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659332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要求】 ( 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2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 3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梳理】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涉及很多概念,尽管这些概念不需要都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但是作为教师备课来说,还是了解、把握为好。个人觉得以下概念需要捋清。 1. 何为经济结构。 对于何为“经济结构”有多种解释,其中社会科学新辞典的解释是 经济结构指社会经济各种成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经济结构有各种分类方法如分为国民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企业经济结构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 ( 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构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构成等 ); 分配结构 ( 如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的构成,积累基金、消费积金的内部构成等 ); 交换结构 ( 如商品流通结构、价格结构等 ); 消费结构 ; 技术结构 ( 如现代技术和一般技术的比例等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重庆出版社 合编 ; 汝信 主编 . 社会科学新辞典 .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 第 445 页 . 我个人认为较为简单明了的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有多重含义:( 1 )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 产业结构 (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 轻工业 、 重工业 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 劳动力 结构等。( 3 )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 )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 投资结构 、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百度百科 2. 何为自然经济。 又称为 “ 自给自足经济 ” 。它以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没有商品交换,或仅有劳动的直接交换或以获得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作补充的社会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社会分工不发达的结果。原始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到封建社会经济形态,都是自然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半自然经济。( 引者注:这里的“半”不是 50% 的意思,而是部分,半自然经济指的是社会既包含部分自然经济成分,又包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 )自然经济单位的表现形态在社会各个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到了近代, 机器产品的输入与本国近代工业的增加, 使自然经济趋于瓦解,成为一种半自然经济。 赵德馨 主编中国经济史辞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0. 第 10-11 页 3. 何为民族资本主义。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本国资本主义。毛泽东指出的,旧中国 “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 ; 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们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 顾龙生 主编毛泽东经济思想大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第 279-280 页 4. 何为民族资产阶级。 在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国家里,代表中小资本主义成分的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是革命的同盟军。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它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也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对他们仍然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把它们逐步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的企业 ; 对它的成员则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把他们由剥削者改造成为劳动者。现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再存在。 顾龙生 主编毛泽东经济思想大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 第 280 页 5. 何为官僚资本。 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在 1936 年以前的文献中,使用该词不多,主要指 1860 年以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举办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官僚资本一词的普遍应用是在抗日战争以后,主要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四大家庭聚积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宣布没收官僚资本政策, 1949 年 4 月 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宣布:“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 6. 何为新民主主义经济。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是新主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在弄清概念后,教师自己需捋清两条线,第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动?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评价)这种变动?第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过程及如何评价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指的什么 首先需明确中国近代的时间概念,咱们的中学教材指的是 1840 鸦片战争年至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 再说经济结构变化。前面介绍了经济结构的概念,如果从经济学的定义来全面考虑这个问题来说过于繁杂,且对于中学教学来说也没有必要。故而,个人觉得对中学来说,可将经济结构简单表述为“ 社会经济各种成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笔者觉得对于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化简化成以下三个方面即可: 一是 经济成分的变化,由近代以前基本上只有封建地主经济及小农经济,伴随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变成 1840 年以后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既有封建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又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等其他经济形式。二是经济形态的变化,呈现由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逐步向商品经济占主导转变的趋势。三是 产业结构 变化,由农业为主,逐渐向工业化转变,但最终并未在中国近代完全实现。 