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构成了一个种群B. “草盛豆苗稀”说明不同植物间有竞争关系C. “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D. 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A【解析】某一区域中,豆科植物种类繁多,并不只是一个物种,A错误;在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在豆苗阶段,豆苗在和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必要除草,以利于豆苗生长,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人类活动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这也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之一,c正确;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种庄稼,则该群落向着人类需要的农田群落的方向演替,若弃耕,农田群落可能演替为草原群落或森林群落,所以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D项正确。故选A。2.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B. “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C. “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D. 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答案】C【解析】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C。3. (2020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诊断)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因此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信息,A正确;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B错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利用乙昆虫在蜘蛛网上产生的振幅,因此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C正确;据图可知,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D正确。故选B。19. (2020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B捕食种群AB. 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C. 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B存在,种群A不存在D. 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答案】A【解析】据图两者数量变化可判断两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种群A捕食种群B, A错误;该图后期两者数量变化趋于稳定,可判断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B正确;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被捕食者B存在,捕食者A不存在,C正确;据题干分析可知,若一直保留屏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则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D正确。故选A。20. (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如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A. 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B. 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C. 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 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答案】B【解析】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甲的营养级较低,A项错误;丝瓜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故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C项错误;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项错误。21. (2020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科技兴农志愿者在培育害虫天敌青蛙的过程中发现,池塘里小蝌蚪居于水池中央深水处,大蝌蚪活跃在入水口的浅表层,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属于垂直分层现象B. 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体现了优势竞争C. 投放加碘的饲料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D. 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不是种群中的不同个体,大、小蝌蚪分布的水层不同不属于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优先发育的大蝌蚪会产生毒素使最幼小的蝌蚪中毒死亡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投放加碘的饲料,有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促进蝌蚪发育成青蛙,C正确;蝌蚪和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巨大差异属于变态发育,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22. (2020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教学质量第三次联考)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常表现出A. 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 种植某种农作物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C. 在农业生产上,应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D.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植物的垂直分层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某种农作物构成的是一个种群,不存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B错误;利用植物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提高农作物产量,C正确;垂直结构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故选B。23. (2020届山西省高三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利用CO2,制造有机物。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硫细菌与管蠕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B. 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了解生命的起源C.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主要是硫化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D. 硫细菌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利用CO2,制造有机物,管蠕虫吞入硫细菌形成细菌囊,并不断将从海水中吸收的硫化氢等物质输送给囊中硫细菌,同时也从硫细菌获取能量”,可知硫细菌和管蠕虫之间是瓦利共生关系。管蠕虫为硫细菌提供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硫细菌可以为管蠕虫提供有机物,两者关系为互利共生,A错误;热泉口的环境与原始地球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研究热泉生态系统有助于研究生命的起源,B正确;硫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属于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D正确。故选B。24. (2020届辽宁省高三第一次模拟)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图是某水城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KaKi。a b c d e时间A. 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 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i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 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答案】C【解析】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即de时期,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故选C。25. (2020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差别不会太大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数量变化均符合型曲线C. 群落演替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稳定性更低D. 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就会一直维持稳定【答案】C【解析】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则环境容纳量有较大的差异性,A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由于开始逐渐成为优势种而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该优势种群逐渐被其他种群替代,则种群数量会不断减少,这种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规律,B错误;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群落演替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稳定性更低,如草原沙漠化时的演替,c正确;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如果发生迁入或者迁出,则种群密度就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 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D. 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答案】A【解析】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4.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 定期焚烧落叶,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C. 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或物种,A错误;定期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有害昆虫,可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许多野生动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由此说明生物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D错误。故选C。5. (2020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低于农田【答案】D【解析】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于农田,其价值也高于农田,D错误。故选Do6. (2020届广西柳州市高三模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地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 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C. 若消灭了狼,可使鹿的种群数量按照J型曲线持续增长D. 大量捕杀狼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该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一鹿一狼,狼获得的能量来自鹿,而鹿同化的能量来自该生态系统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鹿和狼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由于人为地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当鹿的种群数量超过了森林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又开始减少,C错误;大量捕杀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7. (2020届河北省名优校联考)研究发现:有一种热带灌木,当毛毛虫吃掉它的一片叶之后,就不再吃附近的叶片,而是咬食一定距离之外的叶片。有人推测“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了某种化学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热带灌木的这种防御机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该信息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C. 与此推测类似,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也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D. 要检验此推测是否成立,可在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后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答案】c【解析】该热带灌木的这种防御机制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该信息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而且这种化学物质可能对毛毛虫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属于植物体内的信息分子,C错误;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后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可用于检验此推测是否成立,D正确。故选C。8. (2020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陆地某群落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 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与能量均为正金字塔形C.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 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答案】A【解析】一般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只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正确;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均为正金字塔形,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置情况,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C错误;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例如荒漠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A。9. (2020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质量检测)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In?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 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 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 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正确;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正确;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错误。故选D。10. (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篇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低海拔 中度海拔 高海拔图2A. 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B. 在夏秋季,如果普通篱体重增加1 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 kg植物C. 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D. 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答案】B【解析】分析图1,社鼠与中华姬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分析图2: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又逐渐降低。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在夏秋季植物一鼠一普通篱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普通篇体重增加IKg,最多消耗植物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 170%70%=100Kg, B正确;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C错误;分析图2可知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逐渐降低,且图中只能得知丰富度的大小,不能判断种群密度大小,D错误。故选B。11. (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螃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螃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螃虫分泌“蜜露”。螃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螃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螃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蚂蚁拍打螃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 蚂蚁吃“蜜露”,螃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 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 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解析】蚂蚁用触角拍打螃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蜜露”属于螃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螃虫的同化量,B错误;据题干信息,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蚣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螃虫与蚂蚊间传递,C正确;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蚣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B。12.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C正确;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D错误。故选D。13. (2020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二模)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这些地方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增强了B. 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 种植梭梭树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由于这些地方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故该地生态系统的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有所增强,A正确;由于人类的活动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B正确;由于该地气候条件波动性较大,故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种植梭梭树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D。14. (2020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一模)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N (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型C. 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 5-7月,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BD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只是种群数量特征,不是丰富度,C错误。故选C。15. (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B. 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C. 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A错误;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种群密度,但不能增加该种群的K值,B错误;种群数量增长还受环境的影响,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如果环境条件恶劣,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因为该鱼塘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故鱼塘中该种鱼的初始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中该种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D。16. (2020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二模)人类的参与使受到影响的环境得到改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修复盐碱化的草地、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工厂废弃地改造为公园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 植树造林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修复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D. 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构建生态农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良性循环,自我调节能力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和营养成分。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只能多级利用,不能循环,A错误;植树造林使群落结构更加负载,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结构变得复杂,C正确;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是在保留了土壤条件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Ao17. (2020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呼吸作川IA. 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C. 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dD. 甲、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a/(a+c+e)【答案】C【解析】乙捕食甲,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A正确;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没有被乙同化,还属于甲进入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c中,B正确;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二乙同化的能量-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可表示为a-b, C错误;甲、乙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同化的能量/甲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a/(a+c+e), D正确。故选C。18. (2020届江西省上饶市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植物被采食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X,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信息B. 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甲昆虫天敌数量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增加C.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D.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