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人教版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65267804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弄清探究学习的内涵,利用新课程教材,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地进行反思,重建教学,重构课堂,重塑自我,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标 探究学习 教学实践 反思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凸显全新的课程理论,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接受一次冲击和洗礼,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工作方式。下面就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学反思谈些看法与体会。一、重建教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通常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被人概括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束缚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巨大的惯性阻力。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知识剧增使得人们不可能在数量上进行追逐。教育部吕福源副部长曾多次强调:“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会运用知识去创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开始重建课堂,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二、重构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案例。新课程教材在设计上与以前的教材大不相同,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下面以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对此课题的流程、要求、实验、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分析。案例1 教学过程部分内容。实录:1、创设情境,讨论引入请学生汇报课下搜集的有关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能否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2、对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学生思考: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到纯净的气体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比实验: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分析三种方法的利与弊得出结论:(大屏幕显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探讨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创设问题情境:回忆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大屏幕显示)原理和图:固固加热、固液不加热。思考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收集气体装置的选取:学生讨论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进一步分析检验方案。5、(大屏幕显示)桌上的仪器。学生自己设计装置,最后展示出来,并让他们介绍设计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探讨出最佳的实验设计。分析:1、与老教材的教学相比,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三点:第一,利用多媒体、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探究气体制取的设计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思考一些问题,经分析、探索、总结形成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第三,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讨论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选择的几个原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探究之旅,并掌握了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两点:第一,学生实验进程的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进程。第二,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及实验操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三、重塑自我教学中乐于反思、善于反思,从反思中重塑自我。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身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新的方式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并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一)抓好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例如:九义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设计,我不会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学习上,而是把重点落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如:教学中通过增设“无中生有”“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目标不会设置在多个知识点上,而会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学过程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化学的重要性,而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己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二)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调控性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具有很强的调控性。由于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活动与探究”的一些专题课上,教师不能为刻意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而应该根据需要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顺应学生探究的需要。我有幸参加我市2005年度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现将赛课中二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案例2 课堂教学,追求什么样的精彩?课题内容:“质量守恒定律”。一位教师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分成四小组,做一个分析一个,由于时间安排上十分紧张,整堂课有“外动”而缺乏“内动”,有活动之“形”而缺探究之“实”,对教材中关于“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讨论有些“走过场”之味,显得很不充分,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激活。另一位教师的做法: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将时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组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另一组完成“铁钉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第二阶段,两组分别完成另外两个实验。这样的处理,本无可厚非,然而前两个实验的操作形式不同的,对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起着不同的作用,当全班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在听另外一半的个别学生介绍、讨论时,这种讨论的实效有多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多少?显然,这种教学设计客观上“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亲历实验、参与讨论的权利,教师是在为“教学”而设计教学,没有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化”教材,让教案跟着学生走,分两课时进行;尤其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时,让学生发现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质量还小,引发学生的争论,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装置的设计、改进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三)发展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这种反思也是教师最常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反思形式。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后的反思:(1)反思所得:学生学到一什么?教师自身受到什么启示?组织教学中有何新见解?(2)反思所失:对教材的处理、板书的设计、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教法的采用等,课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是否存在缺点和错误的地方?(3)反思教学效果: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如何?所选的例题是否典型?问题设置是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的设置是否有层次?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学无定则。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我们只有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重建教学,重构课堂,重塑自我,才能搭好全面发展的平台。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胡美玲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2、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2005年9月。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化学,赵玉玮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4、反思性教学,熊川武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5、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曹家忠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6、初中教学典型课示例化学,王艳春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作者简介:笔者孙泽祥,男,36岁,中学一级教师。1992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并于2003年在江西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毕业。1992年毕业后就在庐山区新港中学任教化学,并于2000年调到五里中学任教化学至今。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