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DOC 91页)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64938425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9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DOC 9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DOC 9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DOC 9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凌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91目 录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3领导现场带班制度5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7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9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11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2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25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29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3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33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36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拆除及报废管理制度37施工与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39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5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制度47职业健康管理制度53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56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管理制度60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6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8应急管理制度72事故管理制度73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77员工工伤管理制度7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81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8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84职业危害告知制度8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88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特制订以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责任制的制定责任制的制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公司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初稿,然后下发到各部门及各类人员进行讨论,提出补充完善意见,最后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后下发执行。二、责任制的沟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过程中,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经常与部门及各类人员沟通,反馈在执行中的意见和要求,为年末的责任制修订积累资料。三、责任制的培训责任制审定下发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各部门和各班组进行培训学习,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工作应负起的相应责任,对各自的责任要做到应知、应会,同时明确应受到的奖罚条件。四、责任制的评审与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末评审修订一次。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平时沟通掌握的资料和执行中反馈的意见要求,组织有总经理参加的各部门负责人的评审会议,汇总评审意见,修订安全生产职责,评审与修订要有记录,并存档保存。五、责任制的考核考核机构1、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考核结果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TV 2、车间班组长、各部门人员及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制考核由各部门领导负责,考核结果报安全管理部门。 HaL1FZcRf 考核形式 K?z)I1 安全生产责任制按分工职责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年终总评的办法,每季度五日前上报相应主管部门。 JJG9hY 2|f 考核标准 !;7=PuLR) 各级领导、部门、班组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逐项做好落实工作,把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因责任制不落实而造成的事故。在责任制的考核上,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责任制考核,按照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评比。 *)eozI 奖惩 hAf-yd_ 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制考核结果,每季一通报,年终进行总评,考评优秀的由考核单位报相应主管单位研究给予奖励,考评不合格的由考核单位报相应主管单位研究给予处罚。 !w.v 对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研究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对有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齐全的收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确保所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为最新版本,并将其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员工和相关方,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换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对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及标准其他要求的管理。3、责任部门与部门、人员职责责任部门:安全生产委员会。部门、人员职责:1)各部门安排一名兼职人员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汇总报归口管理部门。2)归口管理部门,将获取使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汇总后发布清单。3)归口管理部门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传达给员工和相关方,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4、识别和确认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各相关部门收集的信息,编制公司通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目录清单,并且根据其目录清单的内容进行学习识别,确认适用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具体内容。当上述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发生更新、作废等情况时,应及时修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目录清单,将其文本内容放入文本数据库。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适用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5、贯彻执行各部门将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采取会议、宣贯、培训等形式,落实到相应层次或岗位,并传达到相关方。各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各项活动,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检查与评审公司通过管理评审、内审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依据检查评审情况按公司奖惩制度予以执行。6、获取法律法规的渠道:东莞市安监局、区安监局、街道办事处、安全中介机构、新华书店、标准发行单位、网络书店等。7、获取法律法规的方法和时机:经常查阅国家、广东省安监局及国家相关部委、出版社的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及时更新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目录清单和文本数据库,至少每月查询一次。及时获取信息进行购买或下载打印。8、法律法规更新方式:将废止的法律、法规、标准从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政府其他要求的目录清单和文本数据库中删除,增添新内容,同时告知本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领导现场带班制度一、目的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增强领导和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根据上级要求,经公司安全委员会决定,施行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管理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车间、部门三、现场带班人员范围本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四、现场带班工作内容与职责1、现场带班人员要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切实掌握当班的安全生产状况,认真落实走动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装置、环节的检查巡视。