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中小学安全教育》科普资源设计与开发

上传人:na****u 文档编号:61243368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中小学安全教育》科普资源设计与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中小学安全教育》科普资源设计与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献综述-《中小学安全教育》科普资源设计与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中小学安全教育科普资源设计与开发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6 年 3 月 10 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科普资源分散,安全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传统单一,再加上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使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浅薄,导致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各中小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设计开发安全教育科普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科学普及安全教育内容。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关键词: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资源开发;科学普及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ecurity problems faced by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dispersion safety education propaganda is not enough,the traditional way of publicity,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a certain social experience of children in the period of youth,psychological bear ability is weak,students safety consciousness shallow, lead to accident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Therefor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lso began to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begin to explore enhanced safety awaren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an effective w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afety science education resources using new media platform to promot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safety education content.In order to cause the community to focus on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mmunity to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a safe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前言所谓安全教育, 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知识以及一系列的安全技能, 防止无意或有意的伤害; 同时也包括掌握受到伤害时的应急技能、急救技能、最基本的受伤治疗技能等,即能够进行自我救助和互救, 避免或减少伤害死亡事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珍爱生命”等观念在教育领域广泛传扬,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尊重与保护,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多层面、多渠道、多举措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相对国外安全教育而言,我国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比较国内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差异,针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安全教育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资源开发。以此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教育内容。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养成规范行为和安全习。一、科学普及的概念 曾有国内学者认为,国际上并没有“科普”的说法,只有“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等相近概念。事实上,“科学普及”与科学普及工作的概念均起源于西方。从目前学界对科学普及概念和科普工作的理解以及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可以得到一些关于“科学普及”概念基本性的认识:科学普及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普及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科学普及的目标是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基于此,我国科普法指出,“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的活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二、国内外科学普及的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的媒体机构在科学普及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公共电视台(PBS)和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目的就是要扩大和加强全国的教育广播电视节目,由教育机构或者其他非营利机构经办,不插播任何广告,运营经费完全来自政府和募捐。国外的一些科普期刊也办的很成功,例如:美国的国家地理、大众科学等,一些期刊也开辟了科普专栏,甚至有业余科学家科普专栏。这些丰富的科学普及经验都值得我国媒体机构借鉴、学习,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些科学传播平台都可以成为科学辟谣的渠道。除了传统媒体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科学普及活动。当前我国公共事件的酝酿、发生、演变,新媒体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实现科学普及信息的快速传播。因此,相关媒体机构也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主动传播正确、客观的科学知识、科学观点,同时采取措施禁止错误科学信息的进一步散播。科学普及主要包括了教育传播、媒体传播和活动传播。这三大科学传播渠道是社会公众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观念、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国目前的科普渠道尚未发挥有效的科学普及作用。在教育传播方面,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依旧存在,学校对科学普及的重视程度很低,科普活动数量很有限,有些与科学相关的学科学习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在青少年时期就无法形成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媒体传播方面,我国有关科学普及的媒体数量很少,并且存在部分媒体歪曲报道客观科学事实,误导公众的现象,进而也降低了公众对相关媒体科学报道的信任程度。在活动传播方面,尽管部分地区和城市会定期举办“科技日”、“科技月”等活动以及特定主题的科学普及活动,可是由于科普资源严重不均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我国居民科学素养平均水平不高的现状。以上三种科学普及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其他针对社会公众科普渠道的缺少、不便捷最终导致了学生无法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三、国内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目前,学术界以及世界教育领域广泛关注学校安全问题并进行重点研究,尤其是在国外,很多国家都特别注重学校安全教育,并将其作为各项工作之首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其安全教育体系相对完善,安全教育效果相对国内而言,非常显著。上世纪末,西欧及北美国家率先开始了研究和探讨校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尝试,美国911后,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多,美国的安全教育可以追溯到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创建的“阿南达学校”推行的生命教育理论,而安全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两者互相支撑。迄今为止, 美国安全教育已有40多年的历史,无论在内容设置、实施途径、管理策略还是实施效果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美国早在1996 年就制定了国家健康教育学习标准(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Learning Standards),之后虽有更新,但没有太大的变动,其中涉及到安全教育课程标准。安全教育标准提供了一个比传统安全教育主题更具体的框架, 规定了学生需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并且更侧重于学习安全行为和安全决策技能, 同时也为学校全面的安全教育评估提供了基本标准。青少年暴力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强烈危害一直备受关注,对此,Joseph E Hester(2003)做了详尽地分析和探讨,他认为,只有有效加强学校管理者素质,制定有效的学校安全计划,才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SmithCRobert(1992)认为,很多因素威胁着人类的生活,一方面是占有极少份额的显性生命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占有很大份额的则是意识及习惯。中小学生社会经验不多,但却有很多风险需要应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极易养成很多潜在不良习惯,从而使其成人时期的行为受到程度性地影响。Sheam(2006)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有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不断提升认识;第二,加强个人以及社会技巧;第三,持续改善行为,从而降低危险行为。Anne Garrett(2001)分别基于学生、家长、教育家、社会执法者及社区责任几方面,给出他们在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3 月,奥巴马向国会递交了本届政府的教育改革蓝图(A Blueprintfor Reform: The Reauthorization of the Elementary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作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研究总结, 同年5 月美国教育部又颁发了6 份文件,其中之一专门谈到了学校安全,学校安全成为优先改革和保障的重点领域之一。