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介绍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58897747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稿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音的三个特征说课一、说教材今天我所要说的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即乐音的三个特征该节内容。1、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内容看:本节所出现的知识点几乎涵盖了本章所有知识,涵盖范围广泛;二是从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本节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又是下一节内容的前提;三是统观整个初中物理教材:整个初中阶段的声学知识只有这一章,声学内容本来就有限得很;四是对历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考涉及到的声学知识,该节内容出现的频率最高,比重也最大;五是该节内容都是日常生活生产中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现象,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2、编写意图内容呈现在什么是声音之后与奇异的声现象之前,这种编排方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接受能力。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其音色也不同;了解乐音三要素在声波图形中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师生互动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体会到物理知识不能仅凭感官,还需借助器材;而且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就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究很好的器材,因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的态度。4、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音调及响度概念是本节重点内容。从前后知识点联系来看,音调和响度不只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而且影响着后面内容的学习。因而确定为重点。难点分析:音色。该知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难以从形成原因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 领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 因而确定其为难点。二、说教法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选取的物理情景一是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课堂上来;二是物理情景要能够涵盖本节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知识点所表面的物理现象。这样的引入既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思,又为教学的开展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其次要尽可能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探究性实验。这样做一方面容易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仪器”可用于研究物理规律,真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器材,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 让他们感觉到物理很亲切。 第三是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这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探究结论教师也不应仓促给出,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领悟、归结,这有利于充分培养他们的能力,当然在必要时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如果是科学性的错误,教师还是要及时给予纠正的。第四,要引导学生利用探究结论合理解释物理情景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声学现象,体现物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如“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并非指音调,而是响度。总之,教学方法遵循“激2发兴趣发现问题大胆猜想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这种教学程序。教学仪器:笛子、口琴、硬纸片、硬质梳子、电动玩具小车、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话筒、空瓶子、水、二胡、两要粗细不同的橡皮筋、鼓、敲鼓小锤、纸屑、带自编铃声功能的手机、计算机等。三、说学法与教学设计相适应的,从创设的物理情景中,可让学生对情景任意提问或者教师根据情景设置好一些相关的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也正应了“好奇是求知的起始”这一句话;然后根据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猜想,再利用器材进行探究,最后利用探究结果解释物理情景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要强调一点的是:应尽可能保护因人而异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人人都学有所获。总的来说就是遵循“将物理现象升华为物理规律,再用规律解释、指导现象”这一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用时约 2 分钟让事先做好准备的两位同学分别吹笛子和口琴, 登台同时演奏栀子花开。笛子音吹重些,口琴音吹轻些。演奏完后,可让学生提一些问题,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入课题。也可由教师设问:如这首歌曲有无高音和低音的不同?笛子和口琴的声音大小是否一样?你能区分出笛子的声音和口琴的声音吗等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入乐音的三要素,进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音调用时约 20 分钟根据老师的设问及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音调及其定义,然后放一小段高低音丰富的乐曲,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紧接着老师设问:为什么音调有高低之分?