2、排查隐患并要求相关单位立即落实整改,现场无法整改的隐患问题,必须下达整改通知单;协助相关单位制定防控和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按期复查验收;发现较大隐患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安全委员会研究处理。3、严格落实制止“三违”相关规定,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在现场发现违章问题,立即纠正并按规定予以处罚。严禁违章指挥。4、解决生产中的突发问题:现场无法解决处理的,立即报安全委员会。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5、对单位领导干部走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单位落实不到位的,按规定进行处罚。6、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并按规定处罚。7、现场发生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时,带班领导干部要立即组织采取停产、撤人、排除隐患等紧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8、对当日发生的事故要组织对伤员的抢救,保护好现场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要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安全措施及处理意见。五、相关要求1、现场带班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带班职责,严格执行现场带班人员管理规定,深入现场考前指挥,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现场带班人员有事必须向总经理请假,由调度人员安排其他领导干部替班。3、现场带班人员必须严格劳保穿戴,不准着便装进入生产现场。4、带班现场人员在巡检中发现的违章行为,一并给予单位和责任领导进行处罚,并对严违人员进行帮教。6、各基层单位在执行原走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把主要精力用在生产商,切实深入一线真抓实干,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7、带班领导对当班安全工作直接负责,带班领导必须坚守岗位按带班职责要求认真检查安全工作,作好记录;8、带班期间出现安全事故的,视事故情况一并给予严肃处理和处罚,从扣罚至辞退不等。9、安全带班领导不检查、不履行职责,忽视安全生产,造成事故,应承担安全责任,接收上级部门的追查和处罚。六、附则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一、岗位达标的目标企业开展岗位达标工作,主要以基层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职工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保障企业达标。公司对从业人员岗位标准要进行文件化制定下达,做到明确具体;同时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及行业等部门制定的岗位标准。二、岗位标准主要要求1.岗位职责描述;2.岗位人员基本要求:年龄、学历、上岗资格证书、职业禁忌症等;3.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4.行为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等;5.装备护品要求: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工具的配置、使用、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应急设备器材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等;6.作业现场安全要求:作业现场清洁有序,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工具物品定置摆放,安全通道畅通,各类标识和安全标志醒目等;7.岗位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岗位培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检查,分析事故风险,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8.其他要求:结合本企业、专业及岗位的特点,提出的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特制定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1、安全投入职责:1)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对安全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2)经营资源部必须按照计划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供给,按照相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单独建立安全生产资金账本,监督安全费用的使用情况;3)经营资源部每年制定安全费用使用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安全投入实施,不得挪用安全费用;4)经营资源部要制定安全投入台账,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性。2、安全生产资金的提取,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的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1)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2%提取;2)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3)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每年末编制企业下一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和使用计划,经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执行。3、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流程1)使用安全生产专款的部门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取使用。2)使用安全生产费用项目完成后应进行专项总结,并将费用使用情况逐一填写清单报相关部门存档。3)安全生产费用由安全科按年度计划审批,年末编制汇总。4、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生产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坠落、防毒、防静电、防腐、防尘、防噪声与振动、防辐射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支出,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支出;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6)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5、安全费用的检查1)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与使用实施监督检查;2)经营资源部门定期检查安全资金的使用;3)生产部门定期检查安全资金的使用范围,检查是否挪用。4)发现安全资金挪用情况,要严肃处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一、文件管理 1、各种文件在下发之前要经总经理审阅,文件下发时要迅速、及时,并做好下发记录;若是一些需要回收的表格和文件,还要做好事后的回收工作。 2、文件下发后要及时进行整理存档;对于回收的资料也要及时整理存档。 3、有限定发放范围的文件,要注意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 二、档案资料管理 1、档案资料在收发借阅存档销毁各环节中,应严格登记。 2、借阅文件应在借阅指定地点进行并在指定期限内按时归还,借阅文件资料时严格按照文件密级管理为准执行,同时办理档案资料借阅手续。 3、所有档案资料均要定期清查,借出的档案资料要在指定期限内归还,若发现丢失的要及时追查处理,并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绝密的档案资料要在主管的监督下进行核对,必须做到物单相符。 4、借阅的文档资料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扩大阅读范围,否则将进行严肃处理。 5、机密、绝密类文档资料如需复制和摘抄,必须经总经理批示。 6、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绝密类文件时,应由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7、对各类文档资料应指定其存档期限,以便及时清理。 8、在部门主管安排、监督下,定期对退档资料进行销毁,并且及时在文档目录上做出更改,确保现有文档资料与目录清单一致。 9、档案柜中的资料应保持干净、整洁、明了。 10、各部门文档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保存的文档资料要有详细的目录,对有价值的文档要及时备份并做好保密工作,若因丢失、文件备份不及时或泄露相关机密,从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人相应的处罚。 11、文档资料负责人对所有保存文档要按顺序分类存放,同时做出相对应的文档目录清单,如果有新资料入档,必须在文档目录中及时添加。 12、若文档负责人离职时,须按文档目录清单做好工作交接,按照文档目录清单与现存文档核对,如果出现物单不符,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责任人相应处罚。 13、新接管档案管理的负责人要尽快熟悉负责保存的文档,继续做好文档的保存、保密工作,并及时对文档进行更新、备案。 14、如因档案资料保管人工作疏忽或交接手续不严谨造成文件资料丢失的要追究相应责任。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二、评价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Job Hazard Analysis)作业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1)何谓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危害分析将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步骤,对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辩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是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点是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所谓的“作业”(有时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于原则如“大修机器”,也不宜过细。(2)作业危害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分析步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危害分析,其结果是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辩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它还能用来对新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为不经常进行的作业提供指导。