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0591920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函授复习提纲绪 论一、概念题1、兴奋:是指活组织在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伴有电活动变化的反应过程。 2、稳态:是指机体能在一定的环境变化范围内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回答性反应。二、填空题1、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的 细胞外液 。2、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反射 ,是通过 反射弧 来实现调节的。3、体液调节的基本物质是 化学物质 ,是通过 细胞外液 或 血液 来实现调节的。三、选择题1、兴奋性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哪个范畴内( A )。A、应激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2、长期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使训练者的心搏变得慢而有力,这种现象属于机体的( C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适应性3、肌肉受到刺激后不但能产生兴奋,还能发生收缩的现象属于机体的( B)。A、适应性 B、应激性 C、新陈代谢4、CO2在体内的增多,会使呼吸频率增快,这种生理反应是通过( B )来实现的。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然反应5、前馈属于( C )。A、正反馈 B、负反馈 C、提前对干扰信息进行调节第一章 肌肉的收缩和肌纤维类型一、填空题 1、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肌纤维 ,其生理特征包括 兴奋性 和 收缩性 两方面。2、肌肉的动力来源于 收缩 ,表现出 长度 和 张力 的变化,体现 动力性 和 静力性 两种工作形式。3、根据肌纤维的收缩特性,可把肌纤维分为 慢肌 和 快肌 两种。4、根据肌纤维的颜色,可把肌纤维分为 红肌 和 白肌 两种。5、根据肌纤维在机体中担负的工作性质,可把肌纤维分为 紧张性运动 单位和 时相性运动 单位。6、根据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快肌纤维的 无氧代谢 能力高于慢肌纤维,而慢肌纤维的 有氧代谢 能力高于快肌纤维。7、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主要受 功能 、性别 和 遗传 等因素的影响。8、肌肉的最大收缩速度、爆发力,纵跳高度与快肌纤维的百分比 和相对面积 成正比。二、选择题1、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生理特征( A )。A、兴奋性 B、伸展性 C、弹性2、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生理特性( C )。 A、伸展性 B、粘滞性 C、收缩性3、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征( A )。A、伸展性 B、收缩性 C、兴奋性4、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性( B )。A、兴奋性 B、 弹性 C、收缩性 5、下面哪个属性属于肌肉的物理特性( B )。A、收缩性 B、粘滞性 C、兴奋性6、在肌肉工作过程中,实现各种加速或位移运动,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A)。A、缩短收缩 B、拉长收缩 C、等长收缩7、在肌肉工作过程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作用的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 B )。A、等长收缩 B、拉长收缩 C、缩短收缩8、在肌肉工作过程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作用的是属于何种肌肉工作形式( C )。A、缩短收缩 B、拉长收缩 C、等长收缩9、在肌纤维类型中,兼有快、慢两类肌纤维代谢特点的肌纤维是( A )。A、IIA B、IIB C、IIC三、简答题1、简述快、慢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答:快肌纤维直径较慢肌纤维大,肌浆网摄Ca离子的速度大于慢肌纤维、支配的是大运动神经元。慢肌纤维的线粒体的数量较快肌纤维多,而且直径大,毛细血 管比快肌纤维多,支配的是小运动神经元。2、简述快、慢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答: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于慢肌。 快肌纤维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大于慢肌纤维。 慢肌纤维抗疲劳的能力比快肌强;但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力量速度关系曲线的总趋向是相同的,即随着负荷的增加,收缩速度减慢。四、分析题 分析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答:1、训练强度对两类肌纤维的募集。(1)大强度、时间短的练习:快肌纤维优先募集。(2)强度低、时间长的练习:慢肌纤维优先募集。2、训练对两类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1)力量训练:快肌纤维可出现选择性肌大。(2)速度训练: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均可增大,快肌比慢肌要增加得多。(3)耐力训练:强度大时,慢肌出现选择性肥大;而训练到一定水平时又变小,原因是毛细血管增生,缩短氧的弥散距离。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1)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a、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的线粒体的数目和体积增多、增大以及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强,所以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提高。B、力量训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没增加,而肌纤维的面积增加,故线粒体密度降低,所以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下降。