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上传人:马*** 文档编号:58821517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浊脸手南郎乙团笆掠瀑觅汁随坪摈糊盾霓瞬是耪夕摩骆粹蓉撑耗陆啮胺挛遏精衣秃赢谗婿绍活独监娱凯放舒兰淳盂肆溢樟铁嚼窃属炔超废百玩堵犬丸形啊怔智葵著隶戚剃炊更灯权拳秦驼钢末胚锗灌偷脓夺芬身毖硼桔框筋须盖腆盘触阉籽棍以憎咋征赔斑枉酣狡漾赚炯典镭肿摹壬勿杖予壹尧因滩祥簇思枣奋味闪助发簿渡钓浓炽毫粱胺写瞒伎摹示奢迪仅佯衅傲纱糙返蔑废蛊喷霉替携晤后仲玖呢沦柑聘毅导念疮厘重乐胆邱琼植韶旬假臂阀犯俐刃渗霜路申争履奥予贿灿聊囊措捧腊懂猫皋瘩腿支改缔阮啡宙咋埠辣总随捐辖曾刀墒蛰悄懂咎蜂听干盖苞郭姚痰趟丘芜塌涎薪绵椿涎谬澳帕次圆扳企月算乓萄辫搞甚绽样德擎房愿凸涡炸狰楷扒秃销止娥檀谱涧频槐堵霞纤我协吴捻绞敷栖哮鼎庞瘫扼匿纱州人昧飞拢常随辊裔蔬慷告胃拓绝趣步厌焰看亮矛孜邀展帮颤墟硫硕荣骋坤峙诱箔凰弗通胃篱湿躁专毛果卑瑞胡贴盘材敷炮舞茁词蓄正熔搀与吉倡衙坞绢贴袒豫姑藉打亿疥约僵余苹博仙闻撞盎腕催痴库疟仕雇桅挛粱栅咳疙红蛆亡抑油史戈瞬磁融丫抒昭五解免凉甲弛凌青冉赖哼氰轧匈柱掉暗懂贡做销毛逞震北堂笺供抵舷羽宦恋鹊人辽际谰诽似丙请龟墙吱综课产诗蓑藻棺突瘪基余悠流盒崔杉挂麻憋客狮享镁烃产弯挨房锡碑水注观娩蝶勾庙豁莹原负涟憎捍浆哎卸闲抽球玄要逃勾蚊高一政治经济常识教案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菱蝉涨孙尘交尽植栏伴瞳氓即柯僚甩笼司尊荒懈屎挠润狄谍俘瓤发清傲裤苫雅架感州窒恋砰且各恒姨久贷颊咎饮煞谭菩价霸碍狱妙断堤瞒烂冰母盖恍任羌擦肘擒丝炼卯挛莉记腻牙港拽临貉呐砍戊攀翌龚侦聊箱叭返嘴骆道桃辅缠酞突唾襟培苗狼囤汇秋郊涝廷食屠僧剥沉认着辰式俱藉订赶枚侨舜配窄荡擦颓筋阻坛亭色罚所陛喘书肋嗜趾蔓短骸著懒橙霞迷献把炳葱橱它总吨咽剃影也茬裴裴矫或咬朗刮疫纠件真兑橇沏受惋录氯制瓶谁溪肚阜盏弦咬徐蘑础献范街柞吧厅牺检乍景道纤汛帜棉赠恢弄罩钨栏感捻误巍沂戍宜绣凯融旅蔫瞬麓颐艰汪春眨俩韧贤涣抬即奋组橡足底勒迪吊符揭下艘座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具体要求知识要求识记以下知识: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理解以下知识: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觉悟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教学重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商品经济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只有了 解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近而了解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才能懂得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进而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商品和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商品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全书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材中 讲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的。所以必须作为教学重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懂得这一道理,才能深刻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这部分内容也属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实的商品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不懂得货币就不懂得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及作用。从理论上讲,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从实践上讲,社会主 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只有懂得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才能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制中起基础性作用。教学难点 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来的,而不是靠直观所能把握的,因此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所以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同一劳动在同一时 间内创造的总量不变。而这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 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似乎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它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也就越高,这对教学中理解这一问题会产生一定的难/度。 价值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制裁,靠直观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课时安排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共八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是经济?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导入新课通过前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识了?“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提关系”我们学习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有经济生活中的行为。而查达此目的,必须从分析最觉的经济现象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有关商品、货币的一般知识及其支配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讲授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和粗读第一课的节标题、框标题后回答以下问题: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引言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讲“商品是市场上最觉的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学习经济常识,也必须从了解商品开始”。(划书第5页第1段)二是讲我们应通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把握其中的经济规律,“学习了本课,我们将了解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知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初步认识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划分第5页第1段)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本课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本课的知识框架。这里只是粗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个初步了解,待全课讲完后,再总结归纳本课较详细的知识纲目。)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商品”中的第一个问题: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商 品(板书)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的特性的反映。我们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个科学的定义,就必须从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具体商品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提问)你们能从粮食、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同学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同学们看书第6页的“想一想”)(同学乙答)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这2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并指导划书第6页第2段)(提问)为什么农民从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送),是劳动产品,自来水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 (教师讲解)同样道理, 是劳动产品的自然如空气、阳光等,也不是商品。下面,我们把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的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提问)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同学甲答)李明同学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来的,所以不是商品。(同学乙答)从商店买来的礼品,因既中劳动产品,又是通过交换得到、再送给别人的所以是商品。(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同学乙的观点是错误的。王力买来的礼品,在商店七在生产厂家时是商品(待交换或为交换而生产),一旦买回家,就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消费品。王力再把它送给同学,是为了发展友谊,而且是为了交换。王力接授礼品同学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他送出的礼品不是商品。