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解析几何第1课时 直线与圆考纲指要:直线方程考察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是直线的斜率、截距)有关问题,以及直线间的平行和垂直的条件、与距离有关的问题。圆的方程,从轨迹角度讲,尤其是参数问题,在对参数的讨论中确定圆的方程。能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弦长问题。考点扫描:1直线方程:(1)倾斜角;(2) 斜率;(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2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圆的一般方程。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4. 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考题先知:例1某校一年级为配合素质教育,利用一间教室作为学生绘画成果展览室,为节约经费,他们利用课桌作为展台,将装画的镜框放置桌上,斜靠展出,已知镜框对桌面的倾斜角为 (90180)镜框中,画的上、下边缘与镜框下边缘分别相距a m,b m,(ab) 问学生距离镜框下缘多远看画的效果最佳?分析 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取最大值,欲求角的最值,又需求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O为镜框边,AB为画的宽度,O为下边缘上的一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C(x,0)(x0),欲使看画的效果最佳,应使ACB取得最大值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A、B两点坐标分别为(acos,asin)、(bcos,bsin),于是直线AC、BC的斜率分别为 kAC=tanXCA=,于是tanACB=由于ACB为锐角,且x0,则tanACB,当且仅当=x,即x=时,等号成立,此时ACB取最大值,对应的点为C(,0),因此,学生距离镜框下缘 cm处时,视角最大,即看画效果最佳 点评:解决本题有几处至关重要,一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使问题转化成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二是把问题进一步转化成求tanACB的最大值 如果坐标系选择不当,或选择求sinACB的最大值 都将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例2设点A和B为抛物线 y2=4px(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分析: 将动点的坐标x、y用其他相关的量表示出来,然后再消掉这些量,从而就建立了关于x、y的关系 解法一 设A(x1,y1),B(x2,y2),M(x,y) (x0)直线AB的方程为x=my+a由OMAB,得m=由y2=4px及x=my+a,消去x,得y24pmy4pa=0所以y1y2=4pa, x1x2=所以,由OAOB,得x1x2 =y1y2所以故x=my+4p,用m=代入,得x2+y24px=0(x0)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解法二 设OA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则OB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AB的方程为,过定点,由OMAB,得M在以ON为直径的圆上(O点除外)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解法三 设M(x,y) (x0),OA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则OB的方程为,代入y2=4px得由OMAB,得M既在以OA为直径的圆 上,又在以OB为直径的圆 上(O点除外),+得 x2+y24px=0(x0)故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当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时,注意对“x1=x2”的讨论 复习智略:例3抛物线有光学性质 由其焦点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折射后,沿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的方向射出,今有抛物线y2=2px(p0) 一光源在点M(,4)处,由其发出的光线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的方向射向抛物线上的点P,折射后又射向抛物线上的点Q,再折射后,又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的方向射出,途中遇到直线l 2x4y17=0上的点N,再折射后又射回点M(如下图所示) (1)设P、Q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证明 y1y2=p2;(2)求抛物线的方程;(3)试判断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该点与点M关于PN所在的直线对称?若存在,请求出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韦达定理、点关于直线对称、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 (1)证明 由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及题意知光线PQ必过抛物线的焦点F(,0),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 由式得x=y+,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y2=2px中,整理,得y2yp2=0,由韦达定理,y1y2=p2 当直线PQ的斜率角为90时,将x=代入抛物线方程,得y=p,同样得到y1y2=p2 (2)解 因为光线QN经直线l反射后又射向M点,所以直线MN与直线QN关于直线l对称,设点M(,4)关于l的对称点为M(x,y),则解得直线QN的方程为y=1,Q点的纵坐标y2=1,由题设P点的纵坐标y1=4,且由(1)知 y1y2=p2,则4(1)=p2,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3)解 将y=4代入y2=4x,得x=4,故P点坐标为(4,4)将y=1代入直线l的方程为2x4y17=0,得x=,故N点坐标为(,1)由P、N两点坐标得直线PN的方程为2x+y12=0,设M点关于直线NP的对称点M1(x1,y1)又M1(,1)的坐标是抛物线方程y2=4x的解,故抛物线上存在一点(,1)与点M关于直线PN对称 。点评:在证明第(1)问题,注意讨论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时 点关于直线对称是解决第(2)、第(3)问的关键。 检测评估:1. 若直线按向量平移后与圆相切,则的值为( ) A或B或C或D或2.如右图,定圆半径为,圆心为 (), 则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xOy中,已知AOB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0,y=0,2x+3y=30,则AOB内部和边上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总数是( )A95 B91 C88 D754. 若曲线的一条切线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为( )A B C D5. 