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管理思想的探讨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9310894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管理思想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曾国藩管理思想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曾国藩管理思想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专心-专注-专业摘要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曾国藩,字文正,科举出身,历经要职,最后进入清朝统治核心,掌管晚清政治、军事大权。曾国藩先后在安徽练团,创立湘军,发起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获得“同治中兴第一名臣”和“刽子手”的称号。曾国藩在治家治军治国颇有建树,其思想给予我们宝贵的经验,借鉴及启示,其治家治军实践和选人任人经历为我们探究他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充分资料,我们也探讨得出了曾国藩的部分管理思想。曾国藩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功过是非,我们不做也无法做历史评价,我们只在文章中主要阐述曾国藩的军事管理思想,人才管理思想和治家管理思想以及我们对其管理思想的简短评价。若有偏颇和不当之处,还请各位的指正和建议。曾国藩的军事管理思想:一 改革兵制,募兵制代替世兵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的八旗军和绿营军逐渐没落。他们贪污腐败,士气涣散,兵将离心,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曾国藩针对清军腐败状况指出:“以今日营伍之习气,与今日调遣之成法,虽圣者不能使之一心一气,自非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曾国藩废除“父子相承,世代为兵”的世兵制,按照“兵将亲选,原籍招募”的办法,招募朴实单纯的农民,概不招募当过营兵,差役,胥吏,有市井之气的人.“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受用”。募兵制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清政府的兵役制度,同时从源头上控制士兵素质,改变清军精神风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二 改革军队编制,建立湘军。清政府的原来的露营编制分为标,协,营,讯四种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没有统一的级别和人数,兵数多寡不一,造成指挥系统不明确,号令不统一。曾国藩为解决这个问题,决定摒弃露营编制体制,确定以营为基层单位,每营级别人数固定,一营四哨,一哨八队,每营人数500人。每营用长夫180人。营官以上设分统,分统以上设统领,统领受大帅指挥,从而确立了严密的指挥体系。三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强调绝对服从于绝对忠诚。曾国藩一手创建的湘军最能体现这一点。为了防止淮军出现类似绿营兵的将士离心,组织涣散的问题,曾国藩坚持“将必亲选,兵必自招”的原则和上级选拔下级的原则,即曾国藩亲自选拔大帅,大帅挑选统领,统领挑选将分统,分统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哨官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士兵,从而建立了最终只服从曾国藩本人的淮军。能够入选淮军的人对他的上一级感恩戴德,不仅增强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而且提高了军队凝聚力,同时也加强了同时对军队的控制力。曾国藩选拔军队将领很重视将领的儒家忠义思想。“今欲图谋大局,万众一心,自需别开生面,崭新日月,专用新招之勇,求忠义之士将之。”由于曾国藩注重以理学治军,其所选拔的将领多儒生,忠义之气在军队中蔚然成风,军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四 进行军事教育变革。曾国藩变革军事教育,创办新式军事学堂,对外派遣留学生。如1968年曾国藩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内建立附设兵工学校,培养兵工技术人才。五,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更新军备武器,建立近代军工业。在列强侵略加剧之际,曾国藩忧国忧民,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下,亲自发起了洋务运动,建立了本国的军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同时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军事武器。这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清军武器的装备水平,部分实现武器的自给自足,增强湘军的战斗力,对抵御外国侵略产生了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走向实践,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自强与发展。六严明军纪,加强军队文化建设。曾国藩重视如曾国藩亲手编订了爱民歌,作为湘军的纪律规章。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 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作主;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 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占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人有小事莫喧哗,人不躲路我让他;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一人被掳挑担去,一家啼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 从中地保又讹钱,分派各团并各都;有夫派夫无派钱,牵了骡马又牵猪; 鸡飞狗走都吓倒,塘里吓死几条鱼;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邀些地痞做伙计,买些烧酒同喝醉;逢着百姓就要打,遇着店家就发气; 可怜百姓打出血,吃了大亏不敢说;生怕老将不自在,还要出钱去赔罪; 要得百姓稍安静,先要兵勇听号令;陆军不许乱出营,水军不许岸上行; 在家皆是做良民,出来当兵也是人;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 官兵不抢贼匪抢,官兵不淫贼匪淫;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 官兵与贼不分明,到处传出丑声名;百姓听得就心酸,上司听得皱眉尖; 上司不肯发粮饷,百姓不肯卖米盐;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我的军士跟我早,多年在外名声好;如今百姓更穷困,愿我军士听教训;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可以说曾国藩的爱民歌 既是一种纪律规范又是一种军队文化。曾国藩通过浅显易懂的民歌形式向士兵传达了扎营规定,行军规定,纪律规定。曾国藩禁止士兵偷懒,禁止士兵行兵粗心大意,要求士兵守纪律。爱民歌以不扰民和守纪律为中心思想,教导和规范曾国藩的湘军行为,使湘军初创时成为一只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良好军风的优秀军队.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写了陆军解放哥,得胜歌来教育和规范湘军。曾国藩对军队纪律的重视和军队文化的建设对湘军的成长功不可。