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高中历史大象社课标版《历史必修Ⅱ》教案

上传人:cunz****g666 文档编号:59545641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高中历史大象社课标版《历史必修Ⅱ》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高中历史大象社课标版《历史必修Ⅱ》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高中历史大象社课标版《历史必修Ⅱ》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脉络,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 生发历史使命感。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知识比较模糊。重点难点教学过程4.14.1 教学活动【导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导入】老师:我先考一考大家:中国有一句成语,说的是老百姓把食物当成无尚崇高的天一样去尊 敬。这句成语是什么呀?学生:民以食为天。老师:对。(此时显示汉书 郦食其传语)古人的 食”多指粮食之意。在中国民以食为 天的观念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和农业的关系甚为密切。就今天而言,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仍然对我们的国家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正是带着对粮食生产的思考,带着对农民生活的关注,20082008 年 5 5 月初,夏收在即,温家宝总理在素有中州粮仓”之称的河南南阳进行实地考察。看到小麦丰收在望,温总理一路上心 里都很高兴。他对当地的农民说了这样一段话。(展示温家宝总理南阳视察时的一段讲话)老师:同学们,面对当前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价压力,我们的温总理为什么那么自信地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呢? 学生:因为我们连续四年粮食丰收。老师:按总理的话讲,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连续四年粮食丰收,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老师:非常好。这里既谈到了天的因素, 更强调了人的作用, 体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学 道理:天人相参,天人相协。(屏幕显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意思。而这个道理早在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内史学界有关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情况。(屏幕展示)老师: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的课题就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一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书写板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学习一一一、 精耕细作农业缘何能够出现?二、 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并感悟其内涵。三、 就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说开来。老师: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一、精耕细作农业缘何能够出现?(书写板书:一、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老师:为什么在古代中国会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呢?学生:纷纷议论。老师:先别急于回答。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探究思路。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探究:(屏幕展示)首先:什么是精耕细作”?其次:精耕细作”出现之前的农业生产是怎样的?最后: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老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步:什么是精耕细作”呢?(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为精细地耕作”然后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其含义,最后展示较准确的定义。)老师:再来看第二步:精耕细作”出现之前的农业生产是怎样的?这是我们第一课已经学习 过的知识,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相关内容(展示此前的农具和劳动场面,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与精耕细作的不同。)距今一万年前:人们只进行简单的播种和收获。人们发现在被火烧过的地方撒下的种子长势 好,就用石斧砍倒树木,用石刀除去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用木棒、竹竿松土,挖坑点播,或撒播种子。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八九千年前: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整地,进入了耜耕阶段(或称锄耕阶段),但由于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地力仍很有限,种上三四年后还得撂荒,人们生活仍然非常艰 苦。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青铜农具,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但由于青铜农具比较昂贵,此时农 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总之:受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原始农业:粗放经营,广种薄收;而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少种多收。老师:最后看第三步: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结合精耕细作的含义,我们知道,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农民多投入,多付出。可谓(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那么当时的人们 为什么还那么乐此不疲呢?(引导学生分析:要具备一些条件使之成为可能,要有一些因素促使其必须为之,最后还有一些别的原因。然后进行知识整合。)老师:下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二、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并感悟其内 涵。(书写板书:二、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就和内涵)我们先来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 突出成就,再来从中感悟其内涵。老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农民,那么要想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呀?我们先来结合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想一想影响农业生产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老师:的确,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你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不可能去左右统治者的政策,因此这里我们先排除掉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还应该有地的因素。所以,我们就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想办法。老师:首先来说一说在 天”这一方面你能做些什么吧。 农业生产中的所谓 天”主要是指气候, 由于气候变化表现为一定的时序,所以又称为 天时”或 时”。当时,你有能力改变 天”吗? 学生:不能。老师:那时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更不可能有人工降雨。那你只能怎样呢?学生:无能为力。老师:我们的祖先们可没有采取无为的办法。