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考古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三毛整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14987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历史考古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三毛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历史考古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三毛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历史考古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三毛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重点一、名词常识部分1夯窝:夯窝为夯杵土时留下的痕迹,将土夯结实,由于夯杵下端呈圆形,打在地上会留 下痕迹,记过无数次的夯打,形成密密麻麻的圆窝,即夯窝,然后再铺土再夯打,一层一层 的,最终形成不同的排布夯实土层。 (填空)2、文化层:指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 代表一定的时期。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层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文化内涵和相对年 代。文化层的关系有三种:叠压关系、打破关系、共有关系、原则上是新上旧下。3、腰坑:属于我国古代的墓葬习俗文化的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秦汉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其葬法是在墓坑底部的棺或椁地下挖一个小坑,坑内或殉狗、殉人或放置其他随葬品。4、遗址:遗址是遗迹遗物的集合,是考古遗存的重要存在形式,根据遗址的构成或材料划 分为:土遗址、土木结构遗址、砖石结构遗址。中国多采用前两种。根据功能可划分为:居 住遗址、生产遗址、生活性遗址,另外墓葬也是遗址的一种。5、 黄肠题凑:流行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葬制。黄肠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 即柏木实心,题凑是柏木头向心而放,意思就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砌垒而成的厚土墙。一方面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棺木,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及被特许宠 臣。6、青花:即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成品一般为纯白或粉白底,花纹为 青黑深蓝。开始于宋,成熟与元,极盛于明清。明宣德达于极盛,最为盛名的是景德镇湖田 窑。(了解)7、 高温硬瓷:又称硬质瓷,使用上好瓷土在 1300摄氏度以上烧制而成。8 唐三彩:唐代三彩陶瓷主要颜色为黄褐(赭)绿,目前唐三彩遗址仅两处,河南巩县大小黄治村和铜川黄堡耀州窑。因作为葬物品被大量生产所具有的明器性质,但色彩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造型有动物、人物、器皿三种。9、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制定的货币,奠定了我国货币圆形方空的传统。钱重五铢,币 面铸有“五株”二字而得名,统一货币改变了货币混乱局面,直至唐朝铸“开元通宝”钱时 废止五铢钱。(填空)10、 三叠层:又称“后冈三叠层”,由梁思永发现于安阳高楼在后岗。三层指“下层仰韶文 化层”、中层龙山文化层“、上层商文化层(小屯文化层)”,三层的发现使三种文化叠压关 系被确定。11猿人:大约生于距今二百万到三四十万年前,分为早期猿人(能人)和晚期猿人(直立 人),头骨低平眉脊骨突出,已经制造石器,最早能制造工具的人。晚期代表为元谋人,北 京人。12、 灰坑:灰坑是古人类留下的遗迹的一种, 较为丰富,特点是呈灰色或夹杂其它有机物分 解成的颜色褐色等,有自然坑和人工坑之分,一般为储物坑、垃圾坑、祭祀坑。(了解)13、 甲骨四堂: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著有卜辞通纂,董 作宾(字彦堂)著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罗振玉(字雪堂)著有殷商贞卜文字考 ,王 国维(字观堂)14、 考工记: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现为周礼的一部分, 内容特点是: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结合: 言官府工业而非议民间工业, 是目前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15、 画像石墓: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石结构或砖结构墓葬,流行于汉朝,题材主要是显示墓 主人的身份、经历、日常生活及财富等,还有一些神话题材。墓主多为豪强地主和高官显贵。15、 买地券:又称为墓别地券,多为铅质。 是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具有道教文化特征的墓葬习 俗,属随葬文化。主要内容是为死者买阴宅一处,以求安宁。16、镇墓瓶:又称镇墓罐,流行于东汉中后期,多为陶制,瓶身有朱书,祈求天帝使者“为 生人解罪,为死者求福”之类的文字。17、兆域图:1983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国古墓出土的一块铜版地图,记述了中山颁布的修建 陵园的诏令,背面有一对铺手,正面为陵园的平面设计图。