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697915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28篇)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21篇陈涉世家 西汉司马迁(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1课)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之志哉!”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今后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一起耕作的雇工们都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原文译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zh)戍(sh)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国君,应当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谏故,上使外将(jing)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不过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ng)”,置人所罾(z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ji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自然就诧异这件事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藏在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学着狐狸的声音叫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wi)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ch)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ng)有种乎!”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愿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侮辱自己,借此激怒自己的部下。那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剑拔出鞘,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军官。陈胜帮助他,一齐杀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戍守边塞而死掉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Zh)、酂(Cu)、苦(H)、柘(Zh)、谯(Qi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你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攻打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攻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打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率兵)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兵好几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zhng)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城的官员带兵在城门洞里应战。守丞不能取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暴君,诛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宣称要复兴楚国。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1.尝与人佣耕曾经2.2.辍耕之垄上 停止3.3.怅恨久之 失望4.4.苟富贵如果(倘使)5.5.若为佣耕你6.6.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7.7.度已失期 估计8.8.举大计亦死 发动9.9.楚人怜之爱戴10.10.宜多应者应当11.11.念鬼考虑、思索12.12.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13.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14.14.从民欲也依从15.15.将军身被坚执锐 紧握着16.16.皆刑其长吏 惩罚(二)(二)通假字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意思是:適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2.为天下唱 通 ,意思是: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是:4.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意思是:唱以被倡已披首发已经穿1.上 辍耕之垄上 上使外将兵 名词,上面名词,皇上(三)(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2.应 佣者笑而应曰 宜多应者 动词,回答、回应动词,相应3.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动词,编次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4.会 会天大雨 皆来会计事 动词,适逢、恰巧遇到动词,集会5.等 等死,死国可乎 公等遇雨 副词,同样代词,用在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者列举未尽6.当 不当而立 当此时 动词,应当介词,在(某处、某时)7.数 扶苏以数谏故 卒数万人 数言欲亡 副词,屡次 数词,几8.故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缘故、原因9.书 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副词,故事动词,书写名词,字条、书信10.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令辱之 召令徒属曰 陈守令皆不在 动词,派,派遣动词,让、使11.欲 广故数言欲亡 从民欲也 动词,想要,想名词,愿望动词,命令名词,县令12.号 号令招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号为张楚 动词,召集、命令动词,宣称(四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陈胜王 2皆指目陈胜3天下苦秦久矣4固以怪之矣5上使外将兵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7 狐鸣呼曰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对感到奇怪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在外面名词作状语,用朱砂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形容词用作名词,铁甲武器(五五)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3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4 比至陈 古义: 今义: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 今义:逃跑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人员死亡,灭亡私自,偷着空隙到处副词,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等到比较,较量集会议事二、虚词二、虚词1之 辍耕之垄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杀之2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乃立为王3以 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以激怒其众4为 若为佣耕 为天下唱动词,去、往助词,的代词,指扶苏动词,是副词,于是,就介词,因为介词,把、拿连词,用来、来动词,做介词,替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苟富贵,无相忘。翻译: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翻译: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如果今后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5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 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无道的暴君,诛灭残暴的秦朝。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戍守边塞而死掉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文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黑暗社会现实。第2222篇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2课;北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秦国。原文译文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怫(f)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n),以头抢(qi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u)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使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可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会穿上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大王加惠3秦王怫然怒4休祲降于天5秦王色挠6长跪而谢之曰7寡人谕矣交换给予恩惠盛怒的样子不祥屈服道歉明白,懂得(二)(二)通假字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是:2仓鹰击于殿上 通 ,意思是:错措放置、安放仓苍灰白色(三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 今义:2以头抢地耳 古义: 今义:3.休祲降于天 古义: 今义:只,仅仅不弯曲撞夺吉祥休息(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 亦兔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动词,派遣动词,出使动词,光着副词,只、仅仅(五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2轻寡人与3天下缟素4且秦灭韩亡魏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使流二、虚词二、虚词1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2之 愿终守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然 虽然,受地于先生 秦王怫然怒4而 而君以五十里地存者 挺剑而起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把介词,因为代词,指代安陵国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样做词尾,表状态的状态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不译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翻译: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翻译: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翻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阅读全文,说说秦王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2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3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弱小的安陵是抵挡不住秦统一的步伐的。