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治疗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191923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医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彝医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彝医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一 章 彝医 敷 疗 法第一节 彝 医 水膏药疗 法彝医水膏药疗法是彝族医药外用中的一种, 根据患者病情或伤势、 病变部位 而灵活采用相应的彝族药细粉或鲜品药,用水(溶剂)将药物调制成糊状,涂在 棉纸或纱布的一面, 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简便廉验, 无创无痛无苦, 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便于携带, 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州余惠祥副 主任医师是国家级传承人, 杨本雷主任医师是省级传承人, 余秋虹和杨舒雅是州 级传承人。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痹症、头痛、腹痛、外伤、疮痈疔疖等。2、西医适应疾病:风湿性腰腿疼、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 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腹痛等。二、治疗方法1、操作程序(1)需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器皿中,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溶剂 (常用溶剂有冰雪水、井中凉水、地表长流水、温水、烟筒水、草药液等)调制 成糊状。(2)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竹片等适宜工具将所 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3)将摊好水膏药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 或绷带固定。(4)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 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5)疗程: 2-3 日换药一次, 3-7 次为一个疗程。2、水膏药应用举例:(1)治疗肝火上冲头痛如裂,暑热头昏头痛。药物:岩芎20g紫金龙10g芒硝30g真金草20g用法:上药研细粉,加深井中凉水调拌成膏糊状,滩涂于两块5X 5c*l勺棉布 上,敷贴在左右太阳穴。(2)治疗关节扭伤肿胀疼痛,风湿肿痛。药物:小铜锤20g滑藤30g见肿消30g生草乌10g五爪金龙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加温水调拌成膏糊状,外敷于伤 痛处,包扎固定。(3)治疗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药物:重楼20g五爪金龙15g大黄花10g蜈蚣2条拔毒散叶 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加陈烟筒水调拌成膏糊状,敷贴于患处。3、配方筛选举例:筛选出临床应用时间长、疗效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勺 五种配方,分别为( 1 )治疗风湿性腰腿疼、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初拟方:青骨藤,透骨草(借麦凶),小五爪金龙,菊三七等。(2)治疗跌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后遗症 初拟方:五香血滕、金刚散,虎杖,接骨丹,四块瓦等。(3)治疗各种原因引起勺头痛 初拟方:白云花,岩芎,紫金龙,大黄,五除叶,四块瓦等。(4)腹痛 初拟方:艾叶,五除叶,木姜子,樟等。(5)颈椎病,腰椎病 初拟方:四块瓦,吴茱萸,青骨藤,红半夏,虎杖(苗笛哩)樟等。三、注意事项1 、敷药勺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 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2、敷药过程中出现水膏药干结,可根据医嘱加水、油、酒等进行湿润。3、患者出现痒、通、起泡等不适,应及时去除膏药,到医院就诊。四、禁忌1 、皮肤过敏者禁用。第二节 彝医鲜药外敷 疗法彝医鲜药外敷疗法是指将新鲜彝药、中彝药如见肿清、血当归、韭菜、柳树皮等切碎、捣烂,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 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该疗法廉便效验,适应证多,易于推广;还 可减缓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2、西医适应疾病: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疾病。二、治疗方法1、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 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 棉纸、胶布、绷带。 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药臼。2、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3、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 的棉纸或纱布。4、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三、注意事项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 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5、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6、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 感染。7、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 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 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 并采取相应的 处理措施。8、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 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9、敷药疗法为辅助疗法,应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遵医嘱治疗的补充。四、禁忌证1、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2、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3、外用药物,严禁内服。