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西林县八达镇第二小学 农桂香【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243页的内容。试一试,“想想做做”:1、2、3题。【教材简析】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材在引出除法概念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平均分,比较充分地参与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本节课安排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1让学生把六个桃分成两堆,比较不同的分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试一试”让学生初步练习平均分物体。例2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试一试”让学生操作学具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活动,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想想做做”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进一步练习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分物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8个圆片【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可能由于老师太想把今天的课上好,所以昨天晚上农老师做了一个关于你们的梦。孩子们,想知道是什么梦吗? 设计意图: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大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想借此“做梦”引发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提到梦中关于这帮学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情境图)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讲诉故事,呈现难题:讲故事后课件出示难题:呈现六个桃,让学生任意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学生拿圆片代替桃摆一摆) 设计意图:请学生帮忙,彰显出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2)解决难题: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桃片展现在黑板上。(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分成两堆,每堆3个)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展现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3)探究“平均分”。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刚才老师发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那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成两类吗?(四人小组交流 )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当学生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发: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让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集体读一读。 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几个,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同桌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2)集体交流,发表意见。 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两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将8个圆片任意分成2份,学生们很多种分法。这样的操作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问题的探究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与相应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4、看图听要求,动手操作。 (1)呈现一棵桃树上面有8个桃,桃树下面有小猴(用花草遮挡了),只知道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猴呢? (2)让学生动手分,用展台呈现结果。 (3)连起来同桌互相说一说。 (4)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发。 设计意图: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围绕了“分”,可这里的分是有层次的分,先是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然后在分的过程中突出一种分法叫“平均分”,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整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而去学习、去探索、再去运用,体现了学生的能动和主体性 二、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1、分石榴 咱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也用着这种方法分一分咱们喜欢吃的食物好吗?课件出示练习题。10个石榴,平均分2盘,每盘分( )个。课件出示:10个石榴,平均每盘分5个,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以分几盘?)问:还是这10个石榴,再看这次要2个分一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以分几盘?)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平均分展开活动,感受两种平均分模型,逐步深入理解平均分这个概念,提高了应用概念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通过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初步建构了平均分的语言模型。2、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有平均分的例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畅所欲言。同学们表现这么好,我们玩玩积木吧!引出帮小朋友分积木(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层次的巩固练习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加强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以适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开放的问题和充分的空间下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 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相互订正。(别人在读或回答时,强调要学生指着题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摆小棒;在图上圈一圈),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上,在交流方法和答案。 设计意图:分层次练习,一方面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由浅入深,培养学生三、回顾总结,梳理提升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在分东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四人合作,这是个学习的办法。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并提升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