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Word版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56839994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一、背景案例: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一。学生讨厌学,老师害怕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调动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这在公开课上显得较为突出。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高屋建瓴;既要推陈,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前段时间有幸在江东区语文教研员刘飞耀老师及单位同事的帮助下,上了一堂区级公开课孙权劝学,在不断摩课,反复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条出路:努力上出文本价值,体现文言文的文化气息。二、案例描述:以下是我第二次试教时的教学案例:孙权劝学(一)、导入:PPT出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让学生齐读两遍。师问:读出意思来了吗?这句话最早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板书:吕蒙)(二)、解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个填空题。PPT出示:孙权劝(谁)学习(什么),结果(怎样)(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 请一位学生读。2、 其他学生评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顺。有些不到位的可以由教师最终明确。3、 学生试读(PPT出示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可以请学生试着挑战)4、 全斑齐读(四)、读懂文意,读出语气。 劝 学 赞1、 文中提到了几个人?分别做了什么事?(板书:孙权吕蒙 鲁肃)2、 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他是怎么劝的?(让学生找出原文后,PPT出示原文,并分析)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博士、往事等让学生模拟孙权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3、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结果怎样?学生找出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PPT出示原文)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及”“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PPT出示三国志中关于吕蒙的两则材料,进行对比)体会两人对话时的语气,如“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学生试读。(五)、体会本文给我们的启示。问: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将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与学过的伤仲永做比较。(PPT出示中央台主持人敬一丹的一句话:只要你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推荐精选(六)、了解资治通鉴孙权劝学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人人知道却又经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PPT出示学生熟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作者司马光编纂本书的目的:PPT出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PPT出示关于资治通鉴的介绍七、作业: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三、案例反思:听完这堂课,刘飞耀老师给了我六个字的评价:流畅、扎实、细碎。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础知识教得很扎实,是一堂很不错的常规课。但太过于细碎,过分强调字词的理解而忽略了文本的厚度。的确,反观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师生更多的还是将文本当作“语言材料”来处理,关注重点虚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等。于是课堂上学生忙碌的只是摘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这种方法应付考试是不错,但却给我们教师出了难题:现在很多学生手上可参考的译文书籍越来越多,学生看起来什么都懂了,那么教师还有什么东西好讲呢?一味地“反复强调”重点,只会导致课堂越来越沉闷,文言文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值得庆幸的是,通过长期的讨论与摸索,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界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基本达成了共识:通过文言材料的学习,体会文本的文言美、音韵美、言辞美、思辨美、情感美,让学生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套用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便是: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希望广大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熏陶者,而不是文言研究的接班人。基于这一理念,我查找了很多资料特别是三国志,反复研读孙权劝学,并对教案做了多次修改,经过四次摩课之后,最终有了如下呈现: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目的: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及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一) 、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部书历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明太祖朱元璋每天早晨都要研读,清圣祖康熙对它极其迷恋,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将其反复读了17遍,直至书面残破,仍爱不释手。这部书就是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二)、解题1、 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再来一遍。2、 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将题目说得更加具体一些?(三)、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个别朗读1、 这是一篇文言短文,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PPT: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先请一位同学将文章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语音是否读准,句子停顿是否读顺?(生读)推荐精选2、 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有两句话比较难读(PPT),请同学再来读读看。(为什么这里要这么读)看来,读好停顿与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分不开的,请男生来试一下,女生也读一遍。3、 好的,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大屏幕上的文章和课文有什么区别(对,老师把文章的句读去掉了,谁来试试看)(四)、读懂文意,体会人物形象过度:文章题目孙权劝学,那么孙权劝学的结果怎样呢?1、孙权劝学的结果怎样?及 鲁 肃 过 寻 阳 ,与 蒙 论 议 ,大 惊 曰:“卿 今 者 才 略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1) 请你模拟鲁肃的语气来读读看。(2) 如果你是鲁肃,你觉得刚才这么读行吗?(不行,要读出惊讶的语气)(3) 能否把“大”字去掉?(不行,“大”表示十分吃惊)好,我们一齐把这句话读一遍。(4)“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的?会让鲁肃如此惊讶。