(2)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短距离的速度训练,可以增多肌纤维中的ATP贮存量以及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所以可以提高肌纤维的无氧能力。第二章 呼吸一、概念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3、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的呼出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时间肺活量。二、填空题1、氧运输系统包括 外呼吸 、 气体的运输 以及 内呼吸 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2、气体在肺里的扩散效率主要是取决于 分压差 、呼吸膜的表面积及其通透性 以及 肺泡的流血量 三个因素。3、气体在体内是以 物理溶解 和 化学结合 两种形式存在,其中 物理溶解 占1.5% , 化学结合 占98.5% 。4、运动强度较低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 潮气量 ;随着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5、静息时,成年人每分钟约需要250ml(或3.5mlkg-1min-1)氧,氧在人体内贮存量不超过1.5L。6、正常成人平静时潮气量为400600 ml;成人男子肺活量为35004000 ml;女子肺活量为25003500 ml。三、选择题1、每一呼吸周期中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的( C )。A、肺活量 B、通气量 C、潮气量2、单位时间里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的( B )。A、肺活量 B、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3、O2和CO2在体内进出细胞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4、气体从肺毛细血管到体内毛细血管,属于( B )。A、外呼吸 B、气体的运输 C、内呼吸 5、下面那句说法是正确的( A )。 A、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方面 B、外呼吸就是指单纯的肺通气C、外呼吸其实就是肺换气6、内呼吸是指( C )。 A、气体从外界到体内 B、气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C、气体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氧运输系统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氧运输系统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因为:(1)血液中血红蛋白总量的多少是影响载氧量的主要因素。(2)心泵功能的强弱是物质运输能力的保障。2、运动时机体肺换气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变化 O2扩散速率增大(肺部的静脉血中的P(O2)降低)。 呼吸膜的面积增大。 氧扩散容量增大。3、运动时机体组织换气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变化 O2在肌肉里的扩散速率增快。 肌肉组织的气体交换面积增大。 肌肉的氧利用率提高。第三章 血液一、概念非蛋白氮(NPN):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所含的氮叫非蛋白氮。二、填空题1、正常人血浆酸碱度的PH值为 7.357.45 。2、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物质是 NaHCO3/H2CO3 ,其中 NaHCO3 称为碱贮备。3、红细胞运输O2和CO2以及缓冲血液酸碱度都是依靠 血红蛋白(Hb)来实现的。4、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对机体起 防御 和 保护 作用。5、我国健康成年男性的Hb含量为 1216g.dL-1 ,女性的Hb含量为 1115g.dL-1 。三、选择题1、一位100斤的成年人,其体内的血量大约有多少毫升( A )。A、35004000ml B、40005000ml C、70008000ml2、正常人血浆酸碱度PH值稳定在多少之间( C )。A、6.357.45 B、6.356.45 C、7.357.453、血浆中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缓冲效率最高的缓冲对是( B )。A、KHCO3/H2CO3 B、NaHCO3/H2CO3 C、Na2HPO4/NaH2CO44、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均无凝集反应,该人血型属于( D )。A、AB型 B、A型 C、B型 D、O型5、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B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是( C )。A、A型 B、O型 C、AB型 D、B型6、某人血液中的红细胞与A血清起凝集反应,与B血清不起凝集反应,该人血型是( A )。A、B型 B、A型 C、O型 D、AB型四、简答题1、运动锻炼对人体血液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主要有以下3方面的影响(1)对血量的影响:一是循环血量增加:动员贮备能力强;二是长期运动可使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提高和血浆蛋白总量增加提高了血液的渗透压,而血液的渗透压的升高促使组织里的水渗入到血液中,从而增加了血量,血液相对稀释血液黏度下降。(2)对红细胞的影响:Hb适应性提高。(3)碱贮备增强。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概念1、心泵功能:指心脏驱动血液流动的功能,它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 2、心率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贮备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心率及搏出量贮备能力的大小。二、填空题1、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是 进行体内物质的运输 。2、心脏驱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是通过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来实现的。3、心率增快易使心脏疲劳,主要是由于心脏的 舒张期缩短 造成的。