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773207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3篇《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篇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山西专用版本及考情(人教九下19课,苏教九下15课,北师九下;2016年已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w b dn gng c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从前 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 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古义:停止,放弃今义:已经 得到,拥有 通“德”,感激 通“欤”,语气词 给 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同时得到 祸患,灾难 假如,假使 更重要 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厌恶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用脚踢 侍奉 介词,比 介词,对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三、成语探源1舍生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2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四、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华丽的住宅却接受了。5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天性。五、问题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义”)。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这是_;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这是_;用“乡”与“今”对待“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论证,这是_;用_来论证为何要“舍生”。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讲道理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用比喻的方法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述的问题通俗易懂,为下文论述“舍生取义”作铺垫。4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性吗?为什么?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要有舍己为人等值得学习的精神。5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鲁迅先生,用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六、文章中心文章通过生与义的对比,以路人宁死不食不义之食与面对物质诱惑而丧失本性的人为例,劝勉人们要时刻保持本心,努力做到舍生取义。A 【解析】恶:厌恶。A 【解析】“辟”通“避”,躲避。“得”通“德”,感激。“乡”通“向”,从前。3下面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解析】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判断B项错误。B二、(2016山西百校联考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导学号:96732157)【甲】鱼我所欲也(全文)【乙】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注】人心:人人有的爱人之心。人路:人人走的大路。放:亡失,丢失。dn c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仁 人心也 义 人路也/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研究学问的途径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良心找回来就行了)B 【解析】B项的“故”都译为“因此,所以”。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观点是“舍生取义”,与之相反的成语是“见利忘义”。B孟子认为“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的原因是“所恶有甚于死者”。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意思是“得到”。D作者在甲文中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解析】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C三、(2016张家界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导学号:96732158)【甲】鱼我所欲也(第一段)【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病笃:病重。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厌恶 如果,假使,假如 适逢,正赶上 长大成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