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一、选择题1 .卜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F 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2 .卜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 .从文言句式看,卜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卜.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 .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及凯旋而纳之凯旋:取得胜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逸偿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泣下沾襟泣:流泪B.C.D.5.卜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杼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6.卜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其所以失之者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独伶人也哉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为天下笑 D.自然之理也莫能与之争 7.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 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怨恨C.抑木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所有的10.对卜列各组一词多义的解释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盛: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B.困:及其衰也,数卜伶人困之(Wffl)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嵌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C.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稍微) 从数骑出,微行人古寺(为险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妈(如果没有)D.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示揣测语气)1L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二、情景默写12 .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 ” ,结 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3)五代史伶宫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 , ? ”三、其他13 .给加点字注音伶官() 仇窿() 请其矢() 李存勖()14.古今异义。岂非人事哉 古义: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 等工作。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O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其意气之盛 古义: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 激而产生的情绪。1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占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 如等呼应)。(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16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7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移。(1)泣下沾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负而前驱 (4)仓皇东出 18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耕。(1) 一夫夜呼 (2)乱者四应 (3)而告以成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9 .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梁,吾仇也。特殊句式:译文:(2)其系燕父子以组。特殊句式: 译文:(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特殊句式:译文:20 .辨析文言句式,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在宗受而藏之于庙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枳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1 .省略句以三矢赐正宗而告之日请其矢,盛以锦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22 .被动句而身死国灭,为天卜.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3 .本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名词,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名词,.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名词,24 .抑抑本其成败之迹连词,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连词,屈心而抑志兮动词,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动词,25 . 一词多义盛盛衰之理()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故方其盛也()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信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夫,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解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顺而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身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潦得益。“忧劳可以 兴国,逸像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荚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枳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26 .对卜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原:推究函:木匣子兴:使兴盛举:全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函梁君臣之首 C.忧劳可以兴国D.举天下之豪杰 2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意代之盛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莫能与之争 C.及凯旋而纳之而皆背晋以归梁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伶官传序”的“序”属于书序,和“跋” 一样,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B.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屈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C. “太庙”是指皇帝的宗庙,与“一夫作乱而七庙照”的“七庙”意思一样。D. “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太牢”是指占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 头。29 .卜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史仇。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庄宗把箭“藏之于庙”,用兵时则“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 度。D.作者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3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枳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 无期,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做也:所贪者,贪财也。当其同利之 时,暂相克引以为期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 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 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 如一。此君子之朋也Q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欢也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井佐尧, 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奔自为天子,而皋、笑、稷、 契殍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 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 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 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 投之黄河,日:“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其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 找清流之朋,其如唐四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 二臣,舜亦不疑而咨用之;然而后世不请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奇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讲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期,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 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害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有删改)31.