奥巴马政府承诺,将优先建立新的保证学生安全的教育模式,支持家庭社区全面参与学校安全建设。在英国,已经有许多安全教育的政策文件。比如,1988 年的教育改革法令就对儿童安全教育进行评估,提倡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安全技巧的关注。力图在主题教育中,通过沟通、判断以及询问的技巧传授安全教育内容。另外,一项对安全教育有促进作用的是20 世纪80 年代形成的欧洲促进健康学校网络(European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Schools)。这也涉及到构筑一个能够鼓励师生健康和安全意识的安全的校园环境。这些主题都在很多政策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国家健康学校标准(the National Healthy Schools Standard) 就是一个旨在为学校提供健康支持的标准化系统。在英国,为了强调安全教育对于学校学生的重要性,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国家课程都在进行系统的修改。近年来,英格兰添设了与公民行为规范相关的课程;苏格兰添设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威尔士,“个人与社会教育纲要”等课程已经被列入已有的关于健康,安全以及危机等方面教育项目之中。Sheam,P,Weyman,AK(2004)认为,英国的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注重两方面,一是实践性课程、二是角色扮演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突发状况发生时正确的、积极的反映。Erb,T(2000)认为,安全的学校氛围应是积极向上的,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相互间的信任度,并且,相互尊重和关心。 (二)国内研究关于学校安全教育法的研究方面,刘士国、刘彭冰(2007)认为鉴于我国学校安全立法以及制度的缺陷,有必要制定校园安全法。宋雁慧(2008)认为学校安全立法应以动态平衡学校管理权和学生权利为根本价值基础。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方面,陈秀珍(2005)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进行校园管理。陈秀珍(2005)认为,国内部分学校并未充分、规范地进行安全管理;此外,中小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不足、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付刚(2007)认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不达标,内部安全管理工作错漏百出,学校周边环境更对中小学生的安全管理不利,注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王婷(2008)认为,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安全而言,校园周边网吧的负面意义更大。杨艳、孙晓丛(2009)认为,我国中小学校园忽视教育,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安全管理漏洞颇多。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策略方面,蔡高提、蒋乐聪(2005)分析探讨了浙江中小学生安全现状,进而针对安全管理提出学生接送车的策略。金磊、周有芒(2008)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较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校园疏散避难空间策略。周定平(2007)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所提出的建议涵盖了模式、主体、内容等很多方面。张丽琴(2006)较为深刻、全面地定义了“安全教育”,并提出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上海市中小学将开设公共安全行为指南课程,新编的“公共安全行为指南”系列教材将试点进入中小学课堂,2015 年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安全教育以实践体验为主,不提倡死记硬背。上海市教委称,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渠道,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排入课表,这在全国尚无先例。从 2013 年秋季起,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四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将以公共安全行为指南课程为必修课,每学期安排至少8 课时进行集中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其余年级为选修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 课时的时间,进行学校选定的安全教育主题学习活动。这项试点课程强调安全教育与品质磨砺“联手”,突出生活性。指南分“在路上”“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每一模块中均设计一定的场景,如小学低年级的“在路上”部分有“常见的报警求助办法”“远离无证小摊贩”“亲水平台和河道的危险”等。在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上,对小学生强调识险、避险等,对初中生强调自救等,对高中生强调互救等要求。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将公共安全内容纳入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列入教学计划,编写专题教材,建设专门资源库,进入课堂教学,这是用教育理念和现实需求相结合指导课程建设的一次探索。安全教育的实施重在知与行的统一;应减少死记硬背,增加实践体验。四、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虽然研究和探讨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文献颇多,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更是增加不少。但是对比之下发现,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很多都承认国外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的成果优于我国,发现我国中小学安全管理方面的弱势和不足,学校和社会安全教育与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执行的层级单位。我国应做相应的改进,如增加安全教育的实践环节,拓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优质安全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五、总结我国虽然在大力宣扬安全教育,但效果并不是很乐观,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重视,甚至有学生认为安全教育演练活动是不必要的,充分说明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有待增强。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我国安全教育选择的方式不对,在大部分学校,仍在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教授,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我过程中容易产生困乏,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排斥心理。二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安全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居多,没有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图片、动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他们的生活中表现很明显,如今动画制作技术已经很成熟,根据中小学生对动画的热爱,利用技术来实现教育,将动画运用到教学中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二维动画、flash技术等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技术,把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创设一个虚拟情景,运用安全知识来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动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没有刻意去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娱乐进行学习,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样图片也具有直观性,利用该性质,设计卡通人物角色,以图片形式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利用好文字资源,文字是呈现安全教育内容的最基本形式。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形成以个系统资源,进行科普教育。以此拓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发优质安全教育的课程资源。参考文献1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12-17.2韩媛媛.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37):10-20.3马振清.中小学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德育,2015,(4):4-6.4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8):5. 5杨颖秀.美国学校安全措施及其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0.6 付刚.中小学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聚焦教育M.2007,(16):9.7孙胜南.中日韩中小学安全教育比较研究J.2013:16-18.8王华维.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国家级远程培训展开J.2011:15.9吴垚瑶.定格动画艺术语言与动画教学之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12-15.10王辉.二维动画的前景与实际应用J.2011,(6):20-26.11李雅萍.创设多元化科普资源环境, 引发幼儿主动探究J.2012:5-8.12操秀英.整合资源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J.2014,(1):2-7.13雷 倩.科学普及参与“科学型”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研究J.2014:11-24.14裴世兰等.我国科普政策的概况、问题和发展对策J.科普研究,2012,(4):25-28.15王晓燕,邵咏秋.分布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2013,(9):21-25.16李月.论动画视频设计中的平面化风格走向J.2010:20-24.17陈川.基于网络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3.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0)M.北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0,(9):101-109. 19Caren B.Cooper.Media Literacy as a Key Strategy Toward Improving Public Acceptance of Climate Change Science J.BioScience,2011:19-23.20Jergovic Blanka.Between Popularization and Engagement: Possible Roles of the Ruder Boskovic Institut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J.Periodicum Biologorum,2010:1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