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马原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59313286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马原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汉理工大学马原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汉理工大学马原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内容要点考试题型及分值:1. 名词解释(20分);2. 命题辨析(30分);3. 材料题(20分);4.论述题(30分)。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2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内容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来源:批评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第一章1. 列宁的物质概念 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识-为何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P3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首先,意识是以自己特有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的这两种反映形式虽然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其次,个体意识的差异性表明了意识的主观性,但其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其中,既有先天生理素质的原因,又有个人实践经验的多寡、所处环境的不同,阶级立场的差异、文化修养的高低等等。所以,个体意识的差异性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综上所述,意识既不能脱离其物质器官人脑的机能而存在,也不能脱离其反映对象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3.相对静止 P33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4.新事物-新事物为什么一定会代替旧事物;P46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P49-51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不同的事物都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两者相互依赖。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第二章1.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P73-77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和发展。(要加意义)真理和谬误即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实践的定义、特征 P35-37 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基本特征:具有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65-6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三章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P95(这里答老师那段比较好)P95(唯心史观: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的观点。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认为社会历史是一部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答案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承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答案2:唯物史观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肯定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2社会存在 P9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 P102-10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最基本的。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性质的要求时,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削弱、瓦解作用。4.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P113-116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这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31-134人们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章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P145-146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实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P155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3. 资本的定义及其形态;资本与货币的关系 P159-160定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资本的形态: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c)与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第五章1垄断 P185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的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P210-213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长期性: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第六章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32-23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决定分配关系,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并巩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因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人物,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第七章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它与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P264-266 需查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2)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附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3)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自由时间的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5)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6)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人类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4字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补充:1,闭卷考试;2,总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3,平时成绩:实践报告书与课堂表现(包括考勤)各占50%。4,考试时间:教务处还没有通知,等待中。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