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4617463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时作业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时作业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甲)梧桐叶大,易受风。(乙)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丙)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丁)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1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甲B乙 C丙D丁 2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A引用B比喻 C设问D比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 5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过度劳累,刚迈入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下图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100字。 答: 二、课内阅读挖掘练 阅读课文“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这一部分,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没有死,他还活着”是说焦裕禄的精神不死,永远鼓舞着人民,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B焦裕禄去世一年后,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墓前缅怀他的事迹,回忆起一年前的风雪夜、洪水期焦书记带领人们战天斗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C“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D“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人民对焦裕禄的去世非常悲痛;二是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改变着兰考大地的面貌。 7本部分倒数第三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试进行赏析。 答: 8文章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三、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材料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与屠呦呦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有删改)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7年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这一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在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的小区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屠呦呦的小区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这个事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 “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平静地说起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 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着看着老伴儿。 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9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可以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10下列对材料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语言美,文章语言优美舒缓,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质朴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的本色。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越战争中,美国与越南都深受疟疾的困扰,因疟疾导致严重减员。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动支援越南,成立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 B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她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无数生命。 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荣耀,更是对学人的鞭策。 12材料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13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C丙处前文重点写与树枝连接不结实,后文写叶子的下落,所以“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适合放在丙处。 2.D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语段中,“梧桐是秋的信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 可以不当一回事的吗?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排除A、B、C三项。 3.(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更好。前文“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子不是一下子落尽,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落叶过程,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地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意衔接紧密。用三个短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4.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符合要求,其他答案亦可) 5.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的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世。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6.C此处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7.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如“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既有排比,又有拟人,还有比喻,形象有力 地说明了如今的兰考经过兰考人民的艰苦奋斗,实现了焦裕禄同志的理想和心愿。语言上,语调轻松愉快,语言充满诗意,让读者感受到兰考如今的美好,进而感念焦裕禄的无私付出。 8.结构上,照应这一节的小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阅读效果上,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9.AB项,“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错,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的爱国情怀。C项,“一切”的表述过于绝对。D项,第二、三则材料没有提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且直接写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而不是“侧面描写”。 10.D写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时,没有运用肖像、动作等描写手法。 11.A“中国主动支援越南”错,由材料三中的“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可知,中国并未主动支援越南。 12.本段叙写了屠呦呦的穿着、语言以及保安对屠呦呦无印象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屠呦呦随意、淡然、默默无闻的形象特征。与她获得的殊荣形成对比,突出她淡泊名利的品格。为后文写她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做铺垫。 13.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到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