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2619051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校版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校版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九 第2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第2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1“一五”计划期间企业空间分布的特点2城乡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状况4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变迁新中国城市名称的更换5新中国婚姻观念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河北衡水摸底)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这类经济扶助()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解析:A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是新中国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扶持,这就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的“作为公股投入该报”可知,材料所述的经济扶助有别于银行贷款,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城市经济改造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政府“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民营报纸,使得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开始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解析:B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与材料“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故A项排除;企业在空间的分布上侧重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而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涉及较少,主要是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因为一旦战争发生,东南沿海首当其冲,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东南工业体系完善,故C项排除;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无关,故D 项排除。3.(2018河南洛阳期中)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 765万增加到9 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 402万增加到54 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解析:B三大改造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故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国家重点发展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迅速,而农村人口增长缓慢,故答案为B项;“大跃进”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我国对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故D项排除。4.(2017河北邯郸期末)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项目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增长率33.5%91.7%499%146%20.9%33.8%A.“文化大革命”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C.“文化大革命”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解析:A据材料可以看出钢、原煤、原油、发电量、棉布、粮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故A项正确;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不足以说明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故D项错误。5.(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市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解析:C近年来的城市改名是受到经济等因素影响,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名是受到政治运动“左”倾错误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说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徽州市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说明与改革开放有关,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左”倾思潮死灰复燃信息,故D项错误。6.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这表明()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7%15.6%个人成分、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时代发展影响择偶标准C.西方文化影响婚姻习俗D.家庭社会因素不断下降解析:B19671976年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注重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19771986年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更看重个人成分、政治面貌,19871996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学历更受重视,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7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中苏两国的农业问题。首先,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发现苏联以1956年为界,中国以1958年为界,之前两国粮食产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之后两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曲折变化。得出该规律后,再结合题干信息,依据这个阶段粮食产量的变化,结合中苏两国在当时的经济改革措施具体阐明原因。如中国可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等角度思考中国粮食增产原因;苏联从赫鲁晓夫改革中有关农业的措施思考苏联粮食增产原因。结合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和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来指出各自粮食减产的原因。在答题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注意行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下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