是什么因素影响着音调的高低?先让学生猜想,然后进行探究活动。3探究活动一学生实验:每个小组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硬纸片和硬质梳子,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要求同学们仔细辨别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老师演示:用电动玩具小车,将一张硬纸片贴着小车主动轮放置,闭合电源开关后再断开几秒钟,再闭合,重复几次。要求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何变化?引导分析讨论:声源是什么?声源振动快和慢时声音有何不同?结论一:声源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紧接着老师问能不能用更直观的方式描述音调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呢?老师演示:用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使之发声,音叉置于话筒旁边,观察虚拟示波器中声波的波形图。同时告诉学生示波器中波形图的波峰数的多少代表频率的高低。从而进一步验证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根据声源振动快慢(即频率)影响音调,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振动的快慢呢?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瓶子 (如饮完了口服液的小玻璃瓶) ,用嘴唇对着瓶口吹气,然后倒掉一些水,只让瓶子中留小部分水,重复上述步骤。要求学生仔细辨别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老师演示:用二胡,靠近话筒并拔动琴弦,一次琴弦振动部分长,一次琴弦振动部分短。要求学生既要听音调高低有何不同?同时观察音调不同时示波器中波形图的波峰数的多少?引导讨论分析:发声体是什么?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波形图有何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二:发声体振动部分越长,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反之则越高。探究活动三4学生实验:用两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保证发声部分长度及松紧相同,用同样大小的力弹动橡皮筋。仔细辨别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教师演示:用二胡上的粗弦和细弦进行对比实验,教师注意控制好这两根弦的长度和松紧相同,拉动时注意对着话筒。学生注意听这两次声音声音音调高低的不同及示波器上声波波峰数的不同。引导讨论分析:发声体各有何特点?让学生说出这两根琴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波形图有何不同?结论三:发声体振动部分越细,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则越低。探究活动四学生实验:用一根橡皮筋,一次拉紧些,一次放松些,注意保证发声部位的长度相同,弹动橡皮筋。辨别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教师演示:出示二胡,分别调松和调紧同一根弦,对着话筒再拉动,学生辨别这两次声音音调高低的不同及波形图中波峰数的比较。引导讨论分析:发声体是什么?发声体有何变化?声音有何不同?波形图中波峰数有何不同?结论四:发声体振动部分越松,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反之则越高。回顾探究二、三、四,告诉学生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阶段性小结:音调的定义,决定因素,频率与振动弦的粗细、松紧及长短的关系。2、响度用时约 10 分钟回忆课题引入的情景,笛声与口琴声的大小不一,板书响度及其定义,同时也告诉学生响度也叫做音量。播放一段音乐,用鼠标拖动声音控制滑块,音量渐大,以加深学生对响度定义的理解。为什么响度有大小这分呢?先让学生大胆猜想,选择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五5学生实验: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注意观察纸屑跳起的高度,同时仔细听声音的不同。然后让一个组登台重复该实验,注意器材要对着连接了示波器的话筒。教师介绍示波器中声波波峰的高度代表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引导讨论分析:纸屑跳起高度说明什么?力的大小不同,纸屑跳起的高度有何不同?声音有何不同?波峰的高度有何不同?结论五: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也小。探究活动六教师在讲台上轻声讲一句话,注意控制好音量大小,不能让后面的同学听到,只能让前面的同学听到。 先让最后排的某位同学重复教师刚才讲的这句话,然后让前排的某位同学重复这一句话。根据这两位同学回答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六:响度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反之则大。教师演示:利用手机的自编铃声功能,编一单音,发音时间尽可能长些,比如编几个连续的8 分音符,边响铃边让手机逐渐靠近话筒,观察示波器中波形图的变化,从而进行波形图解释。阶段性小结:响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3、音色用时约 6 分钟根据物理情景中笛声与琴声的不同,板书音色(别名音品)及其定义,再利用下列探究实验加深对音色的理解,让学生体会领悟音色的不同。探究活动七让一位同学靠黑板面壁黑板而站,然后分别让三位在座的同学都说一句相同的话,如“你好吗?”每位同学说一句话,让前面这位同学说出那位同学的姓名;分别放几首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让同学们辨别每着歌所演奏的乐器6的名称;让学生轻敲桌面,然后用书填实敲击下方课桌抽屉内的空间再轻敲桌面,比较两次敲击声的不同。让课堂开始时的两位演奏者,即口琴与笛子表演的同学再次登台表演,不是同时,而是先后,不是面对学生,而是面对话筒,学生注意观察波形图有何不同。提醒学生波的形状代表音色。从而进行音色的波形图解释。4、巩固练习用时约 5 分钟有下列习题可供选择( 1)男中音独唱,女高音伴唱时,谁的响度大?谁的音调高?( 2)“闻其声而知其人”在物理在包含了怎们的声学知识?( 3)日常生活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 ,分别指的是什么?( 4)往开水瓶里灌水, 往往听声音就能判断开水瓶是否已灌满, 为什么?5、小结与作业布置用时约 2 分钟小结三方面内容:乐音三个特征的含义;各自的影响因素;在波形图中的表现。作业布置:( 1)北风呼啸的严冬,有时我们能听见室外的高压线被风刮得呜呜作响,而支撑电线的电线杆却没有这种效果,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用几根金属丝来研究影响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最少要多少根金属丝,这些金属丝应满足什么要的要求?五、板书设计用表格的形式将小结内容表示出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