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结构企业融资(共11页)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59468177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结构企业融资(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行结构企业融资(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行结构企业融资(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银行结构企业融资* 感谢我的导师林毅夫教授和施建淮副教授,是他们将我指引到“中小企业融资”这样一个富有意义而又充满乐趣的研究方向上,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的启发和悉心的指导;同沈明高、李永军的讨论,也帮助我对本文作进一步的改进。在此谨表谢忱,当然,文责自负。论文摘要: 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建立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文章发现,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heterogeneity),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三个主要因素;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降低交易成本,都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进一步, 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文章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发现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并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并且在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数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文章最后按照这一框架的思路,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交易成本 贷款抵押 相对资本富余 中小金融机构在转型经济中,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它们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但在这些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规章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等,但是融资难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类似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统计,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机会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12万元,而小型企业只需8万元。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的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工作岗位。参见200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融资难”的困扰。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是银行信贷,以乡镇企业为例,2000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30.1%,而乡镇企业得到的贷款却只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6.1% 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可见一斑!面对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我们不禁要问:在现有的金融结构下,中小企业融资为什么这么难?以及,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节对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第二节提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在银行业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文章在第三节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在这样的经济中,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总额将增加,并且社会福利得到改善;第四节是模型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应用;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1. 问题分析及文献综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通过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来满足资金需要的。我国的银行业高度集中,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大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成本高”主要是指贷款的单位成本高。银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实际上差别并不大,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所以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抵押难”,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抵押的程序繁琐、评估费用高,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大”是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主要体现在银行对中小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缺乏规范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同大银行不同,中小金融机构比较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提供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和成本上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开展业务,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主能力比较了解;并且由于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这也使得它们贷款的交易成本较低。本文涉及的相关文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以及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在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中,Stiglitz 和Weiss (1981)的文章是一篇经典文献。他们认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在他们的分析中还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推论:即当市场上存在不同类型的借款者时,有些类型的借款者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无论他们愿支付多高的贷款利息,而其他的借款者却能得到贷款,这就是所谓的“界定现象”(Red-lining) 。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Berger(1998)根据1993年美国的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做了一个实证研究: 他发现在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减少;而在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则会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Strahan和Weston(1998)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对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解释:认为小银行合并之初,多样化的好处使合并后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从而能够向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但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开始有能力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并且内部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就会下降。