秦王: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双方的实力强弱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第第23篇隆中对篇隆中对西晋陈寿(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3课) 亮躬耕陇亩,好(ho)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很好,说是确实这样。原文译文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bng)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用,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去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他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一条卧龙啊,将军您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您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i),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兵力又少,然而曹操最终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代了,那里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往南)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ng)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据它的意思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您广泛地招致英雄,又如饥似渴地访求贤人,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部各族和好,又安抚南部各族,对外联合与孙权结好,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取南阳和洛阳,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如果真像这样,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作罢。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隆中对 2不可屈致也3将军宜枉驾顾之4由是先主遂诣亮5因屏人曰6汉室倾颓7孤不度德量力8遂用 猖獗回答、应对招致、引来拜访拜访命人退避崩溃、衰败衡量因此 失败9然志犹未已10.君谓计将安出11.则名微而众寡12.非惟天时13.挟天子而令诸侯14.利尽南海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17.总揽英雄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不能仅仅(依靠)挟持、控制全部取得大概;资助、给予兴旺富裕;爱抚,爱惜招致仍、还 ;止计策;产生(二)(二)通假字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意思是:2自董卓已来 通 ,意思是:信伸伸张已以以来(三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此人可就见古义: 今义:2.凡三往古义: 今义:3.孤不度德量力 古义: 今义:4君谓计将安出 古义: 今义:接近、趋向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总共平凡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孤单安全怎样5.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义: 今义:而且压制一天天太阳(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1好 好为梁父吟 外结好孙权2谓 谓为信然 谓先主曰3为 好为梁父吟 谓为信然 以弱为强者动词,喜欢动词,向示好动词,说动词,对说,告诉动词,唱动词,是动词,成为4将 君谓计将安出 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5信 谓为信然 信义助于四海 副词,将要名词,将领动词,率领动词,相信名词,信用(五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向南 ;对外; 对内名词用作动词,用箪装; 用壶装二、虚词二、虚词1于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欲信大义于天下 出于秦川 2之 时人莫之许也 此用武之国 孤之有孔明3以 以弱为强者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介词,介绍出动作 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和”介词,在介词,从代词,代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介词,从连词,来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将军宜枉驾顾之。翻译: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翻译: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翻译: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翻译:将军(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但是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翻译: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翻译:7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翻译:8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翻译: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翻译:10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翻译:1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翻译: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与西部各族和好,又安抚南部各族,对外联合与孙权结好,对内革新政治。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和抚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2从这篇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才干过人的政治家、军事家。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势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第第24篇出师表篇出师表三国诸葛亮(人教:九年级上册第24课;北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鉴赏评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b)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hng)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奉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奋不顾身,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您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堵塞臣子忠言进谏的道路。原文译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罚臧(zng)否(p),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禆(b)补阙(qu)漏,有所广益。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彰显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行(x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要询问他的意见,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务农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深为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钝,攘(r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除去弊政,兴办改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言。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恢弘志士之气2.引喻失义3.陟罚臧否4.悉以咨之5.举宠为督6.此先汉所以7.猥自枉屈8.后值倾覆发扬;扩大适宜、恰当善恶都、全;询问推举兴隆也 的原因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遇到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0.以彰其咎11.以咨诹善道询问托付表明、显扬;过失(二)(二)通假字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 通 ,意思是:阙缺缺失(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1遗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益 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3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4效 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动词,留下动词,给予名词,好处动词,兴办、增加副词,将要动词,面对动词,完成名词,任务(四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此皆良实4 优劣得所5 亲贤臣,远小人6深入不毛7攘除奸凶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名词用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五五)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4由是 感激 古义: 今义:5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扩大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痛心和遗憾极端憎恨(或悔恨)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激动,感谢感动振奋眼泪鼻涕二、虚词二、虚词1以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连词,用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当“依”“按”“凭”将动词,认为介词,把连词,以致连词,用来动词,拿来2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还于旧都 苟全性命于乱世介词,对介词,到介词,在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翻译: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翻译: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6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翻译: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翻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言。