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1)选择待分析的工作或“作业” 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作业都要进行作业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确定分析作业时,优先考虑如下作业活动:事故频度和后果:频繁发生或不经常发生但可致灾难性后果的;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事故后果严重、危险的作业条件或经常暴露在有害物中;新增加的作业:由于经验缺乏,明显存在危害或危害难以预料;变更的作业:可能会由于作业程序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危险;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由于对从事的作业不熟悉而有较高的风险。2)把正常的作业(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分解时应注意:观察工作过程;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各个步骤;运用自已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以上三条。3)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已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等,有无毒气、高温等。从人(作业人员、相关人员)、机(机械、工具、设备、设施等)、料(生产介质、作业人员接触的物料)、环(作业环境:照明、温度、高处等)四方面分析。4)识别每一步骤可能会发生的主要危害后果可参照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列举的危害分类。5)识别现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包括:工艺、设备上的安全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6)进行风险评价:风险R=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a)可能性L的取值: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标准:分数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分数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分数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分数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分数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分数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防范、控制措施5每天发生,经常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意识不够、缺乏经验)无任何防范措施或控制措施4每月发生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但偶尔执行不够胜任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3每季度发生月检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一般胜任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2每年发生周检有,但偶尔不执行胜任,但偶然出差错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1偶尔或一年以上发生日检有操作规程,而且严格执行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有效防范控制措施b)后果的严重性S的取值: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内严重污染行业内3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治疗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省内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装置范围污染公司及周围范围1完全符合没有受伤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污染形象没有受损c)风险评估表R: 严重性 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说明:表中“绿色”表示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白色”表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红色”表示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预先危险分析(PHA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预先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工作,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可以帮助选择技术路线。它在工程项目预评价中有较多的应用,应用于现有工艺过程及装置,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1)特点预先危险分析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1)最初产品设计或系统开发时,可以利用危险分析的结果,提出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规程。2)由于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用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3)可用来制定设计管理方法和制定技术责任,并可编制成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力求达到四项基本目标: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害。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 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系统的影响。 将已经识别的危害分级。分级标准如下:级: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级: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级:破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2)分析步骤1)参照过去同类及相关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7)提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分析结果通常采用不同型式的表格,如下表:危害/意外事件阶段起因影响分类对策事故名称危害发生的阶段,如生产、试验、运输、维修、运行产生危害原因对人员及设备的影响消除、减少或控制危害的措施(3)基本危害的确定基本危害的确定是首要的一环,要尽可能周密、详尽,不发生遗漏,否则分析会发生失误。各种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汽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电击伤。6)动能意外释放。7)位能意外释放。8)人员暴露于过热环境中。9)人员暴露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性环境中。10)人员暴露于噪声强度过高的环境中。11)眼睛暴露于电焊弧光的照射下。12)操作才暴露于无防护设施的切削或剪锯的操作过程中。13)冷冻液的不可控溢出。14)人员从工作台、扶梯、塔架等高处附落。15)金属加工(如铍等)过程中,释放出不可控有毒气体。16)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17)人员意外地暴露在恶劣气候条件下。18)高速旋转的飞轮、转盘等的碎裂。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3、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与实际发生的概率有关,从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到完全会被预料到。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完全意外,很少可能0.5可以设想,很少可能0.2极不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环境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分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从“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到“大灾难”。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分值事故造成的后果100十人以上死亡40数人死亡15一人死亡7严重伤残3有伤残1轻伤,需要救护(4)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即可得危险性分值(D)。计算公式:D=LEC。危险性程度从“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到“显着危险,需要整改”到“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危险性程度等级划分标准(D)危险性分值危险程度320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比较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四、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五、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 级标 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 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六、评价组织1、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组 长:第一责任人副组长:直接责任人成 员:各部门负责人2、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七、其它要求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了搞好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培训教育目标及要求,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为经营资源部,经营资源部负责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负责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训的其他具体工作。