卜.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请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消:嘲笑D.夫兴亡治乱之迹迹:事情32 .对卜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臣闻朋党之说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33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A.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B.当其同利之时,哲相党引以为朋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C.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D.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周有臣三千,惟一心3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占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B.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卜面的一段文字。C.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 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需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3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2)然而后世不谓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 也。36 .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阅读卜文,完成各题。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被道路,京师微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注于路,庄宗方与后荒于畋游。十二月己卯腊, 攻于白沙,后率皇子、后宫毕从。是时大雪,军士寒冻,金枪卫兵万骑,所至贵沙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县吏畏惧,亡窜山谷。明年三月,占星者言:“御的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 军,庄宗许之,后不肯,日:“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益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直帝前日:“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 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赍军,军士负而诟 日:“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庄宗东幸汴州,从驾兵二万五千,及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患散,所亡太半。至罂子谷,道路隘侠,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日:“适报平局,得Q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对曰:“陛下与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庄宗注下。(节选自新五代史)(注释)后:指皇后刘氏。 畋:打猎。禳:祈裕消除灾殃。37 .新五代史作者 字永叔,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38 .写出卜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庄宗方与后荒于畋游(2)宜散积聚以禳之 (3)始出物以赍军 (4)庄宗东幸汴州A.虽因武功B.宰相惶恐而退C.请出库物以给军D.陛卜与之太晚39 .选出卜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其君若得而食之不厌(秦晋般之战)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秦晋AS之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4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所至员民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2)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41 .根据本文和高中课文伶音传序的内容,概括庄宗“失天下”的原因: (1)(2)(3) 阅读卜.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险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 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占忠臣义士 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日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 风俗照,不,至于如此,然自占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行白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 盘白占贤材行跟F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附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 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 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槐於心, 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日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日石昂。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占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日 程福赞o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日李自伦。作一行 传。郑遨传欧阳修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险,其妻不从, 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 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T- 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 左拾遗、晋高祖时以俅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 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羊子不顾而去,岂非于世不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绒索,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 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42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材行强于中而不见于外镒:隐藏B.处乎山林而避麋鹿群:与为群C.去就不违其义就:就职D.欲以建遨禄:俸禄43 .(小题2)卜.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组是遨少好学,敏于文辞乃入少室山为道士欲以禄遨,遨不顾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时时为诗章落人间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44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 五人而已”,郑遨是其中之一。B.郑遨、张荐明乱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势利:程福赞以忠获罪,到死都不为自己 辩白;李自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C.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就进 少室山当了道士。D.郑遨经常将自己的诗文誉写在丝绢上,后来这些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它当做珍品 互相馈赠。45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骂爱其身者欤46 .请用斜线(/ )给下面语段断句、 易日枳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 宗积 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 有 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 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了凡四训积善之方注: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参考答案1.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意思是推完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其中“原”,作词,译 为“推其根本,追究”。故选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仟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 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卜.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 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 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j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 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令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占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卜.