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对策(共27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57955760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对策(共2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对策(共2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对策(共2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对策一、危 害(危险源)11 危害定义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对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识被应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例如“在这里滑冰危险”,所说的“这里”是指一个系统是由冰、水和人以及人要进行的活动(滑冰)构成的,而所说是“危险”是指由冰、水、人以及人的活动构成的系统中存在的冰突然破裂,人掉到水中的可能性,以及冰突然破裂的程度。1.2危害的产生 一般来说,危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的因素。(1) 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说的物,包括机械、设备、装置、工具、材料等,也包括厂房、房屋等设施。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不同的组织、不同行业的“物”有差异,因而不安全状态有所不同。组织应当根据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历史经历,总结自身内部所有可能的具体的不安全状态,并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予以补充,这对事故预防是极其有用的。(2)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动。不安全行为包括本不应做了某件事、本不应该这样做(应用其他方式做)而这样做某件事和应该做某件事但没做成。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不是受害者。“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律、规程、条例、标准、规定,也包括违反大多数人都知道并遵守的不成文的安全原则,即安全常识。我国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竟然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注意:1) 不安全行为主要是针对操作者而言,非针对管理人员;而由管理人员的决定和行动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属于不安全状态。2) 不安全行为在时间方面与事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当某种不安全因素在事故发生前存在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本来完全可以认识并改变它,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这种不安全因素的行动不能定为不安全行为。例如:某单位曾因建筑脚手架立杆间距超过安全规定而发生架倒塌、架上工人摔伤的事故。其立杆间距不符合安全要求是一个已经存在数天并为管理方面知晓的事实,故“违反安全规定搭设脚手架”不应被定为此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3)环境因素 类 别 产生的形式 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温度、辐射都可能成为危害。例如作业环境噪声超高,阻碍了员工间的交流,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频次增加或影响应急响应的及时性 化学因素 有毒化学品、腐蚀性物质、爆炸性物质、可燃液(气)体、氧化物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包括液体、气体、气溶胶、粉尘、烟雾等。化学物质一般通过吸入(90的工业中毒通过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 生物因素 细菌、霉菌、病毒、植物、原生虫等 人类功效学 手工操作、重力负荷 社会心理学 精神紧张、调、倒班制度(4) 管理缺陷a) 对物的管理,有时称技术原因。包括技术、设计、工艺、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等缺陷,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等等。b) 对人的管理。包括教育、培训、对作业任务和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c) 对作业程序、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和方面等的管理。d) 安全检查、监察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e) 对采购安全的管理的问题。1.3危害因素分类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维护因素主要分为6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和其他危害因素。(1)物理性危害因素a)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体、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b)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等);c)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点火花等);d)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e)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等);f)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术,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g)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等);h) 明火(电焊等);i)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等);j)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等);k)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l)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等);m)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n)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准不规范、标准选用不当、标准位置缺陷等);o) 其他物理性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害因素a)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液、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等;b) 自燃性物质(白磷等);c) 有毒物质(有毒气(液、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等);d)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液、固)体);e) 其他化学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害因素a)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b) 传染病媒介物;c) 致害动物;d) 致害植物;e) 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a)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b) 健康状况异常;c) 从事禁忌作业;d)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e)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f)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害因素a)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b) 错误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造成失误);c) 监护失误(未执行拉合闸制度、未执行双人双锁制度);d) 其他行为性危害因素。(6)其他危害因素1.4事故类型 事故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分类:(1) 坠落、滚落;(2)摔倒、翻倒;(3)碰撞;(4)飞溅、落下;(5)坍塌、倒塌; (6)被碰撞; (7)轧入;(8)切伤、擦伤; (9)踩伤; (10)淹溺; (11)接触高温,低温物; (12)接触有害物;(13)触电; (14)爆炸; (15)破裂; (16)火灾; (17)道路交通事故;18)其他交通事故;(19)动作不当; (20)其他。