军队文化建设对于团结民众,凝聚军心,指引方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曾国藩的人才管理思想作为同治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凭借其出色的用人智慧,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一大批有识之才。这些人才包括军事人才,政治人才,文书人才,制造人才等等。有外国学者这样形容曾国藩的人才之多。“聚于曾文正者之大营中者,不下二百人”,“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专家,无不毕集”。作为一介文生,他却能够如鱼得水地驾驭人才,使得人尽其才,这主要归结于他的人才管理思想与方法。一 重视人才,惜才爱才。人才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君主应该把用人作为政治统治的首要环节。“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咸丰初年广西太平军起事的时候,皇上下诏要群臣议论政事得失,曾国藩上奏陈明当今紧急的的要务首先在于用人。“咸丰初,广西兵起事,召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之急务,首在用人”。二 用人德为先,德重于才。曾国藩笃信程朱理学,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条件。曾国藩选将尤为注重“德”,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曾国藩训练人才和驾驭人才的整个过程之中。“带勇之人,概求吾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二兼娴韬之秘者,与之共谋”。曾国藩选将的“德”便是这里的忠义之气。“曾国藩按照儒家忠义思想训练湘军,反对将帅的不忠。他练兵的重要原则是“第一教之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长”。曾国藩认为士兵不尊重长官,下级不服从上级,是极度不忠的表现,他绝对不容忍这样的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拳术”。曾国藩认为“诚”是有效驾驭人才的一个手段。曾国藩还主张“信施以同列”,他认为军队里的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德行,能够彼此信任,遵守信用,能够彼此帮助,同舟共济,而不是相互争功,相互妒忌。他对将帅的具体行为准则提出了“勤恕廉明”的要求,“勤恕廉明”同样是”德”的具体体现.曾国藩德重于才的用人原则有利于为清政府培养忠顺人才,同时造成了其他类型的有才之人的不得志。三 主观的识人鉴人之法。曾国藩注重通过观察人的行为,性格,气质,推断其是否为可用之才。我们可以从曾国藩亲手撰写的冰鉴里了解其部分的识人用人之术。曾国藩善“以相论人,以神论人”。具体来讲,曾国藩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几个方面来推断其人正直或奸诈,燕雀之才还是栋梁之才。曾国藩识人首先观察对方的神骨,曾国藩所谓的”神骨”是指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或者说气质。“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为石为镇,骨之谓也”。对于文人,曾国藩强调主要看他的精神状态是好是坏,一定要辨别神的清浊,以区别败器与隐流。对于其他人,他指出既要看精神状态又要看外部仪表。其他方面识人的方法不在此一一列举。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其他方面识人方法有很强的迷信色彩,如曾国藩根据骨的不同情形断定一个人的富贵与贫穷,读者阅读冰鉴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曾国藩识人之术的合理部分与迷信唯心成分。曾国藩的治家管理思想曾国藩的治家管理思想基本上是围绕着儒家思想展开的。一 以身作则,勤俭持家。曾国藩虽位极人臣,但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挥霍奢侈, 也告诫子孙兄弟要节俭。他反对购买田产,大肆购买家里侍奉的仆人,他的妻子欧阳夫人和儿媳妇坚持纺纱。曾国藩勤俭持家,一方面是他认为俭是一种美好品德,有利于修养身心。另一方面,他认为勤俭有利于家道长久。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多少大家世族富可敌国,却经不起子孙骄奢,经不起日夜笙歌的纵情狂欢,最后家财散尽,令人哀叹。孔尚任有句话说得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楼碧瓦间,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看饱”。曾国藩看惯了宦官家族的兴衰,要求子孙节俭,这有效避免了曾国藩家族纨绔子弟的产生,也有利曾国藩家族的长久兴旺。二 秉承祖父教训,制定家规。曾国藩任翰林院庶吉士时,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训示曾国藩父亲说:“宽一(曾国藩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耕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曾国藩深受此话影响,多年来坚持耕读的治家传统,还发展了“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训。“考”是指祭祀祖先,“宝”是指周济亲族,“早”是指早起,“扫”是指扫地,“书”是指读书,“蔬”是指种蔬,“鱼”是指养鱼,“猪”是指养猪。曾国藩很看重家规对于治家的重要作用。曾国藩家书中有言:“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三 主张孝顺长辈,兄弟和睦。曾国藩的祖父曾玉萍病重时,曾国藩及其弟弟虽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仍不忘搜罗药材,尽一己之力,心系家中祖辈。曾国藩常以此,教导他的各位弟弟和晚辈。曾国藩人认为孝顺长辈,兄弟和睦可以使家族长久。曾国藩家书有言:“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四,不为子孙留余财,鼓励子孙艰苦奋斗。曾国藩认识到金钱的充裕容易让子孙丧失进取心,甚至挥霍浪费,毁掉家族基业。为了使子孙能够自立自强,独立谋生,曾国藩生前不留过多钱财,死后也不给子孙专门钱财。“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才,多才则终为祸害。又不可以过于安逸偷懒。宦官之家,不积蓄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有饥寒之迫,择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五 圆满则亏的辩证思想看待家族兴衰。自曾国藩父亲为官以来,曾国藩家族势力日盛,至曾国藩这一代,曾国藩家族势力达到鼎盛。对于家族的显赫与富贵,曾国藩头脑清晰,处之淡然。曾国藩指出:“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六 重视子孙教育。与一般人不一样,曾国藩不期待子孙代代为官,但是期望子孙代代为读书明理的君子。“凡人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子孙为大官”,“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常常通过家书与晚辈探讨读书之法,修身养性之道。其谆谆教导,令人感动。曾国藩在写给其澄弟,季弟的信中写到“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曾国藩写给自己儿子曾纪瑜的心中说道”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恰逢曾国藩的各位弟弟不读书时,曾国藩十分忧虑。弟曾国华不读书时,进步不大时,曾国藩劝诫无效便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好好地教育曾国华。曾国藩对教育的重视由此看见。参考文献营规,曾国藩全集.诗文,436页名人评曾国藩,重庆出版社,132页曾文正公全集.日记,岳麓出版社,391页曾文正公全集.治兵语录,岳麓出版社,391页曾国藩之谜,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2月,400页曾文正公全集.批牍,东方书局1935年版,第396页曾国藩点津,广西人民出版社,98页,15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