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4036344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套餐训练 主题十八 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主题十八文明转型与社会生活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制度性变革,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而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来审视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审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现象,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新颖、鲜活的材料,丰富了内容,也提供了新的视角。一、中国古今社会生活(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1.先秦时期:宗法制确立,宗族血缘关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2.秦汉时期: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中原文化进一步扩张。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宋词、话本、风俗画兴起。5.明清时期(1)物质生活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并进一步推广,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棉纺织业地位提高。(2)价值观念拜金逐利奢侈之风盛行。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市民阶层壮大,刺激人们追求消费享乐。该观念既有腐朽没落的消极一面,也透露出突破传统礼制观念,为商品经济进一步开路的新时代气息。个性解放。要求冲破三纲五常的束缚,尊从人性。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社会对妇女再嫁持宽容态度,妇女走向社会从师求学,实际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二)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1)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改良。中山装、旗袍出现,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等。(3)住:随着中国开设通商口岸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使、领馆区。西式建筑引人注目,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住宅出现。(4)行:晚清至民国,近代化交通(铁路、轮船等)在坎坷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社会习俗(1)礼仪革新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法令。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显示出平等、自由的文明精神。(2)婚姻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婚姻形式简约文明。(三)中国现代的社会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受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向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苏联联系密切,苏联的服饰、建筑、语言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2)“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盛行,服饰和文化生活是这个特殊时代社会风貌的缩影。(3)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社会生活(一)新航路开辟后的社会生活1.高产作物引进,人口增长。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引进,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种植结构,缓解了人口压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2.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3.刺激了中国明代以后经济的日益货币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成为明代中国“交易皆用白银”的重要原因。4.西方的宗教和文化渗透,改变了被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二)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的变化(1)衣: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建立。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土壤结构的退化和大量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3)行:工业革命中,动力的革新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2.精神生活的变化(1)报纸杂志: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发挥了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2)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社会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带动了人的现代化。3.两性关系与女权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妇女地位提高,两性关系新的变化方向是:一是男女的社会权利趋向平等;二是对两性关系的严格态度开始放松。同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妇女相继获得了选举权。1.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工业文明萌动的迹象和近代化的趋向,即从农耕文明中分离出迥异于传统模式的经济、社会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异:城镇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通俗文学繁荣、科学巨匠迭出、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兴起,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风尚呈现出逐新求变、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这些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各种内在关联因素的同时涌现,表明中国的封建农耕文明已经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鲜明倾向。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既是西方文明冲击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其变化在反映向近代化演进的同时,呈现出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征,即一方面受外力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同时在中国迅速传播;另一方面新旧交替色彩浓厚。3.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与发展历程的缩影。1978年前后的经济体制、对外关系等变化,更鲜明地在民众生活中得到体现。从凭票供应到自由选购的变化;由单调、简单的着装到个性化、多样化的时装变化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2015年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2.(2015年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3.(2015大庆二检)宋代司马光在书仪中指出,“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以财论婚的观念日兴B.门第观念已彻底废除C.民主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科举制度已日益衰落4.(2015赣州二模)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出现,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5.(2015甘肃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材料二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