18、 遗策: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品的清单, 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 狭义上指单纯的 随葬品清单,广义上记录与丧葬礼仪有关的各种物品, 类型有以下四种: 记录随葬物品和葬 化用物;记录随葬物品;记录随葬衣物;记录葬仪所用车马兵甲19、 二层台:在土坑竖穴墓接近墓底的四壁台台阶叫二层台,用于存放随葬物品甚至埋葬殉人,在墓穴底部边壁填充熟土形成高于墓底的较规整的台子,用于存放随葬物品的称之为 “熟土二层台”,直接在墓室中央挖出一个较规整的矩形容纳尸体坑而形成的边壁台子称“生土二层台” (了解)二、理论知识部分1、地层学:它是指通过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种遗迹的层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以确定它们之 间的先后关系或共时关系,主要存在叠压打破两种关系,是考古学的重要方法之一。2、类型学:又称器物学,它是通过考古遗存形态的比较和分析以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主要对象为陶器3、聚落考古学:以聚落遗址为单位并通过聚落遗址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的研究以探讨古代 社会的组织结构、亲属制度、人口宗教等方面的问题(了解)4、考古学文化: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三、分期及专题考古部分1、北京猿人及其文化: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周口店村,地处平原山 地相接之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的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址最为丰富的遗址,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厚达40米以上,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组,代表中更新世的早中晚三个时代,头骨具有许多原始性状, 脑量平均上升,头骨低平吻部前伸,局部比较粗,没有下颔,北京人的下肢骨较原始,上肢骨与现代人类更接近,打制石片方法采用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石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钻多种类型,洞穴堆积中存在骨器, 有用火的痕迹,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填空选择)2、山顶洞人及其文化: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一个洞穴里,洞穴分为上下两室和下窖三部分,上室为住地,下室为葬地,下窖为捕猎的陷阱,山顶洞人体态特征较为进步, 脑容量与现代人基本一致,山顶洞人代表着原始蒙古人种。文化遗物有石器(只有刮削器和砍砸器)骨角器(骨针最早的缝纫工具)装饰品(磨制品赤铁矿染色)(填空选择)3、华北旧石器文化传统:两大传统:第一以粗大石器为特征的传统,以匼河石器和丁村石器为代表称“匼河-丁村系”第二传统以小型石器为特征的,以周口店等地点和峙峪为代表 称“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两大传统旧石器早期即有开端,早期中后阶段形成, 旧石器中晚期以后,大石器范围缩小,小石器广泛被继承,到中晚期承袭小石器加工基础上发展,技术采用压制法修理石器形成细石器文化先河,弓箭和其它一些复合工具开始使用“匼河-丁村系”石器多采用砾石加工,碰砧法加工占有重要地位,交互打制也有一 定比例,石器类型有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手斧、石球和削刮器,砍砸器数量最多,大尖 状器是特色,属于这一系的有匼河、蓝田、丁村、三门峡等石器文化“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多用石片加工,打片方法以砸击为主,单面打击方法占重 要地位。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砍砸器等,以刮削器数量最多,形式复杂, 最富特色,属于这一系的有周口店第一与第十五点、许家窑、峙峪、小南海等(填空选择)4、中原地区文化 (填空选择) 裴里岗文化:1977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新郑裴李岗村。主要分布在河南境内,遗址包括有 聚居的村落和墓地聚居, 村落规模不大,墓地规模有的较大,出土文化遗物主要有陶器和石 器以及少量动物遗骨,石器有打制的细石片和刮削器,还有磨制的农业工具和手工业工具, 农具较多且磨制较精细,陶器具有原始性,主要为红陶,灰陶很少,种类以乳针纹鼎、简形 深胶罐、小口双耳壶、三足圈底钵最具代表性,纹饰以蓖纹压印纹最常见。裴李岗文化随葬品有可能是巫具的龟甲存在,还发现制作精细的骨笛,有公共墓地,年代在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4900年,房屋多是半地穴式基址,生活用品简陋 仰韶文化:于1921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中心地区在渭河流域四个先后类型:半坡 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年代大约为距今6100年至4400年。