2、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21定义 (1)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风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3)风险评价:是指在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之上,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22危害辨识的范围(1) 组织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在产品实现过程及辅助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a) 厂址、厂区 从厂址、厂区的地质条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运输线路、资源交通、抢险救灾、医疗救援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b) 建筑物 组织应从建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采光、运输条件、(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和生产卫生设施等多方面,对涉及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和心理性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如作业环境的毒物浓度、噪声污染、防火设计要求等因素。 c) 生产工艺过程 应对物料(毒性、腐蚀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和工艺过程与员工操作的适应性等进行分析。d) 生产设备、装置 类 型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化工设备、装置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作、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器设备 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害性较大设备、特殊装置 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对以上生产设备和装置进行危害辨识时,应结合危害因素分类和事故类型进行分析。e)对于接触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等有害作业的场所,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和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如员工食堂的卫生、办公环境可能出现的危害、浴室及供热锅炉、茶炉可能引起的危害)等问题都应作为危害辨识主要关注的内容。(2)重大危害因素的辨识:a)重大危害因素重大危害因素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点。重大危害因素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可以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从可操作性出发,一般以重大危险因素所处的场所或设备、设施对其进行分类,按这些原则重大危险源大致分为七类:*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b)重大危害因素的辨识重大危害因素的辨识从是否在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等等重大危害物质出发进行分析。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将其作为判断重大危害因素的依据。我国也颁布了重大危险因素辨识的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即为危害,英文Hazard),该标准只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企业和组织。实际应用时,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物质的装置视为重大危险因素,称之为重大危险装置。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属于同一工厂、相距500米内的全部装置中的危害物质超过下表中的规定的限量值,则这些装置为重大危险装置。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用以鉴别重大危险装置的重点物质 物 质 名 称 数量(t)1 一般易燃物质:易燃气体 高易燃气体200 500002 特种易燃物质:氢环氧乙烷50503 特种炸药硝酸铵 硝酸甘油 三硝基甲苯2 500 10 504 特殊有毒物质:丙烯腈氨氯二氧化硫硫化氢氰氢酸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三氧化硫200500 25250 50 20200 50250 755 特种剧毒物质甲基异氰酸盐光气0.150.7523分析危害因素的注意事项 在分析危害因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危害因素的分布: 组织为了有序、方便地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防止遗漏,一般可按厂址、地面布局、建结构物、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个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a)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 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肺组织纤维化导致尘肺病、肺组织癌变等。 b)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例如大部分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3)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要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危害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对策措施提供基础。(4)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重大事故的维护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害因素。24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危害辨识过程是组织建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选用哪些方法要考虑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组织选用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等多方面的问题。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分析材料性质、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组织管理措施等。组织只有在充分危害辨识的基础上,才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害因素,并制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和评价准则。一般组织在进行危害辨识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存在什么危害?什么(人或物)会受到伤害?事故如何发生?(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步骤(见下图)划分作业活动单元 辨识危害 1。事故发生的可能 2事故的严重度 确定风险 3。危险值确定 4危险值分级决定是否可允许风险 1目标/管理方案 确定风险控制计划 2。运行控制 3应急准备和响应风险控制计划的评审(2)评价单元的划分 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备性。对于规模较大、危害因素比较复杂的组织,一般可先划分评价单元,再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对组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划分1) 以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a) 按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建设项目(系统)的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此时可以将整个建设项目(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b) 将具有共性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按危害因素类别各划归一个单元,在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害因素不同)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评价。