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7第七章 课程第六章第六章 课课 程程 07第七章 课程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v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v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v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课程的概念;掌握课程的概念;理解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理解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类型;掌握课程类型;结合实际分析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实际分析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07第七章 课程问题情境问题情境v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教学科目吗?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教学科目吗?v课程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学习吗?课程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学习吗?v高考的高考的3x, x到底是什么课程,学校是怎样到底是什么课程,学校是怎样教授的?教授的?07第七章 课程v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概念v二、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二、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v三、课程的类型三、课程的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v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概念v(一)课程的词源分析(一)课程的词源分析v课程一词,据有关的辞书和研究者考证,始见于唐课程一词,据有关的辞书和研究者考证,始见于唐宋时期。唐代孔颖达为宋时期。唐代孔颖达为诗经诗经小雅小雅中中“奕奕寝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庙、君子作之”句作疏说:句作疏说:“维护课程,必君子监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之,乃依法制”,此处,此处“课程课程”的意思是以一定程的意思是以一定程式来授事。宋代朱熹在式来授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朱子全书论学论学中多次中多次使用了使用了“课程课程”一词。如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其中等,其中“课程课程”一词就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07第七章 课程v在西方,在西方,“课程课程”一词的英语是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价值一书中。其词根源于拉丁语一书中。其词根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意为跑马道。转义为教育术语,跑马道。转义为教育术语,隐喻为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一段教育过程”。从中世纪起。从中世纪起“课课程程”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对目内容的安排,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对“课课程程”一词的理解不谋而合。一词的理解不谋而合。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二)几种典型的课程概念(二)几种典型的课程概念v1、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教育把课程定义为:把课程定义为:v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课程)。如,中学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课程)。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等。小学课程等。v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语文、数学、外语等。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费尼克斯认为费尼克斯认为“一切的课程内容应该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一切的课程内容应该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或者说,惟有学术(学问)中所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适当内容或者说,惟有学术(学问)中所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适当内容”。斯宾塞也把课程理解为指导人类活动的各门学科。斯宾塞也把课程理解为指导人类活动的各门学科。缺点:缺点:v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系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系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v割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联系,把课程视为外在学习者的静态的割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联系,把课程视为外在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忽视了学习者的活动和体验。东西,忽视了学习者的活动和体验。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学预期的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缺陷:缺陷:v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忽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v把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容易忽略非预期的把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3、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观点最初来自于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所谓这种观点最初来自于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所谓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缺点:缺点:v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经验似乎很有道理,但在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经验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很难做到。同时这种定义也过于宽泛,实际教学情境中很难做到。同时这种定义也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至于对课程的研究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至于对课程的研究也无从下手。也无从下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4、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有学者认为,课程就是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改造。即社会有学者认为,课程就是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改造。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他们认为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文化的再生产。他们认为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和技能。v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即社会改造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广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就是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国家要求、学校安排和教育者指导下使学习者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v狭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及学科的进程安排。07第七章 课程v二、当代主要课程理论二、当代主要课程理论v(一)活动课程论一)活动课程论v活动课程理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活动课程理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思想家卢梭卢梭。后经。后经杜威杜威得以发扬,杜威的这一课程得以发扬,杜威的这一课程理论又称做理论又称做“经验课程论经验课程论”或或“儿童中心主义课程儿童中心主义课程论论”,此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此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教材的组织应心理学化。教材的组织应心理学化。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二)学科课程论(二)学科课程论v学科课程论也称分科课程论,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学科课程论也称分科课程论,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学校课程的理论。定学校课程的理论。v在西方,集中反映这种课程理论的教育哲学思想是要素主义在西方,集中反映这种课程理论的教育哲学思想是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和永恒主义。v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布鲁纳是学科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它的是学科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它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述,是学结构主义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述,是学科课程理论流派的一面旗帜,其基本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科课程理论流派的一面旗帜,其基本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内容。学科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v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v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布拉梅尔德布拉梅尔德( H. Brameld ) v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四)存在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v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承认为它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是要承认为它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v奈勒奈勒认为,不能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生职业作好认为,不能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生职业作好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材料,而应当把他们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材料,而应当把他们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当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当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v(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v一些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借鉴于后一些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借鉴于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等考察一系现代主义提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等考察一系列的课程问题。