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9052091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4-5-12345(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上池州李使君书杜牧-6-12345-7-12345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8-1234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依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可惜”意为“值得珍惜”。 答案解析关闭B-9-2345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饰以温慎”,以,作介词,此处放在动词“饰”后作补语,相当于“用”;“举以予人”,以,连词,表示目的,“以”之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用来”。B项,两个“之”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中的“其”意为“那些”;“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是还是”。D项,两个“而”用法不同。“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中“而”表递进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表修饰关系。 答案解析关闭B-10-2345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文意综合理解能力。C项,结合原文最后一段中“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一句,此处作者认为并非自己在学问上存在弊病,而是指文中的那些“学者”。 答案解析关闭C-11-2345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答案: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注意结合文意,抓住句子结构特点来判断,一般首句为“主谓宾”式,即“代词+动词+名词”的形式,故“顽滞”后宜停顿;接着能愿动词“不能”加普通动词短语“苦心为学”;接下来“假使”为假设关系复句的前半句,在“之”后停顿;接着又出现“亦不能”,需在动词短语“出而施之”后停顿;接下来还是动宾式,“成足下之美”;接下来“异日”为时间状语,后面一个动宾短语“受足下之教”,显然在其后应该停顿;最后“于而而已”收尾。-12-2345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参考答案: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字字落实,第(1)句中“天资”意为“上天给予,赋予”,“异日”指将来,“迹业”即“业绩”,“正”意为“恰好”;第(2)句中注意把代词“其”代指的写出来,后面要注意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游、夏”要注意点出人名“子游、子夏”。-13-23451参考译文 我与您年龄相同而主张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纯正平和,再加以柔顺谨慎,所以处世光明高尚没有罪过。我在京城间,家事人事,整天急促忙碌,不能每天展示自己的内心,自然不敢用同辈人的看法期待您。-14-23451去年请假,从长江、汉水之间归京,才知道您被贬官的缘由。您勇于坚持正义,以前我对您深怀期望,果然没有差错,我私下高兴祝贺,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的托付,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这两个方面是我私下高兴庆贺的原因,真是庆幸啊,庆幸啊。我是不值一提的,虽然能够做学问,也没有什么长进,像您这样有才能又得天时,真应该值得珍惜。前面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确,纯正平和,加以柔顺谨慎,这是您才能值得珍惜的地方;您四十岁做了刺史,生活在偏远的小郡,有穿的吃的,又没有做官的苦恼,这是您天时值得珍惜的地方。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15-23451我常想百代之后,不一定是不幸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书完备了而且学习的人事多啊!今天评论者一定说:“让圣人精深微妙意旨不流传,是郑玄这类人做注解的过错。”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如郑玄这类人的注解不值得师法学习,必须要圣人再生,就像周公、孔夫子亲自传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以后才学习。虽则圣人不再出生,始终不去治学;假使圣人再次出生,也是随波逐流不治学。这是那类不喜欢学习的人,喜欢说大话,欺骗扰乱一般人罢了。自汉代以来,那些分封的诸侯王的成败兴衰,功业事迹,很多很多,如同青黄白黑不同颜色,真实存在,都可以描绘出来,推究他们的缘由,评价他们的优劣,能够得到十分之四五,足够来应对当时的世务。-16-23451孔夫子说:“三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这是随时所见所闻,能够不被遗忘而想到至今。楚王问蓬草的果实的事情,有人回答说:“我往年听到童谣而了解了这个东西。”这是把童子作为老师。拿上古的事情来检验,再拿自己看到听到的加以斟酌,就能成为圣人了。诸葛孔明说:“诸位先生们读书,是想成为博士罢了。”这大概就是拘泥于所看到的事物,不知道适应变通,被人称为腐儒,这也是求学的人存在的一大弊病。-17-23451我从元和年间以来,一直到今天,那些名人才子讨论的事情,有关法典刑罚制度,征伐和叛乱的事情,推究他们当时情形,和前人古人来检验,能够不被遗忘而想到至今,也可以凭此成就一家的功业。但是随时看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或者轻视看到的却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一大弊病。像您这样上天赋予你了秉性,确实比我高出很多。我知道自己愚顽呆板,不能苦心治学,假使能够学习,也不能拿出来用,殷勤恳切地想成就您的美好前程,有朝一日能接受您的教诲后,在为官做事上就没有过失了。自古以来就没有不学习就留名后世的人,您好好努力吧。-18-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2017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所累,顾无可奈何。然人生富贵自有时,我岂不愿为宰相?岂不愿为大尹?但方得一官,何敢觊望?翁不见井子刘家药肆乎?高门赫然,正面大屋七间,吾虽不善骑,必不至单马撞入,误触器物也。”恶少皆大笑称善,翁亦羞沮,以俚语谓綦曰:“也得,也得。”遂释之。井子者,刘氏所居,京师大药肆也,故綦用以为答。(洪迈夷坚丙志卷14綦叔厚)-20-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判别实词解释正误判别实词解释正误典题试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答案解析关闭D-21-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怎样得满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常用以下六种技巧:1.语境推断法。依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根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具体含义。2.联想推断法。依据温故知新的原则,通过回忆、联想,实现知识迁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22-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23-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6.文化常识推断法。文言文固然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熟悉传统,掌握常识,可切实提高实词理解能力,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常用的有“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4-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判别虚词意义用法正误判别虚词意义用法正误典题试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两个句子中的“其”,都是代词,他们的。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项,介词,被;介词,给。 答案解析关闭B-25-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辨析虚词的六种方法做此类题的方法是,正确理解原文意思,逐一判断每组中的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有的词在不同情境中的词性是不一样的,有的词还有活用现象,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具体方法如下:1.