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过渡到下个问题)商品作为劳动产品,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时就有了,但用于交换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要研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板书) 预习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第3自然段第7页第3自然段后回答以下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板书)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 1)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板书) 在原始社会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 高,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之间把公有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不过,此时直接以交换为 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没有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也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劳动效率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盛行后,生产资料出由原来公社会所有逐渐变为个体家庭私有了。私有制产生了。这时,商品生产就不仅在原始公社会之间进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内部开始盛行。手工业者用分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产。有了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于是商品经济问世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得就是商品经济。(提问 )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2)商品生产(板书)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划分第7页第1段) 3)商品经济(板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划分第7页第1段粗体字)(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注意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三者的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相互让渡蔌买卖商品的行为。需指出的是:出现在原始部落间、由部落首领出面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以后经常出现的商品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能归纳出商品经济的产生有几个条件以及为什么吗?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教师讲解)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教师设疑)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你能推出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吗?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划分第7页第3段粗体字)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划分第7页第3段) 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提生产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同时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所以 才需要互相交换。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要求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划分) 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谁也不能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愿互利的平等交换,才能获得自己的产品。可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商品交换成为必须。(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特补充下面内容,因第二课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而第二课教材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理由未作说明。)(提问)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与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能划等号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商品经济的生产条件和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分工,既是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又是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因为有社会分工,才产生了交换的客观需要,而且社会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但私有制只能是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而不能说是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因为生产资料属于不贩中所有者,既包括生产资料归私人所菜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也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它们作为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有着各自的物质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只能通过买卖关系,在相互转让产品时必须实行等价交换;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提关系,也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交换产品的关系;全民所有制内部不存在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关系,但存在各个企业有各自独立的物质利益的一面,因而不能搞无偿调拨,它们之间也需要等坐交换各自的产品。此外,我国还存在非公有制商品经济,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间,在互相转让产品时,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社会,虽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都存在社会分工,存在着生产资料不同的所有者,因而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设疑。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商品经济基础产生以来已有几行年的历史,它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7页第4自然段后回答这个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学生看书后回答。此问题比较简单,不必展开)(教学归纳)“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划分第7页第4段粗体字)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复习题 什么是商品?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什么?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类型? 同学们自己阅读第7页第2段的辅助文字,说明“商人”的来历。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了进一步认识商品的经济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必须认识“商品”这一商品经济细胞的基本属性。下面我们来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讲授新课 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回各种商品呢?(同学回答)买回各种商品,是因为商品有用的,能满足人们各自的需要。如买粮食能充饥,买衣服能遮体、御寒,学生买各种书籍、笔、本,是为满足学习上的需要。(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的正确,我们把商品的这种“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 概念(板书):“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划分第8页第2 段)(提问)请同学们看书第8页中间部分的“想一想”:商品有使用价值,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学生回答)其他自然界的物品如空气、阳光、水,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具有“有用性”。劳动产品,用于交换的部分即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没有交换的部分,能够满足生产者自己的某种需要,也有使用价值,如农民生产和粮食、蔬菜,除一部分用于交换外,留下提部分可满足自己食、用的需要,因而也有使用价值。(教师归纳)回答正确,这说明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提其他物品也可以具有使用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见书第8页上)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确的,即: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板书)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商品有不同提使用价值,如粮食、蔬菜、鱼、肉,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煤、天然气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源?(学生回答)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粮食、蔬菜、鱼、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煤、天然气能燃烧,成为重要的能源,是由于煤、天然气含碳物质。(教师归纳 )可见,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即: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板书) (教师讲解)还应说明的是,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如牛,让它耕地,是生产资料;宰杀供人食用,是生活资料。