第三 节 彝 医冷敷疗法彝医冷敷疗法是用浸泡过中、彝药红半夏、五香血滕、重楼(扭拍勒)、草 乌等的冷毛巾类物体作为用具, 放置在人身体的某个部位上, 使局部的毛细血管 收缩,起到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预防肿胀等作用的一种疗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热证、血证等。2、西医适应疾病:高热、跌打外伤急性期等。二、治疗方法治疗时,病人取合适的体位 (既能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 又能舒适地保持一 段时间),将预先准备好的冷敷用具放置在患处,每次冷敷大约 20分钟。如果使 用冷巾、冷袋者, 4-6分钟更换 1次,以保证冷敷效果,可延长冷敷时间约至 30 分钟。冷敷完毕后,用于毛巾将冷敷部位的皮肤擦干。三、注意事项1、作冷敷时,要了解病人的感觉,观察患处皮肤的反应,如果有感到不适 或疼痛,皮肤发灰,出现紫斑或水泡时,应立即停止冷敷。2、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 20分钟为好。如果需要长时间冷敷时, 应在每冷敷 20分钟后,停敷 1小时左右再冷敷,使局部有恢复的时间。3、对老人、幼儿、身体极虚弱者,或失去知觉,或瘫痪病人要特别小心。4、一般冷敷不在肢体的末端进行,以免引起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缺血缺 氧。5、对有伤口或手术后以及眼部冷敷,冷敷用具一定要严格消毒使用,以防 止污染,引起交叉感染。四、禁忌症1、感染病灶局部区域,不能再作冷敷。2、炎症的后期,不宜冷敷。3、已有水肿者,不能作冷敷。4、禁止在心前区(即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处)附近作冷敷,以避免引 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危险。5、眼病患者,角膜发炎时,冷敷会加重病情,故不宜用冷敷疗法。第四节 彝医湿敷疗法彝医湿敷疗法是将无菌纱布用彝药、 中彝药五香血滕、 樟脑、草乌、火把花、 芒硝、贯众(乌卯那)、红藤 ( 乃牛) 等煎煮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 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疮、痈、疔、疖,跌打损伤等。2、西医适应疾病:皮肤病、外伤、静脉炎等。二、治疗方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 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2、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3)将药液倒入弯盘内,将敷布放入药液中浸湿后取出,敷于治疗部位。(4)用无菌镊子间断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敷部湿润。(5)操作完毕,取下敷布,擦干局部药液,整理用物。(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三、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适宜治疗。2、首次治疗时,应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 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并酌情处理。四、禁忌证1、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2、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不宜使用。3、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者不宜使用第五节 彝 医 湿热敷疗 法彝医湿热敷疗法是用被彝药蒸煮过的热毛巾作为用具, 放置在患者治疗部位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温热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代谢,配以中彝药祛风除湿,杀寒止痛,舒经通络等作用。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风寒湿痹症、腰痛、头痛、痿证、胃脘痛、痛经、跌打 外伤后期、症瘕积聚等。2、西医适应疾病:关节炎、关节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胃痛、 子宫肌瘤、痛经、跌打外伤恢复期等。一、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 将配好的中彝药装入布袋内与毛巾一起放进 蒸锅中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后煮沸 10分钟,取出毛巾放在上层蒸笼中备用。 治疗 时根据病情, 协助患者选取舒适的治疗体位, 暴露病变治疗部位 , 并向患者解释 敷疗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局部皮肤涂上院内制剂血竭外用药酒 (苏格带泽者清) ( 范围不大于热敷面积 ) ,取出蒸笼中的热毛巾拧至半干抖开, 用手腕掌侧试温度 , 以不烫手为宜 , 折叠后敷于治疗部位, 使用红外线灯照射 , 以维护温度。如患者感 到烫热,可揭开敷布的一角散热,每48分钟更换1次敷布,治疗时间为15 20 分钟。湿热敷完毕后,用干毛巾将治疗部位的皮肤擦干。一、注意事项1 、要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敷疗部位,敷疗才会有效。2、每次敷疗后都应观察敷疗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痛痒、皮肤变色发 硬以及皮疹,以便及时发现烫伤、组织变性及过敏等不适合湿热敷患者。1 、要严格控制毛巾温度,太低则疗效不佳,太高则易烫伤皮肤。2、热敷部位行封闭疗法后,应停止热敷一天,以防止针眼处感染;除此之 外,封闭药物多含有麻醉剂,可掩盖病人对热痛的感觉,易引起烫伤,进行敷疗 时应特别注意。若在湿热敷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不适反应,当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二、禁忌证1 、敷疗部位皮肤破损者禁用。2、急性软组织损伤 3 天内禁止湿热敷。3、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4、对所用药物过敏者禁用第二 章 彝 医按摩 疗 法第一节 彝医王氏腹部 按摩疗法彝医王氏腹部按摩疗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的按摩、 导引、彝医药理论及内功 推拿手法为基础, 与现代腹部生理解剖、 人体力学及胃肠蠕动规律相结合, 通过 深入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结合长期临床按摩推拿实践, 总结创立出一 套独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效手法。 能强健腹部肌肉、 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 改变胃肠蠕动频率、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纠正胃肠功能紊乱、恢复消化吸收功能。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纳差、肥胖等。2、西医适应疾病:腹痛、腹泻、胃炎、胃溃疡、肠炎、消化道溃疡、便秘、 内分泌紊乱等。