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333097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ZHUANTISI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1896年,孙中山说:“吾党于是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这表明他()A.决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B.对国家命运失去信心C.坚定了革命救亡的理念D.用三民主义指导革命答案:C2.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A.“驱除鞑虏”B.民权主义C.“恢复中华”D.民生主义答案:B3.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D.其创办都与维新变法有关答案:C4.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为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也。”孙中山这段话主要强调了()A.推翻传统文化和旧社会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前提B.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和借鉴不足C.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应挖掘自身资源改良政治D.中西方文化实质上多相通之处,应该吸取二者共性解析: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的改革仅从中国的历史上寻找依据,不向西方学习,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社会封闭保守,不吸收外国的经验,故B项正确。答案:B5.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和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析,“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即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实际上是民权主义的体现,说明人们对政治革命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认识上存在错误。故选A项。答案:A6.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解析:“民道”指民主制度,“天道”指君主专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明确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与题干中的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B7.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向列宁和苏俄政府发去电报,表示他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1923年8月,孙中山又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这表明()A.中苏两国已达成革命共识B.孙中山认同苏俄革命道路C.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D.反帝反封建已成为时代潮流解析:题干中孙中山“对列宁和苏俄政府的祝贺”和派出“孙逸仙博士访苏代表团”赴苏考察说明孙中山已产生联俄的倾向,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题干表达的意思,故排除。答案:C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没有触及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所以选A项。答案:A9.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这一关键信息,这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已发生转变,题干中孙中山反对“租界,外国压制中国人”,说明他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故选B项。答案:B10.“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解析: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它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故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11.导学号95954024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宣传新三民主义解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其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12.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解析: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反映了国民党有明确的反帝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1924年将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主张,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材料二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含义?(2)分析材料二,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目标: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含义:资产阶级共和国。(2)不正确。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3)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建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激活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摘编自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台阶“中山学”材料三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乃忽逢此白祸滔天之会,有亡国灭种之虞,此志士仁人欲为人道作干城,为进化除障碍,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张盗行为耳”。摘编自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思想对其领导的中国革命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参考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2)转变:由“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影响:辛亥革命中,“驱除鞑虏”思想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1924年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瓜分世界的战争,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革命志士应加强备战,准备进行反侵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