我个人认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可简单表示为 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 1 )外部因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开始的变化来自有外部因素,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促使中国的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外,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资本输出,如中国直接投资兴办企业(虽然甲午战争以后,各国才取得在中国合法开办工厂的权利,但此前已不合法地办了不少),这就使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2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指中国社会内部对于外国侵略的反应:如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兴办洋务企业,在洋务诱导和外资刺激下,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此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加上一些外部因素,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3. 如何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1 )影响 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中国经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地。 促进了中国农产品的商业化,推动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促使中国社会出现新的阶级、阶层及新的文化因素。 为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属性和无产阶级属性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提供经济基础。 ( 2 )评价 总的说来,这一新陈代谢的过程有沉沦亦有进步。其中半殖民地性(即中国的经济主权的丧失)当然是沉沦,但半封建性(即与自然经济并存,并不断壮大的各种新济成分)则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 需注意的问题。 ( 1 )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有无商品经济的问题。 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对称。一般讲来,生产者生产产品是为自己以及为剥削者直接消费的,属于自然经济,因为按其性质只是使用价值的生产。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耕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其基础生产结构和基本生产单元,自经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有一定的社会分工,农家手工业的小商品生产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就会发展起来。在鸦片战争前,一些手工业品和农产品都有了相当的商品化,商品经济已较发达。当时占市场商品值第一位的是粮食,约占粮食总产量的 10% ,占第二位的是棉布,已占其生产问题的一半强。(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第 25 页,徐新吾等:江南土布史(未刊稿) ( 2 )关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问题。 对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速度不能高估。事实上,自然经济开始分解时是比较缓慢的,虽然有些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量有了相当多的增长,而主要还限于茶、丝两项,其次还有棉花、大豆等。这些都是由于出品扩大引起的,而不是国内工业发展需求造成的。 总的看来,在甲午战争前,洋货工业品的进口,是以洋商品取代原来中国的本土商品,商品市场虽是在扩大着,但对农村自然经济的分解尚很微弱。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加快了分解,这不只是由于进出口商品继续扩大的冲击,也有国内近代工业兴起的因素,并且日渐居于更重要地位的原因。 到 1920 年,在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比重约为 55 : 45 ,自然经济仍占优势,到 1936 年两者的比重已经约为 42:58 。 ( 3 )关于早期洋纱洋布进口破坏土纱、土布的生产的问题。 若从一时一地看问题,很易造成错觉和误解。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三十年代,一些著作都引用史料所反映的洋纱进口对广州附近农村纺纱业的打击,是 1831 年,据说广州附近共有三处农村因洋纱排挤土纱业引起了严重的骚动。似乎中国土纱受挤的问题已经不小。固然 1831 年广州进口洋纱从前一年的 38 万磅陡然增到 95.5 万磅,合 8 , 664 市担,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只不过合全国农村纺纱用量 700 万市担的 0.12% ,实属微不足道。只是当时如果集中在广州一地的农村,却是有点压力的,而也只是一时未能适应的突发现象,因为当地农民从买棉纱到购纱织布的转变,毕竟也还是比较的。又如过去一般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中也广泛引用 1846 年包世臣齐民四术中的一段话,说当时松江、太仓一逞,“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这只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一时过分乐观,盲目大量输入(包括钢琴、刀叉之类)的结果。 1845 年英国输入达 300 多万匹的高峰,以致存货山积,不得不大幅度贬价销售,这也是暂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材料也造成一般人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手织业立即遭到严重破坏的误解。事实上,一直到 1860 年洋布进口不过折合棉布产量的 3.18% 而已。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部分内 容 老师们都比较熟悉,无须详说,现以总结如下 1.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1 )受外企刺激( 2 )洋务诱导 ( 3 )一部分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的官僚地主商人积累了必要的资本 成分 官僚、地主、商人 出现的时间 19 世纪 60 、 70 年代 分布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主要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1 )产生过程与西方不一样( 2 )投资少、规模小、设备旧、技术弱( 3 )分布集中( 4 )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既依赖又矛盾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时期 特点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9 世纪末 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 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20 年代末 由于四大家族、官僚买办资本的发展和摧残,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抗战时期 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建国初期 合理调整 1953 1956 年 人民政府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中国于明朝中后期开始资本主义萌芽,然在近代却被外国侵略所打断,所以中国丧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机会。 3.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整体史观来考察历史。 这里主要需要注意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造成的变化,及给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市场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轨道,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 19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用开矿、设厂、修铁路、建银行等试进行资本输出,获取巨额利润,再加上已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命脉,中国民族工业无法与之竞争,发展缓慢。 3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就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教学建议】 在明晰了基本概念、捋清教材线索后,教师就需要设计好本单元两课内容的知识线索、逻辑线索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线索,并挑选突破重点、澄清难点的方法。我个人觉得各位老师可结合本校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设计。 设计案例一: 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兴趣深厚的学生来说,可整合课本内容,仍然按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概括千年剧变,讲清近代经济结构变化概要,并聚焦洋务运动。第二课时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曲折发展。 