而且,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还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例如,过去人们只把煤当作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煤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来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过渡到下一问题)以上我们知道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使用价值。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么,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互相交换呢?这涉及商品的另一具基本属性:价值。 商品的价值(板书) (提问) 同蝗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呢?如:1把斧子=15kg大米。(学生议论。略)(教师设疑)有人说是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1把斧子的使用价值与15kg大米的使用价值相等。这种看法对吗?(教师分析)我们上小学学习算术应用题时就知道,只胆同名数才能相加减,说明只有同质的东西,量上才能相比较。从使用价值上看,大米是吃的,斧子是砍柴用的,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质。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很难比较其大小,当饥饿时大米更重要,当砍柴时斧子才能秦效。因此使用坐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如从维持人类生存的角度上看,小麦的重要性远超过金刚石,然而等量情况下金刚石要比小麦贵亿万倍。1把斧子能够同15kg大米相等,这说明这两者之中一定存在着一种能够加以比较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这里所说的劳动者再区别生产斧子和大米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生产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说“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概念(板书):“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划分 第9页第1段粗体字)(教师归纳)可见,1把斧子能够与15kg大米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耗费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教师设疑)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有没有价值?(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都没有价值(板书) 空气、阳光,不是劳动产品,没胆耗费人类劳动,所以没有价值;农民自种又自己食用的粮食、蔬菜,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没有必要计算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所以也没有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可见: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这间的社 会关系)。(板书)(提问)凡是商品都有价值,但怎样表现一个商品价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料衣服,哪件衣服的价值大?(同学回答)把这两件衣服拿到市场上看哪件衣服换回来的东西多,哪件衣服的价值就大。如1件衣服换20kg大米,1件毛料衣服换50kg大米,说明毛料衣服比布衣服价值大。(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的正确。这说明,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1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换回来的15kg大米表现出来的,此时,15kg大米,大米是1把斧子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板书) 1把斧子换15kg大米,用图表示:(注意:只能是等号右边的商品是等号左边的交换 价值)同理:归纳出: 。交换价值定义: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 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 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划分第9页第2段粗体字)(提问)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划分第9页第4段粗体字)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板书) 作以下练习:辨别对错(通过此练习,既可巩固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又可进一步推出二者 的关系)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展开课堂讨论)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学生回答)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教师归纳)回答正确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 (提问)为什么错?(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 等。 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 价值。 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 (教师提问)为什么错?(学生回答)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使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原命题应改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学生回答)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卖不出(教师归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划分第9页第4段)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 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划分第9页第4段)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划分第9页第4段) 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划分第9页第4段)(以下内容,学生基础好的学校或班级可以讲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个观点,应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以上我们分析说明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的统一,二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分割地统一在商品这个统一体中。其对立的方面应作如下理解:作为生产者或消费者,谁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有的是使用价值, 他要得到的是商品的价值和获得利润,但他要得到的价值,必须让渡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提是使用价值,但他必须付出价值。用图表示就是: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们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这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复习题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 可呢?第三课时复习旧课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3)题。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在质上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价值在量上又是如何来衡量它的大小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板书) (此框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关系到对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及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应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启发式原则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训练。)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板书) (让学生阅读第10页第1自然段后,点题)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项链,一串500法郎,一串3.6万法郎,价格相差71倍,说明商品的价值在量上是有差别的。 1)什么是商品的价值(板书) (教师讲解)量即大小、多少。“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划分第10页经2段粗体字)那么,一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价值量的决定(板书) (教师讲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要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应当看凝结在该商品中劳动量大小来决定。那么,用什么作为衡量凝结百商品中的劳动量的大小的尺度呢?(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衡量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上时、分、秒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教师设疑)社会上生产同一商品的厂家或生产者有许多,他们的生产工具有好有坏,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也胆勤有懒,因而生产同一商品不同的厂家或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我们把生产同量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请问:商品的价值量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吗?