例如:将存在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等危害因素的各码头装卸作业区作为一个评价单元;有毒危险品、散粮、矿砂等装卸作业区的毒物、粉尘危害部分则列入毒物、粉尘有害作业评价单元;燃油装卸作业区作为一个火灾爆炸评价单元;其他车辆伤害部分则在通用码头装卸作业区评价单元中评价。 *进行劳动卫生评价时,也可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如将噪声、辐射、粉尘、毒物、高温、低温、体力劳动强度危害的场所个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下列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并不是孤立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划分评价单元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划分。a) 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例如,化工行业可划分为: *原料储存区域; *反应区域; *产品蒸馏区域; *吸收或洗涤区域; *产品贮存区域; *运输装卸区域; *催化剂处理区域; *副产品处理区域; *废液处理区域; *通入装置区的主要配管桥区; *其他(过滤、干燥、固体处理、气体压缩等)区域。b)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以安全距离、防火墙、防火堤、隔离带等与(其他)装置隔开的区域或装置部分可作为一个单元。 *贮存区域内通常以一个或共同防火墙(防火堤、防火建筑物)内的贮罐、贮存空间作为一个单元3)按工艺条件划分按操作温度、压力范围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按开车、加料、卸料、正常运转、添加触剂、检修等不同作业条件划分单元。(3)风险评价的确定 组织应根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情况,划分风险等级,最终确定可允许的风险和不可允许的风险。案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在划分评价单元时,可以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分别将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工程等作为一个单元来评价,再按作业特点进行危害辨识和评价(见下表)。 某建筑施工企业评价单元划分和危害因素识别表序号施工阶段作业活动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等级 LE C D1三通一平通水挖沟放坡不规范土方坍塌 3 2 15 90 32人员操作机械不当机械伤害 3 2 7 42 2 3 沟边无防护标识人员坠落 6 2 7 84 3 4下管加工工具防护不到位机械伤害 3 1 7 21 2 5通电架空线路电线杆埋设不规范物体打击 3 1 15 45 2 6防护用品缺陷人员坠落 3 1 40 120 3 7电线架设不规范 触电 3 2 15 90 3 8变压器安装、运转 变压器装卸不当物体打击 3 1 7 21 2 9变压器超负荷运转电器火灾 3 2 15 90 3 10 11通路道路平整无明显标志机械伤害 3 1 7 21 2 12平整场地拆除 违章操作高处坠落 3 1 15 45 2 13 平整机动车运输不当车辆伤害 2 1 15 30 2 14临时设施临时建筑 搭设未按规程操作物体打击 3 1 15 45 2 15电器设备使用电器交底不清触电 3 2 7 42 2 16拆除 随意抛物物体打击 3 1 15 45 2 17 18基础设施基础开挖 降水电器设施不规范 触电 3 2 1590 3违章作业、误操作 触电 19土方挖运挖掘机械不当机械伤害 3 21590 3 20基坑支护 方案不合理坍塌、坠落 4 21雨水排泄不畅 3 1 40120 322 桩基机械支持缺陷物体打击 6 1 1590 323基坑临边未设警示标志高处坠落 3 1 15 45 2 24基础防火防水涂料发挥 中毒 3 1 1545 2 25回填土打桩绝缘防护不当 触电 3 1 15 45 2 26结构施工现场材料 27钢筋作业 28混凝土施工 29脚手架 2.5 评价方法简介 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的分类见下表。 评价方法的分类 分类方式 评 价 方 法 数学分析方式 (可否量化)定性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价,如安全检查表、类比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定量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如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危险指数评价法等 逻辑分析方式归纳法如:事件树演绎法如:事故树(1) 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该法是把工作活动或系统分为若干个层次,对每一层次,根据危害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这样就形成了工作活动或工作系统的安全检查表系统。国内外采用的安全检查表形式很多,不同的形式适应特定的场所或环境,按照检查表对象的级别可分为行业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和工段岗位安全检查表;按功能分为专业安全检查表和综合安全检查表等。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主要依据a)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级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于尽快统一不同意见。b) 国内外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例案,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c) 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教训。2)编制和使用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a) 检查内容尽可能要全面、系统,不能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是关键因素;b) 对重点危害部位应单独编制检查表,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不至于酿成事故;c) 每一项检查要点,要明确、清楚,便于操作;d) 实施安全检查表时应落实检查人员,时间、签字要完整,对查出问题要及时反馈到部门和有关人员,落实整改措施,明确责任。案例 手持灭火器检查表(SCL)序 号 安全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1有足够数量的手持灭火器吗? 2灭火器放置地点能使任何人都能看得到吗?(易看到,加标记且不宜放置太高) 3通向灭火器的通道畅通吗?(任何时候通道上都不应有障碍) 4每个灭火器上都有检验标志吗?(按规定至少每两年由专业人员检验一次) 5灭火器对所要扑灭的火灾适宜吗?(湿式和泡沫灭火器对电气火灾不适应) 6操作人员都熟悉灭火器的操作规程吗? 7在规定的所有地点都配置了灭火器吗? 8用过的或已经损坏的灭火器都更新过吗? 9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所在的位置吗? 10汽车库有必备的灭火器吗? 续表序号 安全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检查部门 检查人整改负责人被检查单位责任人检查时间整改期限整改措施从事房屋建筑施工的企业可按JGJ59-99安全检查标准来设计安全检查表,将表中的项目由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即可。(2)事故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 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求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故障树的底事件为止。这些底事件又称为基本事件,它们的数据是已知的,或者已经有过统计或实验的结果。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的决策。它常用于安全系统的事故分析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由于仅仅依赖于系统的内在客观规律,而在决策树中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控制和影响。这两种方法既可用于定性评价,也可用于定量评价。案例如下图火灾后果事件树分析(图42)如果知道I、S1、S2、S3的发生概率,就可求出每种后果的发生概率。如火灾已发生,I=1。 火灾被探 报警装置 喷水器正 后果事件 事件序列 编号测到吗? 正常吗? 常工作吗? 有限损失 IS1S2S3 1是S3 是S2 否F3 财产损失大, IS1S2F3 2 是S1 人可逃逸火灾开始 有限损失 IS1F2S3 3 否 F2 是S3 否 F3 人员伤亡, IS1F2S3 4 财产损失大 否 F1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 IF1 5(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 时危险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值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的范围。