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的民俗学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689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的民俗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的民俗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的民俗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的民俗学研究自行申报 (优 良 中 及格 差)作者: 学号: 专业: 摘要:天津民间工艺品三绝是指杨柳青木板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风筝三个天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工艺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传统的文化艺术作品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琳琅满目却失去内涵的所谓工艺品。通过本文对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的描述、起源、发展时期、特点、制作工艺、社会评价、传承意义等各方面的介绍研究,让人们更加的了解它,保护它,不要让这种经过历史熏染的艺术作品消逝。 关键词:杨柳青木板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文: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当地农民大部分以绘制年画为生,最早起源于杨柳青镇,所以得名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制作技艺精湛,工序繁复,它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一张年画要经过构稿、雕版、木版套印、工笔彩绘、精工装裱等几道工序,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题材丰富多彩,胖娃娃、门神、缸鱼,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表现人民欢度新春的欢乐情绪。人们把年画贴在内室墙上,水缸上,有的用来装饰窗户两旁的窗旁画,以增添节日欢乐气氛。杨柳青年画细腻艳丽,画娃娃尤为精致,清代中期齐健隆画店印制的吹拉弹唱图画六个娃娃欢快地吹弹演奏,当中的娃娃手足同时敲奏多种乐器的“什不闲”尤为生动有趣,娃娃们的服装发式都有变化,背景上的兰竹和明角灯也烘托着节日的气氛;另一幅连生贵子则是在全幅画上突出塑造一个胖娃娃,捧笙吹箫,旁有荷花莲蓬装饰,婴儿形象健康优美,色彩上以黄、红、粉为主色并有大片墨色加以调和,肌肤画庞都精工勾染,体现了“粉娃娃”年画的较高水平。【1】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康干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太平天国信封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唯独没有人物,正所谓“瘪瓜子-没仁(人)”。【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 ”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城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年画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木版年画曾一度衰落,抗战时期全部停业,损失最为惨重。1949年后,经过人民政府的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得了新生。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他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它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做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3】泥人张彩塑,是指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属于室内陈列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置案头或架上,故又称架上雕塑。泥人张彩塑可以说是天津的一绝,“泥人张”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创始人张明山从小家境贫寒,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他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的送他一个昵称:泥人张。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泥人张彩塑从第一代至今已传了五代,140多年来,泥人张的名字在群众当中如同神话般传诵着。现在艺术博物馆陈列的第二代张玉亭塑的梅兰芳象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艺术再现。看着这件艺术作品,犹如见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难怪人们说,泥人张把人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气。“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于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三百六十行描绘的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渔樵问答(张明山作)不单使我们想起邵雍的渔樵问答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渔樵问答”前者借渔樵的问答,来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后者借柳敬亭和苏昆生的对话,来道出国家兴亡所致的悲痛感,从而透露对人生的空幻之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那里?于是最后归结到隐逸渔樵而且透过塑和绘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般生命中的渔樵,而是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泥人张最精彩的作品是钟馗嫁妹,这是一套29个形象的巨作,人物动作、性格、表情各不相同,或胖如蠢猪,或瘦如豺狼,或奸诈,或贪婪,或狡狯,或凶残,形形色色,面目可憎可笑,看了令人捧腹。冯骥才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泥人张,目前收录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的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的重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格。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泥人张善于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泥塑单纯雅致,富于装饰趣味,作品透出一种明快清新的气息,也表现了弃恶扬善的道德意义。“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使人们在一般中看见美,在枝节、片段中看到无限。“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风筝只是宫廷贵族的玩具,宋元以后,风筝逐渐普及于民间,明清时期更是广为流传。天津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之乡,天津风筝由原产于中国的毛竹、绢、纸、矿物颜料等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魏记”风筝题材丰富,有仿生的飞禽走兽;有山水、人物,均选型生动,做工精细,彩绘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赢得很高赞誉。【4】风筝魏是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故称风筝魏。1872年魏元泰生于天津,自幼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扎风筝的造诣,他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并应用于风筝的制作。以前的风筝,以硬翅为主,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为整体式。他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他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 “魏记”风筝有不少绝活。其中“送饭”、“背负锣鼓”、“变字变色”、“变换方位”和“撒传单”等,都深受人们喜爱。“送饭”由大小两个风筝组成,俗称“母子风筝”。防飞时,大风筝先飞向天空后,小风筝直奔大风筝飞去,大小风筝在蓝天飞舞。小风筝也可从空中回到地面,再由地面飞向天空,犹如孩子为母亲送饭。故名“送饭”。“背负锣鼓”,即在风筝上安锣鼓,起飞后,借风力,使风筝能自动敲打出锣鼓声。“变色变字”,“变色”是使特制的风筝在蓝天上被风吹得向阳向阴,显示不同色彩;“变字”,即在风筝上装有标语,放飞后,只需用力一抻线,风筝机关打开,一幅标语垂下。“变换方位”,即一组风筝借风和线的拉力,在空中变换位置。“撒传单”,即在风筝上夹带一些传单,当风筝在空中飘飞时,只需用力抻线,传单即随风飘落。【5】风筝魏的革新里还有一个绝活叫蒲绷。就是拿蒲草做成弓弦,搁在风筝上发出声响。这个绝活只有他能做,没能传下来。【6】风筝魏的发展经久不衰,在魏元泰第二代传人魏慎行,第三代传人魏永昌、魏永珍,第四代传人魏国秋的继承和不断创新下,风筝魏的风筝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品种。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曾派太监来津向魏元泰定做风筝。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亲自购买他的风筝。清末皇帝溥仪在津居住时,也曾派人购“魏记”风筝。1912年,他的11件风筝在天津河北公园展出,获国家级的直隶出品展览会金牌。1914年,“魏记”风筝作为展品,被送到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奖章和奖状。后来,风筝魏的风筝多次出访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天津与世界各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信使和纽带。飞机的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的后代也因风筝而与风筝魏结缘。雨果先生曾说过:“岁月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我们身边很多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如:藏族古传统音乐“百”;江永女书;裁花娘子;藏戏.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们的保护与传承。消逝的无法拯救,只能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要等到全部失去了,才懂得反省,希望人们都能懂得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天津人,看到自己故乡的文化,不得不说是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从而对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令人感到很欣慰,希望所有的文化都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经久不衰!参考文献:【1】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P106-107【2】天津杨柳青年画欣赏民俗奇葩【EB/OL】.134748.htm【3】“泥人张”与惠山泥人【EB/OL】.【4】天津三绝【EB/OL】.336dc37c0f【5】“风筝魏”风筝【EB/OL】._3713485_2.htm,2005【6】风筝魏【EB/OL】.Articled=55019&ClassID=200730,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