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072603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资料 精品资料27 短文两篇班级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并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3感受作品描绘的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2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自主学习1 读准字音。陶弘景_ 夕日欲颓_ 竞跃_ 仙都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2朗读课文(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答谢中书_书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青林翠竹,四时_俱_备。晓雾将歇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沉鳞_竞跃_。实是欲界_之仙都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其奇_者。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明确: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入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 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3本文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请简要赏析文章语言。(可以只就一个字或一个句子赏析)赏析指导: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炼字、或修辞、或写景、或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A.衬托 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参考:如:“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巩固提升理解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其中“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2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_”,再俯视“_”,又平看 “_两岸石壁_、_青林翠竹_”,最后又分“_晓_”“ _夕_”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此同时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_视角的转换_、_动静的结合_等,使景物呈现处极强的立体感。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抒情_。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课文。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2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却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第四年时。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遂( ) 寝( ) 藻( ) 荇() 竹柏( ) 2把握节奏。 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3熟读课文及注释,解释词义。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2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据此划分层次。明确:“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 “盖竹柏影也” 描写“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填表)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巩固提升 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明确: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流露了作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3理解性默写。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