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59468143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研究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建立在工业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以及包括工业企业与政府推动的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品牌等的结合,它具有价值型、稀缺性、不可模仿与替代性等特点。如何从政府的角度提高区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当前南宁市正处于多重机遇交汇期,南宁市工业企业也正为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而努力,企业惟有练好内功,努力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为此开展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分析与评价目前南宁市整体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状况,找出目前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明确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思路,提出提高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针对性对策建议,对于提高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一、南宁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现状分析(一)发展成效。1.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1)科技与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南宁市围绕铝加工、机械装备与制造、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先后组织开发工业新产品652个、新技术273项。仅在2009年,南宁市围绕上述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组织实施工业科技创新项目112项,开发工业新产品77个,开发工业先进技术35项。2009年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54家、创新型企业16家,其中被列入广西创新型企业8家,17家中小科技型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820万元支持。2009年,南宁市组织实施市本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132项,总投资76276万元,财政科技拨款5500万元,项目实施后,将年增产值255067万元、利税66454万元、年节创汇2384万美元(表1)。有8项工业项目获200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工业项目获2009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的工业项目24项;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工业项目24项。表1 2006 -2009年南宁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统计表年份项目数总投资(万元)科技拨款(万元)预计经济效益(万元)年增产值年增利税年节创汇(万美元)200614244738.83000241274.9630026444200713154394.43495369729.580054.72525200818548662.384500294651.271019.956547200913276276550025506766453.62384合计590224071.58164951160722.6280530.2517900数据来源:南宁市科技进步报告(20072009年)(2)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实现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力表现就是专利权的拥有量,它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晶。南宁市历年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在增加,继2009年专利申请突破1000件后,2010年达1452件,同比增长21.10%;专利授权896件,同比增长43.60%。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比2006年翻了一番(3)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从本质上讲,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意愿。调研发现,90%以上的工业企业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创新的模式有所差别,包括原始创新、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企业只有拥有强大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实验室、增加技改投入、引进人才、制定激励机制等等。调研还发现,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差异,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动力比国有企业要强。从历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情况看,单位自筹的比重均在80%以上,说明企业自主投入为主的科技经费支出格局正在形成(图1)。图1 2007-2009年南宁市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百分比2.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1)建成一批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平台。目前,南宁市拥有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3家,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4家,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8.75%和46.29%,其中被确定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试点5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生物质能源酶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家,铝及铝加工、中药、木薯、蚕茧丝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铝加工产业、生物产业、制糖与造纸、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初步建立。(2)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中国东盟科技企业(南宁)孵化基地、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南宁高新区创业者服务中心、留美人员创业园、大学创业园、生物产业孵化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孵化园、产业示范孵化园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初步形成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专业性较强、适应各类科技创新创业需求的科技企业孵化集群。(3)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南宁科技网、科技信息服务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专利信息服务网、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动服务平台、南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企业获取科技信息资源、推广新产品增加了有效途径。如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通过加强数据库建设及对网络功能模块进行升级,使数据量达到4000G,近千家中小企业网页入网或链接。3. 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品牌是企业的名片,是核心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南宁市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不断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一是对南宁市工业品牌建设加强研究。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加快我市工业品牌培育的思路与对策、制定了20082010年南宁市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计划,提出南宁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原则,并明确到2010年南宁市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具体指标。二是2008年出台实施了南宁市品牌表彰奖励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等规定,以进一步提高全市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重点扶持铝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为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自治区级、国家级品牌产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也千方百计地创建自己的品牌。截至2009年底,南宁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占全区总量的21.4),全区排名第一;中国名牌产品2个(占全区总量的20),全区排名第二;广西著名商标26个(占全区总量的15.3%);广西名牌产品88个(占全区总量的29),全区排名第二。2010年有31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4. R&D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十一五”期间,南宁市财政科技投入近7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达212.45亿元,科技经费带动社会R&D投入年均比例超过130。较为完善的科技投入体制,让南宁市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入体制正在逐步形成并发挥放大效应。企业R&D经费支出增加明显(表2)。表2 2006-2009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情况年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万元)大中型企业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2007204061259434216200850697347754914820097722238963720325. 