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773453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2016三明)阳春三月,三明已桃红柳绿,漠河仍冰天雪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东西跨经度广 B南北跨纬度大C地形复杂多样 D地势起伏大B(2016三明)今年5月初,三明市连降暴雨,泰宁县发生重大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的损失。下图是逃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2此次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连续多日的强降水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茂密土质疏松A BC D3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 )A B C D B B(2016莆田)下图是我国的三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 45题。 4比较三个城市气候资料,叙述正确的是( ) A漠河的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B广州的年降水量最少 C冬季气温都低于0 D北京冬季降水最丰富 5广州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AC(2016三明)下图是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北向南递减C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从西向东递减7形成这种分布的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C夏季风 D冬季风AC(2016泉州)读图,回答89题。 8图甲区域所面临的主要因素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水污染C大气污染 D土地荒漠化9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地区开荒种田B中游地区水土保持C干流兴修水利D下游地区清理泥沙AB 10(2017福建)下图为长江流域略图,宜昌与湖口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长江发源于_高原,该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2)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3)长江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_(上、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4)A、B两处河段,流量较大的是_,理由是_ _。青藏一沿河分布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水运条件好上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量丰富BB处以上河段比A处以上河段沿途汇入更多支流,流量更大11(2016厦门)阅读图1、图2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材料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初冬或初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图1 图1 图2 (1)上、中、下游河段中,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_游和_游。当凌汛来临时,人们最经常采取的防治措施是_。(2)上游的兰州至河口镇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_,其主要原因是_;_。(3)上中游的兰州至河口镇河段,河水含沙量迅速变_,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_严重的_高原区。为了防止泥沙下河,我们应大力实施的生态措施是_。上下炸开冰坝小支流少用水量大(农业灌溉、城市用水)大水土流失黄土植树种草(或生态退耕等)(锉刀)(4)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_,泥沙大量_,导致河床抬高,高于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河堤一旦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_(灾害)威胁,为了防止这一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缓慢淤积洪涝加固河堤12(2016厦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月份,厦门平均气温约为_,北京平均气温约为_,影响厦门与北京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2)1月份,甲地平均介于_和_之间,乙地平均气温介于_和_之间。甲地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_。(3)我国东部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_ _,三亚与漠河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_ _。1112均可46均可纬度(因素)841620甲地海拔较低(或乙海拔较高)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从南向北递减答介于4856之间的任意数值即可考点1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例1】下图是沿我国北纬36纬线所作的剖面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表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其中A为第_级阶梯,C为第_级阶梯。(2)图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位于_河的河谷地带,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3)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表现为( )(双选)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B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C在阶梯内部,由于降水丰富,水能资源巨大D在阶梯的过渡地带,由于有巨大的落差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A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太行山黄三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各地理要素之间总是彼此制约、相互联系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大多是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且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当河流流经地势阶梯的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考点2 中国的气候【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1月份地气温高于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D【解析】(1)题,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除了纬度因素外,还有地形因素的影响,受山岭的阻挡,地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故D正确。(2)图中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2)题,地地处秦岭以南31N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B考点3 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例3】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冬季风的势力强大【解析】本题考查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夏季我国盛行偏南风,主要来自东面的太平洋和南面的印度洋,气候温暖湿润。但夏季风不稳定,来得早,去的晚,风力过强,就会出现涝灾,反之,则会出现旱灾。故选C。C考点4 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例4】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解析】我国外流河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内流河主要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河流水量主要来源于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多属于季节性河流,长江、黄河属于外流河,但黄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是我国第二长河,但不是第二大河;长江流经我国湿润区,是我国第一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量最大。故选C。C考点5 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例5】读图,完成(1)(2)题。(1)黄河干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 )A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落差大B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落差大C河道宽,终年水量大D纬度低,终年不结冰【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水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和水量丰富的地区。黄河干流上游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故A项正确。A(2)关于上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在中游和下游 B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形成“地上河” C黄河由西向东流入渤海 D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支流众多(2)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难度中等。凌汛主要发生在有结冰期的河流上,且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中、下三河段中,上、下游河段易发生凌汛,A项错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流经下游时,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故B项不正确;黄河下游由于形成地上河,故支流少,流域面积狭窄,所以D错误。选C。C考点6 中国的自然灾害【例6】读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100198727422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310204062906550B灾害的强度减小了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ABCD【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已有提高。灾害损失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