4、在运动强度较低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 心率 和 搏出量 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心输出量的增加就只能依靠增加 心率 来实现了。三、选择题1、心率过快不利于心脏长期工作,主要是由于( A )。A、心脏的舒张期缩短 B、心脏的收缩期缩短 C、心泵加强2、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A、心指数高的人比心指数低的人心泵功能要好B、心输出量大的人比心输出量小的人心泵功能要好C、代谢率高的人比代谢率低的人心泵功能要好3、甲某的射血分数为55%,乙某的射血分数为60%,甲、乙两人的心泵功能关系是( B )。A、甲心泵功能强于乙 B、乙心泵功能强于甲 C、两者无法比较强弱4、在运动强度降低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 C )。A、搏出量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 B、心率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C、心率和搏出量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5、当心脏达到最大搏出量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靠( B )。A、心率和搏出量的共同增加来实现的 B、心率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C、搏出量单方面增加来实现的6、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正常值( B )。A、100/50mmHg B、120/80mmHg C、140/90mmHg 7、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高血压( B )。A、120/80mmHg B、140/90mmHg C、100/50mmHg8、下面哪一组血压值属于低血压( C )。A、120/80mmHg B、140/90mmHg C、100/50mmHg第五章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一、概念1、能量代谢:在人体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2、基础代谢(BMR):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左右的环境温度等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3、氧 热 价:营养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L的氧所产生的热量,称该物质的氧热价。 4、呼吸商(RQ):把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二、填空题1、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通过 肾脏以尿液 的形式排出体外。2、原尿是指除了 血细胞 和 大分子蛋白质 以外的尿液。3、肾糖阈值一般为 160180mg.dL-1 ,超过此值会在尿中出现 葡萄糖 ,称为 糖 尿 。4、肌肉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有: ATP 、 CP 、 肌糖原 和 脂肪 。5、在机体活动中,既不需要O2,又不产生乳酸就能给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TP 和 CP 。6、对于篮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 无氧 系统提供能量。7、对于足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 无氧 系统提供能量。8、对于排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 无氧 系统提供能量。三、选择题1、下面哪种物质在原尿和血液中的浓度是基本上相同的( A )。A、血糖 B、血细胞 C、大分子蛋白质2、机体代谢产物中的气体部分,主要通过下面哪个途径排出体外( B )。A、汗液 B、呼吸 C、尿液3、机体内的代谢物质主要是通过下面哪个途径排出体外的( C )。A、呼吸 B、汗液 C、尿液4、某人参加某项运动活动时,吸入的O2为4L;呼吸商为0.80,氧热价为20.102KJ.L-1.O2-1,那么此人在参加这项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为( A )。A、80.41KJ B、16.08KJ C、20.102KJ5、某人参加某项运动活动时,吸入的O2为5L;呼吸商为0.85,氧热价为20.357KJ.L-1.O2-1,那么此人在参加这项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为( B )。A、17.31KJ B、101.79KJ C、20.357KJ6、某人参加某项运动活动时,吸入的O2为3L;呼吸商为0.90,氧热价为20.617KJ.L-1.O2-1,那么此人在参加这项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为( C )。A、18.56KJ B、20.617KJ C、61.85KJ7、对于篮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哪个供能系统提供能量( B ).A、有氧供能系统 B、无氧供能系统 C、单纯的ATPCP供能系统8、对于排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哪个供能系统提供能量( B ). A、有氧供能系统 B、无氧供能系统 C、单纯的ATPCP供能系统9、对于足球运动项目,其能量供给主要依靠哪个供能系统提供能量( B ). A、有氧供能系统 B、无氧供能系统 C、单纯的ATPCP供能系统第六章 内分泌一、概念1、激 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2、靶作用:是指激素的特异性,即某一种激素只对一种或某些组织细胞的某些代谢过程起调节作用。二、填空题1、激素分泌的量和速率是通过反馈调节和非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来实现的。2、激素的主要作用特征包括 特异性 、 无始动作用 、高效性 、相互作用 和激素的半衰期 5个方面。3、能使体内血糖升高的主要激素有 糖皮质激素 、 肾上腺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 及 胰高血糖素 等激素。三、选择题1、能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异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C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肾上腺髓质激素 C、胰岛素2、能促进糖原合成及肝糖原异生,增加糖原储存量,从而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是(B)。