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每年员工普及教育率100%。具体要求:1、新职工进厂“三级安全教育” (1)凡新入厂的职工(包括短期合同工和临时工),都必须经过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作业。 (2)一级(公司)安全教育由公司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 A: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 B:公司概况、生产特点及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C: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3)二级安全教育由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教育包括:A、本单位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概况及其特点,危险区域、危除因素及预防措施。 B、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C、结合本单位特点进行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防机具伤害等安全防护、危急抢救知识的教育。 (4)三级(班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应包括; A、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 B、本岗位工作特点、设备性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C、设备、工具及其使用方法,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com)(5)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片。来源:考试大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外部教育)(1)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上级有关安全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无证上岗者按严重违章处理。(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必须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教育部门的培训。3、公司每年对中层管理者、安全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等。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com)4、班组长培训教育 本文来源:考试大网采集者退散(1)公司每年组织一次班组长安全培训教育。(2)教育内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班组安全管理知识等。 来源:考试大5、全员教育车间每季对职工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员安全教育,并认真做好记录,班组坚持每月一次全员安全教育。6、变换工种及复工安全教育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在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车间、班组、岗位安全教育。7、“四新”教育(1)“四新”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前,必须进行的安全教育。(2)“四新”安全教育由主管单位和生产部门负责进行。(3)“四新”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有:A、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B、安全防护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C、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D、“四新”投产、使用后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方法。(4)涉及“四新”人员安全教育,要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来源:8、职业健康教育(1)职业健康教育分为上岗前健康教育、在岗期间健康教育、离岗健康教育。 考试大论坛(2)职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规;职业卫生、职业健康知识;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治知识;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及个人防护知识。(3)职业健康讲学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可采取集中培训、健康知识竞赛、发放健康知识小册、黑板报、张贴宣传画、闭路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9、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及培训内容要求新职工安全培训(三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老员工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每年再培训的内容包括:(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工作岗位环境及危险因素;(4)所从事工种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5)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6)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7)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8)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9)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10)有关事故案例;(11)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防止产生麻痹思想,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2、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规定的学时。3、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并且资格证书是在有效期内。4、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技术水平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5、未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要求其接受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6、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7、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8、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为:电工、叉车工操作工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坚持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新安全技术水平的原则;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一. 设备设施选购1. 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 设备设施选购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的安全。2. 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安全可靠程度。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过论证提出初步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实施。二. 设备设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1.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2.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3.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4. 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经考验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三. 设备设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1. 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 设备操作工人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3. 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有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按照技术要求,由部门经理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实施。4. 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状况和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质量保持在最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四.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1. 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实行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2. 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1) 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2) 管线,阀门做到不渗不漏3) 做好设备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防止过度磨损4) 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5) 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6) 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五. 设备设施检查制度1. 生产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 。2. 每半年由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前必须制定修理工时,停歇时间,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维修费用。