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鉴赏配套作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或王命急宣()林寒涧肃()属引凄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了三峡之长,说明两岸的山的特点在于“连”。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C.“绝.多生怪柏”一句写三峡的“怪柏”,“怪”字照应下文猿声凄异,渲染环境氛围的悲凉。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引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念:_ 相与步于中庭中庭:_ 积水空明空明:_ 盖竹柏影也盖: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 (4)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 (5)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3)【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_”即可看出。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墙援:篱笆墙。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三:第三件。泰:安适。忧望:挂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时间短暂。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选出画线字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 A.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大抵若是/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C.作此书夜/与朱元思书 D.胜绝第一/猿则百叫无绝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3)【甲】文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二、诗歌鉴赏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2)请简要赏析颔联。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这首诗是李白少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 C.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D.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E.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云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F.尾联诗人称长江水为故乡水,表达了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2)请分析“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B.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C.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晚春的勃勃生机。 D.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和“浅”。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七、八句转入了对女主人公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2)这首诗歌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 1. (1)有时,肃杀,凄寒,连接 (2)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C 2. (1)考虑,想到。,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 (2)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3)月光 (4)月光的轻盈荡漾 (5)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3. C B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向东或向西漂流。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就像飞奔的马。 (5)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 (1)D (2)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 (3)写山的“奇”:山高树多、高峻陡直、幽深寂静。 写水的“异”:清澈碧绿、动静皆宜。 (4)【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5.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道烽烟直冲云天。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流过大漠,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伤感(或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6. (1)以平淡的叙述,首先引出薄薄暮色之中,兀立在东皋之上的诗人形象,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首联表现了作者的心绪,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了巧妙的铺垫。 (2)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颔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话勾画出一幅秋日傍晚图,将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当好处。 7.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示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8. (1)B,E (2)“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9. (1)C (2)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高,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10. (1)B (2)示例:这句诗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11. (1)D (2)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