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胜利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57218804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放战争的胜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上海解放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教学要点1、重点辽沈战役 :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撤东北、守传递固华中,收缩战线确保重点的战略,并使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对整个战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解放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军事战略思想,不愧为出色的战例。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1946年6月底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决心发动战略决战项 目军队人数兵器装备统治区域士气民心19461948194619481946194819461948国民党430360飞机、大炮、坦克3/4强3亿多共产党120280小米加步枪1/4弱23513亿1.68说明国民党兵力不足、士气低落,只得收缩战线重点防御。中共中央洞察局势,抓住战机,果断决定发动战略决战。提醒学生:党中央的决心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源于高瞻远瞩的洞察,而洞察出自对敌我双方深刻的了解。两年多来,解放军在战场上的努力,已逐步使战情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这为进行决战提供了军事上的可能,党中央的正确部署使这一可能变成了现实。(2)党中央首先在东北发动战略决战出示三大战役形势图介绍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第一、在东北地区,解放军的兵力相对国民党军队而言,占有局部优势。第二、敌军孤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地,战略上处于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解放军握有主动权。(3)攻打锦州成为辽沈战役的突破口讨论:对沈阳、长春、锦州三地,解放军先攻哪一地?思路:攻打三地各有利弊。攻打长春最最容易,但可能使敌人见势收缩,退入关内;攻沈阳政治影响大,但敌军兵力集中,不易下手;攻锦州有危险,易遭敌军夹击,但若能攻下,就能截敌退路,“关门打狗”。党中央下定决心辽沈战役从攻打锦州开始。毛泽东曾向东北野战军指挥员林彪连发77封电报,指示一定要先攻锦州,这是辽沈战役获胜的最关键的一步棋。(4)辽沈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课件展示:辽沈战役的具体经过大致上经历了攻打锦州、解放长春、塔山等地狙击战和攻打沈阳四个环节。辽沈战役的胜利意义:第一、战役歼敌47万余人,我军兵力进一步增强。一增一减,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但在军政素质上,而且还在数量上超过了对方。这对此后解放战争的战局演变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第二、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是我军第一次完整地解放一个行政大区。东北土地辽阔,矿产丰富,工业发达,铁路稠密。解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2、淮海战役出示三大战役地图:提问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矛头该指向哪一地区?回答: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解放军在徐州附近地区和京津附近地区分别发动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两大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多方向跨地域的大规模歼灭战。(1)为什么选择徐州为战场中心徐州地处陇海、津浦两线交合处,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地区集结了80万国民党军队,若能围歼,则南京以北的江北地区无险可守,无兵可恃。(2)战役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碾庄歼敌黄伯韬团,攻克宿县,孤立徐州。第二阶段:双堆集歼敌黄维兵团,陈官庄合围西逃的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陈官庄合歼杜聿明集团。(3)战役胜利的意义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基本解放。背后,解放军进逼长江北岸,南京城内的国民党政权日暮途穷。3、平津战役(1)说明战役前的双方形势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已是明朗化动向,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惊恐之余,去留难定,即使选择撤,那么南逃或西窜还是北窜,犹豫不决。党中央审时度势,派东北野战军秘密而迅速地入关,全同华北地区解放军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2)介绍战役的进展过程解放军为了截断敌军南逃或西窜之路,先在东西两路,实行战略包围。但同时又要防止敌军收缩固守或狗急跳墙,便采取“隔而不围”或“围而不打”的部署。然后,解放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依次发起攻击,即先攻克西路的新保安、张家口,后强攻东路的天津,最后中路包围并和平解放北平。(3)指出战役胜利的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北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加快。出示课件: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人民解放军保护古都的文化遗产,使之免受炮火之灾。这充分证明人民军队不但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4、三大战役比较:共同点:大规模的歼灭战不同: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淮海战役是“中间突破”,平津战役是“瓮中捉鳖”。4、渡江作战(1)渡江前的有利形势第一、小结三大战役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战果意义辽沈1948912-112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淮海1948116-1949110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歼敌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1948125-1949113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改编、歼敌52万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三大战役合计1948912-1949113四大野战军改编、歼敌150万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第二,补充史实,介绍1949年1月,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蒋介石被迫引退;1949年4月,国共北平和谈,国民党方面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朱德代表中央及时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渡江作战的过程课件展示:二野、三野汇合百万雄师,突破敌军千里江防,进军江南,冲进南京“总统府”的壮观场面。(3)渡江胜利提意义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建立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覆灭。(4)渡江后的胜利进军渡江后,解放军乘胜前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东南沿海和大西北、大西南进军。解放战争在全国大陆基本胜利。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辽沈战役三大战役胜利歼灭敌军主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学生讨论: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将士英勇善战,革命力量团结一心 解放东北东北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板书设计平津战役华北野战军中国共产党 解放华北 战略奠基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 解放徐淮地区奠基 决战 进军江南 推翻国民政府渡江战役华东野战军解放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