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胰高血糖素3、在物质的异化过程中,能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是下面哪组激素(A )。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C、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4、激素的靶作用是激素的( C )。 A、高效性B、无始动作用 C、特异性5、促进糖原分解及促进肝糖原异生,有利于体内脂肪分解参与供能,并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是(C)。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胰高血糖素四、简答题1、简述激素对机体的生理作用。答:激素对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直接或间接地加速或抑制体内的原有代谢过程。2、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3、维持内环境平衡,调节营养素、电解质和水在体内的分布。4、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和环境条件急剧变化的抵抗或适应能力。2、简述滥用合成类固醇的危害性。答: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危害:1、引起运动系统的损伤。2、诱发心血管疾病。3、严重影响肝功能。4、破坏内分泌及生殖功能。第七章 感觉与运动一、概念1、感受器:是指能接受内外环境变化刺激,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而发生兴奋的一些特殊结构。 2、前庭感觉:是指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 3、前庭反射:是指前庭器官的传入冲动除引起运动和位置觉外,还会引起各种姿势调节反射。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共同生理特征包括 适宜刺激 、 换能作用、 感觉编码作用 和 适应现象 四方面。2、常见的异常视力有 近视 、 远视 和 散光 三种。3、不同颜色的视野不一致, 白 色视野最大, 绿 色视野最小。4、耳包括 听觉器官 、 位觉器官 和 平衡觉器官 三种不同的器官在内。5、感受肌肉张力和肌肉长度变化的本体感觉器是 腱梭 与 肌梭 。三、选择题1、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是( A )。A、眼 B、耳 C、鼻2、下面哪种颜色使视野最大,哪种使视野最小( C )。A、红色最大,黑色最小 B、绿色最大,白色最小 C、白色最大,绿色最小3、用于识别色盲的三原色是指( B )。A、红、绿、黑 B、红、绿、蓝 C、红、绿、黄4、人体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主要感受装置是( A )。A、内耳迷路中的水平半规管 B、内耳迷路中的前半规管 C、内耳迷路中的后半规管5、人体感受绕横轴旋转的主要感受装置是( C )。A、内耳迷路中的水平半规管 B、内耳迷路中的后半规管 C、内耳迷路中的前半规管6、人体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主要感受装置是( B )。A、内耳迷路中的水平半规管 B、内耳迷路中的后半规管 C、内耳迷路中的前半规管 7、一些人坐车会出现眩晕、恶心、甚至呕吐等一系列植物性功能反应,是由于下面哪个器官承受不了刺激而引起( C )。A、心脏和胃 B、中枢神经 C、前庭器官8、人体的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的主要感受装置是( A )。A、内耳中的椭圆囊和球囊 B、内耳中的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 C、内耳中的球囊和三个半规管9、感受肌肉张力和肌肉长度变化的本体感觉器是( A )。 A、本体觉 B、视觉 C、位觉四、简答题简述什么是运动觉?答:运动觉又称本体觉,是指位于骨骼肌、肌腱、关节囊和韧带等处的本体感觉神经末梢装置,能感受肌肉张力的变化和环节在关节处的运动方向、速度与幅度等变化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产生身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概念1、牵张反射:是指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2、姿势反射:是指动物和人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的重新调配的反射活动。 3、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获得性的反射;以大脑皮层为中枢,其途径不是固定的,属于暂时的易变的神经联系,是一种接通反射。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是靠 反射活动 来实现的,大脑皮层中央前回(4区)是 运动区 ,也是 肌肉本体感觉 投射的代表区。2、人体有 31 对脊神经,每一对脊神经的腹根是 运动性 神经,背根是 感觉性 神经。3、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 锥体系 和 锥体外系 传导通路来完成的。4、自主神经分为 交感神经 和 副交感神经 两类神经。5、牵张反射分成 肌紧张 和 腱反射 两类形式。6、姿势反射表现出 静位反射 和静位运动反射 两类反射活动形式。7、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作为随意的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是 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8、神经控制论学说认为,作为随意的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是记忆痕迹的建立与贮存 。三、选择题1、大脑皮层中央前四第几区属于运动区,同时也是肌肉本体感觉投射的代表区( A )。A、第4区 B、第14区 C、第41区2、一切姿势反射的基本反射活动是( B )。A、腱反射 B、肌紧张 C、条件反射3、人体在做线加速运动过程中,开始时膝关节不由自主地屈曲,停止时膝关节又不由自主地伸直,此反射活动属于姿势反射中的( A )。A、升降反射中的升反射 B、升降反射中的降反射 C、着地反射4、能维持身体在运动中平衡的小脑是( C )。A、新小脑 B、旧小脑 C、原始小脑5、能调节躯体和四肢肌紧张功能的小脑是( C )。A、新小脑 B、原始小脑 C、旧小脑 6、协调躯体随意运动的小脑是( A )。A、新小脑 B、旧小脑 C、原始小脑7、下面哪个组织是不能产生兴奋的( C )。A、肌肉 B、神经 C骨组织四、简答题1、简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功能。