二、治疗方法1、揉腹:是以掌部附着于腹壁,前臂放松,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以 脐为中心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在摩腹时以脐左下侧为起点,稍加压力向上推, 放松压力,向右侧平摩,然后施加压力向下推,放松压力向左平摩,如此作环旋 运动。根据患者疾病性质,施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动作要求用力缓和、速 度均匀,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正所谓“后天之本在 脾,调中者摩腹”。2、振腹:是将手掌附着在腹壁或腹部穴位上,以前臂屈、伸腕肌群为主的 肌肉协调性的收缩、 舒张而产生高频的腕关节振动, 通过手掌将振颤传到治疗部 位,具有消食导滞,调节胃肠功能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等作用。3、点震法:是点法与振法相结合的复合手法, 有别于传统振法, 故用“震” 字,而不用“振”字,它避免了点法的强刺激,吸取振法的深透性,要求使用内 力,力量由轻到重,禁用迅猛暴力,力量逐渐向组织内深透。主要点震腹背部俞 募穴为主。具有祛瘀消积、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4、推揉手法:是推法与揉法并施的复合手法,在揉法基础上顺着腹部及背 部经脉循行的方向进行推移, 综合了揉法的轻柔和缓及推法的缓慢均匀有力, 具 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舒经活络,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三、注意事项1、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手法治疗必须分清补泻。2、操作时让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生硬、疼痛,要做到 “法之所施,使患者 不知其苦”。3、腹部与背部同时施治, 腹、背部的俞募穴是脏腑经气输注及结聚的腧穴, 不同的腧穴与相应的脏腑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方面有密切联系。4、以“手动”调节人体各脏腑功能运动,以达治疗疾病的目的,腹部彝医 按摩治病不是简单的机械刺激所致, 而是通过神经体液、 内分泌、 递质及免疫功 能反应性提高等因素所致。四、禁忌证1、过饱过饥时禁止使用。2、孕妇及刚做完腹部手术者禁用。3、产后及女性月经期不宜使用。4、骨结核、骨折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禁用。第二节 彝医王氏颈部 按摩疗法彝医王氏颈部按摩疗法是以祖国传统医学的按摩、 导引、彝医药理论及伤科 正骨手法为基础, 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 人体力学及生物力学相结合, 通过深入 研究颈椎的病理变化, 结合长期临床推拿实践, 总结创立出的一套独特治疗颈椎 病的特效手法,下文简称王氏颈部彝医按摩手法。 包括:放松手法、弹拨理筋法、 仰卧拔伸牵引扳法、点震法、结束手法五个步骤。具有增加颈椎周围组织、神经 根、椎间盘的血液循环及营养,解除肌痉挛,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扩大椎间 孔,促进充血、水肿等继发炎性反应消退、 吸收,从而达到解痉镇痛、 松解粘连、 纠正关节紊乱、恢复椎体稳定性的作用。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痹症、头晕、头疼、耳鸣等。2、西医适应疾病: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二、治疗方法1、放松手法:目的是充分放松颈椎及上肢软组织。主要采取搓揉法、一指 禅推法、揉法、按法、摩擦法等,作用于颈肩部及上肢的肌肉、肌腱及韧带。手 法要求柔和轻松,避开关节及肿痛部位。2、弹拨理筋:是以拇指指腹或手掌跟水平位压住弹拨组织,稍加按压,顺 筋肉走行的垂直方向左右拨动及顺筋肉走行的水平方向前后理筋, 使其松解。 目 的是舒筋活络,缓解肌紧张,调节软组织的平衡机能。主要作用于弹拨项韧带、 椎旁斜方肌及局部条索状物、痉挛组织。3、仰卧拔伸牵引扳法: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全身放松。术者一手轻拿其后 颈部,以拇指按压于病变椎体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下 颌部作为“动点”,以术者托后颈的手为支点,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 牵引角度,顺势拔伸颈椎,持续牵引 35分钟,使椎体间隙相应增宽,增加后 纵韧带及黄韧带张力,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活动头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 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改变关节间隙或复位,可根据病情需要行12次。仰卧牵引扳法稳定性好,肌肉放松,体位易控制,力量好掌握。本方法安全,轻巧 舒适,疗效显著。4、点震法:是点法与振法相结合的复合手法,它避免了点法的强刺激,吸 取振法的深透性。 主要点震患侧横突间隙、 颈部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具有活血祛瘀、解痉止痛、开通闭塞等作用。5、结束手法:以拿法拿颈项、肩井及上肢,配以牵抖上肢结束手法治疗。 以上手法每日一次,大约三十分钟左右, 10 天为一疗程。三、注意事项1、按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恰当拔伸牵引,可避免患者坐位治疗时的自身重 力及紧张、不放松。2、拔伸牵引为术者人为,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力量、角度,逐步松 解组织粘连,促使椎间隙拉宽,椎间孔增大,消除或减轻增生椎体对神经、血管 及周围组织的压迫。3、注意仰卧牵引拔伸扳法中颈椎牵引角度的选择, 一般不主张后伸位牵引, 因为颈椎后伸时椎间隙后部减小, 增加椎节不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而发生 意外的危险性; 主要采取颈椎前屈位的牵引, 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 颈后 软组织伸展, 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应力位置逐渐下移。 如颈椎曲度变化不大, 且 患病部位在C56, C6-7, C7T1时,牵引角度应选择25-30度;曲度稍直, 椎间隙狭窄在C5-6处时,牵引角度应选择1015度;曲度消失,椎间隙狭窄 在C5- 6,C6-7处时,牵引角度应选择510度。4、点震手法(为复合手法,有别于传统振法,故用“震”字,而不用“振” 字)是点法与振法的复合手法,要求使用内力,力量由轻到重,持久、均匀,振 幅小,深透力强,使力量逐渐向组织内深透,禁用迅猛暴力。四、禁忌证1 、颈部皮肤溃烂或有疮疡者不宜使用。2、骨结核、颈椎骨折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禁用。第三节 彝医王氏踝部按摩疗法彝医王氏踝部按摩疗法是以彝医按摩推拿理论与现代康复原理相结合的一 种治疗手法。 是楚雄州名老中医王建辉从事临床彝医按摩推拿毕生经验总结, 其 医技融汇中(彝)西医医理之精华,南北技法之精粹,注重彝医药理论与中西手 法互补,遵循“中(彝)西结合,推药并用”原则,不断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独 具特色的按摩方法之一。