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 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 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 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庄宗“兴国”是“忧劳”所致,丕宗“亡身”是“逸豫”所致。A项说的是庄宗之父,排除 A项。BC两项是作者的推测,排除BC两项。故选D。3. A【详解】本题考资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 然后结合这些句式的特点来分析所给的选项。文言特殊句式包括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 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意思是“被”:A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B项,“此三者,吾遗恨也”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C项,“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是省略句,“告”后省略介词“于”:D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是状语后置句,“以组”是后置状语。故选Ao4. 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 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卜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 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及凯旋而纳之”意思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凯旋”,胜利归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思是“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其”,副词,一定:“泣下沾襟”意思是“泪水流下沾湿衣襟”,“泣”是名词,泪水。这三句都有错误, 正确。故选C。5. 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苣思和用法。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卜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顺承。“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意思是:装在漂亮的丝织I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而皆背晋以归梁”意思是: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B项,第一个“遗”,遗留:第二个“遗”,舍弃。“此三者,吾遗恨也”意思是: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C项,两个“本”都指原来的。“此制作之本意也”意思是:这就是(圣人)创作、著述的根本用意。“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意思是:虽然本身的那两种颜色,但是却不能再作变化。D项,第一个“请”,领取:第二个“请”,请允许我。“请其矢,盛以锦囊”意思是: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II袋里。“请奉盆缶秦王”意思是:请允许我给秦王捧上盆。故选C。6. B【详解】本题考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卜.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 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中“其”是代词,他:中“其”,语气副词,一定。B项,两个“岂”都表反问,难道。C项,中“为”是动词,成为:中“为”,介词,被。D项,中“之”,结构助词,的:中“之”是代词,他。故选B。7. 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 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例句中“乃”是代词,你的;C项,“乃”也是人称代词,你的:A项,“乃”,表判断的副词,是:B项,“乃”,于是;D项,“乃”,副词,竟然。故选C。8. 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 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 法相同的一项“,者是考充词类活用,然后应分析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在句中的位置,以此 确定活用的类型。例句中的“夜”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兄”也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与之相同。A项,“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C项,“兴”,使动用法,使兴盛。D项,“困”,困扰,没有活用。故选B。9. 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 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 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此三者,吾遗恨也”意思是这三者是我遗留的仇恨”,“恨”应为名词,仇恨。故选10. 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C项,句,“微”,应是“悄悄地”的意思。故选C。11. 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 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 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 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SS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 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的意思是:推完庄宗得天下 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B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 考并且谨慎的获取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C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意思是: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 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D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 疑惑的人。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故选D。12.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枳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 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卜容易写错的字:损、逸孜、溺、伶,还要注意不要丢掉虚词:也。13. ling chou shi xu【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注意以卜字音:“伶”注意读“ling,易误读成“ling” ; “雕”注意读“ch61r ,易误读 成“shui” : “矢”注意读“shi” ,易误读成“shi” : “勖”注意读成第,易误读成“mio”。14. 人的作为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气势精神,意志【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具体考查占今异义词。岂非人事哉: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人事”在这里的意思是“人的作为”。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从事”在这里是官名, 泛指一般属官。其意气之盛:他的气势精神骄盛。“意气”在这里的费思是“气势精神”。15. (1)两个词,与,和;其,他(2)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3)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4)的原因【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1)与其:两个词,“与”是“和”,“其”是代词,代“他”,这里指庄宗。这个古今 异义主要是因为文言实词以单音节词为主。(2)至于,以至于。指到了断发向天起誓的地步。(3)从事,官职名,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4) “之所以”中,“之”取独,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 的原因“16. (1)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2)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3)名词作动词,考察,探 究(4)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详解】本题考宜理解词类活用的实词意思的能力。(1)函梁君臣之首,函,匣子,后面是宾语“梁君臣之首”,因此,名词作动词,用匣子 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主语是“契丹与吾”,“均为”是动词,作谓语,因此“约”名 词作动词,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名词,前面是状语“抑”,后面是宾语“其成败之迹”,因此 “本”名词作动词,考察,探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名词,后面是宾语“庄宗得到天下的原因”,因此“原” 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17. (1)名词作动词,落下(2)形容词作名词,忽微,极小的事;智勇,智慧勇敢的人(3) 名词作状语,向前(4)名词作状语,向东【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词类活用)的能力。(1)句,“下”,名词用作动词,落下。句意:眼泪落下沾湿衣襟。