答:锥体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控制肌肉的收缩;以及使躯体运动具有适宜的强度,并保持运动的协调性。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对大脑皮质发挥正负反馈作用,即可增强或减弱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从而对大脑皮质下达的冲动起一种纠正作用,使动作准确,定向平稳。五、问答题1、阐述状态反射的生理机制及意义和作用,并举例加于说明。答:状态反射的产生机理:当头部正常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刺激颈肌本体感受器和迷路(内耳)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延髓,再由延髓支配四肢和躯干的肌肉,改变各部肌肉的紧张程度,使身体的姿势发生改变。意 义:1、使身体的重心不致超出支撑面,便于维持平衡,以保持正常姿势。 2、便于人体向着头部转动的方向进行移动。作 用:一旦人体头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相关的肌群张力反射性地发生变化,使身体得以保持平衡。举例说明:如短跑运动员起跑时,为使身体不致过早地直立,就不能过早地抬头。2、阐述翻正反射的生理机制及意义和作用,并举例加于说明。答:翻正反射的生理机制:头部的不正常姿势首先引起视觉与耳石受刺激,反射性地引起颈部扭转,导致头部翻正;继而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不正,又使颈部的韧带和肌肉受刺激而引起反射,产生躯干翻正。意 义:许多动作的创意都来自这个先天的反射机能。作 用:掌握翻正反射规律,对空中、地面或水中的转体等运动技能的形成及提高成绩都是非常有利的。举例说明:如篮球转身过人的动作,先转头以带动身体,就比整个身体一起转动更迅速且协调。(体操、跳水的许多转体动作)3、依据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尽快形成条件反射?答: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个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暂时性联系。 要尽快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建立条件反射时,大脑必须处于良好兴奋状态,过高或太低的兴奋都不利于技能的形成。在教学训练中,要处理好准备活动的强度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良好的大脑兴奋状态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2、条件刺激要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并且两者必须结合一段时间。在教学训练中,必须由教师清楚、正确地先讲解、示范动作,然后立即让学生自己练习,不要在讲解示范完后耽搁太长时间后再做练习,这样不易学会动作。3、条件反射的建立快慢同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讲解要明确、口令清晰、宏亮、示范正确、优美,练习内容和运动量要适合学生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正确地掌握动作。4、建立条件反射时,应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在教学训练中,要注意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避免额外刺激的干扰,尽快掌握动作。4、阐述运动技能在形成过程中各时相的生理机制的变化特点答: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时相过程:1、动作形成初期的泛化阶段新异刺激,中枢神经呈扩散状态,对动作中的环节没有完全领会或记忆不完整,没有形成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皮层内抑制过程末建立;故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动作,造成额外能量消耗等现象。2、初步精确地掌握动作的分化阶段相关动作留下记忆痕迹,肌肉活动有了知觉体验,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在本体感受器反馈系统的作用下,不协调的和多余的动作逐渐得到校正和消除,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还不够稳定,易造破坏而又出现多余动作。3、提高动作质量的巩固阶段运动系统能顺利地按皮层运动区贮存的痕迹构型完成动作,动作的某些环节还能在不受意识控制下完成,动作精确、协调、省力,即使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动作技能也不易受干扰破坏。4、动作达到熟练技巧程度的自动化阶段动作在脱离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其生理机制是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无意识的活动。第九章 体育锻炼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一、概念1、氧 脉 搏:是指人体各组织细胞从每搏输出量中摄取的O2量。2、生理负荷量:是指人体在运动负荷时所引起的功能反应。3、重复训练法: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的要求,反复地进行练习,每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方法。 4、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和积极的休息方式进行休息,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5、持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不太大的强度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二、填空题1、间歇训练法一般是采用 心率 或 时间 来控制休息的间歇时间。2、生理负荷量主要受 运动强度、 运动密度 和 持续时间 等因素的影响。2、训练水平高者,在进行定量负荷时的功能反应特点可归纳为 动员快 、反应小、恢复迅速 。3、训练水平高者,在进行最大定量负荷时的功能反应特点可归纳为 动员快 、潜力大 、恢复迅速。三、选择题1、可训练性和可逆性原则的生理基础是( C )。A、运动的代谢机制 B、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 C、机体的适应性2、身体全面发展性原则的生理基础是( A )。A、单一运动对身体影响的局限性以及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转移”B、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C、运动技能的专项性和运动的代谢机制3、循序渐进原则的生理基础是( C )。