具有直接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紧、张痉挛,消除肿胀, 松解粘连,增加关节间隙,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 修复的功能。一、适应证1 、中彝医适应证:痹症等。2、西医适应疾病:关节炎、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二、治疗方法1 、放松手法:术者用大小鱼际、拇指在病变部位作环形旋转的按揉,由轻 到重,由浅表筋膜到深层肌肉,使踝关节、小腿肌肉及跟腱部位组织放松,可适 当按揉局部压痛明显处。2、理筋手法:术者用拇指指腹顺着、或垂直于肌腱走行方向采用弹拨法、 捋法,施法应轻快柔和,以病人能耐受为准,以舒筋活络,缓解肌紧张,调节软 组织的平衡机能。3、牵扳手法:术者双手固定患足,纵向牵拉 3 min 后分别将踝关节置于背伸、趾屈、内外翻位,并各保持1 min,以解除肌紧张、痉挛,纠正解剖位置的 失常。4、摇牵手法: 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 另一手握住足背部分别行踝关节顺 逆时针环转摇动,范围由小到大,同时施加牵引,以滑利关节,增加踝关节的活 动度。5、点穴手法:术者采用拇指端点压患足体表有关穴位:如昆仑、太溪、丘 墟、商丘、绝骨、阿是穴等,具有活血祛瘀、解痉止痛、开通闭塞的作用。三、注意事项1、本治疗方案吸收了大量现代康复治疗元素,治疗主要以恢复患者功能为 主,一定要控制手法的强度,掌握关节的活动范围。2、理筋手法要求选位准确,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不可突然用力。四、禁忌证1. 骨结核、骨折及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禁用。第四 节 彝 医理筋疗法彝医理筋疗法主要治疗筋除槽, 是指用彝医按摩手法, 将突然痉挛或僵硬的 肌肉按回原处的一种治疗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痉、舒筋活络、 滑利关节、理筋顺络、整复错位、驱邪蠲痹、温经散寒等作用。一、适应证1 、中彝医适应证:抽筋病、骨痹病等。2、西医适应疾病:身体肌肉痉挛,大、小关节紊乱,各种筋伤疾病等。二、治疗方法1、点按法:是指用操作者的指端或肘尖,用力点戳或按压患处。注意操作 者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部位掌握好不同的力度。2、弹拨法:弹法和拨法的合称。弹法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提捏肌肉或肌 腱,再迅速放开使其弹回的一种手法。注意一定要使肌肉或肌腱提起来才有效。 拨法用指端置于肌肉或肌腱的一侧, 用力做与其走形方向垂直的滑动。 注意滑动 要带动肌肉或肌腱,不能停留在皮肤。1、揉法:用大鱼际或指腹贴附在操作部位,不停的轻柔旋转。注意不要损 伤皮肤。2、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在患部沿同一个方向运动。注意要带动 肌肉或肌腱,不能只停留在皮肤。1、 摇晃法: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 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2、 牵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 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3、扳动法: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 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 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4、捋顺法:用双手或单手贴放在肢体上,沿肢体长轴方向来回推动,用力 宜均匀,动作要连续。常是治疗的结束手法。三、注意事项1、在临床使用时常需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混合使用, 达到治疗的综合作用。2、注意操作时,要让患者全身放松。3、根据病情,交替熟练运用不同的手法。4、辨清病症,其他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和僵硬不宜使用。四、禁忌证1、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急性筋伤伴较大血肿或开放损伤出 血者,外伤、骨折、脱位的急性筋伤等均需慎用。2、重度骨质疏松患者禁用。3、局部有较严重的皮肤病、 皮肤损伤或炎症 (如蜂窝组织炎、 丹毒、脓肿、 骨痈等)患者禁用。4、恶性肿瘤患者,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等感染性疾患,内伤属脏腑 损伤者,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脆性增加者禁用。第 五节 彝医擦法彝医擦法是根据病情需要,将中、彝药制成不同剂型,用手掌蘸取药物(或 先将彝药制剂涂在治疗部位),手掌紧贴患者皮肤表面,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 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直线往返摩擦运动,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该法具有药物和 按摩的双重作用。分冷擦法和热擦法。具有健脾和胃,温阳益气,温肾壮阳,祛 风活血,消瘀止痛之功。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体虚乏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痹痛、鬼剃 头、酒渣鼻、风火牙痛等。2、西医适应疾病: 关节疼痛、 关节炎、斑秃、酒渣鼻、牙痛、皮肤疾病等。二、手法要领1、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 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 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2、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 歇停顿。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 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4、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屏气,以伤气机。5 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 100 次左右。三、治疗方法举例1、风湿痛(1)药物制备:取芥末 20 克,斑庄 5克,樟脑 20克,生蒜头一个,好醋250 克,彝药酒 500克。将上药共泡一周后,滤去渣备用。(2)用法凡四肢风湿痛者,均可用药酒擦之。一日 2-3 次。(3)注意:擦后避免受凉。此方对外风湿效果更佳,对内入经络的风湿疗 效次之。(4)禁忌:忌内服。2、酒渣鼻(1)取水银 5克,大枫子去皮、樟脑、胡桃仁各 10 克,共捣如泥,油纸包 好备用。(2)用法: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揩干,用药泥日擦三次,至愈为止。3、风火牙痛(1)药物制备 : 草乌、细辛个等份。共为细末,备用。(2)用法:先用冷水漱口,用手背粘药擦牙床,及牙齿吐出涎沫即愈。(3)此药有剧毒,切勿吞下。四、注意事项1、根据病情,掌握好擦法的力度。2、辩证用药是关键,可与多种疗法配合使用。3、对于有创口的地方,慎用有毒药物。五、禁忌证1、皮肤对所用药物过敏者不宜使用。2、对于有剧毒药物,严禁口服。