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1讲 人口与城市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7955309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1讲 人口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1讲 人口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配套课件 第二部分 核心知识突破 专题三 第1讲 人口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人地关系 区位理论第1讲人口与城市1(2011 年广东卷)读 1995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 31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 311(1)1995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DA迁入率持续上升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B迁出率持续降低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A(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两条曲线分别表达了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该地迁入率始终大于迁出率,人口累积增加。第(2)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结合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年份项目2000 年2010 年全省总人口(人)74 382 80978 659 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0苏北43.1737.822(2011 年江苏卷)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占全省人口比例,图 312为江苏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图 312(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 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BCD点拨:第(1)题,读图提取信息并判读。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 选项,注意江苏总人口在增加。D 项,材料中信息不能断定人口增加的原因。第(2)题,读图提取信息:014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增长减慢;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答案:(1)B(2)B3(2011 年广东卷)19962006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 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 年人均建)D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 1.58 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4(2010 年广东卷)读 2005 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图 313),完成(1)(2)题。图 313(1)可知该市()D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B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点拨:第(1)题,通过读图分析图上人口流动的方向和数量得到答案。第(2)题,读图可知,人口主要从市中心以及远郊流向城市近郊区,这个过程称为郊区城市化。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人口和城市一直是高频考点。在知识上重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其带来的问题、结合产业转移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影响、结合人口迁移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空间地域结构特征。在能力上主要考查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最常见的图表有直角坐标图、三角形坐标图、柱状图、年龄金字塔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在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传统型和原始型区别: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的相对下降和死亡率的明显下降,使其自然增长率上升并明显高于原始型。(2)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区别: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 1%。国家类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突出问题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 以传统型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加上发展中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人口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因人口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发达国家以现代型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人 口 老 龄 化 问 题 突出、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较大鼓 励 生育、接纳移民2人口增长的空间分布特点【典例 1】(2011 年四川卷)图 314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图 314(1)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名师点拨第(1)题,读图结合选项分析,该省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该省常住人口数量由 2000 年的 8 235 万,减少到 2010 年的 8 042 万,人口密度减小,但幅度不大。图中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而自然增长率减小,断定城市人口增加并非依靠人口自然增长。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计算可验证 D 选项错误。第(2)题,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因此导致该省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移。答案(1)A(2)D【变式训练】(2011 年江苏质检)图 315 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 12 题。图 315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15 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ABCD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人口出现负增长ABCD点拨:第 1 题,从图中我们可知,1564 岁人口比例较大,即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而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第 2 题,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最突出的是 65 岁人口比例变大,也就是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出生人数的减少,劳动力减少,加重了青壮年负担。答案:1A2.B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图 316(1)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如图 317:图 317(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地区有利不利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可能导致公共设施负担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引发“城市病”迁出地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经济发展2人口迁移的影响【典例 2】(2011 年重庆卷)图 318 表示 20002005 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图 318造成图中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名师点拨读图分析 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是:人口迁入率低,人口迁出率高,人口净迁出率大。最可能是经济因素影响该地人口迁出。答案D【变式训练】3(2011 年惠州模拟)图 319 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从图中信息可推断()图 319A.中西部各省民工流出量大于流入量B.东部沿海各省民工流入量大,是因为当地自然条件优越C.东部沿海各省经济发达,均没有明显民工流出现象D.民工主要流出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答案:D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给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1)景观变化的影响不利影响:图 3110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城市化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必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地位得到上升。(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典例 3】(2010 年安徽联考)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图 3111),完成(1)(2)题。图 3111(1)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A1825 年前后C1925 年前后B1875 年前后D1950 年前后)(2)依图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各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名师点拨第(1)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分析图中 M1 和 M2 曲线的变化。由于 M1一直大于 M2,故可确定 M2 代表欠发达地区。图中显示 M2 从1925 年前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第(2)题,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 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 50%。答案(1)C(2)D【变式训练】(2011 年浙江摸底)图 3112 为我国某城市的发展过程中1990 年和 2008 年比较图,读图回答 45 题。图 3112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的是()B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规模扩大5从 1990 年到 2008 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B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郊区交通更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便利A.CBD功能区形态区位影响因素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市中心 ( 市场最优原则)、街道拐角、交通干线两侧(交通最优原则)历史因素(如欧洲城市中心一般是广场);经济因素(付租能力强弱) 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影响地租高低;行政因素 ( 政府规划);社会经济因素住宅区占城市用地比重最大高级住宅城市外缘,环境优美的地区;低级住宅内城,靠近工业区工业区 集聚成片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各功能区的区位在不断地变化,如传统的商业中心,由于交通拥堵等问题出现衰落的现象,相反在城市的外缘,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达度的增加,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区由于某些工业污染严重,有外迁的趋势,区位选址往往要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典例 4】(2010 年江苏卷)图 3113 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 3113(1)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名师点拨第(1)题,依据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理论,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住宅区面积最大;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工业区有向城市外缘,交通干线沿线迁移的趋势,分析图上数据变化,可推知。第(2)题,“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分析“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各曲线变化特征: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面积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答案(1)C(2)B【变式训练】(2011 年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 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 3114 示意 2008 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 67 题。图 31146该国公共住房()D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成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A7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