A、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和适应性 B、运动技能的专项性和运动的代谢机制C、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及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4、区别对待原则的生理基础是( C )。A、运动技能的专项性 B、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 C、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5、专门性原则的生理基础是( B )。A、单一运动对身体影响的局限性 B、运动技能的专项性和运动的代谢机制C、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及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性6、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训练,间歇时间的长短应该是( A )。A、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B、在运动员机体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C、在运动员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7、用持续训练法发展专项耐力,负荷的加大主要采取( A )。A、提高强度、控制好时间 B、控制好强度、延长练习时间C、强度和练习时间同步加大8、采用重复训练法进行训练,间歇时间的长短应该是( B )。A、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B、在运动员机体基本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C、在运动员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的练习9、用持续训练法发展一般耐力,负荷的加大主要采取( B )。A、提高强度、控制好时间 B、控制好强度、延长练习时间C、强度和练习时间同步加大10、用心率评价生理负荷量,在无其他诱发因素的情况下,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出本人基础脉率的多少为适宜的负荷量( B )。A、12次 B、34次 C、810次11、用血压评价生理负荷量,在无其他诱发因素的情况下,晨压不高出平时的多少mmHg为适宜的负荷量( A )。A、10mmHg B、20mmHg C、30mmHg12、长期进行耐力训练,安静时可出现“运动性低血压”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A、主动脉管壁弹性好于外周阻力 B、运动性心脏肥大C、血管得到的锻炼好于心脏得到的锻炼第十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一、概念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功能的能力。二、填空题1、决定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 以及 肌肉工作时的神经调节 三个方面。2、力量素质可分成 静力性力量 和 动力性力量 两大类。3、速度素质的体现形式有 反应速度 、 动作速度 及 位移速度 三种形式。4、耐力素质可分成 一般耐力 和 无氧耐力 两种耐力形式。三、选择题1、采用PIRTS方案进行力量素质训练,其短跑、跳跃等项目的力量负荷应在( B )。A、5RM B、610RM C、1115RM2、采用PIRTS方案进行力量素质训练,其400m、800m等有氧、无氧均要求高的项目力量负荷应在( B )。A、610RM B、1115RM C、16RM以上3、采用PIRTS方案进行力量素质训练,其有氧供能要求高的耐力项目力量负荷应在( C )。A、610RM B、1115RM C、16RM以上4、长期系统地进行什么身体素质训练,可使左心室出现运动性心脏肥大( C )。A、速度训练 B、力量训练 C、耐力训练5、长期系统地进行什么身体素质训练,可使心室壁出现运动性心脏肥大( A )。A、力量训练 B、耐力训练 C、速度训练6、下面哪项身体素质的最大值出现最晚( B )。A、力量素质 B、耐力素质 C、速度素质7、一般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 A )。A、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 B、无氧代谢能力的高低 C、磷酸原供能系统的高低8、速度耐力项目,主要依靠( C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肌糖原的有氧代谢供能 C、肌糖原的酵解供能9、要使耐力素质训练产生效果,每次训练最低的持续时间是( A )。A、5min以上 B、10min 以上 C、15min以上四、简答题1、简述决定速度素质好坏的生理基础。答: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基础是:1、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速度素质生理基础的决定因素,即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2、骨骼肌特点: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速度素质也较高。3、能量供应:磷酸原和无氧酵解供能系统好的人速度素质也较高。2、简述决定无氧耐力素质好坏的生理基础。答:决定无氧耐力素质好坏的生理基础是:(1)能量供应:乳酸供能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无氧耐力水平的重要因素。(2)乳酸的缓冲能力:机体对乳酸的缓冲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无氧耐力的能力水平。(3)机体对血液酸化的耐受力:机体耐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无氧耐力的能力。(4)肌糖原含量:肌糖原含量高者对无氧耐力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3、简述决定灵敏素质好坏的生理基础。答:决定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是:1、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分析综合能力。2、相关的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3、有关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4、简述决定柔韧素质好坏的生理基础。答:决定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是:1、关节的骨结构。