第三 章 彝 医排毒 疗 法第一节 彝 医 灌洗肠疗 法彝医灌肠疗法是以中、彝药仙鹤草、芒硝、虎杖 (苗笛哩 ) 、大黄(冻巴)、 枳实、厚朴、大黄(冻巴)、芒硝 ( 姆腮志)等单方或组方煎煮制成汤剂直接灌 入直肠并保留, 由直肠直接吸收药物并作用于局部, 使药物直达病所, 从而达到 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清热利湿,祛瘀解毒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带下病、腹痛、泄泻、便秘等。2、西医适应疾病: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症、慢性结肠炎、便秘等疾病。二、治疗方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 钳、输液架、制备好的药液。2、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嘱病人排空大便。(2)测量药液温度, 39-41 摄氏度, 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 挂在输液架上, 液面距肛门约 30-40cm。(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 并用小枕抬咼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4) 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关闭调节锁,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 布固定,松开调节锁,调节滴速,每分钟 60-80 滴。(5)待药液滴完时,关闭调节锁,拨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柔肛门部。(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 1 小时以上,臀部小枕 可一小时后再撤去。( 7)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 、须告知患者以下情况(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腹胀或便意感。(2)灌肠完毕后卧床休息一小时左右。(3)出现腹痛、心慌、气急及时处理。2、嘱患者术前排空大便。3、彝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 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 39-41 摄氏度,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 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 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 吸收少、效果差等。5、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6、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药液一次不要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7、导管闭塞的处理,滴入时如出现闭塞,液体进不去,可转动肛管或将肛 管稍拉出一点,或摇动灌肠液以免药液沉渣闭塞导管。四、禁忌症1、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者不宜灌肠。2、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第二节 彝医药水拔罐 疗法彝医药水拔罐疗法是以彝药透骨草 (借麦凶) 、伸筋草、麻黄、独活、羌活、 叶上花、叶下花、茜草等煮沸浸泡过的竹罐为工具,利用彝药煮沸热力,排出罐 内空气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 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瘀 的痛症。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辩证属风、寒、湿、瘀的症候。2、西医适应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腹痛、腹泻、退行性关节病变、 面瘫等。二、治疗方法操作步骤:1、用品准备: 电磁炉、煮锅,根据病症配备的彝药、中彝药,竹罐、治疗 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局部情况备镊子、毛巾等2、煮罐:用配备好的专用煮锅,投入根据病症配备的彝药饮片,先加入约 1000至2000毫升自来水浸泡 30分钟至 1小时,将竹罐放入药锅中煮沸 30分钟以上 备用。3、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 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4、也可将煮好的罐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方法: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取患者舒适,同时也便于术者操作的体位,显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大小合适竹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用镊子夹住在药液中煮好的竹罐罐底,拿出后用毛巾揩去表面的水分, 然后趁热扣在治疗部位上,留罐 10分钟。5、留罐时间到后,术者用一手扶住罐底,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按压罐 口外缘皮肤,使之凹陷,让空气进入罐内后,罐体自然松落,用扶罐之手顺势将 罐取下放入治疗盘内。6、用汗巾或毛巾揩去皮肤上的水滴,并观察皮肤情况。7、治疗完毕,嘱患者穿好衣服,保暖休息 15分钟。8、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 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三、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 不宜拔罐。2、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药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 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皮肤消毒液,保持干燥,必要 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4、凡使用过的药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四、禁忌证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 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第三 节 彝 医游罐疗法彝医游罐疗法指的是用杯子、罐子等器具,借助火的热力排空里面的空气, 形成负压, 吸附于病变部位, 然后推动器具在相应部位来回走动, 以治疗疾病的 一种治疗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痤疮,粉刺,咳嗽、感冒初期,痹症等。2、西医适应疾病: 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初期, 粉刺、痤疮、四肢关节疼痛、 周身疼痛等。