按图索骥法即给考试说明所列的18个虚词列一个明晰的词义用法简表,逐一掌握好这18个虚词,既能够理解其意义,又能够辨析其用法(词性及语法功能)。尤其是对考查频率很高的“以、于、而、之、其”等虚词,应了如指掌,运用自如。-26-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因境揣测法结合语境,综合文意,揣测某个虚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充分利用文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3.定性推断法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转化而来的,有一些词常兼有实词和虚词的不同词性,而虚词的用法、意义,则往往是由其语法词性(成分)、功能来决定的。4.位置比较法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前后词语搭配的关系不同,其意义、用法也一般不同。因此,根据虚词所在位置不同,可以判定其词义用法的异同。-27-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5.古今对照法词语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虚词今天已经不再使用,有的延续下来,但用法有可能发生变化。注意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合理的判断。6.课文迁移法近些年,文言虚词考查的试题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其原因之一,就是比较项经常要选一个课文所学过的句子,这意在引导考生学会迁移。做题时,只要对课文内容熟悉,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28-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判断概括赏析内容正误判断概括赏析内容正误典题试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药翁被撞倒后,拉扯着綦叔厚责备不已,话语尖刻,表现出“轻而倨”的一面,最后被綦叔厚说得无言以对,用俚语解嘲了事,又表现出拙朴的一面。B.綦叔厚先赔礼道歉,示人以弱,然后巧妙表明自己的官员身份,让对方产生敬畏感,最后反唇相讥,令对方“羞沮”退让,表现出老练高明的言语技巧。C.文章以记言为主,叙事描写简洁生动,惊马冲撞药缶、老翁的不依不饶、綦叔厚的不动声色、市井人众的围观等,都很有现场感,仿佛令人置身于里坊街巷之间。-29-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D.文章主要记载了綦叔厚以谐辨对答解围的轶事,但卖药翁的话语却反映了太师、大尹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做派,折射出当时高官的盛气骄横及对百姓的骚扰。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对百姓的骚扰”应为“卖药翁狂傲与趋炎附势”。 答案解析关闭D-30-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概括赏析类题目的六大设误方式准确解答这类试题首先是通过多读多分析来强化理解鉴赏能力;其次,需要熟悉试题设误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无中生有。阅读材料中没有所选义项的内容,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2.张冠李戴。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选项中故意误设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3.以偏概全。将局部的、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普遍的,或反之设误;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程度。4.颠倒混淆。选项中将直接的、主要的、表原因的、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次要的、表结果的、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31-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5.误解手法。主要是在欣赏中,误解艺术手法(如表达方式的描写,表现手法的象征,修辞方法的比喻、拟人等),或错位,或误判,对其作用做出错误解释等。6.误解词义。对原文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做出错误解释。-32-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翻译翻译典题试做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君独跨敝马,孑孑而来,使我何由相避?(2)翁责我甚当,我罪多矣。为马所累,顾无可奈何。 参考答案: 现在你独自骑着一匹劣马,孤孤单单地过来,让我因何避让你呢?参考答案: 老大爷责骂我很应该,我的过错很多。我被马拖累,却没有办法。-33-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文言翻译四注意文言翻译要达到“信、达、雅”的要求,除了掌握“增、删、替、调”等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突破实词。重要实词是翻译的主要得分点,那些在句中起关键表意作用的词、有多个义项的词、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翻译准确。2.关注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现象,翻译时,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功能及词义。-34-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3.把握句式。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省主语、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的宾语及介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是翻译的主要赋分点之一。翻译时省略的成分一定要补出,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4.注意润色。文言翻译,要求语言通顺,前后连贯。有些句子严格按照文言说法和现代汉语对应的表述来翻译,往往会出现读起来别扭、前后意思阻断的情况。此时,需要适当进行补缀连接,使语言通顺,也就是达到“雅”的要求。-35-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断句断句典题试做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黄宗羲原君)参考答案: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36-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文言断句三技巧做好文言断句题,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所以断句前要对全文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将明显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对付难断之处。2.语感是语言的“精灵”,断句时要反复诵读,寻求良好语感的帮助。3.充分利用语言标志辅助断句。(1)找名代: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2)看虚词:句首“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中“以、而、则”等连词;句尾“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37-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3)据排偶: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4)依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固定搭配,可据此断句。如:“奚以为?”“不亦(得无)乎?”“何之有?”(5)理对引: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道”为标志。(6)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7)察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38-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文言文阅读题满分全攻略文言文阅读,重在知识过关。