2、关节周围组织体积的大小。3、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第十一章 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一、概念1、氧 亏:指运动期间总吸氧量小于总需氧量,其不足部分称为氧亏。 2、无氧阈:是指人体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3、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节的贮备能力都已被动员而达到本人最高水平时,人体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二、填空题1、 吸氧量 和 耗氧量 均用摄氧量的符号VO2表示。2、EPOC是表示运动后的 过量氧耗 。3、有氧训练中的 强度 、 持续时间 和 频率 直接影响VO2max的增值。4、血乳酸达到 4mmolL-1 (或36mg%) ,标示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过渡。三、选择题1、甲、乙两人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ml.kg-1.min-1和46ml.kg-1.min-1;无氧阈分别为:70% VO2max和80% VO2max,那么在两人其他条件不相上、下时,谁的耐力水平更高( B )。A、甲 B、乙 C、两人相等2、甲、乙两人最大吸氧量分别为:45ml.kg-1.min-1和48ml.kg-1.min-1;无氧阈分别为:78% VO2max和70% VO2max,那么在两人其他条件不相上、下时,谁的耐力水平更高( A )。A、甲 B、乙 C、两人相等3、甲、乙两人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ml.kg-1.min-1和46ml.kg-1.min-1;无氧阈分别为:73.6% VO2max和80% VO2max,那么在两人其他条件不相上、下时,谁的耐力水平更高( C )。A、甲 B、乙 C、两人相等4、下面哪项指标不是用来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 A )。A、EPOC B、AT C、VO2max 四、简答题为什么在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和耐力运动成绩的预测方面AT要优于VO2max?答: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和耐力运动成绩的预测指标中无氧阈优于最大吸氧量;是因为在最大吸氧量大致相等的前提下,无氧阈愈高,机体进行耐力运动所能达到的吸氧量就愈大,机体进行耐力运动的强度也愈大,所以AT是评定有氧代谢工作能力最重要的指标。第十二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一、概念1、赛前状态 :是指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所产生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性变化。 2、进入工作状态:就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开始阶段,机体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3、稳定状态:是指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当进入工作状态结束以后,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4、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二、填空题1、赛前状态一般分为 战斗准备状态 、 起赛热症状态 和 起赛冷淡状态 三种形式。2、时间 、 强度 以及 与正式比赛的时间间隔 是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3、在运动中,机体进入状态要有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机体生理上的惰性和 物理上 的惰性引起的。4、稳定状态分成 真稳定状态 和 假稳定状态 两种形式。三、选择题1、赛前状态的生理本质是( A )。A、自然的条件反射 B、非自然的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属本能性的2、下面对起赛热症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B )。A、起赛热症有利于比赛 B、起赛热症不利于比赛 C、起赛热症属于赛前的自然生理反应3、下面哪种强度不会使机体出现稳定状态现象( C )。A、中等强度 B、大强度 C、亚极量强度4、在运动中,机体的恢复是从( A )。A、运动的开始阶段就开始恢复 B、运动的后半阶段开始恢复 C、运动结束后,休息时开始恢复5、下面对“极点”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C )。A、极点是由于肌肉疲劳产生的 B、极点是由于能量消耗过大产生的 C、极点是由于氧供应不足产生的四、简答题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答: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四点:(1)提高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2)预先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2、简述整理运动的生理作用。答:整理活动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四点:(1)保证血液的正常回流。(2)加速体内乳酸的消除,促进机体的恢复过程。(3)有利于吸氧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偿还运动中的氧亏。(4)整理活动中的伸展性,牵张性练习,可以减轻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和僵硬状态。3、简述什么是运动中的“极点”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答:极点: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如果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运动器官的要求,往往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客观的现象,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原因:内脏器官的活动水平与肌肉活动的强度不相称,氧供应不足是产生“极点”的原因。