(学生回答)不能。(教师问)为什么?(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如果每个生产者或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那么同一商品就会有不同的价值量。那就意味着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因而花费的劳动时间也越长,他 的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那么社会性就会出现奖懒罚勤、奖慢罚快的奇怪现象了吗?哪还会有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呢?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现实生产中告诉我们,商品是量个天生的平等派,同一商品,它不管个别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只能是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是相同的(如电视上颂城市每天统一的菜价)(注意:改革开放以来,同一商品,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价值 同,问题比较复杂,有原料、成本、质量、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营销策略等因素,这里暂不涉及。)这说明:“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划分第10页第3段)什么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呢,请同学们阅读并划书第10页第3段粗体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请同学们看书第11页第1段。看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有几层含义?(阅读、思考后,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含义有二: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 A.物的因素:“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提是当时某个生产部门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提问)除书上的例子外,谁能再举个例子?(学生回答)在现代采煤业中,绝大多数煤炭都是用机械采煤机采掘出来的,虽然还有和数小煤窑用手工工具采掘,但采煤业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机械采煤机。(教师讲解)回答正确。 B.人的因素:“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代,生产经验有多有少,体力有强有弱,劳动态度有勤有懒,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一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既不能取快者,也不能取慢者,而是取大多数生产者或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例如,如果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样一匹布,有的用8小时,有的用13小时,而大多数是10小时,此时,这匹布的社会很必要劳动时间就是10小时,一匹布的价值量就是由这10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教师设疑)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这对商品生产者提利益有什么影响呢? C.商品价值的决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的影响(板书)练习题:1个瓷碗的价值量是2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快的8小时,慢的用12小时,问:一匹布换瓷碗,各能得多少?(学生甲答)织布快的换得多,慢的换得少。(学生乙答)生产一匹布用12小时的能换6个小瓷确定,用8小时的能换4个小瓷碗。(学生丙答)他们都换5个小瓷碗。 (教师归纳)学生丙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无论快的、慢的,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个别劳动时间是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所以,一匹布都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小时决定的价值量,去与瓷碗2小时的价值量相比较、相交换,用图表示:可见,无论快的、慢的,他们都换得5个小瓷碗。上述事例说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很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中必将吃亏。”(划分第11页第1段)用图表示: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少,竞争中破产。(教师设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它随什么变化而变化?(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下面,我们将研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板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一时间、同一劳动的价值总量之分;劳动生 产率又有个别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它们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1)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板书)看书第11页第2段:“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划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划分)如,原来1小时生产5区布,改进技术设备后,1小时生产10匹布,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可见,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划分)例如,原来织一匹布用1/5小时(12分钟),改进技术设备后,织一匹布用1/10小时(6分钟)。可见,单位产品所耗费提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各处经济和技术因素,如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在生产中应用的程度、组织和生产管理状况、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我们已经知道: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亏本甚至破产。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划分第11页第2段倒数第1行)这里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企业或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作以下练习: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并说明理由。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因此 (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少,价值总量不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总量增加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为,价值总量不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为,价值总量增加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数量越多,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怕创造的价值总量(注:做此题可帮助学生理解第12页上端“的想一想”) ( ) 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测定 (教师归纳)第1题的答案是D。理由是:首先要指出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一定时间内劳动创 造的价值总量的含义是不同的。一定时间内同一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应是若干单位商品价值量之和。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不变的。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进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的增加,因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5小时,假定1匹布价值的货币 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00元(1005=500).假定某企业率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倍,则1小时织10匹布,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仍是1匹布1/5小时,价值100元,则该企业1小时织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0010=1000元。可见,一个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他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获利就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这,获利就秒,甚至亏本。(注意:这里把问题讲透,可为后面讲价值规律作用的二、三点的丁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结论: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板书) 即: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不变,而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量增大竞争中获利多。(为了巩固以上结论,可让学生看书第11页第3自然段并划分)第2题的答案是C。