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提升学科特色专题突破 题型突破 第1讲 选择题突破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903553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学科特色专题突破 题型突破 第1讲 选择题突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学科特色专题突破 题型突破 第1讲 选择题突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考历史专题提升学科特色专题突破 题型突破 第1讲 选择题突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学科特色专题突破第1讲选择题突破一、选择题常见题型分析(一)材料型和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二是数字表格材料,即以数字表格或图像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三是图片资料,即以历史图片(照片、漫画、宣传画、邮票、美术作品、宣传标语、票证)为素材来反映材料的主题。1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方法技巧】(1)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在阅读时要求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3)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典例分析:(2013 年广东文综)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解析:“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比”是差不多的意思。因而选 C 项。A 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D 项过于绝对。答案:C变式训练1(2013 年北京文综)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解析:B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项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选 B 项。2数字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综述】数字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主要用来考查经济类问题。【方法技巧】(1)第一步: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二看材料的出处和提示性语言(标题内容);三看反映的问题。(2)第二步:分析比较。分析比较表格上下左右数值的变化,分段找规律或反映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原因。(3)第三步,联系。将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体会材料的寓意。(4)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综合判断,得出答案。典例分析:(2013 年重庆文综)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从图示看出1839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不是很高,说明英国工业品在华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 符合题意。答案:B变式训练2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B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1943 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 年 12 月)前后,故B 项正确。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先升后降,A 项不正确;C 项在图中没有体现;开办工厂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侵略,强调“经济侵略”是错误的,故 D 项不正确。3图片类选择题【题型综述】图片类选择题以历史图片(照片、漫画、宣传画、邮票、美术作品、宣传标语、票证)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方法技巧】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是对图的补充或解释;三是审设问,寻找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典例分析:(2013 年海南单科)下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解析:图片上面是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 B 项。答案:B变式训练3.(2013 年四川文综)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解析:D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写意性”的限制条件。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其中最具有写意性的是草书。选项A 项属于行书,B 项属于隶书,C 项属于篆书,D 项属于草书。故答案为 D 项。4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概念型选择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这类型的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概念型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备选项提供与此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备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性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使用概念。【方法技巧】解答这类试题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均可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则可以直接排除。(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典例分析:(2013 年安徽文综)下图是 19501989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阶段解读正确的是,阶段是从 1970 年到 1980 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 项。新经济是在90 年代以后,排除 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70 年代初,排除C 项;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 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排除 D 项。答案:A变式训练4(2013 年上海单科)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解析: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 C 项。(二二)因果因果型、评价型、比较型选择题型、评价型、比较型选择题1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综述】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该类题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是因为”、“主要理由”、“主要依据”、“主要目的”、“导火线”、“意图”、“动机”等。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方法技巧】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限定词法,答题时抓住题干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文化因素”、“客观因素”、“世界影响”等限制词,排除与其无关的备选项。典例分析:(2013 年天津文综)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 4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 1911 年 10 月 10 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 年 3 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 A 项。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 3 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 B 项。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 1915 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 C 项。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 D 项。答案:A变式训练5(2013 年四川文综)1960 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BCD解析:B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因此正确,不正确。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也不正确。排除含有的选项。2评价型选择题【题型综述】 评价型选择题的常见命题形式有:一是主体评价类,即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选项提供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评价。经常呈现的形式是“关于某某(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评价(或者说法、解释、表述、分析、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二是评价主体类,即题干给出对某事物的评价,选项提供与评价相关的主体,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主体。【方法技巧】(1)解答评价型试题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肯定。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2)解答评价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背景法。此方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目。根据教材的知识背景,联想题目相关的评价内容,联系教材的评价作答。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和史学方法(如一分为二法、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其与选项中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典例分析:(2013 年重庆文综)公元前 5 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刻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C代议制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解析:从题干“碎陶片或贝壳”和“遭放逐海外”,可知是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依据“全体雅典公民集会”可知是一种直接民主形式,答案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变式训练6(2013 年天津文综)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 4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A 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 年10 月10 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 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 A 项。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 年3 月,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 B 项。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 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 C 项。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 D 项。3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综述】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它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在解答时要注意辨别备选项表述的正误。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比较型 选择 题在题干中一般有“ 相同点 ”“不同点 ”“共 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而后一种更常见。【方法技巧】(1)四步法: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2)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运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原理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典例分析:(2013 年山东文综)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 20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一五”计划是中国学习苏联的,故排除 B 项。