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一、概念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是指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2、身体素质的敏感期:是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把某项身体素质增长特别快的年龄阶段,称为该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二、填空题1、男性儿童少年在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可分为快速增长 、缓慢增长 和 稳定 三个阶段。2、女性儿童少年在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可分为 快速增长 、 停滞下降 、 缓慢增长 以及 稳定 四个阶段。3、女性在 力量 、 速度 、 耐力 身体素质方面差于男性,但在 柔韧性和 稳定性 方面好于男性。4、女性月经期的生理反应主要分成正常型、 抑制性、 兴奋性和 病理型 四种类型。三、选择题1、青春期容易出现青春性高血压,是由于( A )。A、血管的发育落后于心脏的发育 B、心脏的发育落后于血管的发育 C、跟心脏、血管无关,是由性激素诱发的2、青春发育期是以什么为开始标志,以什么为结束( B )。A、以出现第二性征为开始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B、以生长突增为开始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 C、以性成熟为开始标志,以身体素质达到最高峰为结束3、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进行系统正规的耐力性训练,是由于( C )。A、整体身体素质还没有达到要求 B、运动系统功能较差,肌肉细嫩,容易疲劳C、氧运输系统功能较低以及植物性神经系统不够稳定四、简答题1、简述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1)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成人。(2)青春期前,血压比成人低,而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心脏发育赶超血管发育,容易引起青春性高血压。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1)不宜过早进行专项耐力训练。(2)运动量不宜过大。(3)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练习。2、简述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呼吸功能发育不成熟,表现在胸廓较狭小,呼吸肌力量弱,呼吸浅,因而呼吸频率高于成人,使之在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等整体方面差于成人。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1)应以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进行过多的耐力、力量及静力性练习。(2)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要避免憋气或屏气动作,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五、问答题阐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并依据其特点说明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主要有:1、骨骼: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故骨柔软,硬度小,弹性大,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变形,负荷过大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2、关节:关节窝浅,关节面软骨成分多,加之韧带较薄弱、松弛,所以活动范围大,但牢固性较差、易造成脱位。3、肌肉: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也易恢复;肌力的增长不均匀,发育也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过久地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2、可充分发展关节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3、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第十四章 环境与运动一、填空题1、人体内的温度一般为 37左右 ,腋窝温度超过 37.4为发烧,超过 39 为高烧。2、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肝脏 和 肌肉 ,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于 内脏器官,运动时主要来自于肌肉 。3、人体主要是通过辐射 、 传导 、 对流 和 蒸发 四个途径进行散热的。4、水的 浮力 、 密度 和 导热性 直接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二、选择题1、人体的散热主要是经过下面哪条途径实现的( A )。A、皮肤 B、呼吸 C、大小便2、用腋窝衡量体温、高烧是指腋窝温度高于( B )。A、40 B、39 C、383、水中运动对人体的哪个系统良好影响最为突出( C )。A、心血管系统 B、运动系统 C、呼吸系统第十五章 体适能和健康生理学一、概念1、体适能:是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2、功能能力(F.C.):是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MET值。3、运动能力(E.C.):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4、靶心率(THR):是指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二、填空题1、体脂是由 脂肪细胞的数量 和 脂肪细胞的体积 两部分来决定的。2、运动体适能的内容主要包括 速度 、反应 、爆发力 、协调性 和灵敏性 等素质。3、健康体适能的内容主要包括心肺耐力素质,肌肉的力量与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内容包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 3个部分。5、肥胖分为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和 药物性肥胖 三种;运动减肥针对的是单纯性肥胖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