(2)句,前面为介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忽微”,极小的事:“智勇”,智慧勇敢 的人。句意: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 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3)句,“前”,后面是动词,名词用做状语,向前。句意:背着它向前走。(4)旬,“东”,后面是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句意:慌慌张张地向东逃出。18. (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数词作状语,在四方(3)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4) 使动用法,兴,使兴盛:亡,使亡【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词类活用)的能力。(1) “夜”,后面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句意:一人在夜里发难。(2) “四应”,数次作状语,后面为动词,在四方。句意:作乱的人在四面响应。(3) “成功”,前面是介词,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句意: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 已经完成。(4) “兴” “亡”,动词带了宾语,使动用法,使兴盛;使亡。句意:忧劳可以 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19 . (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为标志。译文: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以组系燕父子”译文:他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3)特殊句式: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他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判断句,是“,也”句式。翻译时要要按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成“ 是”。(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以组系燕父子”。“系”,搠绑。“组”,绳索。(3)被动句,“为”表被动,相当于“被”。20 .在宗受而藏之丁庙 (介宾短语后置,即“正宗受而于庙藏之)盛以锦囊(介宾短语后置,即“以锦囊盛”)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短语后置,即“方其以组系燕父子”)而告以成功(介宾短语后置,即“而以成功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宾短语后置,即“夫祸患常于忽微积,而智勇 多于所溺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能力。“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翻译为:正宗接了箭,把它收敏在祖庙里。正常语序为:庄宗受而于 庙藏之,为介宾短语后置。“盛以锦囊”翻译为:用锦囊盛者。正常语序为:以锦囊盛,为介宾短语后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翻译为: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 父子,为介宾短语后置。“而告以成功”翻译为:把成功的消息禀告给先王。正常语序为:而以成功告,为介宾短语 后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先多困于所溺”翻译为: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 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正常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枳,而智勇 多于所溺困,为介宾短语后置。即“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即“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即“还欠(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21 .以三矢赐正宗而告之日请其矢,盛以锦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能力。“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翻译为: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正常语序为:以三矢赐 (于)正宗而告之曰。句子省略了介词“于”。“请其矢,盛以锦囊”翻译为: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正常语序为:请其矢,以锦囊 盛(之)。这是一个省略句+倒装句。省略的是代词“之”,代指箭。倒装不做考查要求,但 需要知道,这里是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翻译为: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正常语序为:还矢(于) 先王,而以成功告(之)。这是一个省略句+倒装句。第一句省略介词“于,第二句省略宾 语“之”,且第二句是状语后置。22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死” “灭”本身暗含被动,“为”表被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的能力。“死”,被杀死:“为”,介词,表被动。句意:导致其身死国灭,被天下的人们所讥笑。“于”,介词,表被动。句意:晦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遇到困境。23 .考察,探究 草木的根 根本,基础的东西 特指农业【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能力。第一句,名词作动词,考察,探究。句意: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第二句,名词,草木的根。句意:所以,高大的松树,卜面的根受到伤害,上面的枝梢就会 干枯。第三句,名词,根本,基础的东西。句意: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低下为根基。第四句,名词,特指农业。句意:用什么来适合至尊的地位,光大祖宗的事业,我认为关键 在于努力搞好农业,任用贤人致力于农业生产。24 .表选择,或者,还是 表转折,不过 压抑 贬【详解】本题是对文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第一旬,连词,表选择,或者,还是。句意:或者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第一句,连词,表转折,不过。句意:如果(说到)圣和仁,那么我哪里敢当。不过(说到) 做事不厌烦。第一句,动词,压抑。句意: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第一句,动词,贬。句意:到芾仲舒对策,推算宣扬孔子,罢物百家。25 .动词,兴盛 读clWng,动词,装形容词,旺盛形容词,强盛【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盛衰之理”,“盛”与“衰”相对,兴盛。“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读chlng,动词,装。“其意气之盛”,前面是主语“意气”,“盛”形容词,作谓语,旺盛。“故方其盛也”,前面是主语“其”,“盛”作谓语,形容词,强盛。26 . B27 . D28 . A29 . B30 . (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 呢?(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才智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故选B。27.本题考究学生辨析文言虚词用法及含义的能力。A.副词,一定:代词,他。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他。C.连词,表顺承,就;表转折,然而。D.都是介词,用。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序和跋一样,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错误,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 “后序”。故选Ao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B. “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错误,“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作者认为国 家兴衰与天命有关,只不过也与人事有关。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岂:难道;抑:或者;本:推完;皆:都是。(2)忽微:细微的事情:智勇:有才智勇气的人;困于所溺:被动句,被他所溺爱的事物 困扰:岂独:难道只是。【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 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 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 “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 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 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的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 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 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 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 给你三枝留,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 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 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 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 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 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 天发誓,抱头描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 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 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 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 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 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31. C32. D33. A34. C35. (1)所以做君主的人,应该斥退小人虚伪的朋党,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那么天下就能 太平了。