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882265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2.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3. 阅读理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 古诗文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精卫填海选自_,文中的“少女”指_。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化为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_的故事。5.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母戒子盂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注释:诵:背诵。辍(chu):停止。誼(xun):忘记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棹:用桨划船。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7. 文言文阅读。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古今异义。(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画出来。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_8.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逢老媪方磨铁杵(_) 太白感其意(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竽:乐器名。充数:凑数,南郭:姓,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说:同“悦”,高兴。廩(ln)食:官府供给粮食。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宣王说之。_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_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溺而不返:_(2)故为精卫:_(3)以堙于东海:_2翻译下列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_12. 延伸阅读。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注释)少:sho,年少时。令誉:美好的声誉。复:又。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_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_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1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恭勤不倦(_)a疲倦b倦容c倦意(2)以夜继日焉(_)a继而b继续c继承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的车胤。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14.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