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第2篇 专题3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7919007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第2篇 专题3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第2篇 专题3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与测试 第2篇 专题3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力阐释:能力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一、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主要针对图表型主观题、或者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学生实际有点远的主观题而言的。这些题目的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这样的题目或者因看不透材料而表述不准确,或者是只留在表面性的陈述上,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描述或阐述事物而失分。所以,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述。 典型例题12013北京文综,38(1)(2),14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1)描述图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2)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措施措施影响途径影响途径控制红线控制红线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定价价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提高超量用水价格,促进节约水用,减少水的资源节约水用,减少水的资源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优先安排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贷款,并给水设备的贷款,并给予优惠利率予优惠利率用水效率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红线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促使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企业设法减少污水排放水功能区限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纳污红线解析:(1)审设问可知,本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型为图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图表,准确描述“三条红线”的变化趋势。(2)本问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题型为图表题。解答时,要利用题中所给材料,这是材料中所提到的“三条红线”中的第一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节水设备”“贷款”“优惠利率”,这些措施可以使企业使用节水设备,降低成本,提高用水效率。解答时,要注意影响途径中的“增加企业排污成本”这一关键信息,怎样才能增加企业排污成本,应主要从税、费等角度来考虑,比如:征税、罚款等。答案:(1)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2)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对企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体验尝试12013北京西城二模,38(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一项措施。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拥有量呈现出较高的相关度注:发明专利授权量,是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发明专利权的件数。发明专利拥有量,是指拥有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说明图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据此说明我国应该怎样推动经济发展。解析:解答此题第一层经济现象可用几句话概括:看明时间段,分清三条线,把握关联性,创新有作用。解答第二层次要注意设问要求,“据此”“我国应该怎样推动”对此题答案作出了要求,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的作用等成为答案的关键语。答案:20082012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拥有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均有所增长。发明专利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创新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我国应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必须高度重视利用发明专利,推动经济增长。 二、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典型例题2(2012海南单科)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材料二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其中,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影响类试题,在作答时要注意运用辩证的关系分析,一般而言,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既要看到某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意义),又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危害)。答案:积极影响: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消极影响: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体验尝试2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用工荒”出现会给社会带来什么经济影响?解析:第(1)问,调查用工荒出现的原因,情景一主要体现了劳动者素养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情景二,体现了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情景三,体现了劳动者的就业观。第(2)问,强调用工荒的影响。我们可以立足经济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强调劳动力缺失的不利影响。二是从经济发展和劳动者角度,强调用工荒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积极意义。答案:(1)原因: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企业给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平等的择业观等。(2)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工荒”会给相关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从客观上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与工人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本质。典型例题3(2012重庆文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e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反驳“中国威胁论”。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限制性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的有关内容等来反驳、阐释“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1)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3)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国防力的增强,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强大后也绝不侵略他国。体验尝试3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封建专制是中国政治无计可逃的唯一选项。辛亥革命通过武装起义掀倒了皇帝的宝座,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张謇深刻地指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材料中“辛亥革命与以往革命迥然不同”这一观点的理解。解析:本题是一道限制性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的有关知识,在作答时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阐释清楚辛亥革命与以往革命不同的本质在哪里,注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答案: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前进。中国以往的革命都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的社会制度并没有产生。辛亥革命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这是与以往革命截然不同之处。 三、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用。这主要指向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确定问题的起点: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点:第一,确定问题的起点: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情境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第三,排除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第三,排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解决问题的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以及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必要步骤。中介状态以及由起点到终点之间的必要步骤。典型例题4(2012浙江文综)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小林同学的观点。思路点拨:本题属于认识(评析)类试题,在作答时第一步判断表态,即小林的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第二步阐述道理,首先明确依据,即公司的经营目的和基本经济制度,其次分析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第三步明确做法,即作为公司应该怎么做。答案: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钢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小林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公司经营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钢铁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同时,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理应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不仅做大更要做强,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体验尝试4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曾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解析:本题借用我国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具体事例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评析我国政府的“无为而治”。第一步,判断“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也就是我国政府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为。第二步,分析我国政府有所作为的依据(政府的性质、宗旨、基本原则)、重要性(有所作为的意义及作用)和可能性(我国政府的地位以及具备的基本职能)、必要性(我国政府必须履行其承担的主要职能);有所不为的危害性(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等;第三步,明确“怎么办”即我国政府应当有所作为、有所不为。答案:(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应有所为。(2)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