第一课时可作如下设计: 一、千年剧变总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教师可先提供经济结构变化的相关概念,再与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文字材料,讨论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一般都会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来谈,我个人觉得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是需训练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自然经济的解体”七个字写起来很容易,但对于每一个破产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来说,都是血泪相和的悲剧。另一方面由于侵略封建中国的列强,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连,所以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恩选集第 1 卷第 716 页 因而进行非正义战争的西方列强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里老师需提醒学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是满足他们的侵略欲望,而在客观上具有促使中国社会进步的效果。 探究问题二 西方入侵后,中国的自然经济是不是立刻土崩瓦解? 可提供材料: 他们(指英国人)自己就不得不承认 : “条约 ( 指南京条约 ) 签订以后运来的货物是这样和中国市场上的实际欲望和需求情况不相称,以至于紧接上就是滞销,继之,便归结为必然的跌价” “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清障碍,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其结果就产生停滞商人增多了,商业却萧条了。 1844- 45 年自英国来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 35% 一 40% ”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段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 下 ) . 经济研究 1955( 2) . 122. 121 还可使用 1920 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 产值 % 个体手工业产值 % 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 总值 219.03 100 165.20 100 30.22 100 23.61 100 商品 经济 97.66 44.59 61.96 37.55 12.09 40 23.61 100 自然 经济 121.37 55.41 103.24 62.45 18.13 60 1936 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单位: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 产值 % 个体手工业产值 % 资本主义工矿产值 % 总值 306.12 100 199.20 100 44.22 100 62.67 100 商品 经济 176.58 57.68 87.38 43.86 26.53 60 62.67 100 自然 经济 129.54 42.32 111.85 56.14 17.69 40 以上资料来源 徐新吾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加深分解与解体的过程 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 年第 1 期 引导学生认识到巨大的历史惯力,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进行了坚韧的抵抗。在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完探究后,教师可总结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概要。 再带领学生,聚焦洋务运动,进行探究。 二、卅年改革聚焦洋务运动 探究问题一: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什么提出兴办“洋务”? 探究问题二: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活动为什么从军事工业开始? 探究问题三 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 探究问题四: 洋务派的活动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探究问题五: 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起到怎样的作用? 老师可提前将这些问题布置给学生,请他们先思考,再到课堂上讨论。也可先不告知学生这些问题,而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作即时探究,这就需要老师准备一些精心挑选的史料了。 如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李鸿章热衷于官办和官督商办企业,其指导思想的实质 是出自对“民”的不信任, 首先是他要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坚持官府控制一切。 他所坚持的原则是不论官方有无投资,都应由官处于领导和监督的位置上,掌握大政方针,否则就会利病不分!误国误民的官督商办就是这样发明出来的。其次,他不相信离开官方,私商能筹集足够的资本开办企业和管理好企业。 从深层次的文化观念上看,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失足处之一,在于没有实现官为主体的专制统治观念到民为主体的现代观念的转变。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这些企业(指洋务企业)所引进的大规模机器生产则是一种新生产力这是一种以小生产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所容纳不了的东西,它的引入和积累虽出于实利的预想,但其内在的要求确会唤来预想所未及见的种种社会变迁。与此同时,聚集于这些企业中的成百上千雇佣工人体现了中国新的社会力量。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第二课时可专门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也可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办法。如通过引导学生考察一些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原因、表现、影响。并进而思考为什么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尝试会以失败告终。 在聚焦个案时,较典型的例子有 张謇与大生纱厂的曲折发展。(可参看华中师范大学 章开沅 教授对张謇的长期研究成果) 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荣氏企业的兴衰。 通过这样深层次的探讨,引导这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既能宏观把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又能微观考察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并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历史的新陈代谢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仅仅以成功、失败于否来判定某历史事件的价值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并不崇高,且这一“零售的”而非“批发的”近代化运动失败了,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又如需正确看待张謇等“失败的英雄” 设计案例二: 对于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一般的学生,还是按照课本原来的顺序进行教学,主要是请清知识,并适度拓展能力,当然也要关注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对于这样的学生,可能更需创设情景帮助他们感知历史。如在讲述何为自然经济时可出示雍正耕织图,并和以天仙配的音乐。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 46 幅,其中耕图织图各 23 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 “ 雍亲王宝 ” 和 “ 破尘居士 ” 两方印章。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共有图 46 幅,其中耕图织图各 23 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 “ 雍亲王宝 ” 和 “ 破尘居士 ” 两方印章。 在评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影响时,可像西城实用美术学校的 张轩 老师那样先布置学生用漫画等方式画出他们自己的理解,再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评价这些漫画。如图一输出与输入图二蒙在鼓里的公鸡 请漫画作者讲自己的意图,然 后 老师与学生一起评价,这样的表示是否合适,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的不同。设计案例三 ,在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时,可用以下曲线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