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创新人才团队素质得到提升。据南宁市科技局2008年对全市88家工业企业的调查,发现84%的企业建立有1个以上的创新团队,通过创新团队的建设,企业家素质也得到提升。在被调查企业中,企业家的年龄集中在3059岁之间,共有80人,占总数的9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70人,占总人数的八成以上。课题组调研发现,在机械制造行业,R&D人员比重在5%以上,如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广发重工集团等;在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制药代表性企业,硕士及以上人才占到整个科研团队的18%。(2)引进人才效果显著。南宁市通过完善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来吸引工业人才,效果显著。“十一五”以来,先后与40多所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合作关系,引进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外国专家300多人、国内高级职称人才2500多人。通过实施重点产业方向领军人才、重点产业方向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建立7个自治区、市级人才小高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有1480人,2009年达到4680人。6. 政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组织机构建设上,根据关于建立南宁市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工作,研究政产学研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事宜。据不完全统计,南宁市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由南宁邦尔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中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广西大学等联合开发的“高活力-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和应用”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南宁市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零的突破,奠定了南宁市生物酶制剂研发水平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南南铝业与广西大学材料学院、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组建“广西铝及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创新基地”。通过培育与支持,南南铝业圆满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铝合金散热模组工艺研制及新产品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10个系列共102个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10项,形成2项企业技术标准,建成年产1800万件电脑用铝合金高倍数盒装散热器产品的生产线。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与国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都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目前,该公司拥有企业标准700多个,主持和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60多个,并多次承担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治区科技厅等多项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课题研究。南宁市初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体广泛的产学研结合的生动局面。7. 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南宁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组织引导的原则,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如颁布实施了南宁市创新计划实施方案(20082010年)、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若干规定、南宁市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南宁市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体制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的自主能动性,南宁市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如2007年的南宁市关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规定、2008年的南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2010年的南宁市工业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等,都很好地助推了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优化了市场环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知识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是创新成果数量少、质量不高。在创新成果获奖指数(获省部级以上奖数占总获奖数比例)方面,南宁市获奖率为19%,不及全国平均水平45%的一半;2009年,南宁市申请专利1199件,高新技术企业56家。而同处西南地区的昆明2008年专利申请量达2714件,截至2009年年末昆明市共有155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西部位居第三。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未发能发挥明显的带动作用。由于南宁不少高新区企业迄今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为主(2009年南宁高新区入区企业490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仅占11.22%),一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企业实质上是跨国公司的“代理车间”或“组装车间”,出口创汇产品大多是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边际利润低的“三低”产品。2.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仍不健全。一是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滞后。虽然南宁市近几年加大了对研发中心建设的投入,但公共技术平台设备种类还不够齐全,缺少精密仪器、大型仪器,在数据测算及获取、半成品试制方面最为薄弱。多数设备只能进行简单的技术研发及技术二次创新,而对企业在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帮助有限,企业难以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二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据调查,17.6%的企业对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均表现出旺盛的需求。在寻找和使用中介服务的过程中,有64.63%的企业认为存在难以辨别中介结构的资质的问题,56.1%的企业认为费用太高,43.9%的企业认为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不高。3. 品牌产品少,对核心竞争能力的贡献不足。一是企业知名品牌偏少,工业缺乏大企业、大品牌的支撑和带动。2009年年底,南宁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西著名商标26个;广西名牌产品88个。与西部昆明相比,差距较大,甚至与广西区内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二是南宁市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较短,而著名品牌形成的时间一般比较长,需要企业文化的积淀。三是缺乏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多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四是企业对品牌的培养不够重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轻率地实施多元化生产,轻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4. 研究开发经费不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财政投入少仍然是制约南宁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财政投入对于建设行业中试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是不可或缺的。2009年南宁市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86%,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11个省会城市中居倒数第2位,远低于全国1.62%的水平。二是企业科技投入仍然偏低。2009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77222万元,占其销售产值的比例只有0.84%,这一比例显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不仅落后于东部发达城市,与国内中部城市相比也有相当差距。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企业项目建设。90%以上的中小企业感到企业发展流动资金不足,贷款愿望迫切但贷款满足率不足20%。5. 产学研融合有待磨合,科技成果完成率不高。南宁市集中了广西80%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充足的智力资源,是知识技术的重要供给方。但目前南宁市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产学研联合的深度和层次还有待提高,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技术转化能力弱。从调研结果来看,代表性企业中80%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合作的关系,但同时调研也发现,合作的结果与期待的目标差别较大。2008年,南宁市科技成果完成率为70%,而全国平均水平为92%。6. 