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6979338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近代历史上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第二讲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一、欧洲宗教改革(一)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历史渊源(1)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在社会上的影响无处不在。(2)由于天主教会的堕落阻碍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2现实动力(1)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3)思想上: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来源。(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导致德国社会各个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导火线:教会兜售“赎罪券”。(2)主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主张建立一个廉俭教会、民族教会。2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历史作用1卡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并提出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2)影响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内容: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重新划分教区和规定做礼拜时使用的语言。(2)影响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出现了更加激进的清教运动。3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尼德兰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卡尔文教盛行。西班牙统治者仇视新教,迫害新教徒。(2)内容:捣毁“圣物”;释放被囚新教徒;要求限制天主教僧侣的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3)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4)结果:尼德兰北部赢得独立,建立荷兰共和国。4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1)背景: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2)内容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网罗各种狂热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提升教皇声威。(3)结果: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5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宗教改革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2)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3)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4)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1国内(1)政治方面: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形成帕夏、马木鲁克等政治力量,他们之间,尤其是马木鲁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埃及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经济方面:盛行土地包税制度,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3)阶级关系方面:马木鲁克的经济掠夺、政治统治引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4)埃及人民在反侵略的起义过程中,民族意识逐渐形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高涨。2国外: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埃及人民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埃及的历史影响1经济领域领域发展民族经济发展民族经济农农业业措措施施(1)土地国有化:一部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土地国有化:一部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一部分土地分赐给部下亲信,成为新兴地主阶级。一部分土地分赐给部下亲信,成为新兴地主阶级。(2)取消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取消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3)兴修水利,推广用风力和畜力带动的水车。兴修水利,推广用风力和畜力带动的水车。(4)推广经济作物,埃及长绒棉种植业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推广经济作物,埃及长绒棉种植业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来。作作用用(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埃及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极性,埃及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2)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为工业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工工业业措措施施(1)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一批近代化国营工厂。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一批近代化国营工厂。(2)重点扶持军事工业,硝石厂、火药厂、造船工业开始重点扶持军事工业,硝石厂、火药厂、造船工业开始起步。起步。作作用用(1)工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出口工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出口创汇。创汇。(2)民族工业初具规模,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民族工业初具规模,加快埃及近代化进程。2.政治、军事领域领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政政治治措施措施(1)铲除马木鲁克势力。铲除马木鲁克势力。(2)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下设七个部,各部长官均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下设七个部,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由阿里直接任免。(3)在地方,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在地方,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作用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整的行政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整的行政体系。军军事事措施措施(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改编旧军队,建立用新式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改编旧军队,建立用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武器装备的军队。(2)派人到西欧学习军事技术,聘请外国教官,按照西式方法派人到西欧学习军事技术,聘请外国教官,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训练军队。作用作用这支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成为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这支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成为他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工具。的工具。3.文化教育领域领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教教育育措措施施(1)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传播了西方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先进的思想文化。(2)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兴建中小学,扩大受教育范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兴建中小学,扩大受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围,提高教育普及程度。(3)选派优秀青年到欧洲留学,成为国家建设栋梁。选派优秀青年到欧洲留学,成为国家建设栋梁。(4)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造就高层次人才。邀请各国专家来埃及讲学,造就高层次人才。作作用用教育制度的改革,为埃及的振兴提供了人才。教育制度的改革,为埃及的振兴提供了人才。文文化化措措施施(1)建立印刷厂,改变书籍只能手抄的历史,加快知识普及的速建立印刷厂,改变书籍只能手抄的历史,加快知识普及的速度和范围。度和范围。(2)创办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创办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埃及战役报。作作用用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上的落后局面。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上的落后局面。(三)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1)经济改革使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政治改革完善了行政机构,整顿了社会秩序,强化了中央集权。(3)军事改革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4)外交改革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2局限性(1)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农民的地位没有改变。(2)军事改革和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苦难。3总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虽然昙花一现,最终失败,但实现了国家的安宁和统一,并使埃及走上了漫长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三、俄国1861年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的基础。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二)1861年改革的目的、内容及评价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2内容(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2)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要高价赎买。(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的管理。3评价(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进步性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三)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以提高军队素质。总之,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新的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并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俄国上层建筑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四、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4前提: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二)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1政治:彻底破除旧政治体制。(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3)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后又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对官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2)设立专门军事院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3)建立近代化军队。(4)军事机构改革中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5)扶植军事工业,发展军工生产,极力改进军事装备。(6)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1)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2)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3)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1)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2)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3)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4)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局限性(1)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2)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五、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国际局势:从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着两大变局。在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在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因此,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1)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2)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二)百日维新的纲领、内容及特点1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3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4)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5)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从推行过程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7)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1(2010年安徽文综)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错误在于“扫清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能说“扫清了”;1861年改革后俄国仍然实行沙皇专制,不能说确立了代议制,B项错误;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说明这一改革并未阻止革命的发生,D项错误,因此,只有C项是正确的。2(2010年安徽文综)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解析:“百事依赖政府”的含义是指政府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避免这一倾向的措施是发挥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再结合时间信息“19世纪80年代初”,这时期明治政府把大量国有企业转让给私人,由此,判断答案为D项。3(2010年江苏单科)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像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第(1)问,要反驳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首先要搞清楚其观点,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克里米亚战争是为了防止“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认为俄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和平,而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地区霸权和摆脱统治危机,结果也战败了,导致了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国际地位的下降;第(2)问,实际回答1861年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学习过程中注意对改革进行分类,加强同类改革的比较分析,认识它们的本质相同点第一类,古代的改革:中国古代的改革主要围绕“富国强兵”而进行,而梭伦改革则是围绕着建立民主制度而进行的,中国的改革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特点,而梭伦改革则体现了民主的发展趋势。第二类,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改革:教材主要讲述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学习时注意从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角度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三类,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教材主要讲述了欧洲俄国的1861年改革、非洲埃及的阿里改革、亚洲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上述四次改革都是面对工业文明,统治者面对统治危机采取的自救措施。从改革措施看,都适应了工业文明的要求。2明治维新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对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刺激很大,正确理解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内因:直接原因是幕藩体制的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根本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改革政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故改革取得了成功。(2)外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使明治维新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