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6278836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学习暮江吟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教师范读3、开火车、指名读(及时纠正)4、根据注释理解词语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 青绿色。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一(生)绿色,一半是一 一(生)红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5、理解诗意(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评)三、精读古诗学习“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1、理解诗意(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c)2、思考:“一道残阳射水中”.“一道残阳铺水中”一道残阳照水中”有什么不同?(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用照太俗,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 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3、“江水” “瑟瑟” “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 像”说一说吗?4、指多名学生读,师指导读,齐读。学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2、“月亮” “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3、指多名学生读,师指导读,齐读。小结1、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 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2、配乐朗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 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了解诗人。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4、指名读,开火车读5、自由说说古诗大意三、精读古诗学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 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 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 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 却不一样。)2、有感情朗读学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理解诗意(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2、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3、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 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小结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 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学习雪梅一、初读古诗1、欣赏图片2、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3、介绍诗人。(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自号为梅坡。)4、教师范读5、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6、指名读,开火车读7、自由说说古诗大意三、精读古诗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1、知大意(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 梅花与雪花之美。)2、有感情朗读学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知大意(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横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2、悟道理师: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小结: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 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板书设计雪梅雪白梅香各有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