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南宁市已经颁布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应该说,这些措施对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滞后等配套政策不完善,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评价(一)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计量方法有很多,如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但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具有模糊性,一是核心竞争力等级的分类具有模糊性,我们通常把核心竞争力强弱分为强、较强、一般和差4个等级,但很难严格界定各等级的标准,这种等级的分类只是我们主观意识的结果,具有“模糊性”。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具有模糊性,如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经营理念等。因此本课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进行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多次咨询相关专家、政府部门、工业企业代表(共12位),根据南宁市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准则层和23个具体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如表3。表3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目标层A准则层B权重指标层X权重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科技创新体系X10.3301R&D投入水平X110.1554R&D人员比重X120.1454科研成果产业化率X130.1441产学研结合程度X140.1446研发平台建设水平X150.1465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水平X160.1311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X170.1329生产制造能力X20.1210劳动生产率X210.3161市场开拓能力X220.3802工业产值增长率X230.3037政策制度环境X30.2704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性X310.1715财税政策扶持力度X320.1645知识产权保护力度X330.1609行政服务水平X340.1607激励创新机制X350.1698吸引人才能力X360.1727品牌建设X40.1387企业管理者素质X410.3675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能力X420.3315企业社会责任感X430.3010企业文化X50.1398团队协作精神X510.2340员工精神状态X520.2372经营理念X530.2720企业凝聚力X540.2568(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模糊综合评价。首先,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评价集合。因评判的目的是评价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因此,评价集可建立为V=(V1,V2,V3,V4),其中,V1表示强,V2表示较强,V3表示一般,V4表示弱。评语集对各指标都是一致的。其中V1(8,10,V2(6,8,V3(3,6,V41,3。其次,建立权重集。前面已经说到,各指标的权重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见表3-4),因此,由层次分析法得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如下:A=(X1,X2,X3,X4,X5)=(0.3301,0.1210,0.2704,0.1387,0.1398);W1=(X11,X12,X13,X14,X15,X16,X17)=(0.1554,0.1454,0.1441,0.1446,0.1465,0.1311,0.1329);W2=(X21,X22,X23)=(0.3161,0.3802,0.3037);W3=(X31,X32,X33,X34,X35,X36)=(0.1715,0.1645,0.1609,0.1607,0.1698,0.1727);W4=(X41,X42,X43)=(0.3675,0.3315,0.3010);W5=(X51,X52,X53,X54)=(0.2340,0.2372,0.2720,0.2568)第三,建立一级模糊评价矩阵。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建立各指标得分相对应的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1、R2、R3、R4和R5。第四,建立二级模糊评判矩阵R。W1、W2、W3、W4、W5分别与其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1、R2、R3、R4、R5相乘,则得到评价对象(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评价矩阵R。第五,计算模糊评价综合得分B。用准则层权重集A与评价对象的模糊评价矩阵R相乘,即可用模糊分布法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四)评价结果与结论。第一,对指标贡献率的分析。通过表3可以看出各级指标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大小。在准则层中,科技创新体系的贡献最大(0.3301),其次是政策制度环境(0.2704),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相差不大,分别为0.1398和0.1387,最小的是生产制造能力,为0.1210。在各个指标中,贡献率(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超过0.45的有:科技创新体系中的R&D投入水平0.0513、R&D人员比重0.0480、科研成果产业化率0.0476、产学研结合程度0.0478、研发平台建设水平0.0484;生产制造能力中的市场开拓能力0.0460;政策制度环境中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性0.0464、激励创新机制0.0459、吸引人才能力0.0467;品牌建设中的企业管理者素质0.0510、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能力0.0460。这些指标是构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应做为重点培养,尤其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优化政策制定环境,而在这两方面,政府起着供给者的作用。第二,单项评价及分析。X1:科技创新体系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1可知,R&D投入水平隶属度向量为(0 0 1 0 0),R&D人员比重隶属度向量为(0 0 0.7 0.3),科研成果产业化率隶属度向量为(0 0 0.6 0.4),产学研结合程度隶属度向量为(0 0.1 0.7 0.2),研发平台建设水平隶属度向量为(0 0.1 0.7 0.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水平隶属度向量为(0 0.2 0.5 0.3),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隶属度向量为(0 0.1 0.6 0.3)。B1=W1R1=(0 0.0686 0.6927 0.2387),从模糊评价向量中可以看出,属于“一般”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6927。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科技创新体系应属于“一般”的等级。X2:生产制造能力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2可知,劳动生产率隶属度向量为(0 0.1 0.7 0.2),市场开拓能力隶属度向量为(0 0 0.7 0.3),工业产值增长率隶属度向量为(0 0.1 0.7 0.2)。B2=W2R2=(0 0.0620 0.7000 0.2380),从模糊评价向量中可以看出,属于“一般”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7000。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生产制造能力应属于“一般”的等级。X3:政策制度环境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3可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性隶属度向量为(0 0.1 0.6 0.3),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隶属度向量为(0 0.1 0.6 0.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隶属度向量为(0 0.2 0.5 0.3),行政服务水平隶属度向量为(0 0.1 0.5 0.4),激励创新机制隶属度向量为(0 0.1 0.6 0.3),吸引人才能力隶属度向量为(0 0.5 0.5 0)。B3=W3R3=(0 0.1852 0.5506 0.2643),从模糊评价向量中可以看出,属于“一般”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5506。按照最大隶属原则,政策制度环境应属于“一般”的等级。X4:品牌建设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4可知,企业管理者素质隶属度向量为(0 0 0.8 0.2),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能力隶属度向量为(0 0.3 0.4 0.3),企业社会责任感隶属度向量为(0 0.1 0.5 0.4)。B4=W4R4=(0 0.1259 0.5771 0.2933),从模糊评价向量中可以看出,属于“一般”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5771。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品牌建设应属于“一般”的等级。X5:企业文化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矩阵R5可知,团队协作精神隶属度向量为(0 0.2 0.5 0.3),员工精神状态隶属度向量为(0 0.1 0.6 0.3),经营理念隶属度向量为(0 0 0.8 0.2),企业凝聚力隶属度向量为(0 0.2 0.5 0.3)。B5=W5R5=(0 0.1219 0.6053 0.2728),从模糊评价向量中可以看出,属于“一般”等级的隶属度最大,其值为0.6053。按照最大隶属原则,企业文化应属于“一般”的等级。总体上看,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各项指标均隶属“一般(偏弱)”等级。在权重最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中,2009年南宁市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86%,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7%的一半,竞争力表现一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7个,从业人员约18.44万,而R&D人员只有4680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7%,而我国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19%,说明南宁市R&D人员数量偏低,竞争力也很一般。也有个别指标有一定的优势。