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决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然而,在做系统安全考虑时,决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 发生事故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63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的时间 每周一次暴露 2 1 0.5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与100之间,如下表所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401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31严重,重伤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4)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值达到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危险等级划分如下表。 危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危险程度 分数值 危险程度320 160 320 70 16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 70 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3风 险 控 制 31风险控制决策 如下图是风险水平示意图。上部是不可容许的风险,需要立即采取预防措施;下部是可容许的风险,不必采取措施;中部属于要尽可能降低的风险。组织要应用成本效益分析并结合成本有效性分析选择要采取预防措施的风险。 风险性 不可容许的风险 尽可能降低的风险 可容许的风险 组织应根据不同风险程度的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如果该组织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可采取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管理方案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风险控制原则见下表。 风险控制原则 风险程度 措 施 可忽略的 无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记录 可容许的 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中度的 努力降低风险,但要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则 重大的 紧急行动降低风险 不可容许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为降低风险不限成本。即使以无限资源投入亦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3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类。 风险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接受者(人或物),使接受者受到伤害或损失,如下图。 途径 风险措施的选择一般可按下图顺序选择控制措施。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 管理控制 工程技术控制 将危害与人员隔离 改用危害性低的物质 降低危险停止使用该物质,或以无害物代之消除危险(1)首先从消除风险的角度来考虑,如:用无毒、非可燃物代替高毒、高燃溶剂,采取新工艺代替旧工艺等。(2)其次是从降低风险的角度:a) 用低毒、低燃物代替高毒、高燃物。b) 将危险源与接受者隔离,如:加装机器防护装置;采取局部排风系统把工人呼吸区的有毒蒸汽抽走。c) 限制危险。如:工程技术措施:刨床的自动喂料装置;管理措施:轮班制以减少暴露时间,或某些过程在现场无人时进行。(3)如果不适合采用以上措施(由于加工的问题、技术落后或其他原因),则可以采用个体防护装置和佩带个体防护用品的方法,以降低风险可能对人引起的伤害。 一般来说,采用个体防护装置和个体防护用品不应是首选的措施,还是应当从消除或降低风险的角度选择风险控制措施。仅当无立即可行的其他方式,作为临时措施,才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因为个体防护装置有如下几个特点:a)不能消除或降低危险;b)如因任何原因装置失败,则工人完全暴露于危险中;c)如装置妨碍了工人完全工作任务的能力,则会形成新的问题。4 事故预防41事故预防原理(略)42事故预防对策 事故预防即预防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的发生。 事故预防对策是组织采取的消除、预防和减弱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安全与健康的对策。事故预防对策是职业安全对策和职业健康对策的有机结合整体,两类对策是相互交叉、不能绝然分开的两部分。 (1)职业安全预防对策 伤亡事故的原因既然如此复杂多样,那么是否就因此对它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的,伤亡事故不可避免的论调显然是极端错误的。正确的认为应该是:努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和采用新技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人力和财力资源方面多给予支持,尽量从源头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伤亡事故肯定会得到控制而大大减少的,而且能更有效的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经济损失也会最小化。 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理,基本的事故预防对策有以下几种:a) 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b) 设置安全装置;c) 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d) 电气安全对策;e)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f) 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g) 个人防护用品。(2)职业健康预防对策对于职业危害的预防,应优先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工艺和物料,减少有害物质的泄露和扩散;尽量采用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装置(生产线)和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安全排放等装置,实现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尽可能避免、减少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职业卫生的预防对策主要有:防尘对策;放毒、防窒息对策;噪音和振动控制措施;防辐射(包括电离和非电离辐射)对策;高温作业、低温作业、冷水作业防护措施;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采暖、通风、照明、采光等;体力劳动强度规定,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管理措施,包括劳动组织、定员编制、工时制度等。(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对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健康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的管理。即使组织具有安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装置,也不能全面消除、预防所有的危害因素和防止人员的失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规章,并实施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和减少各种损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对策一般有:健全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依据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机构,配备管理、安全、检查、培训教育等人员;配备安全健康管理、检查、事故调查、分析、检验、检测的用具和设备设施;配备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场所;依据应急计划和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其他设备设施。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