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高中语文 4 李白诗三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6823532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高中语文 4 李白诗三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考高中语文 4 李白诗三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考高中语文 4 李白诗三首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诗的唐朝学法提示学法提示1.解读古代诗歌,“知人论世”很重要。所谓“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和分析背景知识来解读作品。背景知识包括时代风貌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2.学习古代诗歌,重在诵读。诵读不仅可以把握内容,还可以充分体味语言的美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诵读要注意基本的技巧,包括字音要读准,节奏要协调,韵调要和谐等。3.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应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4李白诗三首李白诗三首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都长安,待诏翰林,实际上除了应制作诗、“多陪侍从之游”外,别无他事可做,更无以施展政治抱负。对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渐厌倦;同时,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面对腐败的朝廷,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但报国无望,而且有祸患将至。在自知难为朝廷所容的情况下,诗人于天宝三年三月上书奏请还乡。玄宗以其“非廊庙器”,乃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年(745),他决定南游,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本诗又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亦称别东鲁诸公。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蜀道难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绝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天宝四年(745),李白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是自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2.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都算是古代,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3.吟古体诗中的一种体式,也称“引”。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辨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惊慌)(3)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4)訇然中开(中,名词作状语,在中间)(5)古来万事东流水(东,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7)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8)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7.积名句(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目标一】 了解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了解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豪放飘逸,奇伟瑰丽,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本课所选三首诗想象奇特,夸张大胆,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知识窗联想与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文学作品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二者的区别: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相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蕴,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提示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2.在蜀道难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试举例分析。提示“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目标二】 品味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品味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本课所选三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句式参差多变,屈伸自如,富有自然节奏感。细读下列各句,体会其妙处。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提示“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念头。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提示这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堪称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这是诗人保持人格尊严、追求个性自由的宣言,唱出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声!诗人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投过去的一瞥蔑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提示四个短句,迷离恍惚,亦虚亦实,令人捉摸不定,让人不寒而栗,而总归为“凶险”二字。这里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不是实指。4.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提示重叠复沓的语言,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无点题之处?既然是写梦游,为何要写现实?提示“我欲因之梦吴越”中“梦”即“梦游”之意,正是点题之处,其中的“之”代表现实情况,越人谈论天姥,是诗人梦游的动因,这首诗借梦游展开想象,用以表现诗人对祖国山川的向往,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憎恶,诗人立足现实,从现实入梦而“梦游”,待梦醒又回到现实生活,“失向来之烟霞”,这样使梦境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借以表情达意。所以在梦游前后都要写现实。