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0288118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年前的回忆R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以及对比的手法烘托人物形象。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了解李大钊同志遇难的经过,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通过学习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R教学目标1. 会写“稚、避”等生字,会写“埋头、幼稚”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3. 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4.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5. 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R教学建议1. 教师从回忆破题,引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为把握课文内容打下基础。2. 画出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人物的莒行,在品读中感受不同人物表现背后的心理状态,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3. 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课文整体,结合课后习题,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的好处。4.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还想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可结合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搜集其他革命先烈故事,开展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演讲会。5. “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四)学习“被害以后”部分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0到3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思考题:(1)李大钊同志是哪一天被害的?(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2. 文中的最后两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设计意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在课后阅读中积累的革命故事。聚焦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研读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三读课后链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1. 学生自由读链接内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2. 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3. 画出黄存瑞炸暗堡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所以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董存瑞的什么精神?SSQD通过课后链接进一步体会关注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内容可参考完全解读教材习题答案小册子)2.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肘练习本课时习题。同学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李大钊同志就这样牺牲了。他的这种为理想献身的革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李大钊,以及像李大钊一样为革命无私奉献的人。)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局势紧张忘我工作、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被捕时被捕时处变不惊,倒叙首尾呼应、被捕后庭审时镇定沉着,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录。在教学中,我首先设置悬念:16年前究竟是哪一年?回忆的是谁?课文中回忆的又是什么事?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启发学生弄清课本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在品悟李大钊同志的优秀品质时,我把学习重点放在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上,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感悟人物的形象。如: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的危险,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进而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教学参考资料有关张作森的介绍今辽宁省盘锦市人。他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被招安后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他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襟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位期间曾多次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被迫返回东北。同年4月,其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逝世。5.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本课难写字或易错字。如“哼、执”。“哼”不要多加一横;“执”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国教学准备1. 制作有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扫描本课二维码,下载配套PPT课件)2. 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R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范例)口J课时目标1. 会写“稚、避”等生字,会写“埋头、幼稚”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和革命先烈有关的诗歌吗?谁能为大家背一背?2. 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面对枪林弹雨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们,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3.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李大钊的简介,谁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李大钊的简介:设计意图李大钊,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6年3月,张作霖下令通缉李大钊。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留在北京工作。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介绍课文的主要人物,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1.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那些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O2.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预设:是谁回忆谁?回忆前为什么加上“十六年前”?4.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所以叫十六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年前的回忆。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交流,了解李大钊生平事迹和所处的社会背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扫一扫完全解读本课时课文朗读二维码,听标准情境课文范读)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国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学。3. 总结交流,说一说你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自学的。预设:(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3)会读词语。(4)理解词语意思。4. 教师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1) 教师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呆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执行(2) 指名学生读词语。(3) 学生交流笔画较多的字是如何识记的。学生读词语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4) 教师课件出示“哼”和“执”的书写演示,学生练习。出示“哼”和“执”的书写演示。(5) 理解词语。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下面这些词语意思的?国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词语:军阀轻易恐怖严峻会意沉着一拥而入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学生自由读。PPT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严峻:严肃而厉害。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学生自学,扫清本课的文字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经历自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 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想一想,这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3. 学生以小组为讨论划分课文层次,然后在班内汇报。被捕以前(第17自然段)被捕经过(第8-18自然段)在法庭上(第19-29自然段)被害以后(第30-33自然段)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设计意图提醒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串联起来,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通过问题,将零碎的信息拼接在一起,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1. 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课后作业内容。2. 书写本课生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扫清了阅读中的障碍,同时也知道了课文讲述作者回忆李大钊生前的一些事。那么,从这些事中能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02课时目标1. 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2.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3. 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李星华)2.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回忆了李大钊先生生前的哪些事?3. 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来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他的高尚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做好铺垫。二仔细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一)学习“被捕前”部分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找到感受深的地方,把这些句子圈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做上批注。学生交流圈画出的句子。预设:。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国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时,教师要做好引导。2. 学生抓住语段中的重点伺语或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预设:从第句中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为革命事业奔忙。“埋头整理书籍”写出李大钊非常紧张局势,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从第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而不是和孩子解释的时候,所以父亲才含糊地回答“我第句中,由“坚决”可以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基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说明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可以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他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教师可让学生先试读,然后再进行指导,指导后再进行朗读训练。(二) 学习“被捕肘”部分1. 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教师课件出示思考题。(1)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的惊恐?(3)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 文中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故人的蔑视?2. 学生读课文,在组内交流,寻找合适的词语。3.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李大钊的英雄形象。(扫一扫完全解读名师微课堂二维码,观看本知识点视频微课)(1)通过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面对敌人早有准备,面对危险从容不迫。)(2)“沉重的皮鞋声”“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从这些描写敌人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出什么?(敌人的凶残,通过对比反衬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以及对敌人的极度蔑视。)国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李大钊与匪徒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感受李大钊的从容镇定。4.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练习朗读。5.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内容讲的是李大钊被捕时的从容不迫,从一系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三) 学习“被审时”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19至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思考题:(1) 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这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些什么啊!可文章是怎么写的?(2) “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3) 联系上下文,阅读第19至29自然段,学生谈自己的想法。2. 学生组内研讨,班内汇报。3. 结:在李大钊的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李大钊对孩子的爱。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深深地爱着他们。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基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4. 读课文圈画出李大钊外貌变化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1) 从“乱蓬蓬的头发”中,你能猜想出李大钊被捕后遭遇了什么?(严刑拷打。)(2)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一位革命者在残酷的折磨下怎样的内心世界?(坚贞不屈、勇敢无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