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 项和C 项,苏联认为2030 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农业集体化,故选D 项。答案:D变式训练7 结合当时背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C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解析:C从图片可以理解到 A 项正确,两国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本国的农业发展、农民状况;B 项正确,两国的措施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D 项正确,1921 年由于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美国因为1929 年经济大危机,国内也存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本题选 C 项,从图片中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反映。(三三)程度程度型、逆向性和组合型选择题型、逆向性和组合型选择题1程度型选择题【题型综述】亦称最佳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一般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也有说明与被说明、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根本”、“决定性”、“主要”、“直接”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解题时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性“限制”去分析。【方法技巧】(1)关注程度性词语法:审清题干要求,抓住限制性的“关键词”,分析选项,判断答题角度,逐一筛选。(2)排除法:即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3)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典例分析:(2013 年上海单科)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 5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这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故选 A 项。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 27年至 395 年;希腊城邦时代开始是指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6 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 6 世纪进行的。答案:A变式训练8(2013 年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B 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 B 项。2逆向性选择题【题型综述】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此类题目涉及较多的是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或逆向思维能力。【方法技巧】(1)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典例分析:(2013 年四川文综)1927 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解析:从材料时间“民国四年”,即 1915 年,结合所学知识对应的历史事件是袁世凯称帝。材料中提到的教科书认为袁不能成为“元首”的原因:一是不民主,二是无才干,三是不反抗日本,即不能反抗外邦的入侵。反之伯利克利能成为雅典领袖的原因在于:有才干、民主、敢于反抗外邦的入侵。因此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 A 项。答案:A变式训练9(2013 年山东文综)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解析:C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 C 项错误,答案选 C项 。其他都正确。3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综述】(1)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它具有选项多、考查知识点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试题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合成的备选项。(3)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方法技巧】(1)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2)选基法。即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备选内容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定正确选项。(3)首位判断法。组合型选择题在很多情况下仅凭首尾两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当然,在做出选择的基础上验证其他选项也是十分必要的。典例分析:(2013 年北京文综)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儒林外史春秋繁露孔子改制考AC四书章句集注BD解析: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即排除 A、C、D 三项,答案选 B 项。答案:B变式训练10(2013 年福建文综)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频繁更换工种是临时工人ABCD解析:B材料中“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显示不得更换工种,说明是错的,排除A、C 两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正确,因此选B。二、 突破选择题常用的思维模式1排除法【方法解读】排除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去掉,进而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排除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选项的文字表述有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选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时间限制或历史概念范畴。选项表述含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这些选项通常带有“全部”“完全”“始终”“彻底”“绝对”等一些概全或概偏的词语。选项与题干没有必然关系。典例分析:(2013 年重庆文综)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 A 项;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 B 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 C、D 两项。答案:B变式训练11(2013 年浙江文综)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CB D解析:C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由此排除。2史实支撑法【方法解读】(1)两种类型:一是利用所学知识对题干材料或情景进行分析、判断,以确定材料或情景反映的是哪一具体历史知识的思维方法;二是运用所学知识对备选项中的史实、观点进行分析、判断,看其是否属于或是否符合题干中的史实与观点的思维方法。(2)适宜运用史实支撑法解答的选择题,要求题干和选项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并有必然联系,或者是题干和备选项中的情景、材料体现的观点在历史上有史实支撑等。(3)运用史实支撑法解答选择题,第一步,审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其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等);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调用自己储存的、与题目范围和类别一致的知识点,对比确定哪一具体知识点符合题干或备选项的要求。典例分析:(2013 年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解析:“近代科学家”“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这说明恩格斯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选择 A 项。答案:A变式训练12(2013 年上海单科)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CBD解析:C 出自1901 年的辛丑条约;出自1842 年的南京条约;出自1860 年的北京条约;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 C 项。3理论分析法【方法解读】理论分析法就是运用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存在与意识、革命理论与实践、原因和结果、偶然与必然、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来分析、解答问题的一种思路或思维方法;此外还包括运用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或唯物史观这些理论,解答“分析、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评价历史现象、历史活动、历史人物”这类选择题。理论分析法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历史根源、本质、根本目的、从根本上反映或说明”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是历史选择题里比较有规律的一类,正是因为比较有规律,所以利用一些规律(理论)解答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典例分析:(2013 年全国新课标卷 I 文综)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 B 项。答案:B变式训练13(2013 年山东基能)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C吾心即是宇宙B心外无物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解析:DA 项是英国近代经验论的代表:乔治巴克莱其主要观点有三:一、物是观念的集合,二、存在就是被感知,三、对象和感觉的同一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 项和 C 项是中国古代南宋心学家陆九渊的观点,其哲学认识论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 项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故 D 项符合题意。4关注程度性词语法【方法解读】(1)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如“根本上”“实质”“完全”“都”“彻底”“根本”“均”“任何”“一律”等。(2)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这些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者备选项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备选项基本都是错误的,如“完全”“彻底”等,但具体解题时也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典例分析:(2013 年广东文综)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宗法制的衰落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变式训练14(2013 年海南单科)1948 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D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 B 项;选项C 项,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 C 项;1948 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 C 项。5特征分析法【方法解读】特征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解答此类问题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进行分析判断。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由时间、关键信息等推出阶段或时代特征;另一种是根据关键信息、阶段或时代特征推断出时间。典例分析:(2013 年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概念,材料当中没有提到“热战”,故 A、B、C 三个选项都错误;“冷战是指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故选 D 项。答案:D变式训练15(2013 年四川文综)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D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近代中国发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 D 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