直线x+y2=0截圆x2y24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A B C D6.若圆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7过点交于A、B两点,C为圆心,当ACB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为 . 8 高为5 m和3 m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5,0)、B(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9、在等差数列中,为首项,是其前项的和,将整理为后可知:点(是正整数)都在直线上,类似地,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点(是正整数)在直线_上10. 实数满足,且,那么的最小值为 ; 1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Sn=na+n(n1)b,(n=1,2,),a、b是常数且b0 (1)证明 an是等差数列 (2)证明 以(an,1)为坐标的点Pn(n=1,2,)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写出此直线的方程 (3)设a=1,b=,C是以(r,r)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r0),求使得点P1、P2、P3都落在圆C外时,r的取值范围 12某检验员通常用一个直径为2 cm和一个直径为1 cm的标准圆柱,检测一个直径为3 cm的圆柱,为保证质量,有人建议再插入两个合适的同号标准圆柱,问这两个标准圆柱的直径为多少?点拨与全解:,即,由圆心到直线之距公式得得,选A。2从图知,且,两直线交点为,选C。3.解:由y=10x(0x15,xN)转化为求满足不等式y10x(0x15,xN)所有整数yx=0,y有11个整数,x=1,y有10个,x=2或x=3时,y分别有9个,x=4时,y有8个,x=5或6时,y分别有7个,类推:x=13时y有2个,x=14或15时,yB。4.解:与直线垂直的直线为,即在某一点的导数为4,而,所以在(1,1)处导数为4,此点的切线为,故选A。5.解析:如图所示:图由消y得:x23x+2=0,x1=2,x2=1。A(2,0),B(1,)|AB|=2又|OB|OA|=2,AOB是等边三角形,AOB=,故选C。6.解:圆方程化为,所以由得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7解:可证当CMAB时,ACB最小,从而直线方程,即8 解析 设P(x,y),依题意有,化简得P点轨迹方程为4x2+4y285x+100=0 9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所以在直线上。10.解:M表示定点(-1,-3)与圆周上的点连线的斜率,设连线方程为,当时,即时有最小值。 11 (1)证明 由条件,得a1=S1=a,当n2时,有an=SnSn1=na+n(n1)b(n1)a+(n1)(n2)b=a+2(n1)b 因此,当n2时,有anan1=a+2(n1)ba+2(n2)b=2b 所以an是以a为首项,2b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证明 b0,对于n2,有所有的点Pn(an,1)(n=1,2,)都落在通过P1(a,a1)且以为斜率的直线上 此直线方程为y(a1)= (xa),即x2y+a2=0 (3)解 当a=1,b=时,Pn的坐标为(n,),使P1(1,0)、P2(2, )、P3(3,1)都落在圆C外的条件是 由不等式,得r1由不等式,得r或r+由不等式,得r4或r4+再注意到r0,14=+4+故使P1、P2、P3都落在圆C外时,r的取值范围是(0,1)(1,)(4+,+) 设直径为3,2,1的三圆圆心分别为O、A、B,问题转化为求两等圆P、Q,使它们与O相内切,与A、B相外切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设P的半径为r,则|PA|+|PO|=(1+r)+(1 5r)=2 5点P在以A、O为焦点,长轴长2 5的椭圆上,其方程为=1 同理P也在以O、B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上,其方程为(x)2+y2=1 由、可解得,r=故所求圆柱的直径为 cm 第2课时 圆锥曲线考纲指要:圆锥曲线在高考试题中占有稳定的较大的比例,主要考察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处理有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点扫描: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4通过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5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判定及其相关问题。考题先知: 例1在双曲线上有一个点P,F1、F2为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1PF2=90,且F1PF2的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2 B3 C4 D5分析:根据题中条件,列出关于之间的等量关系,再求离心率。解:由题意知:,从而,故选D。点评:上述题型在高考中常出现于选择与填空题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例2已知抛物线上有两点A、B关于点M(2,2)对称。(1) 求的取值范围;(2) 当时,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两点C、D,且A、B、C、D四点共圆?若存在,求出此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在回答“是否存在”这类问题时,常可以先假设存在,然后从假设出发,只需找到一个符合条件的情况,即可说明其存在,“找”的过程,常从特殊情形入手。解:(1)设、是抛物线上关于点M(2,2)对称的两点,则,所以,从而可设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由, 得.(2)解法一:,抛物线上存在两点、关于M(2,2)对称,。抛物线的方程为,则A(0,0),B(4,4),直线AB的方程为,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即,代入,整理得,即。由,可知线段AB的中垂线定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不妨设此两点为,,,CD的中点N坐标为(6,-2),满足,A、B两点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存在A、B、C、D四点共圆,且圆的方程为。yxNOABCD解法二:,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可设圆心,圆的方程为,将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得或应有除以外的两根,, ,,且。所以存在,且的无数个圆满足条件。解法三:点为圆与抛物线的交点,由解法2知,、是方程的两根,直线CD为一组斜率为的平行线(图2),yxNOABCDDC设直线CD在轴上的截距为,则直线CD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中,得,,此时线段CD的中点为,线段CD的中垂线为与线段AB的中垂线的交点为圆心,当时满足横坐标,由,得,当时,点C或点D与点A或点B重合,直线CD可为斜率为的一组的平行线,其在轴上的截距大于,不等于0或8,弦CD的中点在直线上。点评:解法1 是通过寻找问题的特殊情况求解,表面看来,此题也已答完,通过解法2,使我们找到了求解问题的一般方法,实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飞跃。解法3对问题的进一步挖掘、深化,使得直线、抛物线、圆三者的相对位置更加清晰、明朗。