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霉与防霉》说课稿.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4464634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霉与防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发霉与防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发霉与防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霉与防霉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 发霉与防霉。一、说教材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一一霉,按照科学 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 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 同之处。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在学生以往经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 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给予 提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 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 开展做好准备。第三个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 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 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2课时的情况下教材使用情况如上,在1课时的前提 下,可以调换第二个、第三个活动的顺序。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 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 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 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 从生命视角思考“霉菌的生长与防霉的观念待进一步强化。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 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 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3. 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科学探究:1.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科学态度:1. 培养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2. 知道现成的防霉技术手段。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学难点】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 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 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 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 下教学法:(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 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 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 更好的去体验。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 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 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 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1. 谈话:每年的梅雨季节,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位 客人。看看这些场景,你们熟悉吗?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 特点?2. 交流:我们确定物品已经“发霉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品有哪些特征?3. 追问: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哪些场景能发现 发霉的现象?4. 设问:这些物品上的霉都完全相同吗?哪些地方不 一样?环节二、观察霉菌1. 讨论:要观察真正的霉菌,你们打算怎么做?需要 注意什么?2. 交流:直接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将霉菌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都是我们准备用到的方法,谁能逐 一说说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分组观察:(1)根据需要取用器材;(2)按约定,规范(安全)操作;(3)进行简单的观察记录。4. 交流: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5. 小结:靠弛子繁殖的霉菌都会产生丝状的菌丝,随 着精密度的提高,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环节三、防霉讨论1. 交流:在生活中,哪些措施可以防霉?2. 分组讨论:这些防霉措施的科学依据是什么?3. 追问:根据这些科学依据,我们可以得出物品发霉 的条件有哪些?环节四、探究发霉1. 谈话:在什么样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物品更容易 发霉?2. 讨论、汇报:要如何为该实验创设环境条件?哪些 保持不变,哪些需要改变,如何改变?3. 交流:根据我们刚刚设计的实验,你能预测可能出 现的现象有哪些吗?环节五、课后拓展用剩米饭、馒头或面包培养霉菌,证明自己的观点,并 将设计方案、观察记录以及结论整理在资料袋内,一周后带 回课堂汇报、分享。七、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3. 发霉与防霉发布的条件发布的条件谓种发霉不发毒?r水分-发霉不发毒?仃无Y 温度八、反思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一一霉,按照科学 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大多 数学生也有这个生活经验,了解这种现象,但是,很少有学 生知道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也没有仔细观察过霉菌。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唤醒,引导关注“微生物就在我们的 生活中,引出霉菌的话题及观察任务。通过肉眼、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构建出“随着精密度的 提高,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的概念。通过小组对比,快速排除学生前概念中无争议的防霉举 措,再针对有疑义的部分重点解答,最后通过分析、综合, 直观列出影响霉菌的条件。学生第一次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本环节是本课的重 点。由于课时限制,最后的结论只能采用假设的方式给出。 学生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本课学会设计并分 析数据。让学生的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以便第二课时进行 总结。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维、 方法、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探究发霉条件需要长周期 观察、验证;学生持续观察、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但是学 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发霉 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从生命视角思考“霉菌的生长 与防霉的观念待进一步强化。以上是我对发霉与防霉这节课的说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