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4384315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代史伶官传序名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 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相关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同学们默读文章,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二)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三)题目解说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五代史伶官传”交代了这篇史论的内容,“序”标明文章的体裁。 (四)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 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开的? 文章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紧接着举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其父遺命的事例。 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2、本文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作者在文章的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已经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这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相照应。至此,文章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但是,作者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展开议论。在前面对比阐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的经验教训,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朝政,讽读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普遍性,更具现实针对性。因此,可以说,第四段是对伶官亡国一事的现实意义的进一步开掘,并不只是简单的重复。 3、怎样理解本文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进行了详细叙述,序中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论述国家兴亡盛疾之理,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对其进行的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败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文题,突出了中心。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 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文本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或议论,都是具有对比性的。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6、“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四、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1.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2.赏析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委婉,气势恢宏。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和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全文从“鸣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贯穿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出委婉的韵致。在句式上,本文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引人深思;多采用对仗工整的骈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骈散结合,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锁挫,感情饱满气势恢宏。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落到立论根据上,再缓缓进入“晋王三矢”的故事。接下来语势又猛然一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失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作者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至于誓天断发,这下沾襟,何其衰也!借这几句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最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文章于此夏然而止。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五、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取一句,说说它对你的启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满招损,谦受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后训练】 一、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_。 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_。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_。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泣下沾襟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负而前驱 8.仓皇东出 9.一夫夜呼 10.乱者四应 11.而告以成功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梁,吾仇也。 特殊句式:_ 译文:_ 2.其系燕父子以组。 特殊句式:_ 译文:_ 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_ 译文:_ 四、文化常识: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指一般属官。() 2.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伶官:古代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课后训练答案解析】 一、答案:1.两个词,与,和;其,他 2.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 3.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4.的原因 二、答案:1.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2.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名词作动词,考察,探究 4.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 5.名词作动词,落下 6.形容词作名词,忽微,极小的事;智勇,智慧勇敢的人 7.名词作状语,向前 8.名词作状语,向东 9.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0.数词作状语,在四方 11.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12.使动用法,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三、答案: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为标志。 译文: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 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以组系燕父子”。 译文:他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3.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他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四、答案: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