2. 银行业垄断情况下的企业信贷2.1 模型设定在整个经济的金融系统中,只有一家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经济中有一家大企业和家小企业,企业都为风险中性,经营目标是预期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初始生产资本为,企业在期初向银行申请贷款进行生产;如果企业的生产项目成功,则企业在期末还本付息,反之则贷款抵押归银行所有。关于生产技术,我们有如下假定, 大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1)其中表示用于生产的资本,为进行生产必须的最低资本投入,为项目成功的概率,代表项目产出,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单独的一家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2)其中代表小企业项目成功的概率,越小则项目风险越大,我们用来表示小企业的类型,它的分布密度函数为。代表项目成功时的产出,为生产资本投入,此处假定所有小企业的预期产出都是一样的,它背后经济含义是, 高风险的项目总是同成功时的高产出相对应的。企业贷款进行生产的预期利润为: (3)其中,为贷款毛利率,为贷款抵押,为贷款规模,为项目产出,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企业只有在预期利润的情况下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经济中唯一的一家银行的经营目标是,针对具体的贷款者(大、小企业)设计相应的贷款合同,以实现预期利润最大化。简化起见,我们令存款毛利率为,则银行放贷的预期利润为: (4)其中表示大银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我们令贷款抵押,亦即贷款抵押为贷款额的一个固定比率。解企业的优化问题,我们会看到,在银行贷款毛利率和企业的贷款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银行的主要选择变量即为贷款利率或贷款规模。我们将假设大企业的生产函数、小企业的平均期望产出和类型分布为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大银行不知道具体某一家小企业的类型,而小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这是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典型假设。2.2 大银行面向大企业的贷款决策在给定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大企业通过选择来最大化预期利润,从而我们可得到大企业的贷款需求函数。进一步可得到大银行向大企业贷款的预期利润为(见图1): (5)2.3 大银行面向小企业的贷款决策大银行不知道某一家小企业具体的类型,所以银行是针对全部家小企业来做贷款决策的。在信息不对称下, 大银行向小企业的最优贷款是解如下问题: (6)在(6)式中,我们已经假设小企业的类型分布服从期间上的均匀分布。(6)式中的积分上限表示临界概率,它的含义是:当银行的贷款利率为时,类型为的小企业贷款进行生产的预期利润恰好为。由于小企业的预期利润同它的项目成功概率是负向关系 因为对小企业的预期利润函数有: 。,所以凡是的小企业都会退出信贷市场,因为它们向银行贷款进行生产的预期利润为负,由此大银行是根据上小企业的分布来设计贷款合同的。由(6a)的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得到: (7)(7)式说明贷款利率越高,就越小。所以当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时,低风险的优质企业会退出信贷市场,只有高风险企业才会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求解大银行的优化问题,我们可得到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预期利润(见图2): (8)根据(6)式和(8)式,我们将银行向大小企业贷款的利润和边际利润函数表示如下:图1向大企业贷款的利润函数图2向小企业贷款的利润函数图1为大银行向大企业贷款的利润函数(R(I1)表示贷款利润,I1为大企业的贷款额),由于大企业存在一个最低的生产投入要求,所以银行的贷款利润在开始时是下降的;当时,银行实现向大企业贷款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大企业的资本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所以当银行贷款时,银行的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贷款成本,所以贷款利润是下降的。图2为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利润函数,当时,银行的利润随着贷款规模的减少而增加,此时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使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减少,但是提高贷款利率的收入效应大于逆向选择效应,所以银行利润是增加的;当时,情况则相反。2.4 大银行的最优贷款分配决策大银行的目标是将银行的资金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银行总的预期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解如下问题: (9)其中为整个经济所能动员的资金总额,分别为银行向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优化问题(9)的库恩-塔克条件为: (10)在松弛约束下,银行的最优贷款并不受资金禀赋的限制,这对应于(10)中的情况。此时银行的最优决策,就是在大、小企业这两个信贷市场上都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满足如下一阶条件:, (11)图4紧约束下的银行贷款决策 图3松弛约束下的银行贷款决策的情况如图3所示(MR(I1)、MR(I2)表示边际利润),图中的峰形曲线为银行向大企业贷款的边际利润曲线,O1为它的原点;右侧的曲线为向小企业贷款的边际利润曲线,O2为原点;O1O2的距离为经济的资金总额K,I1*,I2*分别为大、小企业得到的贷款额。图1的资源配置无疑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本(I1*+I2*K)。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情况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一种是“绝对资本富余”,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生产和融资情况下,社会最优的资金需求小于社会的资本禀赋,这种往往发生在资本比较富余的发达国家。但是,这种理论上的假设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首先在一个发达的经济中,金融结构不可能这么的简单,银行业竞争激烈,并且一般都存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这些都会影响到银行的决策模式;其次,这些经济一般都是开放经济,资本能够自由的流动,社会的闲置资本会流向其它有投资机会的国家,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另外一种更加有意义的解释是“相对资本富余”,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生产和融资情况下,生产部门的资金需求大于社会的资本禀赋,但经济中的摩擦因素,却使得资金从所有者向使用者的转移难以实现,从而出现闲置的社会资本。在转型经济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它们没有成熟的金融体系,银行业高度集中,资本市场不健全;并且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国家所有,它们在信贷支持上对私有部门往往存在歧视,这会使得资金融通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转型经济往往缺乏成熟的市场体系,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这种情况下银行便会倾向于向那些信息比较对称、交易成本比较低的部门贷款,而其它部门则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 Banerjee和Newman (1998)指出,在一个新兴经济中往往存在二元的经济结构,经济中有一个生产率高但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现代部门”,和一个生产率低而信息比较对称的“传统部门”。由于信息问题导致了较高的代理成本,所以现代部门得到信贷就比较困难,这便在生产效率和得到信贷支持之间产生了一种消长关系,使得现代部门的发展受到阻碍,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所以,即使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资金非常稀缺的经济中,也可能出现大量闲置的社会资金,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由市场结构和信息问题导致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回到上面对一阶条件的讨论,在紧约束下信贷会受到资金禀赋限制,这对应于库恩-塔克条件中的情况,此时银行的最优决策如图4所示,此时社会资金得到了有效的配置。