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心”处花自开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58166886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到“心”处花自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到“心”处花自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到“心”处花自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到“心”处花自开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打造健康的历史与社会课堂绍兴县湖塘中学 李立新摘要:现代教育在确认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一次偶然的教研机会,让我明白: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打造健康的历史与社会课堂,首先要做到四点:要重应变,不重课前预设;要重体验探索,不重灌输;要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要重实践,不重纯理论。这就需要教师真情付出,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从中获取新知识,成就感的获得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关键词:学生 主动参与 情 健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富有热情的,学生的热情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激发。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师要有情,善于把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波及学生的心灵,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会被激发,会把自主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思索,带着一份专注,认真地投入到学习探究当中,然后带着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间的思想不断碰撞,直至升华。这样的课堂是一堂健康的历史与社会课,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要重应变,不重课前预设,触景生“情”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的出现,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这样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愿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更要善于及时抓住“问题情境”,既要维护课堂应有的教学秩序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又不挫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巧妙的将负面的影响降至最低。学生的插话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这是他们的思维“灵光一闪”,有的极具价值,有的失之偏颇。我们要看接话茬儿的内容是否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及时辨别有价值的插话,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启发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有一次,我正在有条不紊地讲述“诸子百家”时,发现有同学在底下窃窃私语:这些人怎么有那么多想法,没事找事。出于本能要批评他们时,突发灵感,(窃喜):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利用课堂知识、进行探究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案例吗?本来我早已准备好探究题,让学生课后去完成,何必舍近求远?待讲完知识点时,我没有作小结,而是借“题”发挥,趁热打铁:刚才有同学在座位上窃窃私语,你们认为针对这种现象该怎么办?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观点和解决办法。触景生“情”,学生们兴奋得很,很快就有了答案。儒家代表:要给他讲道理。师:讲些什么道理?;法家代表: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罚措施。师:你依据秦律想些办法。道家代表:那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墨家代表:找个不着眼的地方,给他一顿(大笑)。在这次自主探究活动中,我打破了许多老师都存在的“墙式”教育模式,没有按照事先的预设进行,而是根据学生当时出现的课堂纪律问题临时作了调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来解决自己的事,不仅避免了一场要学生老师很容易尴尬的场面,而且使学生的热情一下喷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通过触景生情的现场探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行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我也尝到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多种学习目标可以选择,也有选择的权利;学生能给自己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同时又能够容忍自己的失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在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的。通过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学生必然会得出正确的选择,比教师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也提高了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更深化与提升了问题本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重体验探索,不重灌输,“情”不自禁提起复习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一般总是由教师讲述,学生接受为主。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上一堂复习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通过表演既可获得直接体验又可激发兴趣。在活动设计时,注意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去表演,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复习“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块内容时,对“说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的部分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大臣,三位皇帝分别命你们为钦差大臣,向各地传达他们的旨意,你将如何完成使命?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本组代表朝代的钦差大臣。要求各组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分工合作,准备好要表演的活动,要能充分表达皇帝的意思,看谁能打动评委的心,赢得宝贵的一票。在课堂上,各朝钦差大臣身着官服,手提圣旨,尽情施展各自的才能,向本组成员(扮演所代表朝代的地方官员和百姓)传达本朝独特的制度和管理模式:秦始皇的制度创新和统治方式、汉武帝的制度改革和对外政策、唐太宗的制度完善和清明政治许多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政策制度也应有尽有,表演者更是声情并茂、惟妙惟肖,赢得了阵阵掌声。学生们在热情奔放的表演氛围中体验到了不同朝代皇帝的政治经济统治和个人独特魅力,在愉悦中理解了他们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一些不足之处,学会了用全面的历史的眼光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全体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如有的学生是编辑,有的是导演,还有的是演员,还有的准备道具、服装等)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精彩的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各种能力,展示了各种才华。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尽情发挥,过程性目标得到了实现,我惊喜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已经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远胜于我的直接灌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要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尽“情”挥洒历史与社会要求“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组织课堂辩论,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尽情吐露心声的平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自由发表见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发现欲和争取成功的驱动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产生。由于我经常会让学生去上网查找资料,有学生乘机玩游戏、聊天,耽误了学习,有家长来“告状”。于是在讲授“正确对待大众传媒”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害处多还是好处多?”这个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到学生会有很大争议,且有所顾忌,不敢说出心里话,于是设置了辩论台这一环节,先由学生自主选择正反方,双方辩手可以进行自主辩论,并表明只要是真话,无论对错,老师都有奖励。规则一宣布,正反方就唇枪舌剑,有的说:“我觉得网络,哪怕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好处多,我在很多方面总是不如别人,但我在网络游戏是很高级别的人物,我很有成就感,只是老师和父母总不让我们玩。”也有的说:“我觉得网络功能齐全,聊天、查资料、玩游戏等都非常方便,但我觉得玩游戏还是要适当控制。”“我觉得有了网络,我们总忍不住要去玩游戏、聊天,这样势必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影响,故我认为,网络对我们学生而言,坏处多点。”反方也不甘示弱。就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据理力争,势不可挡。整堂课中学生们始终热情激昂,我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自评互判中看到了他们的成长,最后,我趁势引导,他们理解了“只要正确选择内容,合理控制时间,网络是大家的好朋友”,且纷纷表示要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的平台上,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讲出他们的心中所想,无论他们所讲是对是错,至少让我有机会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让我看到原来学生有那么多的想法可以碰撞、争论和比较。而且,让学生对分歧意见展开交锋,这样能让学生的思想自由表达,产生思想的碰撞,不仅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讲述的真实想法,我有机会趁势引导,澄清了学生的模糊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而且也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重实践,不重纯理论,“情”勿独钟“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灌输,而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关心现实社会的发展,尝试敏感地观察社会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探究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进行社会调查,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从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这些年,正值我国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为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本村制约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调查”,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份调查报告,用了两节课的时间,通过调查收集材料,了解本村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自己的行为,寻求解决的对策。课后,学生们群策群力,先拟定好调查提纲,然后兵分多路,各显神通,深入家庭、市场、公共场所、村委会等,搜集到了丰富的、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准备上交镇文明办。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尽管在调查的过程中有酸苦辣,但收益匪浅,不仅明白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提升本村在县内外和省内外乃至全国的形象、增强农村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探究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社会调查,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有些简单和肤浅,但大大缩短了单纯的学生与复杂的社会之间的距离。我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学生也体验自己探究的价值,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触颇深,同时趁机激励他们要养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获取更多鲜活的、有价值的知识。作为教师,谁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谁都希望学生在健康的课堂中学习成长,故我们需要在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求知欲望强烈的心理准备下,及时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搏,把握好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课堂活动在教师“小扣柴扉”的推敲下,定会产生“满园春色”,也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内化知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打造健康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参考文献1孙瑞欣.打造精彩课堂有妙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严卫林.做一个反思型教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3赖配根.创造个性而和谐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倪爱珠. 综合探究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 教学月刊教学管理 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