他们尽管还不可能控制和改变大的气候环境,但是已经开始强调对它的自觉适应和充分利用,不违农时”、巧用农时”、勿失农时”成为全民的共识。这些要求推动了历法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长期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展示二十四节气)老师:在 地”方面,大家能做些什么呢?学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复种)。老师:很好。扩大耕地面积,除了垦殖平原地带之外还有两种:向山要田,围湖造田。(引用一首诗,让学生指出是向山要田的例子。随机点出这样做破坏生态,我们现在要求退耕还林”。然后问学生课本中提到的围湖造田的例子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围湖造田的例子: 圩田)那么怎样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呀?学生:(举出课本中的例子)。老师:课本中主要讲了提高复种指数一一间作套种和轮作复种,一方面尽量扩大农作物的覆 盖面积,以至 种无闲地”;另一方面,尽量延长耕地里农作物的覆盖时间,以至 种无虚日”,使地力和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欧洲 1818 世纪的法国还有闲田)此外,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在这儿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如春秋战国的垄作法(上田弃亩,下田弃畎),汉代的代田法和区田法。老师:在 人”的方面,主要指发挥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学生:革新耕作农具和技术,革新排灌技术,合理施肥,科学育种。老师:引导学生一一学习:1.1.革新耕作农具和技术(介绍耧车、曲辕犁和中耕技术)。2 2 革新排灌技术(如改进水利工具,修建水利工程。介绍翻车、筒车两种提水工具和都江堰:都江 堰是为针对岷江水出山口、入平原,流速减慢,易决易淤的问题而修建的。它包括三部分: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作为江心的分洪堰,分岷江为内江和外江,外江即岷江正流, 内江为新开河道,既用于灌溉,也可通航,还能在洪水泛滥时分泄洪水;宝瓶口是岷江分水入内江的渠首工程,其作用是节制内江水量, 灌溉川西平原;而飞沙堰是修在鱼嘴和宝瓶口 之间的溢洪工程,可以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这样,都江堰就解决了岷江的水害,使成都 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工程修建至今已两千多年,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在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倒塌,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却安然无恙)。3.3.合理施肥(介绍:土脉论”把土壤看作有气脉的活的机体。中国传统农业中,人们认为通过合理施肥可以使地力常新壮”。)4 4科学育种(简介穗选法和株选法,扦插和嫁接等无性繁育技术)。(此时的欧洲比较落后)老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那么,通过以上成就,同学们能感悟出其什么内涵?学生:认知自然,遵循规律,能动改造,天人合一。老师:非常好。那么,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三个问题 一一三、就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说开来。为了防止大家说得无边无际,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方向。第一、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何影响?(引入一段古代农业的情况)第二、精耕细作农业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而言有没有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合理成分?(引入中央一号文件)老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展示三个探究问题)了解了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内涵,并探究了其深远的影响。最后,我这里有一段材料我们一块来看一看。(展示世界粮食问题材料)可能会有很多的人要问:未来的世界,谁来养活中国人?早在 19941994 年 1010 月,时为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布朗,就曾发表了一部警世之作-2121 世纪谁能养活中国人。2121 世纪谁能养活中国人?(引用李振声的话)至于中国人能够养活中国人的原因,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初步找到了一些答案。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二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导入】老师:我先考一考大家:中国有一句成语,说的是老百姓把食物当成无尚崇高的天一样去尊 敬。这句成语是什么呀?学生:民以食为天。老师:对。(此时显示汉书 郦食其传语)古人的 食”,多指粮食之意。在中国民以食为 天的观念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和农业的关系甚为密切。就今天而言,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仍然对我们的国家起着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正是带着对粮食生产的思考,带着对农民生活的关注,20082008 年 5 5 月初,夏收在即,温家宝总理在素有中州粮仓”之称的河南南阳进行实地考察。看到小麦丰收在望,温总理一路上心 里都很高兴。他对当地的农民说了这样一段话。(展示温家宝总理南阳视察时的一段讲话)老师:同学们,面对当前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价压力,我们的温总理为什么那么自信地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呢?学生:因为我们连续四年粮食丰收。老师:按总理的话讲,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连续四年粮食丰收,有利条件有哪些?学生: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老师:非常好。这里既谈到了天的因素, 更强调了人的作用, 体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学 道理:天人相参,天人相协。(屏幕显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意思。而这个道理早在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内史学界有关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情况。(屏幕展示)老师: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的课题就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一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书写板书)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学习一一一、 精耕细作农业缘何能够出现?二、 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并感悟其内涵。三、 就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说开来。老师: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一、精耕细作农业缘何能够出现?(书写板书:一、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老师:为什么在古代中国会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呢?学生:纷纷议论。老师:先别急于回答。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探究思路。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探究:(屏幕展示)首先:什么是精耕细作”?其次:精耕细作”出现之前的农业生产是怎样的?最后: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老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步:什么是精耕细作”呢?(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为精细地耕作”,然后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其含义,最后展示较准确的定义。)