二、治疗方法1、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暴露游罐部位,一般在胸背部、大腿、手臂等肌肉 丰厚及平坦部位。2、在游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如猪油、菜籽油、精油、凡士林,或红花油、 紫草油等彝药制剂,或用虎杖、伸筋草等彝药碾成细粉,调成糊状备用)。根据 治疗部位将符合型号的玻璃罐吸附于患者皮肤, 按人体肌筋走行的方向来回游走, 走 10 次左右或至皮肤潮红为度。3、游罐结束,用纸或纱布擦净病人身上的润滑剂。并整理床单元,洗净罐 具。4、根据病情,游罐不能太频繁,一般每周 1-2 次, 3-5 次为一个疗程。三、注意事项1、注意游罐度的把握,潮红为佳。切勿过度,有损皮肤。2、嘱病人游罐后当天不能洗澡,碰水。治疗完毕嘱患者饮一杯温开水。3、操作动作要缓慢、用力均匀。4、器具口要平滑,不能有破口。5、游罐不宜太频繁,一周不应超过两次。四、禁忌证1、皮肤有疔疮、溃脓、溃破,红肿及大血管处不宜使用2、孕妇、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3、皮肤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4、女性月经期间不宜使用。第四 节 彝 医刮痧疗法彝医刮痧疗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铜板、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循人 体清浊六条路, 用治疗器具蘸取彝药液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 使局部皮 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 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各种痧证、中暑、霍乱、痢疾、感冒、心悸、胸痹、头 痛及各种风寒湿瘀证等。2、西医适应疾病: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 霍乱、痢疾、 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胸闷、头痛等。二、治疗方法1、用物准备:治疗盘、刮具(铜板、牛角刮板、瓷匙、镍币等)、治疗碗 内盛少量清水或彝药液或其他润滑剂、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2、常用药液及润滑剂:姜汁、橄榄油、紫草油、青刺果油等;或根据病情 选择中彝药组方,浓煎备用。3、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寻人体清浊六路,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 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 每次刮 8-10条, 每条长 6-15 cm 。(7)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 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 20次左右。(8)刮治过程中,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 及时调节手法力度。(9)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三、注意事项1、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2、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四、禁忌证1、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刮痧疗法。第五 节 彝 医撮痧疗法彝医撮痧疗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借助橄榄油、清凉油、红花油、紫草油或 彝药液等介质, 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 通过撮、拧、扯、提、推、抓、挤等手法, 使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的一种治疗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头痛、头晕、感冒、腹痛、呕吐、泄泻、喉痹等。2、西医适应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疼、三叉神经痛、急慢性咽炎、中暑 等。二、治疗方法1、常用介质(1)红花油、紫草油、橄榄油、清凉油、菜籽油、猪油等油剂。(2)凡士林、雪花膏等膏剂。(3)清水或根据病情煎制的中彝药(如姜汁、伸筋草、桑枝等)药液。2、常用撮痧部位(1)头颈部:印堂、太阳;廉泉、天突、大椎;及分布于人体浊气第一条 通路的 5 对椎上穴等。(2)肩背部:人体后正中线及其分布于浊气第一条通路两旁的 31 对椎间穴。(3)胸腹部:人体前正中线及旁开 2 寸或 4 寸的地方。3、常用手法(1)拧痧法:操作者五指屈曲,用大拇指与示指对准撮痧部位,用力夹紧 并提起皮肤至最高处时, 两指同被夹紧的皮肤一同适度旋转, 然后松开, 使皮肤 恢复原状。如此反复进行, 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 10-30 次,至皮肤部位出现紫红 色或暗红色痧斑为度。注意此法操作时不能带动肌肉,多适用于颈部。(2)扯痧法:操作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示指弯曲如钩,并用这两指的第 二指节(或用大拇指和示指第二指节)对准撮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夹起,用力 向外滑动,然后松开。如此反复,以有“巴巴”声响为佳,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 作 10-30 次,至撮痧部位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痧斑为度。 注意此法操作要带动皮 下肌肉,多适用于鼻根、前额、及颈背部等肌肉薄弱处。(3)挤痧法:操作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两手(或单手)示指、拇指指腹 相对用力, 有规律的相互挤压, 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为度。 此法多适用于头面 部、颈部、肩背部等皮肤薄弱处。(4)抓痧法:操作者以拇、示、中三指用力或五指并用,在撮痧部位将肌 肉迅速抓紧提起后自然松开,手指依次在患者体表移动,并交替、持续、均匀的 提起撮痧部位,反复操作至皮肤出现痧痕斑为度。此法多适用于背部和腹部。(5)推痧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 大鱼际、小鱼际或手掌跟紧贴撮痧部位, 以适当的压力在皮肤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反复推按 20-30 次,至皮肤充血 出现痧痕为度。此法主要适用于腰背部。4、疾病治疗举例:头痛病的治疗操作。(1)撮头部:患者取仰靠坐位,充分暴露颈前部,术者用挤痧法或扯痧法 作用于前额印堂和双侧太阳穴, 每个穴位各 10-20 次,至皮肤出现紫色瘀斑为度。(2)撮后颈部:患者取俯伏位,充分暴露颈后部,术者首先用推痧法推大 椎与后发际正中之连线, 从上往下推 20-30 次;再沿枕骨粗隆从凤池向乳突方向 挤压推按,然后用扯痧法或挤痧法,撮挤风池、大椎穴各 10-20 次,至皮肤出现 紫红色瘀斑为度。三、注意事项1、操作时,手法要轻重适宜,以能耐受为度,以能挤出紫红色痧斑为宜。 注意不要捏破撮痧部位皮肤。2、撮痧操作时要注意保暖,勿使受凉。