在生产制造能力方面,2008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9372元/人,略高于全国149529元/人的平均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20062009年四年间,南宁市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达到25%,而全国同期为17%,因此,工业产值增长率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期间南宁市工业产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9年为10.94%,略低于全国11%的水平。另外,随着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各种利好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此外,由于企业比较注重差异化发展道路,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总的来说,要提高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整体上加以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个方面。第三,综合结果。从各二级模糊评判矩阵R=(B1,B2,B3,B4,B5)可以看出,各准则层的最大隶属度均属于“一般”等级。由B=AR=(0,0.1152,0.6269,0.2579)可知,我们有0%的把握说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强,有11.52%的把握说较强,有62.69%的把握说一般,有25.79%的把握说弱。根据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研究认为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一般(偏弱)。三、南宁市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思路与目标(一)战略思路。南宁市应紧紧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历史机遇,主动应对高技术引领的国际产业竞争,加快推动重点行业朝着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和高技术化方向转型升级。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进步为支撑”的原则,积极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重点企业。同时,依托重点企业的良好基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着力解决重点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优势企业国际化。从区域供应链的视角,审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整合区域资源、资本、人才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和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构建区域性的资源供应保障、研发、生产和经营体系,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国内与东盟国家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二)战略目标。到2015年,科技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R&D经费和工业技改投入显著提高;创新型人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造就若干中国知名品牌;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产学研合作良好局面。具体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建50家企业研发中心(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新建5个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企业100家;建成5个对重点产业有强大支撑作用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5家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技术成果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研发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年均增长14%以上。全市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县(区)不低于1%。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8%,自治区、市重点扶持企业达到6%以上,大中型企业不低于4%。“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超过24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品牌创建。培养扶持工业品牌,新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5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75个以上,名牌产品产值、增加值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力争培养形成1-2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高新技术。建成3个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政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专业示范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00家左右,做大做强20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申请专利总数达到3000件。亿元工业企业。培育50家产值超亿元以上的政产学研合作重点企业;转化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值超100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形成产值超100亿元企业2家,形成产值50-100亿元企业5家,10-50亿元企业30家以上。四、提高南宁市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对策建议(一)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一是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加大研发投入。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若干规定的通知的精神,对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研发中心认定的企业,及时兑现相应的奖励。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主创新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谋求企业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二是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企业群。实施创新企业推进计划,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专门技术突破;鼓励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联手开展创新研发,带动形成强大的后备创新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铝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造纸、化工、制药与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创新,针对产业特征和薄弱环节,明确和细化各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点和方向。三是建立和发展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当前,南宁市要在农产品加工业、铝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药与生物技术等产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围绕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用长期战略合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协同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四是企业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发展技术专长和技术创新。企业要把握好发展方向和创新定位,选准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要面对市场需求,面对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市场缺口,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及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行业或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二)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推动,由工信委、科技局牵头,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质监局等部门,整合中直、区直部门共同做好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二是政府统筹规划,确保财政投入。公共平台建设必须由政府进行统筹规划,加大资源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区域和地方的产业集群优势来建设平台,杜绝重复建设。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后,还要确保财政持续投入,使服务系统能够高效运作。三是深入开展四大平台建设。强化资源共享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四大平台建设,探索平台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办法,要突出创新平台“公共产品”的属性,在建立之初可考虑政府出资加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成熟后政府逐步退出,最终实现市场化运作。四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国内外产业、行业的人才资源,建设一支真正能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科技公共服务队伍,人才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五是坚持开放服务,把平台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受益。(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战略。