(引入材料)材料一(教师读)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蒙年十五六,窃(私自)随当击贼(去打仗)母恚(fn愤怒)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他日与蒙会,又蚩(嘲笑)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问:从这里我们看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无谋)材料二(全班读)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问:这里的吕蒙又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2、吕蒙有了这么大的转变,他的心里肯定是非常开心的,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晚乎!”你揣摩下吕蒙在回答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在(),能否填个形容词进去。(自豪、骄傲)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分角色读鲁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左边组当吕蒙,右边组当鲁肃。)4、 孙权究竟是怎么劝的,会有如此好的效果?(1)学生找出两句话,全班齐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课文注解疏通文意,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等下把不懂的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提出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以开小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翻译。(此过程中重点提及“博士”、“往事”等古今异义词)(2)孙权强调了几个理由说服吕蒙去学习?你可以找其中的一处来说一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板书:当涂掌事)问:三国志中这句话是这样记载的:“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你比较一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抓住双重否定,体现出了孙权的果断,与其说是劝,还不如说是“命令”)(板书:果断)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朗读一遍。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板书:但当涉猎)推荐精选(这里孙权是为吕蒙铺设了台阶,指出了读书的目的,让吕蒙明白这一目的是有实现的可能的)卿言多务,孰若孤?(板书:孰若孤?)问:能否把它改成陈述句:我的事情也很多,比如而是用了一个反问呢?(这里的“多务”与前面的“蒙辞以军中多务”相照应,孙权是委宛地劝)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板书: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了读书的好处,此处可以强调一下“益”与其古字“溢”的关系)师:孙权先是用命令的语气告戒署下要多读书,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地劝说。从孙权的劝说中,你觉得他仅仅是一个果断的君王吗?还有没有其他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可谓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流动板书)在三国志中,对孙权也有很高的评价,出示材料:“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陈寿(教师读)“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全班读)总结:看来孙权真的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孙权劝学改变了吕蒙,但他仅仅只改变了吕蒙一个人吗?还改变了什么?(3)出示材料:肃意尚轻蒙师:三国志中曾记载,肃意尚轻蒙,这是事出有因的,生读: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肃?)(生:学识高、官位高)最后两人却是“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见两人的关系亲密不少。(五)、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师:孙权劝学,使吕蒙学有所成,更改变了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直接受益者是吕蒙,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学生集体回答:孙权)为什么?(因为暑下之间关系融洽了,能帮助他更好的治国)。这也是孙权劝学的用意所在。他的这份良苦用心,他的这种劝说的艺术,能为后代的皇帝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读两遍,问读出意思来了吗?)师:资治通鉴不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而是帝王的读本,他要告诉以后的皇帝该怎么治国。所以后代帝王们曾经这样说过:“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明太祖朱元璋“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 清圣祖康熙“叙事有法,历代兴衰乱本末毕具, 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毛泽东就是这样一部书,受到了历代帝王的追捧,其实在资治通鉴中我们熟悉的小故事还有很多(PPT),希望同学们有空可以去翻一翻。(六)、作业比较课文与三国志中的一段文字。两部书的写作目的不一样,一部是纯粹的记史,一部是帝王的读本,所以两部书在写法上也有很多不同。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推荐精选孔子言。光武孟德。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四、教学后记:在这堂课中,我努力想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三层境界:积累、整合;品味、鉴赏;思考、领悟。1、积累、整合。整堂课不是以串讲为主,而是以问题带出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比如在体味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强化“博士”“往事”等重点字词。这种做法避免了琐碎,使课堂显得节奏紧凑,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时间。2、品味、鉴赏。孙权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文本中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在循循善诱中又不失君王的果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品读孙权的语言,使这一人物形象逐渐显得饱满丰厚,更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言辞美、情感美。3、思考、领悟。资治通鉴是一本帝王的读本,但学生对它并不熟悉,以前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记住其作者、主要内容等,对于其文化内涵,涉及甚少。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对资治通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起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虽然他们未必能全部读懂,但在中学阶段能对中国的这些经典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他们今后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上完这堂课后,我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本节课的容量有点大,学生是否接受的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应该设计不同的教案,该怎样设计;如何有效把握字词积累与体现文本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或许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碰到更多的困惑,但不管怎样,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只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趋向,认真研读文本,不断探索反复打磨,我们中学文言文课堂定会越来越有文言之“味”。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