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促进智力的发展。(三)、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对幼儿进行智育。5、简述幼儿形成的基本认知能力。答:(1)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初步掌握并积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探索。(2)幼儿能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幼儿回根据物体的名称及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并逐步过度到会丛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4)学会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见两的差异。(5)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 发现,并能根据某些事物表象进行的初步猜想。6、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之间有何关系?答:认知能力的形成包括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关系: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有密切关系。知识的领会和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知识的应用又使知识的领会和知识巩固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是在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7、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答: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感知的效果。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使幼儿能察觉到、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的声音不宜太大和太小,是每个幼儿都能听的到即可。要考虑知觉的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被感知。教师在上课、板书、制作挂图、运营焦距时都应当遵循感知规律。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理解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幼儿的表象,丰富幼儿各反复面的生活经验,为理解打下基础。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扩大幼儿视野。8、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取得最佳识记效果的条件。答:要保持对识记材料的记忆,防止遗忘,其主要方法就是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等的,即先快后慢。为了避免一开始的大量遗忘。应及时 ,复习的次数先多后少少,复习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六、分析论述题1、举例说明培养幼儿求知兴趣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答:培养幼儿求知兴趣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幼儿的直接兴趣向间接的有意兴趣发展,提高兴趣的稳定性,为日后树立定向的学习兴趣大下基础。具体可考虑以下措施与方法:(一)、设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二)、正确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一道的求知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体温是幼儿求知兴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幼儿体温,对体温的幼儿要机遇鼓励并要正确机智地解答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幼儿提问。(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小实验、游戏等,以及在生活中灵活的方式方法等,激发幼儿的广泛兴趣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