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性思考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63204290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以学生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性思考【摘 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校、社会、家庭也出现了很多的严重问题。作者通过对它的质疑和修正,提出了“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观点,并对“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行了科学、详细的论述。目的使社会、学校、家长全面准确理解教育的本质,避免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第二轮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作为中学的一线教师,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认真观察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对教育、教学实行深刻反思,认为很有必要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理念实行修正和完善,于是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一、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质疑理念制约着思想,思想影响着行动,而行动产生出结果。当前的教育、教学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究竟在哪里?于是不得不对教育理念的源头,即“以学生为中心”这个理念本身存产生质疑。(一)对其所表述的理论内涵的质疑 “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儿童为中心”是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提出来的。杜威认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不平等:教师处于主要地位,而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于是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满堂灌,学生学习不主动。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选择,应该有权决定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以及和谁学习”等。其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地位,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通过认真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上有几点值得质疑。1. 理论上是否科学首先,教育和教学都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学中,只有当这两个方面平等、和谐、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很好地促动教学。由此看来,赫尔巴特提出的“以教师为中心”,暗示着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固然不妥。不过,“以学生为中心”将师生关系倒过来。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对教学拥有决定权。而教师就成为了教学的附庸,仅仅为学生服务。由此看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如果不平等,那么同样对教学不利。其次,作为一个人,学生仅仅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仅仅暂时的,而最终目标是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上的一员。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但需要长身体,而且需要学习知识、培养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道德公约及法律制度等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进入社会做好真正的准备。不过,“以学生为中心”把目光只盯着“学生”这个阶段,是片面的和静止的观点,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2. 理论上是否严谨“学生”这个概念,既可指一个人,也可指一个群体或人生的一个阶段,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既可理解为“以某个学生为中心”、也能够理解“以所有的学生为中心”或“以学生这个时期”为中心。不过,家长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常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片面化,即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幌子,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很少考虑,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没有考虑所有其他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从而造成对问题的解决出现严重的偏差,对学生本人的发展,或者其他的学生群体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混淆了“人”的两种属性:一是自然人;二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学生的成长,既需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又需要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要求,需要准确的思想、道德观点和法律意识形态等等。这些知识的获得和水平的形成,不能自然产生,而需要在家长、教师长时间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逐步实现。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了主体、成为了上帝,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给他什么。教师不能有效管理和严格要求学生,那么,学生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人?(二)对其在教育实践中影响的质疑因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上的不严谨、不科学,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上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态度及方法是否妥当?也引起了作者的质疑:1. 对学生学习实践影响的质疑(1)对学生成长是否有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学生备受家庭过度的溺爱,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家长对其百依百顺;学生成为了“上帝”,备受学校的袒护,自我意识无节制地膨胀。于是,他们自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而他人所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都是错的。他们对父母的付出不但没有感恩之心,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他们对父母稍有不如意,轻则无理谩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将父母打残致死。在学校和社会上,他们忽视社会公德,没有组织纪律、法律制度、社会道德的观念。“自我”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采取极端的办法,做出极端的事情。有老师因批评学生而遭这个学生凶残报复的,也有老师被学生打残,甚至被打死。这样的事情,网络和电视上常有报道。二是学生的性格变得孤僻、脆弱。遇到挫折,既不愿意跟人交流,也不敢直面。轻则沉默寡言,与世隔绝;重则自杀逃避现实。这样,使家长、学校、教师更加害怕学生,不敢管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学生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享乐,好逸恶劳。他们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缺乏责任心。对待人和事情,好丑不分、善恶不辨,而是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价标准;犯了错误,不是从主观找原因,而总是责怪他人,甚至迁怒他人;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佳时,从不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而总是说老师教学不行。有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谋害有竞争力的同学,来获得成功。由此可见,从“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学生的人性扭曲、心理不健康。这对于学生未来和发展有利是否有利?(2)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知识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劳动经验的总结,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它绝不可能成为商品。也就是说,知识不可能用金钱购买。一个人即使购买了整个书店,也绝不等于买到了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必须是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一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通过间距的脑力劳动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学校不能是超市,教师也不能是售货员。因为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形成,对自己的学习需要不可能有理性的决断,而只是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如果学校是超市,老师是售货员,那么,学生就会只购买一些“垃圾食品”,如上课玩手机、吃零食、看小说等,而抛弃对学生、对社会更有价值的知识,那么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利?2. 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影响的质疑(1)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否有利由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模糊、不好界定。家长常跑到学校大吼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还用“以学生为中心”指责学校、指责老师。社会也用“以学生为中心”谴责学校,给家长助威。不论事情大小,也不管正确与否,学校总是以委曲求全、甚至下跪道歉而告终。学校为了避免麻烦,也不管学生是否正确,总是用“以学生为中心”告诫老师。学生不分青红皂白,或出于某种不健康的目的,如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等,就去学校状告老师,或者在测评时就给老师评价为不合格。这样,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学校、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教育。相反,学校和老师的手脚被一条无形的绳子和枷锁捆住。学校因为害怕家长、害怕社会,而不敢坚持正确教育的原则;教师因为害怕学校、家长和社会,也还因为害怕学生,更加不敢直起腰来,坚持对学生正确的教育。结果,致使有些学生的心理、个性畸形发展。学校、教师深受其害,但是,最终受害者是谁?难道不是学生、不是社会?(2)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利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其工作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门科学。只有将艺术的形式与科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教学才有意义、才有成效。然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支配下,有些教师只追求教学的艺术,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他们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取悦学生,如有的老师用糖果、玩具哄学生上课;有的老师用故事、笑话或放电影逗学生乐;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模仿传销、推销业务员的方式,举行各种娱乐活动,调动学生的激情。如有的老师将教学虚设为拍卖会场,将友谊、幸福、家庭,甚至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国家主席、权力、职位、人民银行当作拍卖商品,让学生在拍卖会上哄抢。这样的课自然是闹哄哄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样的课究竟有何意义?这样的课有效吗?对学生、社会的未来是否有利?