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在模型所描述的经济中,哪些因素将影响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小企业会遭遇到信贷配给。对上面的库恩-塔克条件(10)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我们可得到如下的四个推论:推论1 小企业分布的非匀质性(heterogeneity)越强,则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越小。以上面的模型而言,小企业分布的非匀质性可以用的分布区间来表示。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项目风险的分布区间越大,则小企业的非匀质性就越强,小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就越少。实际上,推论1描述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影响,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则银行意愿的贷款规模就越小;当小企业的分布区间收敛于一点时,家小企业就是完全同质的了,此时在银行和小企业间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将达到最大。推论2 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越小,贷款的交易成本越大,则小企业从大银行得到的贷款规模越小。 这一推论的经济含义是非常直观的,贷款规模越小或交易成本越大,则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就越高,利润率也就越低;相对于信息比较对称、贷款规模巨大的大企业而言,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比较低,这个推论有许多实证上的支持 比如,张维迎(1994)在对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考察中发现,愈是规模小的企业,就愈难以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在企业规模和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比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推论3 小企业的贷款抵押比率越高,则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越大。提高贷款抵押比率有两个效果:首先在企业项目失败时,高的贷款抵押比率能够降低银行的贷款损失;其次,提高贷款抵押比率将更大程度的降低高风险企业的预期利润,因为它们项目成功的概率更小,从而相对于低风险企业来讲,它们损失抵押品的概率更大。所以提高贷款抵押比率,能够有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从而使银行更多的向中小企业贷款。推论4 小企业的期望产出越高、数目越多,或者在紧约束下,大企业生产项目的成功概率、全要素生产率、资本的产出弹性越小,则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规模越大。这实际上描述了大、小企业作为银行的客户,在它们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替代的关系:如果小企业的经营绩效好,或者大企业的风险高,产出小,资金的利用效率低,则银行贷款会向中小企业倾斜。3 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拥有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在这一节,我们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框架,并将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小企业融资和社会总体福利的影响。我们假定,中小金融机构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为,一般来讲。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为,余下的家小企业将决定是否向大银行申请贷款,这些小企业的类型服从上的均匀分布。是一个度量中小金融机构信息优势的参数,如果中小金融机构拥有完全的信息优势,则它们会将贷款贷给风险最低的家小企业,此时有: 如果中小金融机构完全没有信息优势,则剩余的家小企业仍将服从上的均匀分布,此时有,所以。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预期利润为: (12)同没有引入前的预期利润(7b)相比,我们发现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申请贷款的企业数变成了,其次是这些企业的分布区间也变成了。同样按照上一节的方法,我们对银行的最优贷款决策进行分析,可得到如下命题:命题一 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总额增加 命题一和推论1 4的证明比较繁琐,篇幅所限,在本文中没有给出,需要这些内容的读者可同作者联系,Email: zylee.。 这个命题的结论同经济直觉也是一致的,引入中小金融机构相当于给中小企业增加了一个资金提供者,中小企业得到的资金总额当然是应该增加了。进一步,从命题一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推论:推论5 如果中小金融机构拥有的信息优势越大(越小),则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中小企业得到的总贷款越多。证明: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中小企业得到的总贷款为,根据(12)式和推论1的结果,我们可得到: ,故越小则越大。 推论5背后的经济含义是,银行的信息优势能够缓解逆向选择问题。当经济中只有一家大银行时,由于逆向选择问题,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会使风险小的优质企业退出信贷市场;而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如果中小金融机构拥有的信息优势越大,则中小金融机构就越有可能向这些优质的企业贷款。所以这些原本退出信贷市场的企业将会从中小金融机构那得到贷款,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总额将增加。推论6 中小金融机构的数目越多(越大),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越多。证明 中小企业得到的总贷款为,根据(12)式和推论4的结果,我们可得到:,故中小金融机构数目越多则越大。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后,对中小企业得到的总贷款量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对社会总体福利的影响,首先我们将社会福利函数定义为: (13)其中分别表示大小企业总的资本投入,为生产函数,表示由于经济中的摩擦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具体到我们的模型,即是金融机构贷款的交易成本。我们可得到:命题二 松弛约束下,在银行业垄断的经济中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社会福利增加。证明: 在的情况下, 命题三 在紧约束下,如果在初始的资本应用水平,大企业资本的边际生产低于小企业的边际生产率,则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社会福利增加。图5边际资本产出和银行贷款的边际利润 证明:略。命题三实际上给出了在紧约束下引入中小金融机构,使社会福利增加的一个充分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图5对这个命题加以详细的说明。图5是没有引入中小金融机构时的情况(MP表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两条虚线分别表示大银行向大、小企业贷款的边际利润曲线,实线CBD、EBF分别为大企业和小企业资本的边际产出曲线,它们都高于相应的边际利润曲线 可参见图1和图2中银行边际利润的表达式。: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并不是一致的:银行的最优贷款选择是A点,在这一点银行向大小银行贷款的边际利润相等,且都大于0,银行利润实现最大化;但在A点,小企业资本的边际产出比大企业的要高,所以资本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移将使社会的总产出增加,如果我们考虑到交易成本同产出相比往往很低这一事实,那么这种资本转移将使社会福利增加。从图7我们可以看到,实现社会产出最大的资本配置在B点,此时大小企业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相等。4. 模型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应用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程度非常高。尽管90年代以来,四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的市场份额在逐渐降低,但截止2000年底,这四家银行的资产、存贷款余额在整个存款货币机构中的份额仍高达65.8%、70.5%、70.9%!1997年之后,随着商业化银行业改革的深入和金融风险意识的加强,银行普遍出现了“惜贷”现象,表现为存款余额大大高于贷款余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比率已经从1997年的1.15上升到2000年的1.38 本段的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年鉴和相关银行年报。