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列的课程问题。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学者学者多尔多尔。他把自己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他把自己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概括为“四四R”。即。即丰富性丰富性( Richness ) 、回归性回归性(Recursion) 、关联性关联性(Relation)和和严严密性密性(Rigor) 。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07第七章 课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v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v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v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v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v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v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07第七章 课程v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v分科课程分科课程v国家课程国家课程v必修课程必修课程v经验课程经验课程 v综合课程综合课程v地方、校本课程地方、校本课程v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现行主导课程现行主导课程未来导向课程未来导向课程07第七章 课程v(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v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v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亦称:亦称“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它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它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地安排教学顺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离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序、教学时数和期限。v学科课程的优缺点: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优点:符合认识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优点:符合认识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扎好地认识世界,更有效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实的知识基础。缺点: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缺点: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07第七章 课程v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常常也称为常常也称为“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或或“经验课程经验课程”。它认为课。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解决问题,锻炼能力。07第七章 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目的目的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种族经验造和积累起来种族经验和精华。和精华。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编排方式编排方式 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统性。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生活动的系统性。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侧重系统知识的讲授。侧重系统知识的讲授。 侧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侧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验。评价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结果。考察学生学习结果。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察学生的学习过程。07第七章 课程v(二)整合课程与核心课程(二)整合课程与核心课程v整合课程整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中。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v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如美国的科学、统,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数学和外语。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07第七章 课程v(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v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又称“非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蔽课程”等等。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等等。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v显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亦称“正式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公开课程”“”“官官方课程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三、课程类型三、课程类型07第七章 课程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v一、课程设计的模式一、课程设计的模式v(一)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v(二)过程模式(二)过程模式07第七章 课程v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v 泰勒模式 :目标选择组织评价(一)泰勒目标模式(一)泰勒目标模式07第七章 课程来来 源源学学 生生來源來源学科学科來源來源社社 会会过滤过滤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过过 滤滤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暂时的一般目標暂时的一般目標精确的教学目標精确的教学目標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经验泰勒的课程原理泰勒的课程原理(Oliva, 1988, p.171)07第七章 课程课程设计的四个问题:问题一:为什么教(学)?问题二:教(学)什么?问题三:怎么教(学)?问题四:教(学)的怎么样?07第七章 课程v 目标模式的特征v 第一,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v 第二,要求确立明确而不含糊的外显性行为目标。v 第三,重视目标的结构性,要求按不同的层次水平将各项目标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v 第四,主张目标的“价值中立”。v 第五,强调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特别注重教师的作用。07第七章 课程v 目标模式的缺点分析:目标模式的缺点分析: 阻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评价方面唯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衡量课在课程评价方面唯学生的行为变化来衡量课程的成败,而忽视了一些非测量、非预期的程的成败,而忽视了一些非测量、非预期的变化。变化。07第七章 课程v代表人物:斯滕豪斯(代表人物:斯滕豪斯(Stenhouse)(英)(英国)国)v 这种模式主张,课程开发应从那些具有这种模式主张,课程开发应从那些具有价值的知识中挑选出能够体现这些知识的价值的知识中挑选出能够体现这些知识的内容。学生所取得的最终结果不是按照行内容。学生所取得的最终结果不是按照行为事先确定的,而是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为事先确定的,而是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在该知识形式中的标准来加以评价。在该知识形式中的标准来加以评价。 (二)过程模式07第七章 课程过程模式以过程原则为指针,在人文课程过程模式以过程原则为指针,在人文课程计划中,斯滕豪斯提出了计划中,斯滕豪斯提出了5条过程原则:条过程原则:v(1)有)有争议的事件争议的事件应该进入课堂教学;应该进入课堂教学;v(2)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保持教师应该保持中立,不推销自己的观点中立,不推销自己的观点;v(3)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运用教师应该运用讨论的方法讨论的方法;v(4)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对有争议事件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保护教师应该保护不同观点;不同观点;v(5)作为讨论的主持人,)作为讨论的主持人,教师应该不断的总结和教师应该不断的总结和反馈,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反馈,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标准的不断提高,使观点与争议经受住证据和推理的检验。使观点与争议经受住证据和推理的检验。07第七章 课程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由于具体、目标模式由于具体、清晰,使人们有所依清晰,使人们有所依从,因而容易为广大从,因而容易为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所接教育实际工作者所接受受过程模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的发挥;难于对学生的学习情难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要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很难切实可求太高,很难切实可行。行。07第七章 课程v二、我国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二、我国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v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v(一)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一)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v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课程管理课程管理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07第七章 课程v(二)课程标准(二)课程标准v课程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课程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标准性文件。有关学科教学的标准性文件。v课程标准的构成:课程标准的构成:前言前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实施建议术语解释术语解释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07第七章 课程v(三)教材(三)教材v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教科书即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反映即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反映系统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系统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课文、习题、实验、图表、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课文是最基本的部课文是最基本的部分。