仰韶文化堆积层很厚,墓地规模较大,属发达新器文化,基本特征:石器以磨制为主,加工较精细, 多通体磨光,分为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少量灰陶,早期为手工制,晚期出现慢轮加工修整, 口沿多有彩色花纹,纹饰种类也较多,器物种类也较多, 代表性有圈底砵、平底碗,色彩有黑红两种,聚落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部分 龙山文化: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而得名,分为 庙底沟二期文化:陶以灰陶为主,有少量彩陶,花纹简单,承袭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有联 系,发现于陕西庙底沟遗址 河南龙山文化:以灰陶为主,少量黑陶,有极少量的“蛋壳黑陶”双胶盘,有代表性,不见 彩陶,纹饰以拍印的绳纹蓝纹方格纹为主,发现于安阳后岗 陕西龙山文化:灰陶为主,少量黑陶,纹饰有蓝纹、绳纹、少量方格纹,折肩小平底瓮为代 表,陶器多带双耳,发现于西安客省庄 陶寺类文化:早期陶色较杂,灰褐黑等色,晚期色彩较纯,灰色为主,纹饰以蓝纹、绳纹为 主,不见方格纹,发现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1、长江流域文化(填空选择)河姆渡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部宁绍平原陶器主要是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平底器圆底器为大宗,典型器物有釜、罐、带把钵,骨器数量超过石木陶类生产工具的总和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独有。发现大量木结构房屋遗址,家畜有猪狗。文化偏早时有水井,采用竖井支护结构,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 井,墓葬发现不多,河姆渡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并盛行刻画花纹,河姆渡文化早期公元前5000年-前3300年良渚文化:因1936年在浙江杭县良渚遗址发掘而得名,陶器以黑陶为主,种类主要是鼎、 竹把豆等。出土较多的竹木器。 还有丝麻制品和精美玉器,农业比较发达,良渚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200年红山文化: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而得名。主要特征是细石器和彩陶共存,石器以大型的烟叶形和叶屐形石耜最具特征,陶器多为褐色,主要陶器有斜口罐盆、钵、瓮等,以大口深腹罐最具代表,纹饰流行竹压印横线“之”字纹,彩绘有黑紫两色图案,有平 行线斜线三角登,陶器有夹砂褐陶和泥质红陶两种。农业较发达,农作物主要是谷类 二里头文化:最初1952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1956年又在郑州洛达庙地发现称“洛达庙 类型文化” 1959年徐旭升发现偃师二里头遗址,1977年正式命名二里头文化。分布在河南中西部郑州、洛阳地区和晋西南的运城、临汾地区。陶器流行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少见黑陶,纹饰以绳纹为主,炊器以觚爵为主,盛储器主要有口径小于或等于肩的大口尊,折沿盆等。青铜器:目前在二里头山西夏县东十几处,遗址返现二里头文化青铜器,创造了我国最 早的成组青铜器,器类有鼎爵等。另外还有铜牌及戈刀等铜兵器和工具,当时已发现铜锡合金。特点:有铜器器壁较薄,表面粗糙,形多仿自陶器,多数器物无纹饰,个别有图钉圆饼 状突起或条带状网格纹,制作方面采用复合范。墓葬:二里头文化墓葬住哟啊发现于洛阳地 区,墓葬多为竖穴土坑葬,一般为单人葬,罕见合葬,依墓县和随葬品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此外还有乱葬坑2、殷墟及其墓葬特征:发现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奴隶居住区, 考古首先在后岗发现“三叠层”即上层商代文化层,中层龙山文化层,下层仰韶文化层。出 土较多陶器,大量甲骨文、青铜器,较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出现了著名妇女墓。特征:随葬 品贵族以青铜器为主,其次为陶,平民墓以陶为主,奴隶墓无随葬品,有等级划分;聚族而 葬,形成族墓地、墓区、小墓区三个层次;存在人殉、牲殉现象;奴隶主贵族墓开始出现成 套礼器3、盟书的种类:以侯马盟书为主:宗盟:强调事宗祀、守清庙委质盟:与盟人表示愿意和旧君主断绝关系,不同出逃,与国外势力勾结纳室盟:禁止纳室与盟人盟誓,不在扩张领土等诅咒文:对某些罪行加以谴责卜筮:举行盟誓是祭祀时使用的龟卜和筮文的记载4、下寺楚墓:发现于河南淅川下寺,最大的墓为木椁木棺,男女合葬,随葬品极其 丰富大量青铜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淅川楚墓用鼎数目不同,大墓用奇数(七鼎一套, 五鼎两套)。其余均为偶数,26件一组形制相同,大小相似的王孙诰编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 最大一套春秋编钟5、汉代陵寝制度比较:两汉流行竖穴土坑椁墓,东汉为砖室墓,西汉出现石室墓画 像石砖。东汉时流行墓壁装饰,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出现壁画墓。西汉时棺椁并用,中后期 有棺无椁,东汉后期墓碑十分流行。西汉以陶俑随葬代替人殉,书籍印章,随葬较时尚;东 汉时多随葬铜钱和铜镜,还流行放镇墓瓶、买地券6、云梦睡虎地秦简:简文为秦隶内容:编年纪52篇编史 语书对官吏考绩文告 为吏之道关于预测吉凶的习俗秦律十八种等有关秦律律文和案例的另外还发现二幅木牍正反两面,都有秦隶文字内容为家书,集中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情况7、长沙马王堆帛书:成书大约为汉高祖到汉文帝初,有两种帛书面幅:宽幅和容幅,共有28种,内容计有: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地图类。六艺类:周易春秋单语战国纵横家书丧服图;诸子类:周子黄帝内经;数术类:阴阳 五行五星占筑城图;方术类:五十二病方脉经;兵书类:刑德(阴阳家内容)四、专题考古1、青铜器考古:青铜器分类:农器(铲、锛、耒、耜、 钁、锸、鎒)工具(斧、锛、斤)兵器(戈、矛、钺、戟、剑、胄、 铍、殳)饪食器(鼎、甑、簋、豆、敦、鬲、盘、匕、俎、盨)酒器(爵、斝、角、尊、壶、卣、觥、彝)舆水器、乐器(钟、鼓) 杂器(镜、熏炉、灯)(举例) 铭文种类:祭辞:包括被祭对象、器名、祭祀者族名等。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流行。册命:上要包括时间、地点、受册命者、册命辞、祝愿辞等内容。训诰:为西周时期习见,春秋后少见,包括时间、地点、受诰者、诰辞、赏赐等。记事:类盛行于西周,有纪功、获赏、出使等。追孝:指通过铭文赞扬祖先的美德和业绩,流行于四周至春秋早期。约剂:包括有关税收、买卖、讼事等治民之约”和有关土地使用、分配等 治地之约”。