(2)但是后世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蒙骗,却赞美舜是聪慧明审的圣主,因为 他能区分君子和小人。36. 作者运用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引用占代典籍中的话证明自己的 观点。【分析】3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实词的能力。c项,C:责备。故选C。3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虚词的能力,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介词,因为。介词,用。故选D。3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和论据的能力。B项,说的不是君子。C项,说的不是小人。D项,说的不是小人,说的也不是君子。故选A。34.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的史实,阐明了 “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的道理。 故选C。3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1)但:只。退:斥退。伪:虚伪。治:太平。(2)谓:责备。为所表被动。称:赞美。以:因为。36.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题干点明分析第3段的论证方法和思路。 第3段讲了尧、舜任用君子之朋使得天卜大治,而纣、汉献帝、唐昭宗不任用君子之朋导致 亡国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引用了尚书里面的话来进行 论证。【点睛】参考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区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累了。大体上,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与小人则因利益一致结为朋党,这是 自然的规律。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爱 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财物。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 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抢夺,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恃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 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我认为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 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相互帮助,始终 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人,应该斥退小人虚伪的朋党,任用君子真正的 朋党,那么天下就能太平了。尧在位的时候,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结为朋党,君子八元、八等十六人结为朋党。井 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 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贽美,互相推让, 一共二十二人结为朋党,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非常太平。尚书上说:“商纣有 亿万臣子,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子,却是一条心。”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 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周 制进用他们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抓捕天下名士并且囚禁他们,把他们视作“党人”, 等到黄巾贼兴起,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对党人的禁锢,把他们都放了,可是已 经无可挽救了。唐制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唔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 有的被投入黄河,说:“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于是灭亡了。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没有人比得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 的,没有人比得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的朋党的,没有比得上唐昭宗之时的;但是都由此而 使国家混乱以至灭亡。互相贽美推让而不疑忌的,没有人比得上佯的二十二位大臣,舜也更 不猜疑而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蒙骗,却贽美奔是聪慧明审 的圣主,因为他能区分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子三千人结成朋党,自古以来 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没有比得上周朝的: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的人虽多 却不感到满足。前代治乱兴亡的事情,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37. 欧阳修38. (1)沉迷,放纵(2)累积(聚集)的钱财发给(送给)、馈赠帝王驾临(到达)某地39. C40. (1)(卫兵)所到之处,要求民众供奉(衣食用品),砸坏器具,拆毁房屋烧掉它。(2)庄宗见到拿着兵器的屈官,都用好话安执他们。41. (1)沉迷逸乐,不理政事;(2)皇后失德,干预朝政;(3)宠爱伶人,伶人乱政;(4) 不恤军民,众叛亲离。【解析】37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 识,平时注苣分类整理记忆。如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我们学过他的作 品醉翁亭记。38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枳 累文言实词的意思、,另外还要会根据语言环境进行推断。本题要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 思。(1)“庄宗方与后荒于畋游”意思是,庄宗正与刘皇后沉迷于打猎。“荒”后面是“畋游”, 打猎,可解释为“放纵,沉迷”。(2)“宜散积聚以禳之”意思是,应该散发聚集的财物以消除灾殃。“枳聚”,放在动词“散”后面,“枳聚”,就是动词作名词“聚集的财物”。(3) “始出物以赍军”意思是,才拿出国库的物资来送给军队。“赍”,发给、送给的意 思。(4) “庄宗东幸汴州”意思是,庄宗(率军)向东到汴州。“幸”,到的意思,占时皇帝 驾临(到达)某地称为“幸”。39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占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 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平时要积累、熟记常 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学会用语法知识等?正助判断。本题要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A项,“虽因武功”中“因”,凭借,介词:”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中“因”,趁机,副词。二者意义用法不同。0项,“宰相惶恐而退”中“而”,连词,表修饰,可不译或译为“地”:“真君若得而食之不厌”中“而”,连词,表顺承,然后。二者意义不同。C项,“请出库物以给军”中“以,连词,来:“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中“以”,连词,来。二者意义用法相同。D项,“陛下与之太晚”中“之”,我们,代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者意义用法不同。故选C。4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 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卜.卜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分点的落实。关键词(工)所至,所到之处;责,要求:供给,供奉衣食用品;什器,器具;彻,拆毁:庐舍,房屋。(2)执兵,拿着兵器:从官,属官;从官执兵仗者,定语后置:劳,安抚。41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文本, 了解文意。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 整介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根据原文“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 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泣于路,庄宗方与后荒于畋游。 十二月己卯腊,畋于白沙,后率皇子、后官毕从”可知,洪水泛滥,兵士都有饿死的,百姓 在路上痛苦哀嚎,但庄宗依然带着皇子皇后去游猎。这说明庄宗沉迷逸乐,不理政事:根据 原文”后不肯,曰: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可 知,皇后失德,干预朝政,阻止庄宗用国库里的粮、物供给军队;伶官传序中说到“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庄宗宠爱伶人,伶人乱政;根据原文“所 至贵民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适报平蜀,得蜀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对 曰:陛下与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可知,庄宗不恤军民,众叛亲离。【,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占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同光三年秋天洪水泛滥,河南、河北两地百姓,四处逃难,京城所收赋税也不充足, 六军兵士,往往有倒在地上饿死的,于是向百姓预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