3、撮痧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其他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治疗,并及时处 理。4、撮痧结束后,宜嘱病人卧床休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姜汤,禁止食用生 冷油腻食物。5、撮痧治疗 3 天内不能洗澡碰水,以防感染。四、禁忌证1、咽喉严重感染者不宜使用。2、血管瘤部位、不明原因肿块部位以及痈疡、皮肤溃烂或损伤部位禁用。3、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用。4、身体严重虚弱。极度消瘦者禁用。5、孕妇及妇女月经期不宜使用。第六 节 彝 医提筋疗法彝医提筋疗法是指术者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 或者是屈曲的食指和中指, 张 开如钳形, 蘸取温热的彝药液后, 夹持肌肤反复扭提至局部出现紫红色为度, 主 要沿人体浊气第一条路两旁的第 25-9 椎间穴,向着一个方向(或上或下)边提 边翻,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常施用于眉心、颈项腰背、胸腹等处。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适用于内、妇、儿各科的疾病,尤其擅长消化内科及儿 科病症,如小儿疳积、食积、便秘、呕吐、泄泻等。2、西医适应疾病:适用于内、妇、儿各科的疾病,尤其擅长消化内科及儿 科病症,如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便秘、呕吐、腹泻等。二、治疗方法1、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并适合术者操作的体位,一般为座位或俯卧位,同时 暴露治疗部位。2、术者用拇指和屈曲的食指,或者是屈曲的食指和中指,张开如钳形,蘸 取温热的彝药液后,主要沿人体浊气第一条路两旁的31 椎间穴,向着一个方向边提边翻,每侧 5-10 次为佳。3、翻提完毕,在肩胛骨下边两肋间寻找突起的幅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猛 提掐 2-3 次。4、操作完成后,嘱患者穿好衣服。避免受凉。三、注意事项1、此法不宜在饱食后或饥饿时进行,最好在餐后 2 小时进行。2、操作环境温度要适宜,避免受凉。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提捏的次数和时间不宜太长。4、要诊断清楚疾病的虚实,实证方向主要向下,虚证方向主要向上,当灵 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5、老人一次操作的时间不能太长。6、对于呼吸困难患者慎用。7、注意把握好操作力度,轻盈柔和,勿使皮肤受损。四、禁忌证1、孕妇不宜使用。2、高热患者,有心脏病或出血倾向患者不宜使用。3、背部皮肤受损,或有疖肿,或伴皮肤病者不宜使用。第七 节 彝 医放风疗法彝医放风疗法指的是用止血带从四肢上部到下部, 依次分段捆扎, 后在指尖 放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痹症、头晕、头痛,血热及外感风邪引起的疾病等。2、西医适应疾病:四肢麻木、头晕、头痛、脑出血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 症等。二、治疗方法1、取患者舒适,同时术者便于操作的体位,显露需要治疗的部位。2、准备止血带和常规放血用具。3、捆扎:用止血带从上肢或下肢的最上部逐次向肢体远端捆扎。捆扎的力 度以输液时捆扎的力度相当, 每次捆扎持续 5 秒钟,上一次与下一次的捆扎间隔 距离为 5 厘米,并从上到下依次完成。 双上肢或双下肢的捆扎工作必须在 5分钟 内完成。1、放血:双上肢或双下肢的捆扎完成后,在指(趾)尖进行放血。手指的 放血部位在十宣,脚趾的放血部位在趾尖。2、放血完成后,协助患者穿戴好,避免受凉感寒。二、注意事项1、每一次止血带捆扎的时间和力度都要掌握好,时间不宜太长或太短,力 度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2、必须严格从上到下单方向操作。3、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4、小儿和孕妇慎用。1、虚弱患者不宜使用。2、糖尿病末梢循环差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3、有上肢或下肢静脉血栓或静脉回流受阻者禁用第八节彝医割治疗法彝医割治疗法是用刀在人体的某些穴位,皮下囊肿、硬块及瘤等处割开一破 口,挤出少许皮下组织和脂肪(如鱼卵状积滞物),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 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小儿疳积、咳嗽、喘证、哮证、疔、疮、癥 积、肿块等。2、西医适应疾病: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贫血、咳嗽、咳喘、肺炎、小儿哮喘,支气管炎、腱鞘囊肿等。二、治疗方法1、操作程序(1)选择患者舒适的体位,暴露将要割治的穴位。(2)割治的穴位处用2%勺碘酒、75%勺酒精消毒。(3)术者常规洗手,戴灭菌橡胶手套或用手消液消毒双手,用无菌手术刀 或三棱针划开穴位,划口不必太深,划开后挑破皮下纤维或挤出如鱼卵状的积滞 物即可。(4)消毒包扎划开的破口。2、治疗举例:割治法治疗小儿疳积。(1)割治部位取穴:患儿手掌掌面向上,五指并拢,取大鱼际肌尺侧边缘 与食指及中指间的延长线交点,即鱼腹穴,为割治治疗的部位。(2)操作方法:由助手持患儿的手,常规消毒手掌皮肤,操作者大拇指按住 切口旁1cm处,用11号手术刀片在鱼腹穴垂直戳入,扩大切口至宽0.4cm,深 0.4cm。用手挤出赤豆大小的筋膜及脂肪组织,剪除后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切口,3天后解除包扎。割治1次未见效者,7天后用同法割治对侧。二、注意事项1、注意掌握好划口深度,以能取出积滞物为主,不必太深。2、嘱患者穴位割治 3 天内不能碰水,防伤口感染。3、注意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对症处理。二、禁忌证1、糖尿病及凝血异常的患者忌用。2、孕妇及严重心脏病患者忌用。第九 节 彝 医放血疗法彝医放血疗法指的是用刀片、 缝衣针、 三棱针等锐利器具, 根据病情需要刺 破身体特定部位或穴位,放出适量血液,以此来治病防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 主要用于热证、 实证及瘀证。 如风热感冒、 咳嗽、喘病、 哮病、不寐、血证、狂病、头痛、眩晕、晕厥、梅核气、中风、耳聋、腰痛、胃 脘痛、痹症、痿证、疮、痈、疔、疖、粉刺、蛇串疮、跌打外伤、症瘕积聚、乳 痈、蛇虫咬伤等内外妇儿各科疾病。2、西医适应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失眠、高血 压、高血脂、痛风、三叉神经痛、 关节炎、关节肿痛、脑血管意外、 肥胖、中暑、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乳腺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 痒、湿疹、荨麻疹、粉刺、痤疮、银屑病、斑秃、跌打外伤、子宫肌瘤等内外妇 儿各科疾病。二、治疗方法1、根据病情选好放血穴位或部位,并协助患者摆好体位。2、用 2%的碘伏、 75%的酒精对放血部位进行严格消毒。3、用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等锐器刺破皮肤浅表血管 (一般刺静脉血管) , 根据需要,可用止血带或用手挤压,以助血液放出。4、放血完毕用消毒棉签或纱布按压止血,或根据需要让血流自止。5、叮嘱患者放血当天不能碰水,以防感染。三、注意事项1、放血操作时尽量避开大血管、动脉及重要脏器。