3. 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4. 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六. 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1. 设备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和设备事故,根据设备损坏程度,设备事故分为: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零部件损坏,经济损失在5000以下。2) 重大设备安全事故:设备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在5001元至50000元。3) 特大设备安全事故:导致设备保费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2. 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操作使用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2) 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司负责人及有关职能部门,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3) 对各类设备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肃处理。4) 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造成设备安全事故的领导,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分别给予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执法机关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七.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建立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即在设备-生产全过程的状态,按章设备选别,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更新改造、报废处理等程序运行。由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保存。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制度。2、“三同时”的定义指生产经营单位在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职业健康与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 本制度所称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3、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1)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2)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3)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以上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按照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编制安全专篇。 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并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可靠的设备、设施。安全设施设计单位、设计人应当对其编制的设计文件负责。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应当按照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查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文件;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3)设计单位的设计资质证明文件; (4)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 (5)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6)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和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发现安全设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生产经营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同时”的验收1)验收内容(1)项目的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建设项目与之配套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环保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3)建设项目和运行状况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4)参加验收的各部门确认建设项目符合标准和要求后,在“技改项目、新建项目竣工验收会签表”或“工艺变更评审表”上签字。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并对工程项目发现的隐患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建设项目设计部门针对存在问题改进设计方案,改进施工组织部门立即组织整改,待问题解决后重新进行验收。(5)未经“三同时”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1. 新购的设备、车辆到货后,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验收,填写验收报告单入库。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台帐、编号、建卡和图纸资料归档保管;财务科负责办理有关资产入帐手续;设备部门负责设备和随机部件的妥善保管。验收中如发现质量等问题,采购部门必须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2. 机电设备安装竣工后,应由工程师、设备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施工单位共同验收并进行试运转,通过试运行发现的问题,必须彻底处理,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否则不得移交生产。3. 大型固定设备、特种设备、主要电气设备等检修竣工后,要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检修施工负责人共同检查验收。大修后的设备必须空负荷试运转,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准许投入使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参加集中检修检查,并分别在相关的检修检查记录中签署意见。4. 电气设备检修后要按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和试运转,由负责验收的技术人员签发合格证。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记录和验收报告要统一交办公室存档。5. 新安装设备的验收资料应包括安装数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试验性能和原始记录等。6. 对设备设施验收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安全监督及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下达隐患问题整改单,定责限时整改。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拆除及报废管理制度1. 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1)国家或行业规定需要淘汰的设备。2)设备已过正常使用年限或经正常磨损后达不到要求。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无法修复或修复不合算。4)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但因更合理更经济先进的设备或生产使用时需要更换的。5)从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符合以上情况的设备均可申请报废。2. 设备报废手续1)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经营资源部确认并签署意见。2)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上交经营资源部审核,经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批准,移交经营资源部财务处结算手续3. 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1)经过技术论证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设备的综合安全技术水平,经济上也是合算得。2)设备改造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切勿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的基本程序运程。4.设备设施的拆除要求1)设备设施履行完成报废手续后方可进行拆除;2)拆除前要履行审批手续,获得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3)设备设施拆除前要制定拆除方案,进行拆除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制定控制方案,落实负责人,涉及易燃易爆的设备设施,拆除过程中要有专人监护。4)拆除后的物品要按照事前的要求进行存放。施工与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施工与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与检修人员的安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是用于公司范围内各种工程施工及所有检维修作业管理。3、施工管理3.1施工前的准备3.1.1公司新建、改建、扩建、技措、大修等工程施工,必须加强施工的组织管理,按照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报请主管副总经理批准。3.1.2每项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门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工长等,在逐级布置生产任务和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指令和安全措施的交底,不经安全措施交底的工程项目不得施工,工人有权拒绝施工。3.1.3有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施工时,应由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