诗中写的,是梦游,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这样使想象不离现实,更加强了表现力。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蜀道难有两处直接描写山势高峻之处(第1节“西当太白有鸟道”以下数句与第2节“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数句),读后你是否觉得有雷同之感?说说你的理由。提示不雷同。写太白山、青泥岭数句,着重刻画山峰的高危险阻,表现道路的崎岖难行。写悬崖苍松、急流瀑布数句,则通过山险、巨响和惊心动魄的自然场景描绘,揭示蜀道的奇险可怖。而在两处描写之间,又独具匠心地穿插渲染哀愁气氛的文字,令诗的格调形成了由高昂到低沉,复由低沉到高昂的变化,读来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毫无板滞感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思想感情瞬息万变,波澜迭起;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试结合诗歌内容对其简要分析。提示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览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蜀道难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李白的诗歌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比、拟人、衬托、夸张等,特别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更加有力地凸现了全诗的主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诗人显示了他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学以致用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有效的手段就是善用修辞手法。请借鉴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事物,200字左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示例苹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样子让人放心。那种圆头大脑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傻气,但我喜欢它那有点傻乎乎的样子。与太精灵、太会讨巧、太会算计、太时髦新潮的东西作朋友,总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苹果却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从容、敦厚、朴实生活中最平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让人信赖的。在水果这个大家族中,我偏爱苹果。美文品读美文品读飘逸的诗魂雷抒雁这就是采石矶吗?这就是那条在支流汨罗江吞噬过屈原、在下游又接纳了李白的长江吗?浑浊的江水,汹涌着恐怖,没有一点诗意的浪漫和飘逸。在李白公元762年去世后的第1 243年暮秋,在这个灰蒙蒙的下午,我在采石矶前试图探寻诗人去世时的心境。传说里李白死得潇洒和飘逸。那个夜晚,在采石矶的捉月台,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通痛饮之后,熏然之中,却见一轮圆月坠入江底,为着捞月,诗人一撒手纵身江中。传说是美丽的。据说李白投江之后,不是在下游,却是逆水而上,上游三十里,青山脚下,浣衣村姑在江边找到李白的遗体。传说李白遗体捞出,姿态翩然如仙,没有一丝痛苦以及被江水冲击的伤损。依传说看,同是投江,屈原怀沙,投得沉重,遗体也是逆流而上,被乡亲们捞出,故事充满着凄冷和哀伤。李白却死得飘然,洋溢着浪漫和超拔。大约传说是依着诗人的诗篇和个性而编撰。李白是诗仙、酒仙,一派超凡脱俗,浪漫豁达,“天子呼来不下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诗人,会有什么愁难,会有什么痛苦!生,既然要生得有尊严;死,当然亦应不失尊严。听着这些传说,真为李白高兴。千年以来,竟有这么多知音,认识了李白,读懂了李白。对于一个诗人,除此复有何求?李白真实的坟墓在当涂县太白镇的青山下。人们说,不是李白有幸选择了这一片优美、幽静的地方,倒是青山有幸,把一个诗人的魂魄拥在怀中。墓碑写着“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是杜甫先生的手笔。不说“名诗人”,却道是“名贤”,见得古人尊李白,首取其人品。先是“名贤”,而后有“名诗”。自然,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与贡献,则使他的名贤名副其实。大概也是因了这些,千古的荒草才没有埋没这一伟大的诗魂,让我们这些后来者站立坟前,心潮起伏,发些思古之幽情,悟些做人之道理。“捉月”只是传说赋予诗人的想象。像一切穷困潦倒的英雄豪杰一样,李白也有一个凄凉的晚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二十五岁仗剑任侠,三十岁文章历抵卿相,四十二岁,供奉翰林学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草答蕃书”,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曾经得意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六十二岁的李白却无可奈何地重归了“蓬蒿”。他不得不去求助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将诗稿一并交给这位族叔处理,并于当年病逝于当涂。小小一丘荒冢,既非官方修筑,亦无官家保护,难免雨冲人毁。白居易见到那坟墓时已是荒草连天了,有诗为证:“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李白的死距白居易出生仅仅只差了十年。推想白居易眼里的这丘荒冢大约是在李白死后二三十年之后,是在范传正为李白迁墓之前。白居易在李白墓前流连久久,难免生出许多喟叹和感伤。一个写过惊天动地诗篇的大诗人,到头来竟是如此下场。可怜!比比那些贵胄豪富的奢侈阴宅,真有天壤之别,世事竟如此不公平。不过,再想想李白留下的伟大诗篇,想想他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不朽的诗魂比起那些速朽的灰尘,要重上百倍、千倍。透过历史的烟尘,李白辉煌的诗篇和高尚的人格,放射着万丈光焰,没有什么屏障可以遮蔽它的光芒。品读提示关于李白的死,有多种说法,作者选择他因醉酒捉月而落入江中溺水而亡的传说来行文,在于强调作为诗人,千年以来不管人们对其生平与作为有着怎样不同的评价,李白必然拥有众多的知音。文中提到李白晚年的窘迫、孤寂、凄凉,是要借此反衬他死后被无数人所怀念与崇敬,从而让读者透过历史的烟尘,去感受李白那放射着万丈光芒的辉煌诗篇与高尚人格。作者紧紧抓住李白的传说和李白墓来追寻李白那飘逸的诗魂,为文章增添了一份苍凉和深沉,文中生动细致的陈述无不浸染着作者对李白深深的景仰之情。素材开发素材开发李白满腹诗书却不能经纶世务,胸怀苍生却只能面对宫苑画廊,才华横溢却无人欣赏,只好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顷之中,他可曾警悟到自己的渺小?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可曾因惊异而黯然神伤?李白是诗人,是酒仙,是旅行者。诗人的思维是穿越古今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唐代三百年又怎能容得下?饮者的行为放荡,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看天认为是家中的菜盘,望月言为同酌之友,视托载万物的大地为羁阻豪迈的绊脚石,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酒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理想与现实”“失意”“定位”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