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材料;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07第七章 课程v教材的组织形式教材的组织形式逻辑组织逻辑组织心理组织心理组织折衷式组织折衷式组织v教材的编排方式教材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螺旋式排列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07第七章 课程v教科书的编写应符合下列条件或原则:教科书的编写应符合下列条件或原则: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真正便于学生的学习真正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启发性启发性可读性可读性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07第七章 课程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一、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v(一)经济因素v(二)政治因素v(三)文化因素v(四)学习者因素07第七章 课程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二、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一)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状况v(二)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发展课程设置现代化发展学习过程的个别化学科综合化发展课程理念的整合化发展07第七章 课程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三、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二)新课程目的(二)新课程目的(三)新课程结构(三)新课程结构(四)新课程内容(四)新课程内容(五)新课程实施(五)新课程实施(六)新课程评价(六)新课程评价(七)新课程管理(七)新课程管理v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v教育能改变吗?教育能改变吗?再度出发再度出发07第七章 课程(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改革的目标v1、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v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三个面向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07第七章 课程2、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v(1)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v(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公德;v(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v(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v(5)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以及环境意识;v(6)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v(7)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纪律的一代新人。07第七章 课程3、新课改的具体内容、新课改的具体内容v课程目的课程目的v课程结构课程结构v课程内容课程内容v课程实施课程实施v课程评价课程评价v课程管理课程管理07第七章 课程材料材料三年级语文试题难倒教授三年级语文试题难倒教授 、大学生、大学生v在括号里填写特色成语:在括号里填写特色成语:v最大的响声(最大的响声( )v最大的手掌(最大的手掌( )v最吝啬的人(最吝啬的人( )v数字猜谜语(成语):数字猜谜语(成语):v1. 12345609( )v2. 1256789( )v3. 1+2+3( )v4. 333555( )v5. 3.5( )v6. 9寸寸+1寸寸=1尺(尺( )07第七章 课程 课程目标要求过高,教材偏难课程目标要求过高,教材偏难 (小学二年级数学)在校园里要把(小学二年级数学)在校园里要把7 7棵小树种棵小树种成成6 6行,每行行,每行3 3棵,该怎样种?棵,该怎样种? (小学六年级数学)加工一批零件,计划(小学六年级数学)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 7天天完成,做了两天后,任务又增加了完成,做了两天后,任务又增加了6060个,这样个,这样工效需提高工效需提高15%15%才能按期完成任务。问原计划加才能按期完成任务。问原计划加工零件多少个?工零件多少个?07第七章 课程20002000年某省市中考试题:年某省市中考试题: 在大观园中贾母的丫环在大观园中贾母的丫环是是 ,宝玉的丫环,宝玉的丫环 是是 ,最富反抗精神的丫环是最富反抗精神的丫环是 。 07第七章 课程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统计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统计 80的内容是传统计算与四则应用题; 15的内容是几何,主要是计算周长、面积 与体积; 5的内容是统计,主要是计算。07第七章 课程(二)课程目标v过于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过于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强调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强调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的的形成。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的的形成。 07第七章 课程(三)课程结构v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设置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设置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07第七章 课程新课程的结构v 小学阶段以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为主;为主;v初中阶段设置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相结合的课程;v 高中以高中以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为主,同时设置选修课程,开为主,同时设置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v农村中学课程要开设农村中学课程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技术课程。07第七章 课程v (四)(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内容内容“难、繁、偏、旧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内容精选学习内容07第七章 课程(五)课程实施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07第七章 课程(六)课程评价v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要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07第七章 课程新课程评价新课程评价v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多元化多元化v评价内容:知识评价内容:知识综合化综合化v评价标准:统一评价标准:统一个性化个性化v评价方式:考试评价方式:考试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v评价重点:结果评价重点:结果过程过程07第七章 课程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v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指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指出2009年共有年共有11个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有的省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高考总分的一部分,作为录取的参考。高考制度将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以改变以改变“一考定终一考定终身身”的考录方式。的考录方式。v 高考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高考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的学习情况平时的学习情况,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就是学业水平测试,以及德智体德智体美劳美劳等各方面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综合性评价。也就是综合性评价。07第七章 课程(七)课程管理(七)课程管理v过于统一集中的状况过于统一集中的状况 实行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07第七章 课程v视频:各地的课程改革变化视频:各地的课程改革变化07第七章 课程讨论讨论v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那些问题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那些问题? ? 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文理分科07第七章 课程思考题思考题v概念: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概念: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v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v实践链接(二)实践链接(二)07第七章 课程学年学周安排表学年学周安排表小学小学 初中初中 备注备注上课上课3434初中最后一学年第二学初中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上课减少两周,毕业期上课减少两周,毕业复习考试增加两周复习考试增加两周校传统活动校传统活动11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1期末复习考试期末复习考试23机动机动11假期假期1312包括寒暑假、农假、节包括寒暑假、农假、节日假。可组织有意义的日假。可组织有意义的活动,但不得用于集体活动,但不得用于集体补课。补课。总计总计525207第七章 课程从框架结构上看,新课标的总体结构从框架结构上看,新课标的总体结构框架与教学大纲存在明显的差异框架与教学大纲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课标新课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前言前言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前言前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课程课程目标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题、情感与态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内容内容标准标准内容领域内容领域及行为目及行为目标标分学段分别阐述分学段分别阐述“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统计与概率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领域的内容标准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课程实课程实施建议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分学段分学段教学教学建议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问题评价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建议建议各年级的教学内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容和教学要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07第七章 课程从内容上看,新课标与教学大纲关注从内容上看,新课标与教学大纲关注的重心明显不同的重心明显不同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最低标准准”是教学应实现的是教学应实现的“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示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的“规范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控制”07第七章 课程从价值取向上看。新课标其价值取向从价值取向上看。新课标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以下的变化出现了以下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学生发展本位学生发展本位学科知识本位学科知识本位关注整体素质关注整体素质侧重认知层面侧重认知层面指导课程实施与开指导课程实施与开发发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开放的灵活的管理开放的灵活的管理 统一的、硬性的规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