2、根据病情,放血量要适中。3、严格做好器具、操作者及放血部位的消毒工作,以防放血部位感染。4、放血前要与患者做好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放血过程中,密切观 察患者有无不适或晕针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四、禁忌证1、严重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2、孕妇、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3、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疾病患者禁用。4、贫血或低血糖患者不宜使用。5、传染病急性期不宜使用。6、颜面部不宜使用放血疗法。第四 章 彝 医针灸 疗 法第一 节 彝 医火针疗法彝医火针疗法是指将针尖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表,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 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各种寒证、瘀证、虚证、痹症等。如疮、痈、疔、疖、 跌打肿痛、胃脘痛、腰痛、阳痿、遗精、阴挺、咳嗽、喘病、症瘕积聚等。2、西医适应疾病: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疼痛、痛风、疮疡、皮下囊肿、关 节囊肿、外伤肿痛、胃痛、胃下垂、阳痿、阴道前壁膨出、过敏性哮喘、慢性支 气管炎、肺气肿、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二、治疗方法1、针具选择:火针、针灸针、三棱针、缝衣针等,针体较粗,质地较坚硬 即可。2、穴位选择:根据病情辨证选穴或阿是穴。3、操作步骤(1)取患者舒适且便于术者操作的体位。(2)75%的酒精消毒针刺部位。(3)烧针、进针:医生用手消液消毒双手后,用握笔式手法握住针身或针 柄,距针尖 3-4 厘米,将针尖 1 厘米的长度放于酒精灯外焰上烧。(4)待针尖通红或微红时,迅速准确的将针刺入治疗穴位或部位,继之, 迅速将针拔出。(5)出针后用干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片刻。三、注意事项1、注意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肌肉薄弱部位应当慎用或浅刺。2、火针操作要稳、准、快,深度适中,严禁深刺。3、操作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4 、若需要放血或排脓者,待血或脓出以后,用酒精拭干针刺部位。5、针刺后应对病人做好医嘱,如针刺后针孔出现红点并且瘙痒,为针刺后 正常现象,不能瘙抓,症状数天后会自行缓解,不需要做特殊处理。6、嘱患者 3 内不能碰水,以防感染。7、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或挤压到治疗部位。四、禁忌证1、孕妇、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禁用。2、精神过于紧张,饥饿、劳累,以及醉酒之人禁用火针。3、严重心脏病、重度高血压患者禁用。4、急性传染病患者禁用。5、糖尿病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6、火针治疗后当天禁止沐浴,防止感染。第二节 彝医穴位注射 疗法彝医穴位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 在得气后将小剂量 中彝药液注入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一、适应证1、中彝医适应证:适应证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 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乳痈、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 肿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2、西医适应疾病:适应证广,内、外、妇科均可使用,儿科慎用等。二、治疗方法1、用具及常用药液(1)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 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 1毫升、2 毫升、5 毫升、 10毫 升、20 毫升;常用的针头为 5-7 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 5 号长针头,以及封 闭用的长针头。(2)常用药物 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彝药,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 药物有以下 2 类:( 一 ) 彝药制剂:大黄藤注射液等。(二)中彝药制剂:柴胡(阿日)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 天麻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银黄注射液等。2、穴位的选择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也可结合经络、 经穴的触诊法 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 软组织损伤者先取最明显的压痛点。 选穴宜精练, 以 2-4 个穴位为佳,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3、操作方法(1)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 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 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 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 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 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如需注入 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 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 药液。(2)注射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 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常规剂量的 15-1 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 面部可注射 0305 毫升,耳穴可注射 01 毫升,四肢部可注射 05-2 毫 升,胸背部可注射 05-1 毫升,腰臀部可注射 2-5 毫升或 5-10 葡萄糖注射 液 1020 毫升。(3)疗程 急症每日 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 1次,6-10次为 1疗 程。反应强烈者,可隔 2-3 日 1 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疗程间可休息 3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