一是要牢记教材上出现过的重点实词,二是要理解常用的文言虚词(尤其是考纲上明确规定的18个),三是要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关于这些知识的具体学习和落实,一是要认真复习教材,二是可以参照老师推荐的复习资料。要注意的是,教材是根本,资料是辅助。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都比教材的课文短,难度小,而且所考查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大都是课本上的。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语料是课外的,而且一般都是没见过的,但是,其考查的知识都是课内的。高考的选材是灵动的,是变化多端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材。-39-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文言文阅读实质上就是一个语言文字问题。语言上的问题解决了,在理解上就不会存在障碍了。要树立答案在课本意识、通假意识、词类活用意识、古今异义意识,在此基础上去解答文言实词、句子翻译甚至分析理解等试题就会倍感容易。-40-名师阅卷防范策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41-名师阅卷防范策略-42-名师阅卷防范策略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43-名师阅卷防范策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44-名师阅卷防范策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5-名师阅卷防范策略D -46-名师阅卷防范策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的方式,表达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47-名师阅卷防范策略C -48-名师阅卷防范策略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参考答案: 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49-名师阅卷防范策略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50-名师阅卷防范策略参考答案: (1)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个地方,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2)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51-1234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廉耻清顾炎武-52-12345-53-12345注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小宛: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父母离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54-1234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约止:克制。三约止欲将: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 答案解析关闭D-55-2345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助词,均表停顿语气,不译。D项,均为介词,把。 答案解析关闭A-56-2345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无耻是不廉洁的根源,尤其是士大夫的无耻,那就是一种国耻。B.颜之推对齐国的士大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持否定态度,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不该去做官。C.不顾廉耻,历代都有。朝廷通过教化,让士人养成知廉耻的优良的节操,天下就有了美好的风俗。D.后汉书中所记的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送的马匹和金子悉数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不该去做官”错,原文为“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颜之推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愿让孩子借此小技艺向权势献媚而做官。 答案解析关闭B-57-23451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答案: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解析: 句子翻译为: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两个“则”都为连词,“那么”的意思,其前断句;“亦”为“也”的意思,其前断句;“无所不为”与“无所不取”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况”为“何况”的意思,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句;“若”为连词,表假设,“如果”“假设”的意思,其前断句;“国家”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58-2345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2)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答案: (1)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2)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59-23451参考译文 廉、耻是培植人民的重要操守;大概是因为不廉洁就没有什么不贪取的,不知耻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人如果像这样,那么灾祸、颓败、变乱、灭亡,也就没有不降临的了。何况身为大臣若是没有什么不贪取,没有什么不敢做的,那么天下哪有不混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所以孔子在谈论士人的道理时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有羞耻之心。”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能将无耻视为最可耻的事,则终身必能远离耻辱。”又说:“羞耻心对于人是很重要的,从事投机应变巧术的人,是没什么事情会感到羞耻的。”他们会这么说的原因,是由于一个人如果不廉洁,到了违背礼节损害道义的地步,那原因都是出自没有羞耻心啊。所以身为士大夫如果没有羞耻心,这可以说是国家的耻辱。-60-23451我看夏商周三代以后,世道衰退,正道也没落了,背弃礼义,舍去廉耻,不是一天一夜的缘故所造成。可是在岁暮天寒时节松柏仍旧坚持到最后凋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公鸡依然不停地啼鸣报晓,而在那众人都昏睡沉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没有特别清醒的人啊!我最近阅读颜氏家训,其中有段内容说:“齐朝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告诉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纪已经十七岁了,略微懂得一些书表奏章,教他说鲜卑话,以及弹奏琵琶,也快要熟练理解了,凭着这些本事,去侍奉王公卿相,没有不疼惜他的。我当时低着头不回答。真是奇怪啊!这个人这样教导孩子!如果循着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求得公卿宰相的高位,我也不希望你们这样做!”可叹啊!颜之推是因为没有办法避免,才在混乱的时局中做官,尚且说出小宛诗人的意思来,那些曲意逢迎讨好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61-23451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治理军队,必须用守礼教导军民,用守义勉励军民,使(他们)有知耻之心。当人有了知耻之心,从大处谈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有慈教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了!”而太公对答武王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62-23451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集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