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修正从上面的质疑中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于是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其修正,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观点。(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界定“学生”是人生过程中一个短暂的身份,而他们的实质就是“人”。正因为这种身份,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必须接受教育,从而在身体、心理及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成长为一个自然人的同时,必须学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因此,学校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发展”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这似乎还没有权威的定论,在网上搜索,也只能查到:学生发展的内涵是指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既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为了方便起见,“学生的发展”可理解为“学生的成长过程”,即“学生成长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综合性过程。它既包括身体成长所需要,也包括心理、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知识和技能等的需要。(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意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针对当前“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来的,是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修正和完善,因此,它将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1. 师生平等,促进教学健康发展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就成为了学生、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于是,教师和学生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两个缺一不可的方面。他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协作,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再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也不是“上帝”和“臣民”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样,学生才能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自己是一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社会中未来的一员,而并不是小皇帝,从而去掉自我意识的过分膨胀。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老师不是奴隶,不是低人一等的仆人,而是社会、民族的公仆,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样,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格才能健全,心理才能健康,才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使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 目标合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目标一致,从而对学生的教育更加理性。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家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就得置于真实的社会之中,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超越社会。家长、学校、社会就都有责任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约,养成社会意识,成为对己、对人、对社会有益的人。3. 目标明确,促进教师的教学由于“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更具体、准确。这样,一方面,教师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大胆的教育和合理的严格要求,而不是因为害怕学生,而对学生进行迁就。另一方面,教师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进行教学,就会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尊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对于学生好的方面提出表扬和激励,促使学生自觉坚持和发扬;对于学生不好的方面必须纠正,使学生明是非、知好丑,扬善除恶,成为真正的人。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突出教师的主导性。教学成为师生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在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同时,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增强都在这种平等互动的气氛下潜移默化,从而使教学的真正目的。4. 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的人性不再被扭曲,从而自觉地配合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一方面,积极参加锻炼,促进其自然人的成长;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及社会的活动,积极主动、刻苦努力学习。对于一切事情,学会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而养成尊重他人、尊重事实、与人平等合作良好品质。从而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法律和制度习惯,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要求和目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育人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不是工厂,不能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也不是商场,师生不可能进行知识的买卖。学校而是培养人的场所,其产品是具有各种个性和能力的人。因此,对于教学的评价不能用产品验收那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校教学的管理也不能按照商场购物的模式。社会、家长与学校、教师一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身权利和健康的成长;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1. 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衡量学生不论教学内容如何,也不论教学方法怎样,教育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要求学生。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师、社会及家庭都应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其创造条件,促进其发展;若对学生发展不利,学校、教师、社会及家庭也决不姑息迁就,而应该果断制止,帮助其纠正,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者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利,放任自流,忽视学生的前途和发展。2. 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为了学生的发展,家长也应该竭尽全力创造融洽的家庭学习环境。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决不能迁就学生、满足学生的无理要求。3. 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评价教师教师在教育中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对于老师的评价主要看其在教育、教学中一切言行或其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否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4. 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办学学校必须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办学的目标,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使全校师生围绕这一中心形成合力,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沿着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方向发展。5. 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培养人才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社会也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全社会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因而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三、结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不是不以人为本,相反,正是把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如果因为“以学生为中心”,家长、学校、社会对之产生理解偏差,于是溺爱、袒护、迁就学生,给学生的未来和发展造成了危害,结果是害了学生。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教学避免不必要的偏差,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应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对学生问题的处理,都应该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出发,做出明智的选择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参考文献:1. 方 芳: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N. 安徽 安徽日报 2004年11月15日 2. 凌兆福: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 N. 北京 中国教育报 2005年7月26日第6版3. 李 静:为“教师中心”德育教育辩护 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5. 314. 李玉璞:以学习者为中心 N. 北京 中国教育报 2003年1月30日第8版5. 明海英:高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J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2012年09月12日6. 教育部 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周光礼: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N. 北京 学习时报 2012. 04. 238. 徐江 张斌利 张素英 “自主学习”应当被证伪 N 北京 人民教育 2013.109. 无名氏:一个现代中学生的日记 Abstract: Today, student-centred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quickly, and also has achieved greatly, but it has caused some severe problems in the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ies, too. After pondering over it, we question it scientifically and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tudents development-centred education. Then, we have a fully analysis of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help educators to serve the education better. Keywords: student-centred education teacher-centred education students development -centred educ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刘 松 电话:18867369538 职 称:中学高级、特级教师 工作单位: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 邮编:410100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三一路一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