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名词活用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57656980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名词活用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 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名词活用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 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名词活用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名词活用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古代汉语实词活用是普遍现象,名词的活用就是其中之一。名词的活用如同其他词性活用一样,规律性很强。只要掌握住这些规律,学习活用现象就相当容易。名词活用的种类及其规律特点如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状语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构成主谓关系)状语动词或形容词用文字表示,就是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作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天高地迥”“虎啸猿啼”,这是主谓关系;而“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在文中不能作“折”“行”的主语,那就活用为状语,变成“(像北斗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行走”。又如“人皆得以隶使之”,此句主谓关系为“人使之”,而“隶(奴隶)”这个名词处在中间,只能用作状语:像奴隶一样。.练习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语,并解释其义。(1)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太史公自序)_(2)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夏本纪)_(3)我国家礼亦宜之。(鲁周公世家)_上:向上。下:向下。南:向南。国家:按照国家。(4)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周公世家)_(5)矫称蜂出,誓盟不信。(六国年表)_郊:在郊外。蜂:像蜂子一样。练习二指出下列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现象的句子,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2)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3)倡优所畜。(报任安书)(4)日过午已昏。(项脊轩志)(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6)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芙蕖)(7)前辟四窗。(项脊轩志)(8)东犬西吠。(项脊轩志)(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项脊轩志)(10)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11)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太史公自序)(12)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录后序)(13)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河渠书)(1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1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16)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答:_(2)(3)(5)(6)(7)(8)(9)(11)(14)(16)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性更强,种类较多:(1)“所”名词“所”活用动词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名词,就活用为动词。(3)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4)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5)名词之(后有语言停顿)活用动词之(6)名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动宾关系)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一名词活用)(7)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后组成主谓关系)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后一名词活用)(8)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而”在文言文中,连接的是动词、形容词,不连接名词。需要指出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该词的动词义项不同。如“填然鼓之”,这个“鼓”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擂鼓”;而“赵王鼓瑟”中的“鼓”是动词,“弹奏”之意,是多义词“鼓”本身有的一个选项,而不是临时活用。.练习三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解释其义,并指出它属于上述八类中的哪种情况。(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_(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_(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_十步:跨出十步。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渔樵:打鱼砍柴。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东:向东行军。“而”后名词活用(4)义不赂秦。(六国论)_(5)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_(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_(7)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_义:坚守正义。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前:走上前。“而”后名词活用衣:穿(衣)。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舍:安排旅舍。名词(短语)连用,前一名词活用(8)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_(9)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_(10)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_(11)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秋声赋)_寿:献寿。介宾短语后名词活用籍:登记。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目:使眼色。两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实:结果实。名词连用,后一名词活用(12)垣墙周庭。(项脊轩志)_(13)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_(1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_(15)鹪鹩巢于深林。(逍遥游)_垣:砌墙。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宴:吃饭。“而”后名词活用南:向南飞。特殊的名词活用巢:结巢。主谓之间的名词活用(1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17)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愚溪诗序)_(18)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_饭:吃饭。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家:安家。介宾短语前名词活用(“于”字省略了)函:用匣子装。代词“之”前名词活用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例中的“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例中的“斗”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出的动作行为。.练习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1) 以为轮。(劝学) _(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_(3)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鲁周公世家)_(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_ :使弯曲。王:使为王。臣:使为臣。封:使成为疆界。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地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化的动词的特性。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吾从而师之”(师说)。名词的意动用法与活用为一般动词不同。活用为一般动词,某种特征是主语所具有的。如: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例中的“客”意为“做门客”,“门客”这一身份为主语“冯谖”所具有;例中的“客”是主语“孟尝君”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的。.练习五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名词,并解释其义。(1)孔子师郯子。(师说)_(2)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_(3)则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_(4)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_师:以为师。襟:以为襟。带:以为带。则:把当作准则。鄙:把看作边邑。附:名词活用歌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五分活用看仔细,切忌放在句子中。综合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字都属于名词的活用,请指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_(2)顺流而东也(赤壁赋):_(3)乳二世(项脊轩志):_(4)则刘病日笃(陈情表):_(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陈情表):_(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_ (7)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_(8)辇来于秦(阿房宫赋):_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喂养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名词作动词,灭族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9)衣赭衣(报任安书):_(10)倡优所畜(报任安书):_(1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_ (12)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_(13)王无罪岁(寡人之于国也):_(14)一觞一咏(兰亭集序):_(15)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_(16)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_名词作动词,穿名词作状语,当作倡优一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名词作动词,喝酒名词作动词,上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删改)注注 檠(qn):矫正弓弩的器具。括:箭尾。镞(z):箭头。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长剑 好:爱好B.学岂有益哉 益:益处,好处C.御狂马不释策 释:勒紧D.镞而砺之 砺:磨砺解析解析释:放下,丢下。答案解析(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括而羽之 B.镞而砺之C.人受谏则圣 D.稍稍宾客其父解析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形容词作动词。答案解析(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译文:_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译文:_其入不益深乎?译文:_答案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木材受过绳墨,再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变得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箭射入得不是更深吗?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不能丢下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受过绳墨,再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变得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射入得不是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您的教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