但与此同时,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却越来越受到融资困难的制约。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本稀缺的经济中,一方面国有银行有大量的存款富余,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又无法得到满足,这是一种严重市场失灵现象,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相对资本富余”。金融结构高度集中,经济中的摩擦和非市场因素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何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如果能够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推论1),降低交易成本(推论2),或增加贷款抵押的比率(推论3),都能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同时许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小金融机构在向小企业贷款方面拥有成本和信息上的优势,那么在一个银行业高度垄断、“资本相对过剩”的经济中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总额增加、社会福利改善(命题一、二)。当然,理论的抽象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但我们也可据此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一下分析。从长期来讲,放松银行业的准入限制,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完善城市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办法。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力相对富余、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更详细的论述见林毅夫、李永军 (2001)。面对这一基本的经济结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目前,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已经向中心城市收缩,并且开始撤并县以下的分支机构(农行除外),这也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已使得国家在推行金融改革时非常谨慎,降低金融风险已经成为金融改革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银行危机,四大银行必须有足够的存款来满足流动性要求,由于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必然导致存款分流,所以国家对放松市场准入限制持谨慎态度。从短期来讲,要求国家放松银行业的准入限制不太现实,但是改革已有的城市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减少信用社经营中的政府干预行为,应该是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良好举措,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 参见史晋川、孙福国和严谷军(1997)关于浙江路桥信用社的调查报告。短期来讲,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应该是一个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成本较低的办法。但是应该注意一点,只有担保机构有动机和能力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和监督时,这种方式才是有效的,否则贷款担保只是将风险从银行转移到担保机构上,并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许多研究的结果来看,合作制的担保机构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搜集和贷款监督的问题。具体来讲,担保基金由政府、银行和地区中小企业共同提供,担保机构是一个合作制组织,主要向本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由于担保机构是地区性机构,并具有独立的经营权,所以能够发挥担保的信息和成本优势:同时,由于地方中小企业参与提供担保资金,所以这些企业有动机去共同监督贷款企业 Banerjee等(1994)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担保的“共同监督(peer monitoring)”假说, 他们认为在欠发达的经济中,信用合作社往往比传统的银行更有效,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社会担保方面:尽管社区缺乏资金,必须从外部的银行获得资金来源,但社区内的成员比银行更了解社区内的借款者,如果合作社的机制能使他们有动力去对借款者进行监督,那么经济效率就将得到提高。5主要结论本文建立了一个信息不对称下银行信贷问题的分析框架。文章发现,在一个银行业垄断的经济中,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企业信贷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和降低交易成本,都能使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增加。进一步,文章将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模型框架,并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引入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并且在资本相对富余,或中小企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比大企业高的情况下, 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社会福利增加。文章将这一分析框架应用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之中。文章认为,银行业的垄断结构和经济中摩擦因素过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不会根本改变,所以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必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这一经济结构相对应,我国应该建立起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参考文献:Banerjee, A. V. and Newman, A. F., 1998, “Information, the Du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5, 631-653.Banerjee, A. V., Besley, Timothy and Guinnane, Timothy W., 1994, “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cisio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Berger, A.N., Saunders, A., Scalise, J. M., Udell, G.F., 1998,“The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0 Jayaratne, Jith and Wolken, John, 1999,“How important are small banks to small business lend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3, 427-458Peek, J. and Rosengren, E. S., 1996,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How important is size of lender?” In: Saunders, A., Walter, I. (Eds.), Universal Banking: Financial System Design Reconsider.Stiglitz, Joseph E. and Weiss, Andrew,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393-410Strahan, Philip E. and Weston, James P., 1998,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821-84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2000,“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No.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一期史晋川、孙福国、严谷军,1997,“市场深化中民间金融的兴起”,经济研究第十二期张维迎,1994,“台湾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及金融体系”,台湾经验与大陆经济改革第7章,易纲、许小年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