复习智略:例3给定椭圆,是轴上的一个定点,直线:,过M任意引一条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A、B在上的射影分别为A,B,在轴上的射影分别为A“、B”,则 证明 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只需证情形. (1)若,如图1,设,不妨设,则,又设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消去整理得于是,所以 又因为,所以(2)若,如图2,设,不妨设,则,以下证明同(1) 综上所述,命题得证.类比一: 给定双曲线,其余条件及结论,同上。 类比二: 给定抛物线 ,是轴上的一定点,直线:,过M任意引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其余条件及结论同上。推论一:给定椭圆,是轴上的一个定点,直线:,过M任意引一条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A、B在上的射影分别为A,B,则 证明 如图形1,由RtAA”MRtBB”M得 ,于是由例1得证.推论二:设A、B是椭圆,长轴上分别位于椭圆内(异于原点)、外部的两点,且A、B的横坐标满足,(1) 若过A点的直线与这椭圆相交于P、Q两点,则PBA=QBA; (2)若过B点的直线与这椭圆相交于P、Q两点,则PBA+QBA=1800;证明:(1)如图形3,设,则,又设P、Q在在轴上的射影分别为P,Q,则由例1可得RtPPBRtQQB,于是PBA=QBA。同理可证结论(2)成立。推论三: 给定椭圆,是轴上的一个定点,N是直线:与轴的交点,过M任意引一条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BCMN,点C在直线上 ,则直线AC平分线段MN.证明:如图4,设A在直线上的射影为D,因为ADBCMN,则有,又,(由推论1),所以,即直线AC平分线段MN.又由推论3不难推出如下结论:推论四:给定椭圆,是轴上的一个定点,N是直线:与轴的交点,过M任意引一条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A,B在直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B,则直线A B ,B A, MN相交于一点.检测评估:1已知双曲线(a0,b0)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2,+ D.(2,+)2.当时,函数的最小值是( )A2 B C4 D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若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以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2 B。 C。 D。4已知A、B、C三点在曲线y=上,其横坐标依次为1,m,4(1m4),当ABC的面积最大时,m等于( )A 3 B C D 5 已知抛物线y=x21上一定点B(1,0)和两个动点P、Q,当P在抛物线上运动时,BPPQ,则Q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A(,33,+) B(,13,+) C(,31,+) D(,11,+)6设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F1,右准线为l1,若过F1且垂直于x轴的弦的长等于点F1到l1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7.已知是圆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则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 8对于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焦点在y轴上;焦点在x轴上;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抛物线的通径的长为5;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条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能使这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条件是 (要求填写合适条件的序号)9.已知点为双曲线的右焦点,M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又点的坐标是,则的最大值为 ;10 设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11如图所示,已知圆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的轨迹为 曲线E. (I)求曲线E的方程; (II)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G在点F、H之间), 且满足,求的取值范围. 12、在等差数列中,其中是数列的前项之和,曲线的方程是,直线的方程是.(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当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时,令,求的最小值;(3)对于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P,用“上的点与点P距离的最小值”定义点P到直线的距离与原有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是等价的,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试以类似的方式给出一条曲线与直线间“距离”的定义,并依照给出的定义,在中自行选定一个椭圆,求出该椭圆与直线的“距离”.点拨与全解:1.解: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等于渐近线的斜率, ,离心率e2=, e2,选C。2解:原式化简为,则y看作点A(0,5)与点的连线的斜率。因为点B的轨迹是即过A作直线,代入上式,由相切(0)可求出,由图象知k的最小值是4,故选C。3解:由条件得,所以,故选A。4 解析 由题意知A(1,1),B(m,),C(4,2) 直线AC所在方程为x3y+2=0,点B到该直线的距离为d= m(1,4),当时,SABC有最大值,此时m= 故选 B5 解析 设P(t,t21),Q(s,s21),BPPQ,=1,即t2+(s1)ts+1=0 tR,必须有=(s1)2+4(s1)0 即s2+2s30,解得s3或s1 故选D。6解:由题意知过F1且垂直于x轴的弦长为,即e=。7.解:由条件知,根据椭圆定义得,从而所求轨迹方程为8.解:从抛物线方程易得,分别按条件、计算求抛物线方程,从而确定。答案:,9解:因右准线方程是,记点M到右准线距离为,则,所以,当点M与A的连线垂直于准线时,所求值最大,为。10解:设,则到直线的距离为,即最大值是。11解:(I) NP为AM的垂直平分线,|NA|=|NM|.又动点N的轨迹是以点C(1,0),A(1,0)为焦点的椭圆.且椭圆长轴长为焦距2c=2. 曲线E的方程为(II)当直线GH斜率存在时,设直线GH方程为得设,又当直线GH斜率不存在,方程为12解:(1),又, ,. (2),由题意,知,即, 或,即或,即或时,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时,的最小值为. (3)若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曲线与直线间“距离”是:曲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 曲线与直线不相交时,即,即, 时,曲线为圆,时,曲线为椭圆. 选,椭圆方程为,设椭圆上任一点,它到直线的距离,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 (椭圆到直线的距离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