根据南宁市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实行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相结合,以引进为主,并在高起点上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形成“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扩散”的良性循环。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有一定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大、对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有拉动作用的项目,加以重点支持。到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达200家,做大做强20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提高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建筑材料业、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中,通过资产重组获得的土地收益留给企业,转让、租赁闲置设备收入的所得税款,经市工信委审核和财税部门批准可返还企业,均用于企业技术改造。三是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和采取优惠宽松的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在科技立项、贷款、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科技成果鉴定、奖励、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不同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可给予或扩大其自营进出口权,可享受外贸公司的同等政策待遇。凡持有高新技术项目或成果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经批准进入南宁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产业园区)的,可在房租给予优惠。(四)做大做强做优企业,提高企业规模竞争力。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实施“大项目带动强优企业”战略,培育“领头羊”企业。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以“工业项目建设工程”为抓手,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大项目快速扩张,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担当辐射和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责任。同时推进企业改革重组,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企业之间采取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进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公司大集团,培育一批产业“旗舰”。二是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朝“名特优精强”方向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主动接受大企业的技术、产品辐射,为大企业主导产品生产标准化配套零部件。建立推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工作机制、政策驱动机制,对为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增量部分给予奖励,通过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等举措,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工业,拉长产业链,催生产业集群。建立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互动信息平台,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发布大企业采购的产品、原料等,建立大中小企业配套合作信息网,提高配套跨进协作效率。大型高科技企业的根植性很强,难于通过招商引资得到,更多的是在当地从小培育和扶持,因此,要一如既往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五)不断强化品牌培育,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一是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市工信委要加强对企业发展品牌规划的指导,理清发展思路,引导企业实施品牌规划,重点在铝加工、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制药与生物技术等具有品牌优势的“南宁创造”产业中挖掘培育。二是加快开发新产品,突出品牌特色。企业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更新新产品。加快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新产品,全力打造新的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工业新产品认定工作,提高南宁市企业产品开发水平,规范产品开发管理,推进工业新产品尽快产业化,每年全市培育产值千万元新产品10个以上。创建品牌要突出品牌特征及核心价值,要从产业、产品特色和优势的角度考虑品牌定位。三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开拓、保持、发展名牌的首要条件,质量战略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前提和关键。当前重点是加速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借助于经济调整的时机,增加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提升产品检测水平和能力,普遍推行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等。特别要针对中小企业采取有力的扶持措施,加速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扶持基金,用于产品研发与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中小企业质量教育培训等。四是不断扩大品牌规模。鼓励品牌骨干企业扩大品牌生产经营规模,带动中小企业联合发展,提高产业品牌集聚水平,加大利用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力度。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实现嫁接,快速扩张发展。(六)促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竞争力。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计算机服装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设计开发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南宁可在机械装备制造业、铝加工等支柱产业中,在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和改进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支持建设“两化”融合试验行业企业,可选择南南铝业、玉柴专汽等作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支持其应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信息技术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信息管理系统、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嵌入式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化,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100,85以上的企业建立公司网页。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增加网络基础设施和重点商务交易平台的投入,建立相对可靠、稳定的贸易供需链,增强企业获得商务信息的能力,建立和全国主要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推动工业企业、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贸易方式的重大转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七)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软实力。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想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意识,并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动力。尊重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获得持续发展壮大。二是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的创新,都离不开学习。员工通过学习提高开发能力,团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的创造能力。企业通过创造和培育适宜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环境,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和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成功保障。三是培育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培育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以消除传统的对抗,形成团队精神,实现合作共赢。摈弃传统的竞争观念,树立以合作促竞争、以竞争促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双赢,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个人创新与团队精神有机结合实现共赢。在企业外部,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与竞争对手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进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合作共赢。(本文执笔:王兆林)课题组长:覃洁贞,南宁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副研究员课题成员:王兆林,南宁市社科院经济所博士,助理研究员陈展图,南宁市社科院创新编辑部,助理研究员李云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讲师执笔人简介:王兆林,广西南宁市社科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南宁市社科理论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电话:0(渝);,E-mail:;身份证:3787414通讯地址:南宁市东宝路3号705室南宁社科院经济所,邮编:5300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