律令:指政府的法律条令。媵辞:多见于作为陪嫁的媵器上,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流行。格式较简单,有时间、某人为某人作腾器和祝愿辞三部分。乐律:是指西周到战国早期在钟上记载的乐律名称。物勒工名:是战国秦汉时期铭文的特点,格式一般包括器主、铸造作坊的职官、工师、工匠等。青铜器分期及特征: 育成期(萌芽期):夏代盘庚迁殷之前,种类少,形制仿自陶器,器壁薄,造型拙朴,纹 饰简单,单层纹常见饕餮纹、云雷纹、极少有铭文; 鼎盛期,为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商代晚期至西周昭王时。种类繁多,器型较为规整,器壁厚重,制作精致,花纹庄重,双层花纹和三层花纹较为常见, 常见花纹包括以云雷纹作 地的饕餮纹,龙纹等,器物上铭文多为族徽, 字体结构规整严谨, 字数从初始的一二字到几 百字不等,最多的铭文已近 400字; 转变期,为青铜艺术的转型期,周穆王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器中新的器类不断出现,鸟 纹取代了饕餮纹,龙纹大量盛行,但纹饰已趋于潦草,铭文虽排列整齐,长篇的亦较为多见, 但文字上多有脱落重复现象; 更新期,为青铜艺术的有一次高潮期,约相当于春秋中期至战国。分铸法和焊接法等铸造 工艺的进步和方块印模法的发明, 为青铜器的再一次高潮来临提供了条件。 此期青铜器造型 活泼,风格清新,新的器类不断出现,蟠虺纹大为流行,青铜器产量大为增加。此外,纯铜镶嵌工艺,画像线刻工艺的发明, 使得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宴飨狩猎等题材的大量出现,青铜器的铸造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填空选择)2、城址考古:战国城市特点:1. 平面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2. 在城的选址和营造上突出了攻战、防御方面的考虑,有环绕城的护城壕沟或以 天然河道为屏障,城墙下的排水洞也兼顾到防人进出的功能。3. 除秦都咸阳城情况不明外,一般都有两个城,即大小城或东西城,亦即文献记 载的城与郭。4. 宫殿都建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上面。5. 城内道路、街区、排水设施齐全,有商业区的市井、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等 不同功能的区划。6. 城内面积不大,除安置市民及各种机构,可能还有农区。而且城内一般有贵族 的墓地,只是到战国晚期才逐渐移至城外。3、陶瓷考古陶瓷的区别:1. 原料不同:陶器的原料是粘土,而瓷器是高岭土或磁石。2. 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经火烧至600r左右即可烧成,而瓷器需1200r以上的高 温。3. 陶器外表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外表均有釉。4. 陶器的胎质疏松,断面吸水率高,而瓷器胎体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5陶器敲声沉闷,而瓷器敲声清脆。唐代陶瓷的特征:唐三彩是隋唐时期陶器的代表之作。属低温铅釉陶。是用白色 粘上作胎,用含铜、铁、钻、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经过800温度烧成的陶器,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因此被称作多彩陶器。邢窑是唐代烧制白瓷最有名的窑址 细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 色类银似雪规整,工艺水平成熟,属宫廷用瓷。花釉瓷器为唐代新创的瓷器品 种之一。花釉瓷器是指在黑、黄、黄褐、天蓝、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 点.绞胎瓷器也是唐瓷新创造。绞胎指用白、褐两种色凋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 起,然后拉坯成形,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之后上釉焙烧即成。4、佛教考古:四大石窟的特色:敦煌石窟是甘肃省敦煌一带的石窟总称。它包括敦煌莫高窟、 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有时也专指莫高窟。現存洞窟812個,其中莫高窟735個,西千佛洞22個,榆林窟42個,東千佛洞7個,五個廟石窟6 個。保存着历代彩塑2400多尊,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洞 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过几十厘米。其中存有塑像、壁 畫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區,主要為僧侶信衆禮佛的場所。現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塑像20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以及木構建築5座。壁畫洞內壁畫內容大 體可分為本生故事、經變、尊像、供養人像和圖案裝飾五大類。北區是僧侶修行、 居住、安葬圓寂僧人的場所,有洞窟遺址 243個。由樂僔開窟造像以來,莫高窟 經歷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個朝代,由 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初期的洞窟已不能考究,現存最早的洞窟是公元430年左 右修建的。