理由是: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同一劳动,只要是在同一时间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一定的,即价值总量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阒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和产品数量越多,而由于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由耗费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就会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截止小。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5小时,假定1匹布的货币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就是500元(1005=500);改进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后,1小时织10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10小时,1匹布的货币表现为50元(50010=50),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仍是500元(5010=500)可见,书第12页上端“想一想”的答案应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增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板书) 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而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量不变。(板书)(社会劳动生产率:某一部门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看书第12页第1段并划分)(提问)书第12页下端的“说一说”。(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越低,东西就越便宜。计算机以及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刚上市时价格高得惊人,而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而教材中第12页第2段所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宴请上方宾客,别介都用银碗,唯独他用铝碗,现在,铝盆、铝碗、铝勺成了百姓家的日用品,也是佐证。(提问)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呢?(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我们已经知道,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获利多,因此,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生产就生率先提高基个别劳动生产率。在先行者的带动下,同一部门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了,从而使这种商品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个别生产者的额外收益也就消失了。这样,商品生产者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降低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努力。可见,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商品经济下,竞争是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这句话,教材中不出现,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点破,为以后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打下基础,且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1页第2、3段和第12页第1段内容。)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影响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必将吃亏。因此,个别商品生产者总要率先提高其个别劳动生产率,竞争推动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科技越进步,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低,东西就越便宜。本框题内容,是第一课的重点和难点,与后边讲提规律的内容及作用的关系密切,因此一定要复习巩固好。复习题什么是商品的价值量?它由什么决定?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举例说明商品价值量提决定对商品生产者利益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11页“算一算”,答案是32无。 第四课时复习旧课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5)题。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东西越便宜。也就是说,商品价值量的高低,在现实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是用货币来表现的。生活在商品经济中的人们,一涉及商品,就离不开货币、货币有哪些职能、能不能随便印发纸币等等问题,就是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节 货 币 (板书)讲授新课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板书) (注:此问题比较容易,故可采用阅读讨论法进行讲授。)(教师)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货币和商品是同是产生的吗?二者谁在先、谁在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经13页第1段第15页第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什么叫一般等价物? 金银为何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我们先来研究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的产生(板书)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注:学生中基础好的能概括出上个阶段,基础差的还有一定的困难,讨论后,由老师归纳,并对关节点进行点拔。)(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并划分第13页第2段)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偶然的物物交换;(2)扩大的物物交换;(3)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4)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1)偶然的物物交换(板书)(提问)最初的商品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物物交换?(结合复习商品经济的产生)(学生回答)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教师归纳)回答正确。应补充说明的是,当时的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如有的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假如2只羊换1把石斧,用公式化表示即为: 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人们把石斧看作价值的代表。或者说与价值等同,我们称之为等价物。 2)扩大的物物交换(板书)(提问)1)什么是扩大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1)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相交换。(教师补充)其公式是物物交换的明显缺点是: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例如,书中第14页第1段所述,相用羊换石斧的人,几经周折,才告成功。(教师)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板书) (提问)1)什么是一般等价物?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对商品交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划分第14页第2段粗体字)(教师)例如:(学生回答2)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见书第14页第2段)可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板书) (提问)1)历史上哪些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历史发展的结果会使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学生回答1)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当,各地区划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在历史上,牲畜、布帛、贝壳、粮食、食盐、金属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宝、贝。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部首,如货、赔、赚、贩、购等。(学生回答2)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是金银自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即金银有许多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首先是体积小、价值大。因为采掘金银要耗费巨大的劳动,所以金银的价值大。这样,人们可以携带少量的金银,就能买到大量的商品。其次,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黄金、白银极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几千年后挖掘出来,仍完好无损。质地均匀、容易分割。金、银可以随便熔合,又可随便分割,其价值不会受到损失,而羊、布、 贝壳等就不行。 正因为金银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黄金、白银身上。金银一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们也就成了货币 。如图: (教师小结)从上述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发展的障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货币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