老师:再来看第二步:精耕细作”出现之前的农业生产是怎样的?这是我们第一课已经学习 过的知识,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相关内容(展示此前的农具和劳动场面,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与精耕细作的不同。)距今一万年前:人们只进行简单的播种和收获。人们发现在被火烧过的地方撒下的种子长势好,就用石斧砍倒树木,用石刀除去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用木棒、竹竿松土,挖坑 点播,或撒播种子。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八九千年前: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整地,进入了耜耕阶段(或称锄耕阶段),但由于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地力仍很有限,种上三四年后还得撂荒,人们生活仍然非常艰 苦。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青铜农具,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但由于青铜农具比较昂贵,此时农 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总之:受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原始农业:粗放经营,广种薄收;而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少种多收。老师:最后看第三步:分析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结合精耕细作的含义,我们知道,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农民多投入,多付出。可谓(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那么当时的人们 为什么还那么乐此不疲呢?(引导学生分析:要具备一些条件使之成为可能,要有一些因素促使其必须为之,最后还有一些别的原因。然后进行知识整合。)老师:下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二、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并感悟其内涵。(书写板书:二、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就和内涵)我们先来学习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 突出成就,再来从中感悟其内涵。老师:同学们,假如你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农民,那么要想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产量,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呀?我们先来结合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想一想影响农业生产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老师:的确,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你作为一 个普通的农民不可能去左右统治者的政策,因此这里我们先排除掉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还应该有地的因素。所以,我们就从天、地、人三个方面来想办法。老师:首先来说一说在 天”这一方面你能做些什么吧。 农业生产中的所谓 天”主要是指气候, 由于气候变化表现为一定的时序,所以又称为 天时”或 时”当时,你有能力改变 天”吗? 学生:不能。老师:那时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更不可能有人工降雨。那你只能怎样呢?学生:无能为力。老师:我们的祖先们可没有采取无为的办法。他们尽管还不可能控制和改变大的气候环境, 但是已经开始强调对它的自觉适应和充分利用,不违农时”、巧用农时”、勿失农时”成为全民的共识。这些要求推动了历法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长期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展示二十四节气)老师:在 地”方面,大家能做些什么呢?学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复种)。老师:很好。扩大耕地面积,除了垦殖平原地带之外还有两种:向山要田,围湖造田。(引用一首诗,让学生指出是向山要田的例子。随机点出这样做破坏生态,我们现在要求退耕还林”然后问学生课本中提到的围湖造田的例子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围湖造田的例子: 圩田)那么怎样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呀? 学生:(举出课本中的例子)。老师:课本中主要讲了提高复种指数一一间作套种和轮作复种,一方面尽量扩大农作物的覆 盖面积,以至 种无闲地”;另一方面,尽量延长耕地里农作物的覆盖时间,以至 种无虚日”使地力和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欧洲 1818 世纪的法国还有闲田)此外,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在这儿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如春秋战国的垄作法(上田弃亩,下田弃畎),汉代的代田法和区田法。老师:在 人”的方面,主要指发挥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学生:革新耕作农具和技术,革新排灌技术,合理施肥,科学育种。老师:引导学生一一学习:1.1.革新耕作农具和技术(介绍耧车、曲辕犁和中耕技术)。2 2 革新排灌技术(如改进水利工具,修建水利工程。介绍翻车、筒车两种提水工具和都江堰:都江 堰是为针对岷江水出山口、入平原,流速减慢,易决易淤的问题而修建的。它包括三部分: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作为江心的分洪堰,分岷江为内江和外江,外江即岷江正流, 内江为新开河道,既用于灌溉,也可通航,还能在洪水泛滥时分泄洪水;宝瓶口是岷江分水入内江的渠首工程,其作用是节制内江水量, 灌溉川西平原;而飞沙堰是修在鱼嘴和宝瓶口 之间的溢洪工程,可以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这样,都江堰就解决了岷江的水害,使成都 平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工程修建至今已两千多年,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在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倒塌,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却安然无恙)。3.3.合理施肥(介绍:土脉论”把土壤看作有气脉的活的机体。中国传统农业中,人们认为通过合理施肥可以使地力常新壮”)4 4科学育种(简介穗选法和株选法,扦插和嫁接等无性繁育技术)。(此时的欧洲比较落后)老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那么,通过以上成就,同学们能感悟出其什么内涵?学生:认知自然,遵循规律,能动改造,天人合一。老师:非常好。那么,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三个问题 一一三、就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说开来。为了防止大家说得无边无际,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方向。第一、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何影响?(引入一段古代农业的情况)第二、精耕细作农业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而言有没有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合理成分?(引入中央一号文件)老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展示三个探究问题)了解了精耕细作农业出现的历史条件,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内涵,并探究了其深远的影响。最后,我这里有一段材料我们一块来看一看。(展示世界粮食问题材料)可能会有很多的人要问:未来的世界,谁来养活中国人?早在 19941994 年 1010 月,时为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布朗,就曾发表了一部警世之作-2121 世纪谁能养活中国人。2121 世纪谁能养活中国人?(引用李振声的话)至于中国人能够养活中国人的原因,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初步找到了一些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