敦煌石窟是建築、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佛教藝術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 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 麦 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 重修,遂成为我国 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 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 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 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麦积山石窟中最有名的就是泥塑,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似,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形态栩栩如生, 被誉为“东方塑像馆”。大批精美塑像多为隋代以前制作,这比莫高窟经历代重 修重建的塑像更加有历史价值。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k m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 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是中国早期石 雕艺术的代表。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 峰时期的经典杰作。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 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 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 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 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 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 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 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 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 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 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 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 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 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考古学家(填空选择)1. 夏鼐:夏鼐(1910.2.7 1985.6.19),男,原名作铭, 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 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 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 中国现代 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参加和主持的田野调查发掘有:殷墟,英梅登堡山城遗址,埃及的艾尔曼特,巴勒斯坦的杜布尔,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甘肃敦煌、武威、民勤等地一些古遗址、古墓葬, 河南辉县、郑州、成皋、巩义、洛阳、渑池等地新石器、商 代、汉唐遗址,以及 湖南长沙战国墓和汉墓。1950年在辉县发掘,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迹。 1951年在郑州调查,确认二里冈遗址为又一处早于殷墟的重要商 代遗迹。湖南长沙的发掘,搞清了当地战国楚墓的演变过程。19561958年,主持北京市明定陵的发掘。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 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专著: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 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2. 张光直:张光直(1931 2001),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在聚落考古学(settlement archaeology)有卓著的贡献。将当代 文化人 类学及考古学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在 中国考古学 与台湾考古学,并促成两者与当代考古学发 展的接轨。代表作 古代中国考古(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3. 李济:李济(1896.6.2-1979.8.1 )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代表作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4. 徐旭生: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字以行,笔名虚生,遁庵。曾用名老傻、四河 人。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代表作陕西渭河附近考古调查报告、陕西省最近发现新古器时代遗址、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1959年夏豫西调查 夏墟”的初步报告、略谈研究夏文化的问题5. 苏秉琦: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曾主持河南、陕西、河北等地新石器时代和商周 时期主要遗址的发掘。有瓦鬲之研究、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