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2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源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是最主要的,因为亲佞远贤会导致后汉灭亡。3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这种忠心耿耿的精神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风范。积极进言,提出三项建议。(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第第25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人教:九年级下册第18课;北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舜从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文译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的外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管夷吾举于士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行拂乱其所为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狱官责任,使命 违背奋起,指有所作为表现;通晓(二)(二)通假字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是:2衡于虑 通 ,意思是: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意思是:拂弼辅佐曾增增加衡横梗塞、不顺(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起,指被任用表现(四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2.劳其筋骨3.饿其体肤4.空乏其身5.行拂乱其所为6.所以动心忍性 7.人恒过然后能改8.入则无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使坚忍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动词作状语,在国外(五五)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所以动心忍性古义: 今义:用来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二、虚词二、虚词1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 2而 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从介词,给介词,表原因,由于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的外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2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逸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国破家亡的危险。3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忧患。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因此就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第第26篇鱼我所欲也篇鱼我所欲也孟子(人教:九年级下册第19课;北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gu)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故患有所不辟(b)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原文译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箪(dn)食,一豆羹(g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 .故不为苟得也2 .故患有所不辟也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 .贤者能勿丧耳5 .蹴尔而与之6 .乞人不屑也7 .妻妾之奉8 .是亦不可以已乎9 .此之谓失其本心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祸患,灾难假如,假使不丢掉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侍奉停止,放弃天性,天良(二)(二)通假字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意思是: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意思是: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意思是: 通 ,意思是: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意思是:乡向从前辟避躲避辩辨辨别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欤恩惠,语气助词(三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一箪食,一豆羹古义: 今义: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 今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豆子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器具(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1.故 故不为苟得也 事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所以因为这种这种做法(五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用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动词用作名词,益处二、虚词二、虚词1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2则 则凡可以得生者 得之则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蹴尔而与之4为宫室之美介词,此介词,对连词,那么连词,就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承接,连接两个动作介词,为了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翻译: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翻译: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性吗?为什么?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用原文回答)“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示例: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舍己为人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是有益处的,因此今天也应该坚持。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心”具体指“羞耻之心”。“义”产生于“羞耻之心”,有“羞耻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和不辨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人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第第27篇曹刿论战篇曹刿论战左传(人教:九年级下册第21课;北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原文译文公曰: “牺牲玉帛(b),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登轼(sh)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f)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乱,望其旗(m),故逐之。”齐军大败。鲁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敌军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揣测的,(我)怕(他们)在那里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一、实词一、实词(一)重点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2必以信3小信未孚4虽不能察5必以情6忠之属也7公将驰之8遂逐齐师军队;进攻实情为人所信服明察(以)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驱车(追赶)追赶,追击9一鼓作气10彼竭我盈11故克之12望其旗靡战胜振作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倒下(二)(二)通假字通假字小惠未徧 通 ,意思是:徧遍遍及、普遍(三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参与隔开,不连接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指猪、牛、羊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虚报增加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7.再而衰 古义: 今义:案件监狱可以凭借表示能够或可能第二次表示又一次(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 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名词,原因,缘故连词,所以(五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二、虚词二、虚词1以 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2之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介词,凭、靠介词,把介词,按照,根据助词,的补足音节,可不译三、句子翻译三、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上报。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揣测的,(我)怕(他们)在那里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四、文意理解与探究四、文意理解与探究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